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半精灵、矮人和人类
除了一个半月前墨索林他们五人意外闯入时造成的“人工降雨”外,大森林里的天气一直都是晴天。
似乎这里没有四季交替,现在的气温和叶子明刚苏醒的那天相差并不大。
如果按照地球正常的四季交替,这个时候应该早已经进入了夏天或者秋天,但实际上大森林的气候始终都如同初春一样,只有稍稍凉意。
此时叶子明正在新搭建的小木屋里研究如何才能把玛娜浸入物体里。
实验室小木屋是在牧场竣工后顺手搭建的,足有三米高,整体大小和半个篮球场差不多大小,里面配备有两套桌椅和几排书架。用来记录的莎草纸整齐地摆放在桌子地一角,纸的一旁放着羽毛笔和墨水。
羽毛笔是叶子明从每天捉到的猎物里发现的,至于书写用的墨水则是从矿坑里找到的。
在把投喂饲料和收集副产品这两件每天必做的事情做完后,叶子明就开始照着《东月阳行论》中的方式开始进行“玛娜浸泡”实验。
但是他尝试了好几种方法都没有成功。
实际体验后叶子明才发觉墨岛的《玛娜体外循环系统》和墨青的《东月阳行论》之间存在着许多理论冲突。
譬如对于解释“为什么玛娜离开宿主越远,就会变得越稀薄”这个问题时,墨岛认为玛娜即使是离开身体后也依旧会和宿主之间保持着某种“联系”,他把这种“联系”称之为“循环”。当离开身体的玛娜越远时,循环就越难建立,故而就会变得稀薄。
但是墨青认为,体外的玛娜就像是脱下的臭袜子散发出来的气味一样。它会被空气稀释,离袜子越近接触时间越长,那么就会越臭。
所以按照墨青的理论,只需要接触的时间足够长,那么玛娜就会浸透物体,从而达到“附魔”的目的。
但是实际上经过了一个下午的实践,叶子明并没有成功过。与玛娜接触的物体不是瞬间破碎就是在坚持几秒钟后便龟裂开。
实验进展一度陷入了僵局。
为了获取过多的灵感,叶子明把从矿坑下拿到的书又重新都看了一遍。
虽然没有发现和实验有关的情报,但却也算是一件蛮有意思的事情。
矿坑的日志其实分有上下两册,记录了与青蛙接触的那本是下册。上册日志里记录了开采矿坑的这只队伍来到这里的始末。
其中提到了一个让叶子明很意外的点就是这片森林其实是一片“无主之地”。
在久到没有文字记录的年代里,这片森林一开始被森精灵所控制。日志提到,森精灵这个种族拥有着这个世界最美艳的外形,不论是男女,他们都拥有着纤细而又匀称的体型、令人迷恋的外貌。
森林外的人类贵族为了得到他们,不惜发动战争。
森精灵为了自保,在大森林设下屏障阻挡人类的进攻。
但由于矮人为人类提供了强大的武器,屏障也很难抵御住人类的进攻。
于是森精灵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在森林南部制造一片只能他们能进入的秘境。
之所以说是艰难的决定,是因为它的代价是牺牲一半的族人。
森精灵躲进秘境后将自己改为半精灵,并且与人类矮人结为世仇,发誓未来总有一天会来复仇。
但是实际上这场战役距现在已经过去了数百年,现在已经没有人记得发生了什么。
从那时起,大森林的气候就不再发生变化。
没有了森精灵,大森林也对人类的吸引力。矮人则希望人类能履行当初的约定帮忙清理大森林里的魔兽,好让他们能接管大森林。
但是人类贵族觉得这么做太耗费军费,就以“没有抓到森精灵”为由拒绝了矮人。
虽然知道自己被摆了一道,不过矮人也没有办法,他们虽然可以制造极其精良的装备,但是自身的战斗力实在不够。
从这以后,矮人便不再和人类来往。
不过因为大森林里当初设下的屏障还依然存在,失去了矮人武器的人类军队此后就很难自由出入大森林。
从此,大森林成为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无主之地”。
而现在,屏障已经极其衰弱,人类贵族开始有了占领大森林的想法。矿坑里的队伍就是作为先遣队进来探路。
他们本想借此发财,没想到却把自己的性命留在了这里。
矿坑的“毒气”让人类贵族不得不重新判断大森林里魔物的实力,于是决定等屏障完全消失后,军队可以大规模进入时再对大森林进行讨伐。
从日志的时间推断,讨伐的时间就是今年。
看到这里叶子明背上的冷汗直冒,如果日志上没说错的话墨索林他们五人应该就是新一批先遣队。
但是现在已经一个月过去了,为什么还没有见人类方面又动静?
叶子明此时有了危机感,人类、矮人、半精灵,自己无论与谁接触似乎都不太合理。
人类自然不用说了。一开始叶子明只是决定这个世代的原住民有可能排斥自己这个“异乡人”,但是在看了日志和书籍里对“异乡人”的记载后,他意识到,和平接触是不可能的。
这里的人类也是有贵族这种东西,而这些贵族为了保证自己的“正统”经常会去虐杀一些“疑似魔物”的人类。
而自己这个长时间与史莱姆接触的人,太适合他们口中“疑似魔物”的标准了。
至于半精灵,日志记载他们躲进了秘境里,就算是想接触也没有办法。
剩下的只有矮人了。
住在大森林西侧的矮人,他们可以制造出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武器,但是由于自生玛娜强度过低,无法催动,所以只能做到勉强自保。
而矮人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获得土地,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当初会协助人类。
制造技能点满了的矮人大概率会知道“用玛娜控制设备”的技术,如果自己能从他们身上获得一些启发,那么实验的进展就可以向前跃出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