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扶弟魔1
孟溪是在鼻尖溢满了中药气息的房间里醒来的。
孟溪扯下额头上盖着的毛巾,从狭窄的床铺上爬起来,随着她起身的动作,身上盖着的一件男士外套滑落下来。
这是一件属于男孩的外套,带着洗衣粉的味道,环顾了一圈昏暗的房间。
这是个不足八平米的小房间,床很旧了,又窄又破,她一动就嘎吱嘎吱响。真担心下一秒这张床就要散架。
屋子里摆了一张凳子木板架起来的书桌,上面摆了几本书,然后就完全放不下其他的东西。
她爬起来将门锁上。准备接受记忆。
这次的原身有点可怜。她是个扶弟魔,不是自愿的。
原身父亲早逝,留下她和她妈一起生活。第二年她妈改嫁。
后来她就有了个弟弟。
她妈单晓红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弟弟有新衣服新玩具可以上补习班,他可以过生日可以有宽敞明亮的房间,这些原身都没有。
至于继父,和绝大多数男人一样,在家里是没有存在感的。一个月给两千块钱家用,每天上完班,鞋子一脱,衣服一扔饭一吃,出去搓会儿麻将,回来洗漱完就睡了。
妈妈厌恶她,弟弟驱使她,继父把她当成空气。
在这个家里原身做什么都是错的。
她养成了怯懦胆小的性子。
今年原身考上了大学,家里不给钱,说她成年了,该自力更生了。
家里给了她一个选择,那就是嫁人。
她一直不乏有人追。
她虽然有些小家子气,但架不住她长了一张楚楚可怜的小脸,她生来漂亮,无论乍看还是细看都好看得不行,外加因为贫穷自卑,神态里不自觉地带着几分,那模样招狼。对于她来说过分美丽是一种灾难。
比如詹宏钰。
詹宏钰是个拆二代。
他的老家曾经和普通农村并无二致。小麦、红薯、玉米是村子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农闲时,村民大多会出外打工,贴补家用。
在他出生那一年,詹宏钰老家墙面上写上了一个大大的“拆”字,还画了一个圆圈。
然后买了新房子。
等他成年,他家前前后后被拆到了三次,别人一辈子都等不到一次,他遇到了三次。
他喜欢原身。
他就像入了魔一样的追求她。
先是每天送吃的,拒绝也没用,因为她妈她弟弟她继父会欣然收下,然后吃掉。
然后是每天送她上学,接她放学。
哪怕,原身千百次的说过不喜欢她,请他不要这么做,他都毫不退缩。
前几天在楼下摆了九百九十九只蜡烛,手捧着九十九朵玫瑰向原身告白。
原身跑了。
但是没有用哦,詹宏钰给她弟弟买了个平板,他就成为了家里的坐上宾,甚至可以随意出入她的房间。
年轻的原身,一点都不觉得欢喜,反而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神经病。
她的亲妈亲弟弟不但不帮她,反而助纣为虐,让她在这个家里彻底失去安全感,每天睡觉要在门把上放一个玻璃杯,生怕半夜有人进房间。
家里人有她房间的钥匙呢!
考上了大学,不让她去读,反而要她去嫁人,嫁人了,老公会给她钱去读书。
她虽然胆小,但又不是傻子,自然不肯答应这种荒唐的要求。
她宁愿不读书也不肯屈服。
这一年的暑假,弟弟开电瓶车,撞到了一个老人。
因为c国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所以家长得负起赔偿的责任。
这不是一笔小数目。
大概要把镇上的房子卖了才行。
亲妈单晓红想都没想,就把她送到了詹宏钰床上。她妈又给她下了点助兴的药,以免她不懂事,坏了事。
继父自然是不会反对的。继父也不是什么圣人,妻子主动提出来牺牲前夫的女儿来保护他的亲生儿子,保护他的财产,他怎么可能会反对。
生米煮成熟饭,是时候该兑现承诺了。
亲妈继父要了二十万,然后就让詹宏钰把原身带走了。
当地平均彩礼五万,绝大多数女方父母收了彩礼一般还会再添一点,作为女儿的嫁妆,将来可以作为生育储备金或者用来应急。
这对老鸡贼,可谓是将原身卖了个好价格。
詹宏钰是个霸道的男人,只要她稍有拒绝的意思,他就不高兴。
原身去上大学,所有人都知道她有主了。
到了20岁那年,他们领证了。
他极为大男子主义,认为女人只需要在家相夫教子,只用待在家里做个家庭主妇,想要原身退学,然后乖乖待在家里才好。
两人的观念不同,第一次起了剧烈的冲突,原身性格懦弱,还是第一次如此尖锐。
然而在她说出了离婚的话时,詹宏钰一巴掌就甩了过来。
原身狼狈地回到家。
见了女儿满身是伤很是狼狈,正常人都会心疼关心一下女儿。可是她妈一来看到的不是她满身满脸的伤,而是指责她不应该和詹宏钰冲突,指责她不应该因为长得漂亮就不守妇道。
原身气哭了,说她要离开这里,再也不要回来了。
她妈怕原身跑了,然后把原身绑了起来,像绑礼物一样绑了起来,甚至还打了个漂亮的蝴蝶结。
很好,这很“亲妈”。
原身过得很压抑。
原身实在过不下去了,寻求了援助,希望离婚。
可除了她,她身边所有人都不同意,她想要身边人理解她的选择,可竟然没有,一个都没有。
原身亲妈原话是怎么说来着的:你弟弟大了要结婚的,结婚要房子的,你离婚了,哪里来的钱给你弟弟娶老婆?除非你能嫁个更有钱的,反正都要二婚的,嫁这个嫁那个有什么区别。
这种人!
如果说当年的事让原身寒心,那亲妈此刻斩钉截铁卖女儿的样子根本就是往原身心里砸冰块,冻得透心凉。
“要不要干脆我把家里的房子也换了,那么小,你们也住不习惯?”
她妈一心想着钱,貌似没听出女儿口气不对,也可能听出来还是不在乎,她欣喜道:“那更好啊,你能这么想就太好了。一家人本来就该相互帮衬,你也就这么一个妈,一个爸,一个弟弟,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