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末年,商纣王荒淫无道,西伯侯姬昌兴于西岐,形成了一个与商王室分庭抗礼的诸侯集团。
通过很多的电视剧我们知道,西岐这边基本上是人才济济,个个都是本领高强的人。要么是一身正气的未来之星,要么就是修仙成佛的得道高人,总之形象都是很正面的。
而商纣王这边却恰恰相反,他身边的人都是一些阿谀奉承的小人,要么是一些尸位素餐朝中老油条,要么就是一些歪门邪道的要妖魔鬼怪,总之形象就是很反面的。
这是电视剧给我们营造的一个商室末年的天下形势,但是,真实的史书是这样子的吗?
关于历史的真相,也许永远都不可能有人说的清楚,但对于电视剧而言,把妖魔鬼怪当做反派角色那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所有的人都喜欢看到好人战胜坏人,这些电视剧的存在正是为了满足这一点,因此,在电视剧里的人大多都被观众记住了。
然而,在商周交换之际,有一个人大家却把他遗忘了。作为商纣王身边的正派人士,电视剧里不允许他有太多表现的机会,所以他是一个在大家脑海里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人。但是,实际我们却不能因为电视剧的原因忽视他在史书上的存在,因为他并不比任何人暗淡,他便是商纣王的庶兄微子。
前面已经介绍过微子和他的宋国了,现在我们接着往下看。
宋庄公做为宋国的第十六任国君,他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太多的笔墨,因为他要把表现的机会留给他的孙子宋襄公。
齐桓公三十五年(公元前651年),宋国第十八任国君宋桓公(第十七任国君是宋桓公的兄长宋湣公)去世,其次子兹甫继位,也就是后来的宋襄公。
这一年宋国新老交替,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这一年也是霸主齐桓公在葵丘召开诸侯联盟会议的一年,因此,此时做为诸侯联盟成员的宋国也就收到了齐桓公的邀请。
家里的老父亲刚死还没来得及下葬,如日中天的霸主齐桓公却要召开诸侯会盟。于是,到底是先把父亲安葬了还是先去参加诸侯会盟,一个选择摆在了刚继位的宋襄公面前。
怎么选就代表着以后走什么路,把这样一个问题抛给一个年轻人,似乎有点残忍了。但刚继位的宋襄公似乎并不需要做太多的挣扎就能轻易的做出选择,那就是把安葬老爹这种事先放一边,参加齐桓公的会盟还是要紧一些。
宋襄公的态度是清晰的,意志力是坚定的,老爹下葬这种事情是可以缓一缓的,而抱齐桓公的大腿这种事是刻不容缓的,这就是宋襄公的态度。
他把会见齐桓公的事看得比安葬自己的老父亲还要重一些,在宋襄公看来,能够接触到天下的霸主齐桓公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如果有幸能够成为齐桓公的心腹那就更加有意义了。因为,能够待在齐桓公身边练级可比待在宋国瞎折腾好。
在宋襄公的眼里齐桓公就是神明一般的存在,对于宋襄公这般的狂热,齐桓公也是看在了眼里的。
从宋襄公元年到六年,也就是齐桓公的三十六年到四十一年,在这段时间里,宋襄公和齐桓公的关系如同亲密般的父子。
在这六年的时间里,跟在齐桓公后面的宋襄公看尽了大场面,他看到了霸主齐桓公是怎么力缆狂澜扶周王室于不亡的,他看到了不可一世的楚国是怎么在齐桓公面前俯首称臣的,他也看到了贵为天子的周襄王是怎么依赖顺从齐桓公的。
他看到的这一切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他从未想过一个诸侯国竟可以强大到如此,这让他对齐国和齐桓公有了无限的敬畏。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在宋襄公的内心深处一个梦想慢慢孕育而生:终有一天,我也将像齐桓公一样,号令天下,九合诸侯。
当然,在齐桓公去世之前,宋襄公这样的梦想只能一直埋藏在内心深处,不敢告诉任何人。
想要称霸首先要有足够的实力,宋襄公知道这一点,因此,宋襄公在宋国也开始了一段励精图治,苦心经营的历史。
宋襄公为宋国规划的霸业蓝图每一步都是按照齐国的路线走的,在齐国齐桓公有管仲,所以宋襄公也要找一个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
幸运的是上天早已经安排好了一个人在等他。
宋襄公身为宋桓公的嫡子,但他并不是长子,他还有一个兄长,这个兄长就是宋桓公的长子公子目夷,而这个公子目夷正是上天派来辅佐宋襄公完成霸业的那个人。
之所以说公子目夷是上天派来的,是因为他这个人不仅贤明,而且他还有一个优点,一个在别人那里都是缺点的优点。
像公子目夷这种身份地位的人,身为国君的长子,要是换做了其他人,那必将是要为君位挣个头破血流的。
但是,肩负上天使命的公子目夷从来没有过这个心思,这也是宋襄公没有碰到任何麻烦就顺利继位了的重要原因。这种现象表明,公子目夷就是上天赐给宋国的礼物。
当宋襄公和公子目夷兄弟两人齐心协力一起治理宋国时,短短几年的时间宋国的国力势头就一路猛涨。
并且,随着跟随齐桓公的一系列行动,此时宋国在诸侯之间的名气也早已不同于往日了。
宋国实力的增长,齐桓公看在眼里,但这并没有让他感到威胁,反而是越来越器重宋襄公。
在齐桓公看来,宋国的实力无论如何发展都是可能威胁到齐国的,所以他知道自己并不需要为此担心。
并且,宋襄公的人品,齐桓公也信得过。于是,在这个的背景下,齐桓公和管仲找到了宋襄公,决定拜托他一件关乎齐国未来的大事:照顾好公子昭。
这个公子昭也就是齐桓公所立的齐国太子,至于齐桓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太子托付到国外去,宋襄公没有想过这一点,因为此时的他还处于兴奋的状态,完全没有时间去考虑太多的东西。
能够荣幸的接受齐桓公的托孤,宋襄公当然欣然领命。这是齐桓公对自己的信任,也是日后宋国活跃于诸侯间的第一步,所以,宋襄公因此而兴奋。看着年老的管仲和齐桓公,宋襄公知道,他们的时日早已经不多了,而到时候齐桓公一死,手握齐国太子的自己一定可以借此大有所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襄公的野心慢慢浮出了水面,恰好这时历史也刚好把宋襄公表演的舞台搭建好了。
齐国的形势正在按着宋襄公的设想一步步实现着,管仲的去世,随后是齐桓公的去世。
随即齐国的几位公子便为了争夺君位展开速死的搏斗,在经历了一番斗争后,公子无亏抢到了胜利的果实,成为了新一任的齐国国君。
然而,公子无亏的继位并不代表着齐国的一切动荡就已经结束,相反,那只是开始。
在争夺君位中败下阵来的太子公子昭落荒而逃离开了齐国。
作为齐国的太子,那本该属于他的东西,却被人强行夺走,公子昭是不可能咽得下这口气的。于是,齐国的动荡便从这里拉开了序幕。
离开齐国后的公子昭想起了一个人,一个可以帮助他重新回到齐国的人。当初父亲曾把自己托付给宋国的宋襄公,现在正是最需要他的时候了。
公子昭需要宋襄公,而宋襄公也正在静静地等待着齐国的太子。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齐国霸主的余威尚还没有完全落幕,如果能够帮助公子昭回国继位,那在这件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宋国必将名震天下,从此便可以号令诸侯。
宋襄公满腔热血,即将喷涌而出,但宋襄公同时也很清楚,这也有可能给宋国带来灭顶之灾。
如果帮助公子昭回国失败,那么稳坐国中的公子无亏必将集结齐国的全部兵力全力攻打宋国,在齐国军队的战斗力还没有随着齐桓公的死亡被削弱的时候,宋国能否招架得住齐国的进攻?
这是一个宋襄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是前进还是后退,是繁华还是落寞,只在宋襄公的一念之间。
太久了,时间等的太久了,宋国从建立之初就一直做别人的配角,整整数十代人数百年的历史,宋国从未有过辉煌。
宋襄公立志要改变这一切,他知道这样的机会不会多的,所以,这一次就算是赌一把也要豁出去了。
宋襄公下定了决心,同时他也看清了形势,于是为了加大自己成功的概率,宋襄公还想再联合几个诸侯,增强实力,然后再一起把公子昭送回齐国去再跟公子无亏拼一次。
宋襄公是豁出去了,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跟他一样脑袋发热。
齐国国内的公子无亏已经继位了,齐国的局势也趋于稳定了,并且,齐国的实力依旧摆在那里,这不是一个小小的宋国随便联合几个诸侯就能搞定的。
大家都看的很清楚,因此,所有的人都不想惹齐国,宋襄公根本找不到像样的帮手,能叫得出名的几个诸侯国都不愿意参加这样的事。
但是,并不是天下所有的人都能清晰的看得到形势,在宋襄公的鼓吹之下,还是有几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跟在了他的后面。
这几个跟在宋襄公后面的诸侯分别是曹国、卫国和邾国。
虽然人数不多,但起码得到了响应,宋襄公便信心满满的带着诸侯联军走上了护送公子昭回齐国的路。
按照常理说单凭宋襄公这几个人是不可能干得赢齐国的,然而,上天似乎已经为他们铺好了道路。
就在他们还没有赶到齐国的时候却先听到了一个消息:公子无亏被杀。
这是什么情况?
到底发生了什么?
就在宋襄公集结兵马准备行军齐国的时候,我们把目光转移到齐国来。
此时的齐国也已经收到了宋襄公要带公子昭回来的消息,只是,在收到即将有外敌来犯的消息后,此时的齐国最先行动的并不是国君公子无亏,而是齐国的士大夫集团。
谁都知道,齐桓公在世的时候就已经立公子昭为太子了,齐国的君位本来就是他的,现在的公子无亏继位那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所以,齐国的士大夫们没有几个是服气的。只不过是他们一直憋着,其实早就已经人心思动了。
当初齐国的大夫们看到公子昭离开齐国那寞寂的背影时,无不心酸,现在听说公子昭带领着诸侯联军回来了,那还不先杀了公子无亏更待何时。
可怜的公子无亏稀里糊涂的做了一段时间的国君又稀里糊涂的被杀了,他的人生好像就是这样稀里糊涂的。
当然,公子无亏虽然稀里糊涂,但齐国可不能稀里糊涂。公子无亏被杀后,齐国士大夫们的本意是准备迎接公子昭的,但是公子昭想立马坐上国君的位置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的顺利,因为有一个人不同意,准确的说是一群人不同意。
这一群不同意公子昭继位的人就是他的几个兄弟,众所周知,他的这群兄弟不同意公子昭继位也是情有可原的。
事情的原因是这样的,之前公子无亏虽然在齐国已经做了国君,但是他并没有真正的安定齐国,而他的那几个兄弟就是几个不能安定的分子。
公子无亏上台后花最多的精力做的事就是怎么平定自家的这几个兄弟,可是他从来没有达到过效果,越是安抚这几个兄弟,这几个兄弟就越是起劲来作乱。
不能平定自家兄弟的作乱搞得公子无亏焦头烂额,这也导致了他根本就没有心思再去关心远在宋国的公子昭在做什么了,以至于宋国都已经集结好了军队他却还没有做出相应的对策来,这也间接导致了那些想要迎接公子昭的齐国士大夫们能够成功击杀公子无亏。
在公子昭的几位兄弟看来,成功击杀公子无亏是有他们的功劳的,当然,他们除掉公子无亏并不是为了你公子昭,只是他们没有想到恰恰这时候你公子昭就带着宋国的联军进入了临淄城,刚好捡了一个大便宜。
对于这群公子来讲,公子昭就是窃取他们胜利果实的人,所以,他们几个都非常的不服气。
老子潜伏敌人内部搞破坏这么久,你却跑到国外去旅游探亲,现在革命成功了你又跳出来把果实抢走了。
不公平,这太不公平了。
既然如此,我们可以除掉公子无亏,那么我们同样也就可以除掉你公子昭。于是,在公子昭面前,本来一盘散沙的几个公子又变成了一股力量。
他们几个人联合起来把自己在齐国所能利用的所有势力全集结起来,不合作不知道,一合作吓一跳,齐桓公的这几个公子联合起来的势力竟然差不多就是整个齐国的实力。
面对整个齐国,现在公子昭和宋襄公的问题就比较严峻了。是继续战斗争取胜利,还是打道回府重新谋划。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的选择中渡过的,怎样的选择代表着怎样的人生。公子昭和宋襄公都知道,距离胜利就差一步的距离了,若是此时离开齐国,一切便是从零开始。所以他俩并不打算就此退缩,而是决心与齐国群公子打一次。
既然已经带着军队来到齐国了,那么要回去的话不是带着王冠就是躺在棺材里。
协助公子昭,这还仅是宋襄公的目的之一。而能够与齐国展开真正的较量,宋襄公也正好检验一下自己,看看这几年来宋国有没有真正的长进,这是目的之二。
宋襄公的决心是比较坚定的,为了让公子昭坐上齐国君位,他选择接受一切的挑战。
但是齐国的几个公子哥可就没那么坚定了,他们本以为凭借齐国的实力就可以吓退宋国的联军,可没想到宋襄公不吃这一套,还铁了心的要跟齐国真正的干一仗。
于是,本来就各怀鬼胎的齐国群公子,跟宋国的仗还没有开始打就已经在想打完了怎么瓜分战利品和怎么干死自己的盟友了。
因为这一点,所以一开始结局就已经是注定了的。
当宋国、曹国、卫国和邾国的联军与齐军展开战斗后,局面成了一边倒的形势。就连宋襄公都没有想到,战斗的过程会如此轻松,让人大跌眼镜,不可一世的齐军就这样败倒在了宋国联军的面前。
当初南下威震楚国的那支军队,当初驱除鞑虏戍卫邢、卫的那支军队,在齐桓公死后的仅仅两年时间里竟然堕落到连自己曾经的小弟宋国都打不过了。
战胜了齐国群公子,公子昭成为了齐国新一任的国君,他就是齐孝公。不过谁都不会想到,现在最高兴的并不是齐孝公,而是宋襄公。
在宋襄公看来,曾经的霸主齐国原来也不过尔尔,竟然连自己都打不过。看样子现在是到了改天换地的时候了,霸主轮流做,今年到我家了。
宋襄公与齐国群公子的这一战颠覆了齐桓公花费四十年时间建立的诸侯秩序,也改变了宋襄公自己小国小主的心思。
此战过后宋襄公想的最多的就是四十年前年轻的公子小白,现在的自己和他是何等的相似,霸业的起航原来总是这么的雷同。
这一仗彻底打出了宋襄公的信心,他现在看到的不仅是励精图治下的宋国实力,还有齐孝公不得不依靠自己来巩固的君位,看样子上天真的是把后齐桓公时代交给了宋襄公。
当然,宋襄公沉浸在自己的美梦中,而别人有没有这么认为就不知道了。
不过,关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宋襄公还是很有自信的,这就犹如是上天安排的一样。所以,既然是上天安排的,那么就一定要彻底落实贯彻,说要称霸就称霸,片刻不容缓,宋襄公简直任性的很。
宋襄公十年(公元前641年),齐桓公死后的第二年。又到了祭祀神灵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人总是会展望未来和思考人生。而在战胜齐国后,宋襄公对这方面的思考也比以前更多了。
在宋襄公的内心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东方的那些蛮夷小国也能遵循中原的礼仪。以前的宋襄公就是这么想的,只是那时的他只能想想,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他已经有能力去做了(他自己这么认为)。
推行王化是每个霸主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刚好趁着这次祭祀的活动,宋襄公可要好好的把中原的礼仪文化宣传一番。
然而,要把中原的文化传到东夷去,那可太难了,东夷小国是绝对不会轻易接受一种外来的文化礼仪的,所以,如果要用教化的方法,可能一辈子都做不到。
宋襄公可不是一个为了一个愿望可以花费一生的人,所以为了提高效率,他直接派遣军队到东夷去了。
宋襄公的方法简单又粗暴,所以这让一些人产生了抵触,包括他的兄长公子目夷。
目夷一直以来都是支持宋襄公的,支持他发展国力,支持他整军备武,也支持他出兵扶持齐孝公,可是这一次公子目夷没有再支持宋襄公了。
公子目夷是一个理性的人,他没有这件事情上没有支持宋襄公,因为在他看来宋襄公已经脱离了原先设定的轨道,宋国在他的手里正慢慢的走入到一条不该属于他们的路。
公子目夷很担忧,然而担忧的还在后面,谁都不会想到宋襄公把鄫国国君抓来的最终目的竟然也不是为了让他观看学习中原的祭祀文化,而是要拿他来祭天。
疯了,已经疯了,宋襄公已经疯狂,把一个国君抓来祭天,这是只有疯子才干得出来的事。
在打败齐国的那场战斗后,一切都变了,宋襄公已经开始走火入魔,现在连和他一起治理宋国的公子目夷的话都听不进去了。
还没有称霸呢,就到了这种丧心病狂的地步了,要是真的让他做了霸主,那天下的诸侯岂不是都要遭殃了。
曾经的盟友,当初和宋国一起打败齐国的曹国第一个就看不过去了,公然站了出来公然反对宋襄公。
盟友的反叛,这让宋襄公很意外,没想到连最初的盟友都不支持自己,霸主的路果然是一条孤独的路。
不过宋襄公并不在乎这些了,当已经走火入魔了的他看到盟友都敢站出来反对自己,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杀,管你盟友不盟友的,阻挡我的人都是敌人,二话不说宋襄公就带着兵讨伐曹国去了。
自从战胜齐国后,宋襄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里通往一个新的世界,这里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称霸,这是任何一个诸侯都梦寐以求的事,可是在称霸的路上已经成魔了的宋襄公没有看到危险正在一步步的接近他。
齐桓公死后,南方的楚国就一直虎视眈眈的观察着中原的一举一动,这才是对宋襄公最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