第278章 假道德模范
东京大学图书馆里,陈文安安静静在一排又一排书架间做着有目的的搜书。
活了两世,第一次在图书馆里如此专注。
堤义明的基本履历,上周六加藤一郎已经为陈文做过科普,庶出子,他爹的一个没名分的小老婆生的私生子,同父异母的两个嫡兄不争气,继承权落在了这个人手里。
陈文看人是贼准的。
虽然没见过堤义明,也没听见加藤一郎介绍此人的性格,但是可以从他的做事里反推。
很容易地,陈文从图书馆的典藏资料里印证了自己的判断。
他那个搞侵华和殖民的爹留下的岛国首富遗产,堤义明能够获得继承权,绝对不仅仅是因为两个嫡兄惹怒老头子。
很多书籍里介绍堤义明崇拜中国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说堤义明信奉荀子的性恶论,不交朋友,不用人才,视荀子为自己的教父。
荀子有什么思想理论呢?
正宗鹰酱人肯定多半不知道,但陈文身为中国教育系统的毕业生,非常清楚。
中国古代,尤其是战国时期,可谓是百家争鸣,诸子的思想流派极其多,其中不乏对立。
比如,主张“性恶论”的荀子。
与之对立的是“性善论”。
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战国时期,这两种思想调教出的学生,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政治风范。前者其实与法家的思想较为接近,后者则更适用于贵族。
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解读,其实两种“论”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它们最终的指向是道德教育。
用现代国家的司法和教育体质来解读,就更简单了:你如果道德水平不行,作奸犯科了,我们就强制你学习道德;你如果道德水平很高,总是做好事,我们就树立你做道德模范,让天下人向你学习。
两千年前的荀子肯定没有这么强悍的现代思想结晶,那么他的理念里面有哪些精彩的东西呢?
举个例子,荀子说:能行,能止,能为,即是君子。
从这句观点性的内容可以看出,荀子是一个行动派,这与孔子那一套心灵鸡汤式的教学法是不一样的。
堤义明崇拜的是荀子,而不是那个没事老喜欢讽刺行动派弟子的孔子,说明堤义明肯定从思想到实践都在学荀子。
陈文从他认识的岛国人来归纳,惊奇地发现无一例外全是行动派,没有一个是夸夸其谈之辈。
对于这一发现,陈文很惊讶,因为在国内他见过太多的“嘴炮”和“吐槽党”。可是在岛国,他竟然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
把这种令他不爽的感觉压到心底里,继续钻研堤义明。
从两个嫡子的轨迹反推,堤义明大概是在十多岁的时候明白自己有希望继承岛国首富爹的遗产,也是那时候起,此人把自己包装成荀子的信徒,哄得老头子相信这个庶出子比两个嫡兄更优秀。
为什么陈文认为堤义明做的是自我包装?
因为堤义明做的事情跟他自我标榜的荀子徒孙不匹配啊!
荀子认为“人之命在天”,主张“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
扩展一下,荀子认为绝大部分人出生之后都是小人,不是君子,你要想成为一个仁义之人,全靠后天所学、所行、所为而获得。
从很多岛国报刊合订本里,陈文找到一类有很明确指向的文章
一个十几岁的堤义明,天天在家里捧着一堆道德思想的书苦学,把两个哥哥给衬托成反父派,最终拿到了大位继承权。
唉,这不叫荀子哲学的运用,这叫夺嫡争储。
再看看堤义明继位之后的所作所为,就更能推断此人是假借荀子的名号做自我标榜了。
荀子主张加强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但从没说过要利用那些能力低下的普通人为他所用。
可是堤义明说过:“宁用奴才不用人才”。这就是他提出的“奴才哲学”。
荀子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因此荀子绝对不是霸权主义的信徒。
可是堤义明呢,勾结岛国政客,买下全国六分之一的土地,炒高地价房价,让全岛国的人做房奴,一辈子拼命打工还房贷,工作到七十岁都不敢死,钱全都流向了堤义明的利益集团。
按照这个规则,堤义明手里六分之一的国土,割完这一代韭菜,再割下一代,国民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为什么陈文这么清楚这些道理?
前世他的祖国,那些地产商也是这么干的,只不过祖国那些黑心商人没能一家独大,不至于把他们自己搞得像堤义明这般招风。
捋清楚堤义明是一个道德败类,而非荀子的真正衣钵传人,陈文感觉很是轻松。
如果对方真的是一个有道的思想家,陈文还真不忍心下黑手,也不一定能打得赢。
对付斯文败类,那就没有什么顾虑了。
中午,陈文上中央食堂,懒得吃自助餐,来到三楼一家料理店,花了自助餐三倍价格吃了一顿金枪鱼刺身。
下午,继续回到图书馆钻研堤义明的性格。
津津有味读书读到4点多,大哥大响起。
小宫山宏打来电话,东京大学两任校长想见见耳东文。
离开图书馆,来到行政楼。
陈文见到了想见他的人。
一位是东京大学现任校长吉川弘之,另一位是上一任校长有马朗人。
小宫山宏做介绍人,陈文以学生礼节向两位老校长致以60度鞠躬问候。
两位校长当然不可能鞠躬回礼了,笑呵呵地当面夸奖耳东君是大岛国年轻人的楷模。
两位校长的履历,陈文在史料编纂馆里看过。
吉川弘之不但是现任校长,还是岛国学术会议会长。
有马朗人那就厉害了,上一任东京大学校长,去年卸任,目前是岛国国会议员!
这两位老校长有一个共同点,全都是原子物理学的科学家,而且是国际学术领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