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枝,你不该回国的。”一个穿着黑色西装的男子说道。
“为什么不呢?”女子闪着明亮的眼睛望着坐在旁边的男子。“还是你不想让我让回国?”
“国内时局动荡,早晚是要打仗的,国内不安全的,不如留在英国,等国内的事情处理完,说不定过些日子我就回英国了。”徐之恒还试图劝说她改变心意。
蒋南枝抿了抿嘴唇,“之恒,我想留在江城直到家的事情处理完我们再一起去英国好不好?”
“先回家再做打算。”徐之恒一脸无奈,叹了一口气,随之对司机讲道,“送蒋小姐先回蒋府吧。”
“是。”
话一说完,司机很灵活地把车从港口开了出去,朝着蒋府的方向驶去。
蒋府安置在城内寸土寸金的淮海路,是一幢三层的小洋楼,有花园,有泳池,江城的名媛们,最向往的生活就是能来蒋家的花园里里喝喝茶,聊聊天,很少有比蒋府更排场的地方了。
下车的时候,徐之恒不忘让司机将蒋南枝的行李取下来。
“南枝,我商行里还有事情要处理,就不送你进去了,改日我再来拜访伯父伯母。”徐之恒如实说道。
“好。”蒋南枝没有多问,从司机手中接过皮箱,就朝着蒋家大门走去。
蒋南枝回来着实让府里的下人吃了一惊,“二小姐,昨个儿才收到你的信,没想到您竟这么快就回来了。”江妈赶紧接过蒋南枝手里的行李,一边吩咐着府里的丫头,“快去通知夫人。”
“枝儿,回来了!”从楼上下来的蒋夫人看到小女儿回来了,不禁热泪盈眶。
蒋南枝站在原地没有动,母女俩紧紧地抱在了一起,蒋夫人宠溺地看着蒋南枝,“回来就好。”
蒋南枝调皮地说道,“我还以为母亲也不想让我回来呢。”
“怎么?!是谁不想让我的宝贝女儿回来?!”蒋夫人问道。
“没谁,是之恒说现在时局不稳,随时可能要打仗,母亲当真现在外头真的不太安全?”蒋南枝在国外求学几年,对国内的局势一无所知。
“唉,谁知道呢,清政府被推翻,如今军阀混战,这仗迟会打,估计没那么快,江城暂时受不到牵连。”蒋夫人夫人叹了口气,逢乱世,家里的生意足足缩水了三成,很多业务也不做了,如今家里也是勉强度日。
“你在英国怎么样?去年你写信回来,说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之恒也在英国同你求了婚?跟母亲说说你们是如何打算的?”蒋夫人不关心这战事,只挂心于这家跟女儿。
蒋南枝点了点头。“之恒年初就回了江城,如今帮家里打理生意,至于他是怎么打算的,他还没来得及细说与我听。”
“那你是怎么打算的?”见女儿点头,蒋夫人舒心了许多。
“母亲,我还没想好。”蒋南枝也没有想好接下来要做些什么。
“不打紧,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好了,就算什么都不做也行就在母亲身边。”蒋夫人看到女儿回来之后笑的合不拢嘴。
“一会儿,我就去电话同你姐姐说,你回来了。你们姐妹俩也好些年没见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好好坐下来吃一顿饭。”
“父亲呢?怎么没见父亲?”蒋南枝回来半天没瞧到父亲忍不住问道。
“你父亲最近正是忙的时候,有批货急着脱手,你父亲心思都花在上面了。”蒋夫人想到这里就满脸愁容,如今家里紧张,全靠她这些年积攒下来的积蓄,维持开支。
“母亲,家里还好吧?”蒋南枝试探地问道。
“一切都好。”蒋夫人不忍让女儿担心,知道女儿家心思细腻,怕说的多了,反而让她瞎想。如今蒋家都已经勉强度日,徐家自然好不到哪去。
大约几个月前,徐之恒接到了家里电报,电报里说,父亲身体抱恙,家中商会工厂皆无人接手,徐之恒安顿好蒋南枝之后,就匆匆回了国,本想几个月之后,父亲身体好些了之后再回英国去。
可谁曾想,父亲身体久久不见好转,工厂账面上的款项还不够支付这几个月拖欠工人的工资,徐之恒想了好大办法,才从银行那里贷了一笔款子,这笔款子再加上账上的钱,发了工人的工资,哪里还能购置新的机器?
没有新的机器就无法按时交货,违约金又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徐之恒,这些日子,把时间都用在拜访父亲曾经的生意伙伴上,希望他们能够看在曾经父亲的面子上,对徐家施以援手,可这些老家伙,见主事的人不再是他的父亲,也纷纷避而不见。
蒋家也因徐家的事情受到了不少牵连,原本新建的纺织厂就是由徐家牵头,蒋家看在徐家老爷子徐建成的面子上出资四十万共同承办的,眼见着这纺织厂没赚钱,自己家原本的生意也出了不少问题。
对于徐家的危机来说,蒋家爱莫能助。
现在徐蒋两家唯一能做的,就是将积压的货尽早销掉,让损失降到最低。
蒋老爷回到家也是愁容满面,填补亏空可不止拿给徐家投资的四十万大洋。
见女儿回来以后,虽然高兴,但也无法遮掩生意上的失意,寒暄几句,就到楼上书房处理公务了。
“母亲,父亲这是?”蒋南枝见急匆匆德就上楼去,不免有些担心。
“最近你父亲忙,就别打扰他了,你姐姐刚才来电话,家里有事一时走不开,那就我们先吃晚饭罢。”蒋母吩咐厨房准备开饭。
“知道了,母亲。”蒋南枝瞧着桌子上的饭菜,都是自己爱吃的,定是母亲吩咐厨房去做的。
“南枝,你回来的正是时候,下周你姨父就正式任命市长一职,你姨母前些日子送来了请帖,说是要举办个舞会,到时候你也一同去吧。”蒋夫人一边说着,一边给蒋南枝夹菜,“明天,同母亲出去挑些首饰,做些礼服。”
听了母亲所言,蒋南枝应下了。
打小,蒋南枝就同姨母亲近,既回来了不好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