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江湖无神

第卅五回 无息(1)

江湖无神 水寒之 4507 2024-07-06 10:03

  景龙四年正月,长安外渭河边。

  朔风翱翔,旌旗猎猎。万军之中,巨大的皇辇格外显眼,皇辇之下,正是大唐当今皇帝李显和皇后韦氏,身着龙袍凤仪,迎风而立。

  李显身形微胖,面色潮红,不停得喘着粗气。韦皇后面露淡笑,神清气爽。二人身边是一众文武大臣,粗略扫去,京城的官员九成都到了。

  在文武大臣之前,是一个巨大的鸾轿,五匹军马严阵以待。围绕着鸾轿是一众宫女,在宫女的前后则是身着亮甲的雄壮士卒。

  这时,一匹枣红骏马飞驰到前,马上之人跃下马来,快步奔走到皇帝面前,道:“皇上,吉时已到,公主銮驾已准备妥当,可以出发。”李显道:“出发!”那将军道:“是!皇上!”又快步奔回,飞身上马,冲到前方,道:“出发!”

  丝竹声想起,鸾轿开始启动,沿着渭河边的官道,缓缓上前。文武百官齐声道:“恭送公主!”喊声不绝。

  景龙三年十一月,吐蕃派遣大臣尚赞咄等一千多人前来迎娶金城公主。景龙四年正月,左骁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入吐蕃。皇帝李显设宴百官,命随从大臣赋诗为公主践行。

  看护送大军远去,皇帝也摆驾回宫。安乐公主李裹儿直接钻入了皇帝的轿辇中。

  李显显得十分疲倦,却还是打起精神,道:“说起玉成此事,少不了清影的功劳。若非他和陈大慈在茫崖击败了吐蕃,吐蕃国内主战派势弱,也不会迎来今日的和平。”

  李裹儿道:“屈指一算,自从徐州消失,表哥已经两年没有出现了。”李显道:“是啊!不知道他现在如何了。”

  韦皇后道:“他抗旨不尊,不告而别。本就是死罪,皇上宽宏,没有怪罪,已是他的福分,他哪有资格让皇上惦念。”

  李显道:“当年民间传闻说他有夺位的资格。他为了自证清白,不告而别,是为了让朕安心。”韦皇后脸色微微一变。

  安乐公主道:“父皇如何得知此事?我怎么从未听说过?”李显道:“我也是这几日为送金城从宫中出来,才从长安百姓口中得知的。当年他不告而别,朕内心也十分怨恨。听闻此传言后,也明白了他的苦衷。武周时期,朕何尝不是这等战战兢兢?”

  韦皇后道:“他一个戴罪之身,哪有资格与皇上的千金贵体相提并论。而且这个传闻早就不知道传了多久,至今不绝,未必没有谋反之心。”李显叹一口气,不再言语。

  安乐公主道:“父皇,你也不用担心表哥。他武功那么高,肯定不会有事的。反倒是父皇,你要保重龙体。这样有朝一日,才能见到表哥。”

  李显点点头,仍不言语。

  韦皇后嗔道:“皇上若真的想清影,何不下道圣旨,免除他所有罪责,官复原职,回京来见皇上。”略微一顿道:“若他回来了,说明他志虑忠纯,当年只是害怕皇上误会,这才离开。若他不回来,说明他眼中根本没有皇上,乃是个欺君罔上的奸猾之徒。皇上也不必为他挂心了。”

  李显摇摇头道:“算了吧,他本来就不是朝廷中人,现在离开了正是最好的结果。”韦皇后道:“皇上一面说想他,一面又不让人找他。这倒让臣妾不知所措了。说实话,我也十分喜欢清影,但他不告而别辜负了皇上的厚爱,这才厌恶于他。我看皇上如此想念于他,这才让皇上下旨把他召回,皇上却又不愿了。我这皇后现在是里外不是人。好在这轿辇之内只有我等三人。不然的话岂不让群臣笑话。”

  李显看上去十分疲倦,靠在身后,闭目养神。韦皇后冷哼一声,别过脸去,也闭上眼睛。李裹儿看着二人,耸耸肩,长叹一口气。

  回到宫中,李显似乎还没有恢复,在韦皇后和李裹儿的搀扶下,回寝宫休息。

  李裹儿连夜离开宫中,她已于前年嫁给桓国公武延秀,住进了桓国公府。

  武延秀正要安寝,为送金城公主出嫁,在渭河岸边应和皇帝吟诗作赋,着实疲倦。李裹儿经常住在宫中,早已习惯,也不需等她回来。

  李裹儿直接闯进来,大喝道:“别睡了,快起来!”武延秀道:“怎么了?”李裹儿道:“来人,快请胡先生来。”早有宫女应和道:“是!公主!”

  武延秀看她神情严肃,不敢忤逆,重新穿好衣服,来到议事厅。

  不一会儿,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来到议事厅,看到二人早已端坐拜倒道:“属下见过桓国公、安乐公主。”正是胡五。

  两年过去了,除了白头发更多了些,似乎没有别的变化。

  李裹儿道:“不必客气。快起来吧。”也不等胡五询问,道:“父皇今天说起了李清影,似乎有招他回来的意思。”胡五道:“皇后是什么意思?”李裹儿道:“母后自是反对,直接和父皇唱了反调。父皇虽然没有继续坚持,但意思再明显不过。”

  胡五道:“皇上是否还表达了别的意思?”李裹儿道:“后来父皇就闭目养神了。”胡五道:“神龙二年李清影和陈大慈在茫崖大败吐蕃,同年吐蕃摄政太后遣使者进贡,请求结姻。因诸事繁杂,今年方才完婚。皇上应是因此想到了李清影。”

  李裹儿道:“若真是如此就好了。”武延秀道:“皇上应是因此而提及此事,但从皇上后续的反应来看,皇上是真的想让李清影回宫。”

  胡五点点头道:“桓国公说的是。皇上虽然日渐昏聩,但为君的底线却十分稳固。”

  李裹儿点点头,她骄横胡闹,卖官鬻爵,乱下圣旨,皇帝也由着她。但每每提及皇帝立她为皇太女却屡屡被拒,还严辞呵斥。韦皇后提出立李重茂为太子,皇帝虽然没有拒绝,却也未答应,自李重俊死后,至今没有立太子。

  李裹儿道:“明日早朝,父皇很有可能会提及此事,当如何处置?”胡五道:“李清影离朝两年,在朝中早已没有根基。就算回来了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武延秀冷笑道:“胡先生莫不是有私心?李清影虽然没有根基,但他单枪匹马从宫门杀入内宫,杀死几百人。万一皇上驾崩,他按圣旨保新皇上,谁能近的了他的身?”

  李清影当年不过杀了几十人,算上受伤的也就百余人。但这场宫变让所有人心有余悸,传言早已夸张了何止十倍。甚至有些人相传当年茫崖之战都是李清影单枪匹马破了城,陈大慈只是派兵占领而已。

  胡五微微一笑道:“属下确实有私心,他若一直消失下去,我可就没机会报仇了。不过明处的李清影比暗处的李清影威胁更小。他武功极高,若要藏起来,根本无人能找得到他。若关键时刻冷不防杀出,才是最要命的。只要他出现了,一切都在我等眼下,反而最是安全。”武延秀点点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

  第二天早朝,群臣论事结束,已准备退朝。皇帝李显忽然道:“诸位臣工,这些年来民间传闻,绛侯李清影本是高宗皇上的嫡孙,可有此事?”群臣面面相觑,此事在民间早已传了许久,但传言过于大逆不道,无人禀报。皇帝一直不知道。

  定王武攸暨道:“皇上,确有此事,但传闻何时而起,已经不得而知。”

  李显道:“诸位臣工如何看待此事?”户部侍郎宗楚客道:“无论是何人传出,敢传此言者,皆有不臣之心。当让大理寺彻查,惩奸除恶。”他话音刚落,立刻有大臣应和道:“宗侍郎所言极是。请皇上下旨彻查。”

  武攸暨道:“皇上,宗侍郎之言有理,传此留言者,羞辱皇家颜面,逼走绛侯,罪该万死。但若将传言之人尽皆惩处,却十分不妥。此流言已有数年之久,民间是十之八九皆知,若尽皆惩处,天下百姓十之八九都要受罚,此举必会天下震动,甚至会动摇国本。”他说完,也有三五个大臣应和。

  民间流言,可大可小。每年民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流言,大多都会随风而去。但也有部分流言,流传甚广,甚至成了改朝换代的先兆。

  兵部崔湜道:“皇上,流言的核心是绛侯李清影。他听闻流言,不回京澄清,反而不告而别。自徐州消失,已两年有余。实罪大恶极,当立即各地搜捕,就地诛杀。只要绛侯身死,流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他话音刚落,武延秀道:“皇上!做此流言者,实乃罪大恶极!绛侯远破吐蕃间接促成双方和亲,近灭阴阳教,扫除朝廷后顾之忧。更不必说平定太子之乱,寻回太子尸身。当年则天皇后代天狩牧时,破格录用绛侯,只因其对朝廷忠心耿耿。传此流言者,深知绛侯李清影志虑忠纯,故而只能出此下策,逼其不得不离开。臣愿以全家性命作保,绛侯绝无反叛之心。皇上不但不可降罪于他,还当大加封赏,请其回朝。”

  李显道:“桓国公以为当如何封赏绛侯?”

  武延秀道:“臣斗胆建言,当复绛侯左卫大将军之职,复宁王爵。赐府邸美女,赏金银财物。并下旨各地官员细心寻找,找到者有重赏。”武延秀说完,韦温、武攸暨即刻道:“臣附议。”

  皇帝出言相询,自是认可了武延秀之意,群臣也纷纷复议。

  李显道:“绛侯去朝两年,忽然加官进爵,恐有不妥。”武攸暨道:“绛侯单枪匹马荡平反贼阴阳教,杀死教内自教主之下首领六人,缴获阴阳教辎重无数,扫除皇上心腹大患,尚未褒奖。”

  李显道:“定王言之有理。就按桓国公的意思拟旨下达吧。”群臣道:“是!”

  武攸暨从宫中出来,立刻返回府中。太平公主看他神色有异,问道:“今日朝会,有什么特别之事?”武攸暨道:“皇上特意提到了关于清影的流言。”太平公主脸色微微一变道:“皇上决定如何处置?”

  武攸暨将朝中之事说了。太平公主奇道:“武延秀怎么转性子了?”武攸暨道:“不得而知。皇上虽然下旨,但清影早就不知所踪,若他去了波斯、东瀛等国,也未必能回来。想来他们也是如此以为,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太平公主道:“不会。现在他们有胡五坐镇。安乐虽然专横跋扈,却不是过去那般没有头脑。更何况武延秀阴险狡诈,绝不会拿这个做赌。”武攸暨略加思索,点点头道:“要不要把此事告知三郎?”太平公主道:“不急,皇上马上就会下旨。到时候他也会看到,会来找我们的。”武攸暨道:“那就静观其变,我也想知道清影看到圣旨,会如何回应。”

  当天下午,圣旨已经下达。

  “奉:大力寺正、绛侯李清影,形容端和、忠贞体国,破阴阳教反贼有功,特封左卫大将军,宁王,赐王府一座,美女十名,白银五千两。见旨即归,直入宫门见朕。各道、州、府衙四处寻找左卫大将军、宁王李清影,旨到即行。钦此。”

  太平公主看着圣旨,喃喃自语:“见旨即归,直入宫门!见旨即归,直入宫门!见旨即归,直入宫门!”武攸暨道:“这八个字和‘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有异曲同工之意。”

  太平公主道:“是啊!不过除了开国功勋,一般配用这十二个字的,大多是奸臣!这道圣旨到底是皇上的意思,还是皇后的意思?这是招清影回宫,还是暗示他走的越远越好?”武攸暨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太平公主道:“三郎看到这个圣旨,应该很快就回京了。”

  半个月过去了,已经接到旨意的各地官员各显其能,寻找李清影的下落。

  但李隆基并没有偷偷潜入京城。太平公主心下焦虑,担心发生了什么,但她身份特殊,皇帝、皇后随时有可能找她,也不能亲自前往潞州。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