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丰不知道的是,他这十几年要是没有金公公在,早就不知道被暗杀多少次了。
只金公公亲手解决的刺客就多达三十次,平均一年就有两次大规模的刺杀行动。
本国的一些江湖门派,虽说受制于朝廷军队,但并没有到不可忍受的地步,刺客在严刑逼迫下,竟都是些西月国的武林中人,这些在金公公眼里都是一些不入流的小货色。
虽说这些事他并没有报给皇帝,但杨丰如此聪明,怎么会想不到是敌国的人。
杨丰自然不会任由他人在本国放肆,早在几年前,他便派遣了几波擅长隐匿的江湖人士偷偷隐藏于西月境内,这也是杨丰现在掌控的黑暗力量。
当然,这股力量的首领便是金公公,这是他继位之后才知晓的。
一些江湖上的消息流传甚广,可能比官府内报的信息要更全面和准确。
从建国之初,皇帝便派人在江湖上建立一些机构,专门负责执行秘密任务和打探帝国境内消息。
经过这100多年的发展,皇帝的触角早已覆盖整个北元帝国,每个县每天都发生了什么大事,每个村子的喜丧搬迁,杨丰只要想知道,晚上便会有人飞鸽传书报的一清二楚。
关于文武百官,不论是地方上还是京都衙门的,只要皇帝想查,片刻功夫便会知道每一位官员的是贪污受贿还是清正廉洁。
所以杨峰早先所说的那一段话:
忠者谋私,奸者护子。
根本说不清楚忠奸的标准,很多时候也由不得他们,薛家现在正派,可谁也不能保证他们能一直正派下去。
杨丰坐在御书房内的龙榻上,脑袋快速飞转,心里开始编排起来朝堂几家的实力。
目前朝廷分左右两派,站了官员八成,由不得他这个皇帝不惊心,这也不是他第一次的在心里盘算了。
薛千法已经75岁,在朝事议政中显老态龙钟之相,可能干不了几年了。
他的大儿子薛海是户部主事,二儿子纨绔子弟,三儿子虽说在朝为官,但好勇少谋,成就不会太高。
孙子辈的人,除了大孙子薛仁有过人之处,其余的一些都不堪重用。
虽说朝廷上依然是薛家独占鳌头,但经过杨丰十几年的权力渗透,他们现在已经大不如前,再加上后面有风家牵制,不足为患。
风见昔刚过古稀之年,这一辈子只有两个儿子,全都是正妻所生。
让杨峰比较纳闷的是:
这个文武百官都认为的大奸臣,竟然终生都未再娶,不得不说,这在朝中算是一个大大的另类。
他的大儿子生性痴呆,智力犹如孩童。小儿子从小便喜爱打仗,不惜与家里闹掰,也要去边境杀敌,没有办法风见昔只好如他所愿,让小儿子跟着紫家,去了边关和西月对战,经过风家小子几年的杀敌功绩,现在已经是从四品的中郎将。
但风家这小儿子和他父亲为官理念不同,每次他只要一回京,在家里准呆不了两天,便和风见昔吵吵闹闹。
主要因为风问天将军秉性,做事爽快利落,而他爹谨慎小心,办事左思右虑。所以他们俩根本说不到一块儿。
这也是杨丰放心让风家儿子进军队的道理,不用担心风家权大,
他既不能容忍几大家族权势过盛,当然更不会放心军队受到文官家族的染指。
至于紫家会不会权力过大,杨丰根本不担心:
紫家家族和风雪这两家不同,北园帝国所有士兵家国观念非常强烈,并不像文官中很多人心里想的时刻是自身利益。
而且紫家是帝国的精神象征,他们带领士兵和军队会更有战斗力。
北元建国之初,紫家便跟随皇帝开疆拓土,有从龙之功。每次只有打仗皇帝才会赐予紫藤将符,战事一旦结束,将符就要收回。
而且战事期间,皇帝会派行内随同前往,主要是监督作用,并不参与军事指挥和参谋,战事议政中,内官负责记录会议内容。
由于内官只对皇帝负责,所以各安其职,各领其命,互不干涉。内官若于外臣勾结,结果非常严重。可能没有到皇帝这儿,金公公我们便已经处理掉了。
军队的饷银和粮草也都是有皇帝的指令才能下发,这就保证了紫家根本没有实力掌握军队,从而威胁皇权。
这是杨丰所掌握的三大家族的全部情报。
他时时刻刻要做的,就是让百姓觉得自己是圣明之君,让风雪两家处理好朝政,想出利国利民的政策,让帝国越来越有钱,同时又要两家相互猜疑,保证皇权威严。
至于紫家就不用考虑太多,打好仗,打出胜仗,才是杨丰最关心的。
如此一来大权便牢牢掌握在他自己手中!
杨丰看着铜镜中的自己,两鬓已微微发白,不知不觉中他也步入中年之列。
依然记得十几年前,一个少年战战兢兢的生活在皇宫中,没有朋友,也没有知心人,所有的一切都只能自己默默承担……
杨丰此刻心里最为担心的就是——
钱!
每年的粮食和税银加起来10几万两,盐铁铜税收每年大概20万两,私户等营业商差不多近20万两,总共加起来还不到60万两,这是北元一年的财政收入。
每一次打仗,八万人的军队,按三个月每人一两饷银,加上粮食,一次下来就要花费10万两白银。
现在战事不休,打仗九死一生,加上杀敌的奖赏,死者发放的慰问钱,北元持续半年战争,就要花费20多万辆白银!
再加上官员的俸银,每年偶尔的发生一次小灾难,钱就完全不够花了。
夏季一场大雨,很多老旧的宫殿竟然出现了坍塌的现象,杨丰觉得很多建筑已经年久失修,所以才打算弄一批银子修缮皇宫,但现在战事已经持续一年,国库早就空了,他只能让工部自己想办法。
这也是为何工部主事田通提出卖官的奏议,杨丰并没有将他罢官的原因。
无论怎样,不管他想了什么办法,竟然能拼凑出来20万两银子!这是一份不折不扣的大功劳。
20万两啊!
都抵得上整个北元帝国的一年的商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