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五百六十二年

第五章 复仇

五百六十二年 黄巢0238 5977 2024-07-11 11:06

  当所有的事务都指向一个终点时,那么这个终点便是不可避免的,吴国攻楚便是这样的事。

  吴楚数代君王的角力,两国边境不断的摩擦,国力的此消彼长,边境军民的重重深怨,再夹杂着伍子胥和伯嚭这样的家族大恨,大战的到来只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只不过,怎么攻打楚国,伍子胥虽然提过很多次,但他终究不是那个做主的人,所以他想要的大战迟迟未到。

  只有当一个人开口的时候,伍子胥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好在这一天终于要到来了,这个开口的人便是吴王阖闾。

  在一次君臣交谈之中,阖闾突然对伍子胥说道:“当初,你极力进言要求攻打楚国,其实我知道你所说的都是行得通的。只不过当时我有更大的谋划,不想离开都城,又不想让这么大的功劳落入他人之手,所以我才阻止了你。不过现在不一样了,该做的事都已经做完了,攻打楚国这份军功我也可以独自享受了,那么,现在去攻打楚国,怎么样?”

  怎么样?

  伍子胥等这句问话等了整整十年,你说他想怎么样。

  很多人,当终点越来越近的时候,心情会无比激动,而有些人,当终点慢慢呈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却是异常的镇定。突然的事情会打乱人的思虑,而谋划了十年之久的事情并不会有这样的副作用。

  面对阖闾的提问,伍子胥并无异常之处,镇定的回答:“楚国执政大夫内部不和,无人敢担家国之重担。我们只需要组织三支军队轮番去骚扰他们,当我们第一支军队轻装前往的时候,楚国必然全军出动,适时我们从容撤退,损耗几乎可以不计。我们一退,楚国茫然,也只得后退,只不过,楚军顷巢而出,耗资必然巨大。而待楚国一退,我们另一支军队再度尾随而至,如此往返,三支轮番上阵,必使楚国疲于应付,全军劳累。楚国劳累,军资耗费巨大,长此以往,国力必然虚脱,多次袭扰,还可以使他们麻痹大意。到时候我们三军再合而为一,举全力进攻楚国,到时,必然大伙全胜。”

  对楚国的研究,伍子胥已历十年之久,短短数十语,便为阖闾的攻楚大计制定了战略方针。

  吴王阖闾四年(公元前511年),吴国出兵攻打楚国的夷地、潜地和六地等多座城邑。

  面对吴军的来袭,楚国司马沈尹戌领命出征。

  然而,当他率领楚国精兵赶到潜地的时候,在这里,吴军的一根毛都没看到。

  扑了个空,沈尹戌也不好屁颠屁颠的回到郢都,于是为了防止潜地楚民再被吴国袭扰,他决定,把潜地的楚民全部迁移。

  为什么要迁移,难道迁移到一个新的地方,吴军就不会来袭扰了吗?沈尹戌没法回答这个问题,他也没准备回答这个问题,之所以这么做,他只是不想让人觉得自己来了一趟什么事都没干。

  迁移完潜地的楚民后,沈尹戌便班师回朝。

  然而,当他前脚刚踏进郢都地界的时候,吴军后脚便包围了楚国的另一座城邑弦地。

  没办法,郢都的凳子还没有挨到,沈司马只得再次领着军令驰援弦地。不过这一次比上一次好一点,当沈尹戌的援军还没有走到弦地的时候,吴军撤退的消息就已经从前方传来了。

  少走一步算一步,消耗也小一点,既然吴军撤退了,那咱也退吧。

  沈尹戌正为自己少走一段路而庆幸着,而他不知道,这次包围弦地的吴军和上次攻打潜地的吴军不是一批人,那一批还在休整呢。哪跟他一样,救援潜地和救援弦地的是同一批人。

  吴军离吴楚边界近,又有轮换休整,事先也有计划,所以他们并不觉得累。但沈尹戌这边就不一样了,郢都离吴楚边境路途遥远,每次都是做着打决战的准备,粮草成车成车的往边境搬,过后又成车成车的往郢都回,这批人走了一次,没多久又要走第二次。当他们第二次来回刚走完的时候,吴国的第三支骚扰军又出动了。

  毫无疑问,这一次沈尹戌还得前往驰援,当然,意料之中的事情也会出现,当他们赶到求援地的时候,吴军肯定是早早就撤退了。

  如此循环往复,沈尹戌也不是笨蛋。既然你派少数的人装装样子假装进攻,那我也就装装样子派少数的人假装防守了,既然想玩,陪你玩就是了。

  玩,就是玩,吴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就是要你陪我玩,玩到你玩不起。

  既然楚国已经放松了戒备,吴国也就是时候举全兵压上了。不过,既然是举全兵压上,动静肯定还是不少,楚国必然还是有所防备。所以为了让楚国放弃最后的防备,吴国还要使用一招。

  桐国,与吴国和楚国互为邻国,世代附庸于楚国。而要让楚国放弃最后的防备,桐国便是一个很好利用的角色。

  桐国历来附庸于大国,对天下之势审度之清自有定数,所以,近来天下大势必早已被桐国洞察。现如今吴国势大,桐国不留一手是不可能的,而这一手就是吴国可以利用的弱点。

  桐国既然有意,吴王阖闾便授意他配合自己演一出戏,这出戏就是吴国公开收桐国做小弟。

  桐国表面上是楚国的小弟,暗地里却是吴国的小弟,现在吴王阖闾又让桐国假装做自己的小弟,这关系确实挺乱的。真小弟,假小弟,虽早已无从辨认,但是小弟之争,向来是霸主之争。阖闾此举目的直指楚国,只是楚国不知道,不过必然引怒楚国,楚国一怒,必然出兵。

  楚国一出兵,吴国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大兵攻楚了吗?不是的,阖闾可没忘了自己的初心,他要的是吴国出兵而不引起楚国的警惕。

  可是,吴国还没有出兵,楚国就已经兴师动众了,这是怎么回事。

  让我们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楚国见自己的小弟反叛归吴,立刻大兵压境,这时,阖闾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主动向楚国示弱,并表示愿意出兵助楚国攻打桐国。

  这倒是令楚国没有想到的,一向与自己作对的吴国竟然会俯首示好,这让他早已消亡于内心的自尊感又陡然出现。

  当霸主的自尊心开始占据理性思维时,楚国便不再有怀疑吴国的任何心丝。

  楚国消除了对吴国的敌意,并同意他出兵助自己教训一下桐国。就这样,吴国的大兵大摇大摆的开赴吴楚边境,而楚国的军队自以为把脏活累活交给了吴国人后就走上了赶回郢都的路。

  郢都没有冲锋陷阵,郢都没有刀光剑影,郢都没有烽火车阵。郢都有的只是盛世繁华,郢都有的只是纤歌细舞,郢都有的只是美人柔情。这样的选择,放谁眼前,都是不需要考虑的。

  只是楚国人不知道,一群嗜血之人正火速赶往郢都,而自己便是他的向导。

  吴国打着帮楚国教训桐国的旗号来到了桐国城下,但吴国人并没有发起进攻。他们来到这里,好像只是为了确认一件事,楚国大军是不是真的已经全部撤离了。

  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吴国人便露出了真实的面目。只见吴国的大军在桐国附近不做休整,立刻调整进军路线,而他们这一次的目的便是楚国的中心---郢都。

  吴王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阖闾带着小弟蔡昭侯和唐成公发起了对楚国的总攻。直到这时,楚国才幡然醒悟,令尹子常,司马沈尹戌赶忙出兵抗吴,于是吴楚两国大军相遇于淮河之滨。

  当两国之军真正面对面的时候,所有的计谋都会变得那么的苍白无力,现在比拼的只有军队的战斗力和将领的临阵指挥能力,这一点,吴国是早就已经计算过和准备过的。不像楚国,临时顶上来,甚至还有好多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冷兵器时代打仗,虽然是拿着刀砍,但并不是所有人站一排互相乱砍,谁挺到最后谁就是赢家。所以,在开砍前,小动作还是要做一些的。

  于是司马沈尹戌对令尹子常说道:“您沿着汉水与吴军上下周旋,拖延时间,我带着一部分人马前去焚毁吴军的战船,到时候你再全力进攻,我则配合你夹击吴军,如此一来,定能把吴军打个大败。”

  事到如今,楚国已经被吴军直入腹地,沈尹戌的说法,多少能给楚国带来一定的胜算,所以,子常同意了。

  不过,沈尹戌万万不会想到,子常虽然同意了他的想法,但事情却不会朝他所说的方向发展。

  在与子常商定好后,沈尹戌便着装出发,准备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然而,就在沈尹戌走后,子常身边一个名叫武城黑的大夫对他说道:“吴国战车精良,外面大雨,楚国的战车必然不能久战。若是我们僵持不下,吴军水师必然弃船全力投入战斗,那么司马则可以顺利完成他焚毁吴军战船的任务了。到时候他再据水路而守,吴军无退路而去,必然死战,那时令尹怕是就无力回天了。令尹您想,司马大胜,您大败,咱楚国人言可畏的,待到吴军退却之时,怕这战胜吴国的大功就要全然归于司马了,到时候令尹怕是就再无立足之地了。”

  经武城黑这么一说,子常突然意识到了沈尹戌的用心之歹毒。原来吴军不可怕,身边的才是最可怕。

  看出了子常的顾虑,于是武城黑继续说道:“令尹不如速战,这样便可避免落入他人摆布之地。”

  沈尹戌的话音才消失片刻,子常便把他拖延时间的战术抛之脑后,一遇吴军,便命令部下全力死战,要求速战速决。

  这正是吴军想要的,为了这一仗,伍子胥煎磨了十年,为了这一仗,孙武苦心操练,当他们在战场上遭遇楚军时,心中压抑的怒火瞬间爆发。到这时,子常才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战胜吴军,而自己要求的速战速决也成了吴军对楚国人的速战速决。

  子常一败,吴军便可抽出身来,沈尹戌也就没法完成他要焚毁吴军战船的任务了。

  从这一点来看,子常还算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这一战过后,楚军大败,子常只得收拾残余部队龟缩退守。

  但是,伍子胥既然目视郢都,剑指楚王宝座上的那个人,那他楚国令尹子常又能退到哪去呢。

  子常退,吴军追,很快,两军又相遇于楚地柏举了。在这里将会发生一场大战,一场可以让战争局势瞬间明朗的大战。

  而这一次的主角轮到了阖闾的弟弟夫概王。

  见楚军军威不整,夫概王便立即向阖闾请示:“楚国令尹不仁,他的手下没有为他拼死作战的决心,我只要率精兵抢先攻击,楚国士兵必会四处溃逃,然后我们大部队再后续跟上,到时候一定能一战立威,一举拿下楚国。”

  夫概王极力请战,然而,阖闾却不同意。

  这倒是有点出乎夫概王的意料,此次攻楚,本就是全力出动的,怎么到了这里又不攻了呢!夫概王不理解阖闾在想什么,当然,他也不想听阖闾的解释。请战,只是为了表明决心,不论同意与否,兵马必出。

  于是夫概王只给阖闾留下了一句话:“臣义而行,不待命(臣下看着道义的事去做,不必等待命令)。”便带着自己的亲兵五千人开始了追击子常。

  子常已是败军之将,楚军士兵早已开始溃逃,此时面对夫概王的五千精锐,哪还有一丝抵抗之心,无非就是让败果变得更大而已。

  楚军的败果变成大败果,而吴军的胜果则变成大胜果,子常也因此丧失了他最后的一点尊严,只得只身逃往郑国,放弃了楚国令尹的至高尊位。与此同时,被子常放弃的,还有郢都的最后一丝屏护。

  吴军在楚国境内大杀四方,一路追击溃败的楚军,据《左传》记载,这中间的过程还是相当有趣的(当然了,是对吴国人而言)---当吴国人饿了的时候,他们便会停下脚步,这时逃命的楚军才能得到喘息的机会,于是会停下来做饭吃。不过很不幸,吴国人等的就是这个时候,当楚国人刚把饭做好,吴国人便又会发起进攻,楚军只得再次狼狈而逃,于是,他们刚做好的饭只能留给后面的吴国人吃。

  想想就心累,被你追杀,还要给你做饭,就差洗衣服了。

  饿着肚子逃命,肯定是跑不过吃饱喝足了的人的,所以结果想也不用想。不出多日,精神焕发的吴军就来到了郢都的城墙之下。

  面对郢都高大的城墙,吴国人以为还会有最后一场大战,毕竟这可是争霸了多年的楚国都城。

  吴国人做好了恶战的心理准备,然而,当他们要发起进攻的时候,才发现这里留给他们的是一座毫无抵抗之力的城邑,也可以说是一座空城。

  原来,早在吴军到达郢都的前一天,楚昭王就带着自己的妹妹芈畀和一干大夫人等渡过了雎水,窜进了楚国的茫茫大山之中。

  逃跑为什么要带妹妹,搞不懂。

  大家都知道,楚国的地形就是山多、水多,当年周昭王南下都死在了汉水之滨,如今楚昭王要是躲进了楚国的深山里,吴国人还真不一定找得到他。

  大王躲进了山里,令尹又逃到了郑国,所以现在楚国唯一能说得上话的也就只剩司马沈尹戌了。好在沈尹戌是个硬骨头,并没有像他的两个上司一样,慌不择路的逃命。

  于是,沈尹戌手中的军队就成了如今楚国唯一还在抵抗吴国的军队(沈尹戌曾为阖闾效过力,也许是一口气堵在心里勉强支撑着他)。

  沈尹戌是倔强的,然而,他的倔强并不能扭转乾坤,当他一而再,再而三的以微弱的兵力发起对强大吴军的攻击时,他也将来到他人生的终点。

  几负重伤的沈尹戌终究还在倒下了,而与他一同倒下的,还有楚国仅存的一点尊严。

  伍子胥终于完成了复仇,看着郢都城墙内外的吴兵,多年压抑在内心的悲痛一涌而出。回想起兄长那孤寂的背影,联想到父亲那苍白的头发,想想那时身处郢都大牢的他们该有多绝望啊。

  在父兄最绝望的时候,自己不能帮上任何一点忙,十多年过去了,当自己再次站在郢都城内的时候,往日的一幕幕再次浮现在眼前,如何不勾起那不愿面对的回忆。

  伍子胥就这样站在郢都城内,在这漫天浸泡的悲伤之中,他突然把头抬了起来,这时,他想起了那个人,把父兄置于死地的楚平王。

  伍子胥知道,楚平王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楚昭王也逃到了深山之中,但是,楚平王的墓地应该是在郢都附近的。

  很快,伍子胥来到了楚平王的墓前,站在这里,他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只见他对随从说了一句话便走开了。

  当然,也并没有走远。

  接下来的一幕便是楚平王的墓碑被砸,坟头被挖,棺材也从土里抛了出来,被几个大汉粗鲁的撬开。

  于是,死了十年的楚平王在再一次享受到了阳光的沐浴。

  楚平王生前肯定不会想到,自己死后还会有这么一劫,然而,令他想不到的还在后面。把楚平王挖出来并不是伍子胥的最终目的,看着阴深的白骨,伍子胥抽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鞭子。一鞭一鞭的抽在楚平王的遗骨上,每一鞭都是对父兄的思念,每一鞭都是对楚平王的深怨。

  直到抽完三百鞭,伍子胥才停了下来,看着残缺不全的白骨,伍子胥长舒了一口,十年的怨恨,终于得到了解脱。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