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退回了本土,楚国得以在这场浩劫后重获新生,我想其中感触最深的人应当是楚昭王。
再次回到郢都,当所有的旧物都呈现在眼前的时候,我想这一路上的遭遇也会跟随着这些旧物回荡在脑海里,成为一辈子的记忆。
从吴军进入楚国境内,到一路势如破竹拿下郢都,再到自己逃窜于荒野。整个过程,楚昭王几乎没有做出任何应对手段,虽然最后还是重回了郢都,但对楚昭王本人来讲,无非是运气好而已。而现在的楚昭王显然就是现在楚国的一个缩影,通过这次战役,我们再次确认了一个事实:楚国早已不复当年之勇。
除了祖上积攒下来的财富外,此时的楚国一无所有。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顺着命运的脚步往前走,半分不由人。
楚国凉了,但另外一个诸侯却在此时迎来了新生,我们的老朋友---齐国。
大家都知道,齐桓公之后,齐孝公在宋襄公的帮助下成为了齐国的国君,然后齐国后来的事我就没有讲了。
其实,并是不我不愿意写,只是,这期间确实没有什么精彩的部分,所以没什么好写的。
当然了,鞌之战的时候,齐顷公是有过出场的,虽然是以配角的身份,但多少也算露了个脸。不过,说他是配角还有点太抬举他了,现在看来,他无非就是个群演。
前面有提过齐顷公是齐桓公的孙子,但请大家不要误会,这个孙子并不是这个儿子的儿子,也就是说齐顷公并不是齐孝公的儿子。
在齐孝公到齐顷公之间还隔着三代国君,这三代国君互为兄弟,同为齐桓公的儿子。
既然我已经说过了我要把大家的目光放回到老朋友身上,那大家肯定也可以猜到,在齐国,一个新的主角将会诞生。所以,为了让大家能更好的了解这位新主角,我决定,把齐国国君的顺序再整理给大家看一下。
齐孝公就不用说了,我们直接从他死的那一年开始。
齐孝公十年(公元前633年),齐孝公去世。按说国君去世,太子继位,这是有程序可以走的。但是在此时的齐国,这个程序显然没有用,因为,齐桓公给齐国留下的隐患到此时还没有消除。
前面讲过,当初齐孝公争夺君位时,除了公子无亏外,还有四个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兄弟。这四个兄弟后来虽然没有干过得到了宋襄公帮助的齐孝公,不得不选择了安静下去,但他们的安静也只是暂时的,他们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
十年之后,当齐孝公死去的那一刻,对于这几兄弟来讲,机会就来了,而抓住这个机会的人就是公子潘。
管仲口中的小人开方,大家肯定还记得。是他,就是他替公子潘杀了齐孝公的太子,让公子潘自立为君,也就是后来的齐昭公。
机会只有一个,齐孝公死后被齐昭公抓住了,那么其他的几个兄弟就只能等下一次机会了。
他们不会知道,第一个机会等了十年,而下一个机会他们将要再等二十年。
齐昭公二十年(公元前613年),齐昭公去世。
比齐孝公好一点,齐昭公死后他的儿子太子舍继承了齐国的君位,然而,好也就好这么一点。
由于太子舍孤弱,在齐国并没有稳固的支持势力,所以在君位上屁股还没有坐热的他就被自己的叔叔公子商人杀死。
公子商人杀死自己的侄子,无非就是奔着君位而去的。然而,在他得手后,他并没有急于登上齐国的至尊宝座,而是联系了一个人,自己的兄弟公子元。
公子商人大张旗鼓的准备让公子元登位,然而这一切早已被公子元看穿了。
当初老爸齐桓公死后有能力争夺君位的公子还有几个,这假意让位,无非是一种试探罢了,从齐桓公时代走下来的公子元怎么可能看不出来。所以他对公子商人说了一句话:“尔求之久矣,我能事尔,尔不可使多蓄憾,将免我乎?尔为之。(你想得到这个君位已经很久了,我能事奉你,肯定不能让你积下太多的怨恨,否则你还能赦免我?我看你还是安心做国君吧!)”。
既然你这么客气,那我就不客气了。
公子商人,也就是后来的齐懿公。
等了三十年,才等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然而,比起他等待的时间,他在齐国君位上坐的时间可就要短得多了。
当然,也不是年龄的原因,主要吧,还是他自己作死。
齐懿公自从继位之后,便开始了他肆无忌惮的作死之路。在他这条作死之路上,有几个路人是非常倒霉的。第一个路人,齐国大夫邴歜,邴歜的父亲死了已经有好些年了,并且早已埋入黄土。然而,不知道他生前跟公子商人有过什么过节,齐懿公继位后竟然把他从土里抛了出来,并且把他尸体的双脚给砍了。
拿死人出气,死人是没有任何感受的,但活着的人却要承受那份不属于自己的痛苦,邴歜便是如此。
父亲的坟被挖,双脚被砍,但作为齐国贵族的邴歜却做不了任何事,并且还不仅不如。齐懿公挖了邴歜父亲的坟,然后还让邴歜做自己的车夫。
大家都知道,做国君的车夫,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只有得到宠幸的大夫才有这个资格。比如在晋国,只有六卿或六卿家族的重要子弟才能为晋国国君驾车。并且大家还都知道,一个为国君驾过车的人,他的仕途一定是一片光明的。
然而话虽如此,但此时的邴歜却没有为此兴奋的心思。
父亲的坟刚被抛,自己就要为抛父亲坟的人驾车,换了谁,心里也难敞亮。
当然,也有可能是邴歜想多了,说不定父亲生前真的得罪过公子商人呢,而齐懿公的此举只是为抱私愤,并不牵连自己,让自己来驾车只是为了表达公私分明,也许就是这样子的。
反正我们也管不了那么多。
第二个倒霉的路人,齐国大夫阎职。
比起邴歜死去的父亲,阎职这边就是活人遭罪了。
阎职的妻子,被齐懿公所抢。与邴歜一样,抢完阎职的妻子后,齐懿公也给阎职赏了个与邴歜差不多的职位---骖乘(乘车时的保镖)。
就单纯论职位而言,国君的骖乘跟车夫一样,都是极其荣誉的。但是想到一个父亲的坟被挖,一个妻子被夺,这两个人在齐懿公的身边,总是让人感觉怪怪的。
时日一久,邴歜跟阎职自己也感觉到了,于是,自己安慰自己的那个借口也就很难再让自己信服了。
生活总是痛苦的,伤疤最好不好揭去,但邴歜跟阎职偏不。
齐懿公四年(公元前609年),齐懿公带着他的车夫和骖乘外出游玩。到了地点,邴歜跟阎职便一起来到了一个大池子里洗澡,洗着洗着便开始了嬉戏打闹,这时邴歜拿出马鞭抽了阎职一鞭子(也不知道他们在玩什么)。
这一鞭子下来,不轻也不重,但痛是肯定的,阎职就有点发火了。阎职一发火,邴歜也不给好脸色,说道:“你老婆给别人抢走的时候不发火,我就轻轻的给你一下,你来什么劲。”
这就过分了,所以被戳到痛处的阎职也没好脸色的给邴歜回了一句:“那跟那个父亲被人家砍了腿也不敢发火的人相比又怎样呢?”
这相互伤害的,何必呢。
邴歜和阎职把对方心里最痛的伤疤给揭开了,本以为会大打出手来个两败俱伤,但是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出现。
人总是这样,当守护着内心最脆弱的那层窗户纸被捅破之后,反而会便得坚强起来,邴歜和阎职便是如此。
这些年为了所谓的荣誉,守在齐懿公身边,就连父亲与妻子的仇都忘了,难道这些荣誉真的有意义吗。
当邴歜和阎职思考到了这一点后,两人便同时撕下了内心那张虚伪的面具,开始真诚相待,开始惺惺相惜,同时也开始了报复的计划。
当邴歜和阎职下定了决心,齐懿公的死期也就到了。
作为能够最接近自己的两个人,他们下手的机会可以说是多的不要不要的。比如这一次,既然都已经出来了,干脆就在这里动手。
于是乎,这一次的外出游玩就成了齐懿公最后的一次。
邴歜和阎职杀了齐懿公然后把他的尸体丢弃到山林之中,自己再回到城里告祭宗庙,随后便开启了逃亡生涯。
这两人做事倒还算干净利落,但齐国人就懵了,这个国君出去一趟,怎么就不回来了。不过很快也就知道了,是死了。
失踪不好办,死了倒是挺好办的,无非就是再立一个,这时,齐国人想到了公子元。
等了三十四年,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公子元也就是后来的齐惠公。
当初兄弟六人为了君位争得个头破血流,原来一切早有定数,除了公子雍外,每一人都过了一把瘾。
不过要说最后的赢家,还数齐惠公莫属,还是那句话啊,年轻就是本钱。
齐惠公十年(公元前599年),齐惠公去世,其子公子无野继位,也就先前出过场的群众演员齐顷公。
要问齐顷公在位时期齐国出了什么大事,除了鞌之战外,确实想不到什么。而鞌之战的前因、过程、后果都已经讲过了。所以,我们还是直接翻过这一页吧。
齐顷公十七年(公元前582年),齐顷公去世,其子公子环继位,也就是齐灵公。
比起自己的父亲,齐灵公之于齐国的意义显然要大一点,当然这也有时代的必然因素在里面,并非齐灵公一人之力。
齐灵公继位之时,齐国刚刚经历完一段齐桓公后的衰退期,此时的齐国在各个领域都全面落后于霸主晋国。当时天下奉晋国为盟主,晋国也数次会盟诸侯,所以每次会盟,齐国都是积极参加会盟的小弟之一。但在晋国的众多小弟之中,齐国的地位当然是高人一等的,只是齐灵公并没有满足于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齐国的国力逐渐在齐灵公的手中有所恢复,虽然还不能恢复到齐桓公时期的那般鼎盛,但至少现在,让齐灵公再继续做晋国的小弟,他已经不甘心了。
因此,当天下还在以晋国马首是瞻时,齐灵公却开始有了不尊晋国之意。
齐灵公十年(公元前572年),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应该知道这一年也是晋悼公元年。晋悼公是个什么角色,我们已经领略过了,但此时的齐灵公还没有领略到,于是在这一年,晋悼公给了他一个机会。
这一年楚国挑事包围了宋国的彭城(前面有讲过的),晋悼公亲率大军发兵彭城。我们都知道,作为盟主,晋悼公率领的军队肯定不单只有晋国人的,他的小弟多多少少都会有出点人。晋悼公也是这么认为的,可偏偏意外却发生了。
齐灵公认为晋悼公还是个十四岁的小孩子,所以决定摆他一道:此次围攻彭城,齐国一人不出。
齐灵公只知道晋悼公是个小孩子,但他不知道晋悼公是个有脾气的小孩子。自己刚回国继位,齐国就有不尊晋国之意,这还得了,以后的霸主还做不做了,于是当即表示要发兵讨伐齐国。
齐灵公本来只是想试探试探,没想到小孩子真生气了,吓了一跳,赶紧把自己的儿子公子光送到了晋国去当人质,这才消了晋悼公的怒气。
第一次试探,齐灵公就把自己的太子送出去当了人质,好不郁闷,但他并不气馁。
第二年,由于晋国和楚国陷入到胶着状态,晋国开始把矛头指向了倒往楚国的郑国。当晋国智率领诸侯联军陈兵于郑国郊外的时候,他发现,这次又没有齐国的影子。于是智也当即撂下了狠一句话:“再给齐国一次机会,他要是再不来,此次作战就将发生在齐国。”
接下来的故事,第十二章的时候就已经讲过了,齐国大夫崔杼带着齐国的几个小弟出现在了诸侯联军里。
两次试探,齐灵公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他曾觉得,晋国肯定对齐国多少会有点有别与其他诸侯的态度。但通过这两次的试探,齐灵公发现自己是想多了。
不过,要说齐灵公这两次试探都是一无所获,那也未必,起码,他看到了一个方向。在齐灵公看到的这个方向上,没有晋国。
晋国是齐灵公垮不过去的坎,他决定把这个难题留给自己的子孙,而他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子孙打好基础。
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齐军攻打莱国,并一举拿下,齐国领土得以扩张。
避开了晋国,齐灵公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兼并小国),在这条路上他愉快地走着,没过几年,齐国的领土就将近翻了一倍。有了领土也就等于有了实力,有了实力也就等于有了跟晋国叫板的底气。而跟晋国叫板,齐灵公还需要一个机遇,很快,这个机遇也来了。
齐灵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9年),周灵王将要迎娶齐国女人,于是派出周王室大夫刘定公来到齐国赐名(一种恩赏):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师保万民,世胙大师,以表东海。王室之不坏,翳伯舅是赖。今余命女环,兹率舅氏之典,篡乃祖考,无忝乃旧。敬之哉,无废朕命!(齐国先祖吕太公辅佐先王,成为周王室的股肱、万民的师表。为此王室世代酬谢太公,让他镇守东海以发扬光大。时至今日王室依旧没有颓败,全是仰仗了太公啊。我现在命令你也要继承太公的遗德,你可要认真遵循太公的留下来的美德,继承你先祖的遗风,千万不要玷辱了他们。保持敬畏之心,不要荒废了我的命令!)
粗略一看,这段话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但细细一品,便能品出其中之意。
周灵王要对齐灵公说什么?细想一下便知,这是周灵王对齐灵公的一种暗示。
周王室虽不再有能力干预天下诸侯的事务,但他的一双眼睛却从来没有离开过天下诸侯的身上,此刻的周灵王便是看出了一点端倪。
众所周知,齐灵公对晋国已渐生不敬之意,但很少有人知道,晋悼公对周王室其实也有不敬之意。这便是周灵王要对齐灵公说的话,他想让齐国给晋国一些不痛快,就像晋国给周王室的不痛快那样。
齐灵公早有此意,但是得到周王室的支持还是有点意外,不过这多少还是给了他一些勇气。只是,要脱离晋国建立的联盟,除了勇气外,还要一个得当的借口才行。
而这个借口,范匄给他送来了。
范匄曾向齐国借了过两样东西,鸟羽和旄牛尾。
这两样东西没有实际意义,但却有代表意义,可以用来起舞,也可以用来装饰旗杆或者仪仗。这种意义说大就大,说小就小。
话说借个东西怎么就成了借口了?
因为,范匄有借无还。
把齐国当小弟,晋国的卿士拿点东西当然是自然而然的,如果齐国认为自己是小弟,这也不叫事。可偏偏现在的齐国不认为自己是小弟,所以他们决定拿这件事来做文章。
大家都知道,这两样东西的意义说大就大,说小就小,看你怎么认为,认真起来就是大,而这一次齐国决定要认真一次。
借东西不还,性质是很恶劣的,当这件事传出去后,晋国就成了理亏的一方,形象瞬间下降了好几个档次。而趁着晋国人设崩塌之时,齐灵公便借此不再听从晋国的号令,于是自知理亏的晋国也不好意思再多说什么。
就这样,齐灵公为脱离晋国建立的大联盟找到了一个正当的借口。
晋悼公死后,晋国也在慢慢的退去霸主之气,再加上这个时候齐国的离去,对晋国的国际地位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的。但是这件事理亏于自己,晋国也只能无言无语。
当然了,嘴上不说,并不代表心里也认同了齐国的自立门户。
摆脱了晋国的掌控,齐灵公自认为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路,于是在这条兼并小国的路上越走越远。
莱国靠近齐国北境,已不是中原地界,所以他的生死并没有没有引起中原诸侯们的注意。可是北境的小国就那么几个,完全不够齐灵公吃的,所以,当北境的小国几乎全部纳入齐国的版图后,齐灵公便开始盯上了另一个靠近自己的小国,西南方向的鲁国。
齐灵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55年),齐军进犯鲁国北境。
与莱国不同,鲁国地处中原,又是周公之后,周王室的礼仪代表,所以齐国的此次进军在诸侯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等的就是这个机会,自从四年前齐国脱离组织开始,晋国就一直在找机会收拾他,现在机会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晋平公一阵窃喜,随后便召集小弟们到鲁国集合。搞了个会盟仪式后,就开始讨伐齐国。
齐国面对鲁国是攻方,可是当晋国率领的诸侯联军来到后,齐国便成了守方。
为了抵御诸侯联军,齐灵公命人挖了一条壕沟,足足有一里宽(史书就这么记载的)。然而这一里宽的壕沟依旧不能给他和齐国人带来安全感。
在开打前,范匄找到了齐国大夫析文子告诉他:“齐国西南的鲁国和东南的莒国都申请带着一千辆战车从各自的方向对齐国发起进攻,我们晋国已经同意。一旦战事开始,我想你们肯定招架不住吧!事已至此,你们难道还不考虑一下后果吗?”
范匄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不知道,但析文子把话原原本本的说给了齐灵公听,这可实实在在把齐灵公吓到了。
当然,齐灵公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他得自己看一眼,才能做最后的决策。这一点,范匄也料到了,所以他也是早有准备的。
晋国早就派出了侦察兵,在大片的山林河泽上都插满了旗帜,然后再把所有的战车分散开来,用假人树立于战车两旁,且每辆战车的后面又绑着树枝,确保跑起来尘土飞扬。
当范匄准备好这一切后,齐灵公就像约定好的一样登上一座高山远眺前方的晋军。这时映入他眼前的是漫山遍野的旗帜,和整齐有序的士兵以及尘土飞扬的军营。
看到这些,下了山后的齐灵公头也不回的逃离了前线马不停蹄的赶回临淄。
不负责任的人都这样的。
齐灵公一走,齐国的前线顿时乱作一团,就连那一里宽的壕沟也派不上任何用场,于是齐国的军队在诸侯联军的围追堵截中死伤惨半。而诸侯联军则在齐国的土地上烧杀抢夺,直奔齐都临淄而去。
此时临淄的齐灵公正瑟瑟发抖,看着来势汹汹的诸侯联军,他觉得这里也不安全,立马又垮上马背,准备要逃离临淄。
这时太子站了出来,一刀把齐灵公坐骑的马鞍给砍了,齐灵公这才冷静下来。
然而冷静也是没有用的,诸侯联军并不会因为你冷静就停止对你的攻击。
齐国就要完了吗,不是的,起码楚国不这么认为。看着晋国带着一群小弟在齐国玩得很开心,楚康王有点不开心了。于是他命令令尹子庚率军北上,去搅一搅那团浑水。
而就在这时,郑国大夫子孔也冒出了一个想法:趁郑国跟着晋国分力于齐国之际,引楚国来郑国,为自己铲除政敌。
郑简公正领兵在外,此时在郑国国内留守的有子孔、子展和子西三人。子孔有想法,楚康王又全力支持,所以子庚跟子孔很快就联系上了,不过,却不小心被子展和子西察觉了。
于是,当子庚率领着楚军进攻郑国的时候,在这里他遇到了顽强的抵抗。
当时正值十二月天,围着郑国打了几天也没有任何成果的楚国人冻死大半,子庚不得不撤兵回国。而当子庚走后,晋国才收到消息,于是因为忌惮楚国的再次出击,第二年春天,诸侯联军便撤离了齐国。
四年前,齐灵公满心欢喜的离开晋国的组织,四年后,晋国便打得齐国满地找牙。看来,齐灵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不过,他已经没有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