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学习从现在开始

领二

学习从现在开始 早安说晚安 7427 2024-07-10 06:50

  =-6-服装结构原理与原型工业制板在一条垂线上,胸高点在小腹凸点垂线内1~2cm。后身肩胛骨凸点垂线在臀凸点外1~2cm。颈部较标准体稍前倾,第七颈椎点距肩胛骨凸点垂线的垂直距离为5~6cm。此种体型一般胸部不太丰满,稍含胸,前胸宽稍窄,后背宽稍宽,后背长比标准体后背长稍长[图1-3( b )]。3.挺胸体侧面体型特征前身胸高点垂线在小腹凸点外1~2cm,后身肩胛骨凸点在臀凸点垂线内1~2cm。后背较平,颈部较标准体稍后倾,第七颈椎点距肩胛骨凸点垂线的垂直距离为3~4cm。此种体型一般胸部较丰满,胸前挺,后翘臀,手臂较标准体相对位置偏后,前胸宽较宽,后背宽稍窄,后背长比标准体后背长稍短[图1-3( c )]。

  第一章女装人体知识及人体坐标的建立-7-通过对以上三种有代表性体型特征的分析和比较,可了解体型位置差异的关系,对服装原型设计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分析与上衣有关的人体位置和因素,与裤装和裙装相关的人体位置和因素将在裤装、裙装部分详细论述。三、与服装有关的人体剖面形状及尺寸学习服装结构设计与制板,只了解人体的外观形态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人体的剖面形状,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人体的曲面形态,以便准确地把握服装设计尺寸与造型。图1-4、图1-5是160/84A标准女体模型的正面、侧面及各部位剖面图,图中注了各部位人体尺寸与头高的比例。

  第二节人体坐标及人台标记线确定一、人体坐标的建立对物体进行测绘和研究,首先要在被测物体上建立坐标轴。以坐标轴为基准才能测量出物体的相对位置形状和尺寸。人体与服装板型的研究,也要首先在人体上建立坐标轴,即在人台上

  第一章女装人体知识及人体坐标的建立-9-贴标记线。然后根据这些标记线,通过立体裁剪或其他方式,将人体的表面形状用分割裁片的方法在人台上复制,并将标记线位置标记在裁片上,然后取下来进行平面展开,整理、分析总结出平面服装板型及相邻裁片间的位置和尺寸关系。由于现用的各种裁剪方法很不统一,标记线的位置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不利于服装板型的研究与比较。因此本书考虑到传统习惯和服装结构本身的因素,结合工程测绘学的方法和数据,明确规定了标准体人台标记线的位置及尺寸(图1-6)。

  二、人台标记线的位置及贴法(一)前中心线前中心线,经前颈中心点垂直向下。前颈中心点位于脖颈前面的中心处,与两侧的肩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图1-7)。

  (二)胸围线,胸围线,围绕胸部最丰满处水平一周。一般从侧颈点沿人体表面向下量至胸高点为24.5-25cm。

  三背宽线位于后预中心点与胸围线之间高度的1/2处,水平方向的线(图1-8)。

  图1-7人台前中心线、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位置图

  图1-8人台后中心线、背宽线位置图

  (四)后中心线后中心线,经后预中心点垂直向下。后颈中心点位于脖颈后面的中心处,高度比侧颈点高约1.5cm,是人体第七颈椎点的位置(图1-8.图1-9)。

  (五)领围线领围线,围绕脖颈根部一周,分别通过后颈中心点、侧颈点和前颈中心点。160/84A号型人台领围线周长应为36.5-37cm。领围线应圆顺且左右对称,从侧面观察后颈中心点至前颈中心点近似一条斜直线,侧颈点处稍向上弧(图1-7﹣图1-9)。

  (六)腰围线,腰围线,围绕人体腰部最细处水平一周。 CB /TI335-1997,160/84 A号型人体,后背长38cm,也就是腰围线距后颈中心点的垂直高度为38cm(图1-9).:

  (七)臀围线围绕人体臀部最丰满处水平一周,一般在腰围线向下19~20cm(图1-9)。该尺寸只适合上半身人台做上衣用,下半身裤装人台该尺寸应为17cm。

  (八)侧缝线,在腰围线上以前中心线至后中心线半腰围长度的1/2偏后0.5cm的位置为基准点,见前图1-6。从人台侧面看这个点约在人体腰部厚度的1/2偏后0.5cm,距前中心线的腰围尺寸为w/4+0.5cm,距后中心线的腰围尺寸为w/4-0.5cm。由此点垂直向下为腰围线以下侧缝线位置,这条线从人体侧面观察与人体重心线重合。此线与臀围线的交点约在人台臀部厚度的1/2偏前0.5cm的位置,距前中心线的臀围尺寸为/H4-0.5cm,距后中心线的臀国尺寸为H/4+0.5cm,见前图1-6。腰围线以上的侧缝线,从腰围线开始逐渐向后倾斜,至胸围线的相交处,侧缝线偏离人体重心线约1.5cm,此交点距前中心线的胸围尺寸为B/4+1cm,距后中心线的胸围尺寸为B/4-1cm。胸围线以上的侧缝线垂直向上交于肩点。肩点一般在袖窿宽度的1/2偏前0.5cm的位置。侧缝线与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及肩点的位置关系,对于非标准人台,可能会不符合上述条件,在贴标记线时需酌情调整(图1-9)。

  (九)肩缝线,首先确定侧颈点,一般位于脖颈侧面1/2偏后约1cm的位置。同时还应测量前、后腰节的长度。在腰围线位置较标准的情况下,对于160/84A号型女体来说,前、后腰节的长度应相等或前腰节比后腰节长0.5cm,侧颈点确定后与肩点连接完成肩线。由人台上方俯视,左右肩线应是向后的弧形,肩点与侧颈点不在一条直线上,侧颈点比肩点偏后约1cm(图1-10)。

  十前公主线,侧颈点与肩点的连线一般称为小肩线,由小肩线的1/2处开始向下到 BP ( BP的位置距前中心线8.5~9cm),这一段公主线向前中心线一侧弧出约0.5cm。然后由 BP向下作垂线与臀围线交于一点,再向此点侧面1cm的位置确定一点。由 BP向这点作一直线,从人台前侧45°方向观察直线并沿这个方向将标记线向人台靠找贴好,臀围线以下垂直向下。然后分别从前正面和侧面不同的角度观察,将线条调顺。前公主线虽然从前面和正侧面看都是曲线,但从侧45°方向看胸点以下部分是一条斜直线(图1-11)。

  (十一)后公主线的1/2处与前公主线对齐的位置开始,顺着后袖窿线平行的方向向下,交背宽线由后中心线到袖窿弧线的1/2处偏向袖隆一侧2cm的位置,顺着这条线的方向继续向下3~4cm的位置暂停,此时公主线距后中心线约10.5cm。然后由此点向下作垂线交于臀围线,与臀围线的交点距后中心线10.5cm。从人台后侧45°方向观察后公主线是一条垂线,沿此方向将标记线向人台靠拢贴好,然后从后正面和侧面观察将线条调顺,就得到优美的后公主线(图1-12)。

  三、不同体型人体侧缝线位置及人体厚度和围度的分配比例

  从图1-13中可以看出,不同体型人体侧缝线将人体侧面厚度分成前后两部分,在胸围、腰围、臀围三围线位置,不同体型两部分的分配比例不同,同时人体厚度前后分配比例与人体损度前后分配比例有关联。图中比例公式中的加减常数也适用于围度计算公式,对不同体型原型修正很有帮助,不同体型三限分配比例如下。

   1.标准体三国前后分配比例

  前胸围=B/4+1cm;后胸围=B/4-1cm;前腰围= W/4 +0.5cm:后腰围=W/4-0.5cm;前臀围=H/4 -0.5后臀围=H/4+0.5cm,前臀围=H/4 -0.5cm

  2.挺胸体三围前后分配比例前胸围B/4+1.5cm;后胸围B/4-1.5cm,前腰围=w/4+0.5cm;后腰围=w/4-0.5cm.,前臀围=H/4-1cm,后臀围=H/4+1cm。

  3.驼背体三围前后分配比例前胸围=B/4;后胸围=B/4.

  前腰围=W/4+0.5cm,;后腰围=w/4-0.5cm;前臀围=H/4后臀围= H /4..

  第二章女装原型设计与制图原型的概念和结构形式并不十分统一。本书中原型分为两类。一类是紧身原型,无放松量,是真正意义上静态人体表面原始形态的平面展开图形。紧身原型是研究服装板型的基础和依据,应用上可作为较紧身款式服装制板的基础板型,如晚装、旗袍、合体连衣裙等;另一类是最常用的有适当放松量的基础原型,可作为衬衫、套装、风衣、大衣等服装制板的基础板型。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服装板型都是在这两种原型的基础上转换而来的。

  原型的结构形式很多,常用的上衣原型,多是腰围线以上前后两片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在应用中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原型内各部位省量及位置不够明确,在进行结构转换时,不能准确把握转换后板型各个部位省量的正确设置,只能靠经验估计;二是原型上的制图坐标线与人体上的坐标线并不统一,对初学者容易造成概念混淆;三是在制作长度超过腰围线以下款式的板型时,腰以下结构只能凭经验设计,因而不够准确,且腰以上结构和腰以下结构在转换时互相影响制约,限制了结构设计。本书中的原型,采用长至臀围线的公主线四片式结构形式,改进了上述原型的缺陷,应用非常方便。原型的制作方法,一般通过立体裁剪得到初样,然后经过平面展开整理而成。立体裁剪多用白坯布作为材料,而白坯布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即使制作时非常仔细,由于制作手法和制作过程中白坯布的各个方向受力均匀程度不同等因素,也会影响最后样板形状的准确程度。另一方面,由平面白坯布制成立体裁片时,为了使白坯布能够与人台贴合,有些部位需要归拢,有些部位需要拔开。这些归、拔的量虽然可通过工艺实现,但却不能准确地得知归、拔的量是多少,只能估计出大概值,而达不到精确的程度。因此,本书中采用纸作为立体裁剪的材料。纸是没有伸缩性的,若要平面的纸完全服帖于人台曲面上,多余的量便需要收省,省量的大小即为该位置的归拢量。若不服帖于人台绷紧的位置,则需将纸剪开一个适当的口,然后将纸弄服帖,这时剪开处会张开一个量,这个量即为该位置的拔开量。在服装结构设计中,根据准确的归、拔量和所用面料的归、拔性能,就可以确定某种面料对于某种结构造型是否可行。在所有上衣原型结构形式中,公主线结构形式是由平面到立体,裁片归、拔变形量最小,裁片片数最少的可以做到最贴身的结构。因此,本书中的原型采用的是公主线结构形式。

  第一节紧身原型制作

  一、人台分区及各分区裁片制作人体是复杂的曲面体,但把人体表面分成多个部分,每一部分相对来说就平坦多了,此时纸在相对平坦的每个分区内,就比较容易服帖在人台上。

  为了平面裁片的坐标与人台上的立体坐标统一,在此仍采用人台上的标记线位置。由于中臀围处曲面弧度较大,纸不容易服帖,故在腰围线与臀围线之间1/2处增设一条中臀围线。从图2-1、图2-2中可以看到,将臀围线以上人体一侧前、后分成20个区域,然后分别将纸覆在人台的每个区域上并用大头针固定,按人台标记线描出各分区裁片形状,描线时以标记线宽度的中心位置为准,然后取下修剪好待用。其中人台上③、⑧、⑨、13、14,五个区较难将纸直接覆平。其余部分都能覆平,很容易地将每个分区裁片复制下来。

  ③号分区的制作方法:由于胸高点以下部分的曲率较大,纸无法直接覆平。需在乳房的下边界处,即胸高点下5~5.5cm处公主线一侧剪开一个横向剪口,剪口长约3cm,然后将纸覆平并用大头针固定。此时剪口处张开的距离为0.4~0.5cm,在剪口旁记录此数据并在数据前加上负号,表示该处在立体状态下缺少这个量,即需要拔开的量(图2-3)。

  ⑧号分区制作方法:与③号分区类似。在胸高点下5~5.5cm处公主线一侧横向剪一个剪口,剪口长约3cm,先将上半部分用大头针固定好。由于⑧区裁片两侧腰围线以上约2.5cm处的曲率较纸不能服帖,也需在裁片两侧剪横向剪口,剪入的深度约为裁片宽度的1/3。

  将纸覆平,注意两侧剪口张开量相等,约为0.2cm,用大头针固定,标注裁片上的张开量,胸下边约为0.4~0.5cm,腰围线上边两侧均为0.15~0.2cm,标注好剪口张开的数值,同时画好裁片轮廓线,然后取下按线剪净样待用(图2-4)。⑨号分区制作方法:将纸覆在⑨号区域,先将下部固定,然后在腰围线以下约2.5cm的位置将裁片两侧横向各剪一个剪口,剪口深约裁片宽度的1/3。将纸覆平,注意两侧剪口张开量相等,约为0.2cm,用大头针固定,标注剪口张开量数值,画好轮廓线(图2-5)。

  1③、1④分区与⑨分区的制作方法类似,所有区域裁片制作完成并全部取下后,核对相邻裁片尺寸。如有误差应修正,一般误差在0.1~0.2cm,裁片整理好后即可准备排列。二、紧身原型分区立裁裁片的二维坐标平面排列裁片在平面状态下的排列及各裁片的相对位置正确与否,对研究分析板型非常关键。如何建立正确的坐标系和正确的裁片排列关系呢?根据前面学习的人体知识,女体标准体侧面形态是前身胸高点与小腹凸点在一条垂线上,则两胸高点与小腹凸点可近似地认为在一个垂直的平面上。后身肩胛骨凸点与臀凸点在一条垂线上,则两肩胛骨凸点与两臀凸点也可近似地认为在一个垂直的平面上。如果我们用近似椭圆形的垂直桶壁将人体围起来,人体上的两胸高点、小腹凸点、两肩胛骨凸点、两臀凸点、两侧胯骨凸点必然与桶壁接触。将所有接触点的横向与纵向坐标画在桶壁上,然后将围绕人体的桶壁展开,就得到了立体与平面统一的平面展开坐标系。4·47

  (一)二维坐标平面排列基础线准备

  取一张硬纸板,长度等于人体侧颈点至臀围线的长度,宽度大于人体臀围尺寸约10cm,总宽度约100cm。按人台标记线的位置将所有横向坐标线,即背宽线、胸宽线、胸围线、腰围线、中臀围线、臀围线画在硬纸板上(图2-6)。胸围线以上袖窿部位应预先少量剪掉,否则会影响纸板垂直靠拢人台。然后把硬纸板围成筒形将人台围起来。在纸筒壁保持垂直、所有横向坐标线保持水平的情况下使纸筒靠拢人台,后中心线处纸筒围度方向有多余的部分可以交搭重叠,但要注意上下搭叠宽度要相等,以保证纸筒壁垂直。此时纸筒与人台的接触点就是人体上的各个支撑点(胸高点、肩胛骨凸点、小腹凸点、两侧胯骨凸点、臀凸点)。除这些支撑点外其他位置都与纸筒相离。将人台侧缝线与臀围线的交点在纸筒上作标记,打开纸板将后中心线处多余部分剪掉。

  将纸板取下平面展开,此时纸板的宽度是胸围、腰围、中臀围、臀围四个围度的公共围线长度(公共围线即环绕人体一周围线的垂直投影,分别与人体的相关部位围度有接触点。)。确定纸板的左右两边为后中心线,在纸板横向1/2处画垂直于横向坐标的前中心线,然后以人台袖窿椭圆度前侧的垂线方向与胸围线相交确定一点,从这点沿胸围线至前中心线的长度为半胸宽尺寸,在纸板前中心线两侧分别画垂直方向的前胸宽线。以人台﹣背宽线的横向长度从纸板左右两边的后中心线分别向内画两条垂直方向的后背宽线。侧缝线按纸板围在人台上时臀围线上作好的标记画垂直线。图2-6即是由三维状态转换成二维状态的平面坐标图。背宽线 m两胸高点连线 m胸宽线间接接触点肩胛骨凸点胸围线 BP BP Q胸高点两肩胛骨凸点连线间接接触点腰围线中臀围线小腹凸点两臀凸点连线间接接触点1臀围线两侧胯骨凸点臀凸点图2-6人台上半身三维坐标平面展开图 C后中心线后背宽线侧缝线-前胸宽线前中心线前胸宽线侧缝线后背宽线后中心线

  第二章女装原型设计与制图-19-排列裁片时,图2-6中有很多横坐标线和纵坐标线,确定后中心线为 y轴主坐标,腰围线为 x轴主坐标,其他坐标线为辅助线,然后从后中心线开始依次排列裁片。(二)分区裁片二维坐标平面排列后中片排列见图2-7。先将⑦号裁片与8号裁片对接成一个整体,8号裁片的下边线与 x坐标线重合,①号裁片左上角 ei点与 y轴靠拢接触。8号裁片左下角距 y轴0.8~1cm。接着排⑩号裁片,肩胛骨凸点 m点是接触点,⑩号裁片右下角与7号裁片右上角接触,⑩号裁片的下边线应保持水平,其左下角 e点与 y轴接触, e点处虽然服装与人体不接触,但服装在两肩胛骨凸点之间的横向是连成直线的,相邻裁片是接触的,所以把 e点称为间接接触点。⑩号裁片的后领中心点距 y轴约0.3cm, e点距⑦号裁片左上角 e 1点约0.4cm。线 em和线 em之间形成的省是背沟省,服装此部位通常是平的,并不需要作出背沟,所以背沟省应保留在此处,不应合并。腰围线以下部分,先将19号裁片与20号裁片对接成整体,然后将19号裁片上边线与18号裁片下边线(即腰围线位置)对接,此时20号裁片左下角 d点应与 y轴靠拢接触, d点是两臀凸点连线间接接触点,此点位置一般情况下误差较小。后侧片排列见图2-8。先将12号裁片与3号裁片对接成整体。由于肩胛骨凸点 m点是接触点,12号裁片左上角应与 m点接触,同时3号裁片下边线应与 x轴平行。由于1③号裁片的下边线与1④号裁片的上边线都不是直线,是分别向上和向下的两条弧线,无法完全对接。如果只将左右两边角的顶点接触,两裁片中间会有一个眼睛形的空间,这个多余的量会影响服装的美观;如果以两弧线中点为接触点,上下裁片两侧重叠的量就会过多,这个重叠量就是服装制作中的拔开量,由于腰围线上、下2~3cm处还各含有约0.2cm的拔开量,再加上腰围处的重叠量,需要拔开的量就会过多,布料的性能难以达到。因此,我们采取折中的办法,取上下两裁片两侧重叠的量与上下两裁片中间离开的量相等(图2-9),使3号裁片的下端左右两角顶点移到 x轴下边0.1~0.15cm,使弧线中部在 x轴上边0.1~0.15cm。将④号裁片与13号裁片对接,④号裁片的上边线与 x轴的重叠交叉方法与③号裁片正好相反。1⑤号裁片与④号裁片对接,但④号裁片的下边线弧度比⑤号裁片上边线弧度稍大,对接时只需将两裁片边线中部接触,左右两边离开的距离相等,约0.2cm,这是裁片在缝制时需要归拢的量。⑤号裁片的左下角与2@号裁片的右下角是不接触的,离开0.4~0.5cm,因为此位置不是臀部最凸点,与三围的公共围线不接触,从图2-11中可以看到臀围线在 m点附近与最外边的公共围线是离开的,所以此处横向相邻裁片相离。后中心线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