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五百六十二年

第二十三章 和平

五百六十二年 黄巢0238 6153 2024-07-11 11:06

  下宫之难对晋国来讲还是有点影响的,其中,对晋景公的影响最大。因为一点误会,差点就屠了于晋国有功的赵氏,所以,晋景公还是有点自责的。

  因为自责,所以,晋景公经常做梦,并且还是噩梦。这不,有一天他就梦见了一个大恶鬼,只见这个恶鬼长头发拖在地上,手舞足蹈的跳着,并且还对晋景公说:“你杀了我的子孙,这是不义,我已经请求为我的子孙复位了,并且还得到了上天的允许。”而后,这个恶鬼就损毁了宫门和晋景公的寝门,直径向晋景公走来。在梦里,晋景公跑,恶鬼就追。

  说实话,这确实是个噩梦,就算搁在信仰科学的二十一世纪人身上,估计也不好受。更何况,春秋时期,人们信仰祭祀,牛鬼蛇神的,大行其道。

  所以,当晋景公醒来后,他也非常害怕,于是,找了个巫师来解梦。然而,跟晋景公交谈完后,巫师只留下一句话就走了:“国君吃不到今年新收的麦子了。”

  这是玩完了的意思?晋景公吓得当时就生了一场大病。

  国君一生病,国人就着急了,于是赶紧寻遍天下找良医。很快,良医找到了,是个秦国人。

  秦桓公(秦康公孙子)听说了晋景公的遭遇,就表示非常同情,于是,赶紧命令良医前往晋国去给晋景公治病。

  我们知道,秦国虽然跟晋国相邻,但是,也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良医还要等一会才能到晋景公身边。而就在这等一会的时间里,晋景公又做了一个梦,这次梦见的是两个小孩子在对话。

  一个小孩子说:“这次来的是个良医,他恐怕会伤害到我们,我们该往哪里逃呢?”

  另一个小孩子说:“我们就待在肓之上,膏之下,他能拿我们怎么样?”

  晋景公每天被噩梦折磨着,而后,秦国的良医来了,看过晋景公的病情后,说:“病已不能治,病源在肓之上,膏之下,针灸已不能用,药力又不能达,因此,无力回天。”

  听完良医的话后,晋景公知道了自己的结局。

  此时,他没有再急躁而不知所措而是异常的淡定。

  一生要强的他似乎接受了这个结局,还很有礼貌的对众人讲:“这真是个好医生啊。”随后,便派人给这位秦国来的良医送去丰厚的礼品,还专门安排人送他回去。

  良医走了,晋景公接受了这命运。但是,在他心里真的还有太多的不甘,他多想再跟楚国争一次霸,然而已经没有机会了。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儿子寿曼身上,于是自知时日不多的晋景公早早的就把姬寿曼立为国君。

  接班人的事安排好了,晋景公也就没有太多的顾虑了,但是,他还是有点不甘心。巫师说我吃不到今年的新麦子,我偏要吃给他看。

  六月初六,晋景公特意让人进献了今年的新麦,而后,便让人煮好。看着眼前这煮好的新麦饭,晋景公想:巫师的话也有不灵的时候!于是,便让人把先前的巫师召进宫来,让他亲眼看着这饭麦,随后,便把他杀了。

  巫师,是一份高风险职业。

  杀了巫师,晋景公正要进食,然而,此时突然肚子胀痛,便急匆匆的跑到厕所去。

  我们都知道,古时候肯定是没有抽水马桶的,乡下长大的人都知道,拉屎要拉到粪坑里。粪坑有大有小,有深有浅,屎啊尿啊全都灌到里面,看着是挺吓人的。

  当晋景公来到厕所后,脱下裤子正要发射,然而,脚下一滑,咕咚,整个人都掉到粪坑里面去了。

  估计晋国公室的御用粪坑规模是比较庞大的,掉到粪坑里的晋景公怎么也踩不到底,就这样,堂堂一代国君,在粪坑里被屎呛死了。

  看着晋景公的遭遇,回想起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中午午休,老师专门安排了高年级的同学管纪律,以至于学校的操场都不允许有人活动。而在教室里面的,除了趴在桌子上睡觉,就是自己写作业,不允许发出任何声音。中午整个学校安静得就像放学了一样,但此时,有一个地方是除外的,那就是学校的厕所,这里叽叽喳喳的都是人头。很多既不想睡觉,又不想写作业的同学都喜欢往厕所跑,有时候我也是其中之一。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蹲在粪坑的边沿上,那时的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变成晋景公。不过好在现在长大了,真得感谢粪坑的不杀之恩,这倒成了回忆童年的一种乐趣。

  晋景公死了,他把这个晋国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晋厉公,而晋厉公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跟楚国讲和。

  当然,这也不是因为晋厉公怂,而是在完成父亲的遗愿。

  晋景公有什么遗愿?这还要从楚国的一个名叫钟仪的人讲起。

  晋景公十八年(公元前582年),晋景公正例行公事的检查晋国军用仓库。在这里,他见到了待在囚室里的钟仪,从守卫的口中得知,钟仪是郑国进献的楚国俘虏。

  俘虏见多了,一般情况下晋景公是不会多问的,但这一次他竟然饶有兴致的跟钟仪交谈起来了。

  晋景公问:“你的世系职位?”

  钟仪答:“乐官。”

  晋景公问:“能奏乐吗?”

  钟仪答:“这是我祖先所掌管的职务,我岂敢从事其他的工作!”

  于是,晋景公便让人给了钟仪乐器,让他演奏南方的乐调。

  接着,晋景公又问:“你们的君王如何?”

  钟仪答:“这不是小人所能知道的。”

  晋景公再三追问。

  钟仪答:“他做太子的时候,令尹子重和司马子反做他的少师和少保,他每天早上都会向子重请教,晚上则向子反请教,别的事我就不知道了。”

  和钟仪交谈完后,晋景公便离开了仓库。

  而后,他把这事跟士燮(士会的儿子)讲了一下。士燮听完这事后,感慨颇深,便对晋景公讲:“钟仪算是个君子,言辞中举出先人的官职,这是不忘本。可以演奏南方的乐调,这是不忘旧。例举楚共王做太子时的事,这是没有私心。对楚国的令尹和司马直呼其名,这是尊崇国君。不忘本,不忘旧,没有私心,尊崇国君,这样的人,哪怕再大的事也能成功,我看,不如把他放回去,让他来促成楚、晋联盟,如何?”

  听完士燮的话后,晋景公表示赞同,随即,对钟仪礼遇有加,就让他回国去了,当然,是带着任务去的。

  晋景公想跟楚国讲和,所以他把钟仪放了回去,但是他没有等到钟仪回来的消息。因为,在晋景公十九年的时候,他掉粪坑里淹死了,所以,这个任务就交给了晋厉公。

  把钟仪放回去,表达的是晋国的一种态度,楚国肯定是知道的。但是,楚国和晋国谁都不愿意做放下身段主动求和的那个人,因此,还需要一个中间人出来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

  晋国和楚国都愿意和谈,这释放的是一种信息,而对这个信息最敏感的既不是晋国,也不是楚国,而是夹在晋国和楚国中间的一些小国,比如宋国。

  霸主不想打了,最好不过了,以后可以少吃点苦头了。因此,宋国的华元(华督的曾孙)表现的异常兴奋,他立志要促成此次晋楚联盟。

  可是,宋国即入不了晋厉公的眼,也入不了楚共王的眼,那他华元还有什么资格来促成这次会盟呢。华元表示不担心,他知道宋国没有地位,自己也没有地位,但是自己的两个好朋友却是很有地位的。

  要想知道华元为什么有这个底气,我们来看一下他的两个好朋友到底是谁,《左传》原文记载:宋华元善于令尹子重,又善于栾武子。

  这就好办了,楚国的二把手令尹和晋国的二把手中军将都是华元的好朋友,而楚共王和晋厉公也有意促成联盟之事,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晋厉公元年,也就是楚共王十一年(公元前580年),华元首先去了楚国,从楚国回来后,接着又去了晋国。

  他来回奔波的目的只有一个---安排好楚晋联盟之事。

  一切安排妥当了,那就开个会正式结盟呗。

  第二年,晋国派出了士燮,楚国派出了公子罢和许偃,一行人来到了宋国的西门之外。在华元的主持下,联盟仪式正式开幕。

  在仪式上,双方念出了这次联盟的誓词:凡晋、楚两国,不以兵戎相见,定要好恶相同,一起救济灾难危困,毫无保留的援救饥荒和祸乱。如果有危害楚国的,晋国要全力攻打他,对晋国,楚国也要这样做。两国使者往来聘问,道路不设阻碍,共同对付不顺从的国家,讨伐背叛的诸侯。如有谁违背盟约,神灵诛杀之,军队覆灭之,不享其国。

  皆大欢喜了,皆大欢喜,以后不用打仗了,日子就好过了。中原的小国翘首以盼着日后的太平日子,晋国这边也是诚意满满,士燮刚参加完联盟仪式,晋厉公就马上派出了郤至出使楚国。

  来到楚国后,楚共王设宴招待郤至,司马子反担任司礼。

  随后便把郤至引入了大堂,然而此时,突然在地下室传来一阵钟鼓乐器之声。

  这一突然,把郤至下了一跳,就有点恼火了,但他也不好发作。而子反则催促着他,让他赶紧进去,说楚共王还在里面等你呢。

  子反这一催促,郤至就更不耐烦了,于是转头对子反讲:“感谢如此招待,只是,这盛大的礼仪,再加上这成套的音乐,规模实在是宏大。将来,如果晋国和楚国两位国君有机会见面,那到时候该用何等规格的礼仪呢?所以,这样的礼仪,我还是受之不起。”

  请你吃个饭,那么多废话干嘛,将来国君见面了自有国君见面的礼仪,你操这个心干嘛。

  当然,子反不能这么暴脾气。所以,他对郤至讲:“如果上天降福,将来两国国君能够见面的话,只需要相互赠送一支箭给彼此就可以了,哪用得着奏乐!好了,不说了,我们国君还在里面等你呢,赶紧进去吧您嘞!”

  子反没什么意思,但可能由于文化不太同,箭对晋国人来讲是凶器,所以郤至有有点不爽,但按理说出使楚国的,郤至应该多包涵一下。

  但很显然,郤至是个钻牛角尖的人,他对子反的话并不认同,于是,他又对子反讲:“箭是大凶之器,如果用一支箭来款待,那可是大祸患啊,还说什么上天降福?天下大治的时候,应该推行礼仪,推行仁爱,推行教化,让百姓修养声息,这样天下才不会大乱。我看你刚才的话是动乱之道啊,这样可不好。”

  郤至废话一大堆,子反早就不想理他的,吃个饭,吃饱了就去睡觉得了,哪来那么多事。于是,子反给了郤至一个自己体会的眼神,就不再说话。之后,郤至便乖乖的进去赴了楚共王的宴。

  事情办完了,那就回国呗,回到晋国后,郤至找到了士燮,并把子反的话告诉了他。听完郤至的遭遇,士燮不免担忧起来。

  但是担忧归担忧,至少现在的大环境是和平,然而,有一个人却非常不喜欢这大环境---秦桓公。

  当晋国和楚国争霸时,谁都想来拉拢秦国,此时的秦国,就像一个众人追捧的大美女,他只要皱皱眉头,所有人都会对他嘘寒问暖。

  然而,当晋国和楚国结盟的时候,便不会再有人来在乎他的感受了,任他皱眉头都皱出鱼尾纹了,人家都不会再多看他一眼。这会让人产生一种失落感,导致心里空荡荡的,心里一旦空荡荡了,就会觉得委屈,一委屈了,就要矫情的整点事情。

  其实,要说晋国完全没有理会秦国了,那也不是的,当华元还奔走于晋国和楚国之间的时候,晋国就主动找过秦国,并且还是晋厉公亲自出马的。当时,晋厉公和秦桓公都商量好了,准备到令狐相会,顺便结个盟。然而,当晋厉公赶到的时候,秦桓公却迟迟未到,并且,随后晋厉公就得到消息:秦桓公不愿意渡河。

  这就尴尬了,不是说好了吗,我都到地方了,你又不来。好在晋厉公脾气好,也没怎么在意,不来就不来吧,派个人总可以吧。于是,秦桓公派出了秦国大夫史颗来会见晋厉公并订立盟约,而晋厉公则派出了郤犨(郤克堂弟)到秦桓公那里去订立盟约。

  虽然过程不是很愉快,但好歹也算个盟约,就这样吧。

  然而,士燮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开始约定了地点,连订立盟约的时候都不能遵守信用来到地点,那这样签立的盟约还有作用吗?

  士燮的直觉是对的,刚刚订立完盟约,回过头秦桓公就单方面把盟约撕毁,这让晋厉公很尴尬。

  于是,便派出大夫吕相对秦国进行强烈的谴责,看《左传》记载的内容,吕相谴责秦桓公的内容是挺有意思的,但是内容太长了,我就不搬上来了,只把几个重点给大家划一下就好了。

  吕相从晋献公时期说起,首先说晋献公和秦穆公关系很好,然后还联姻加深关系(这个是事实)。后来又帮助晋惠公回国,但是又没做好(哪里没做好?),才导致了韩原之战。并且秦穆公对俘虏了晋惠公这件事也是很后悔的(不知道他哪来的底气这么说),所以后来他才又想到要帮晋文公回国(什么逻辑…)。晋文公后来征伐东方诸夷,为的也就是让他们到你们秦国去朝见,以报答秦穆公的恩惠(又一个歪理)。后来,郑国侵犯秦国的边境(真是牛马发情也搞不到一起啊),晋文公才携手秦国一起包围郑国(你说的都对)。再后来,秦穆公又勾结楚国,准备来算计我们晋国,幸好老天开眼,楚成王丧命了,秦国的阴谋才没有得逞。等到秦穆公和晋襄公都去世的时候,秦康公和晋灵公继位,你们秦国又想率领我们晋国的败类来颠覆我们的国家(吕相说的败类应该指的是公子雍,可是公子雍氏是赵盾主动邀请的,好吧,反正话都给你说了),这才有了令狐之役(继续说)。后来秦康公仍不思悔改,又来入侵我国河曲。现在你们秦国东出无路,这都是你们自己一手造成的,你们知道不知道!等到我国景公继位的时候,他也一直想跟你们秦国结盟,可是你们却一直不肯,还不停的侵扰我晋国黄河沿岸的县邑,焚烧我们的城池,抢割、损毁我们的庄稼,杀戮我们的人民。这些我国景公都没有计较,还是想跟你们结盟,只是还没有达成就去世了。现在到了我国厉公时期,依然不放弃跟你们秦国结盟,可你们依旧对我们阳奉阴违,煽动、利用狄人对们进行侵扰,这些我们都可以不在乎,只是真心实意的想跟你们结盟,希望你们能认真考虑。

  关于吕相所说的,除了想跟秦国结盟是真的外,我感觉没有一句真话。把秦国和晋国过往的恩怨情仇都说成是秦国的错的,不知道他是真想结盟还是要故意刺激秦国。反正,要是我是秦桓公,我肯定听不下去,就算本来不想跟你对着干的,听完你这么说,我也非得跟你对着干。

  大家不要笑我,秦桓公想的真跟我一样的,听完吕相的话后,秦桓公那个气不打一处来。立马就到北方去召集狄人,到南方去召集楚国人,准备要和晋国干一架。

  既然秦国执意如此,那晋国也只好接招了,于是,栾书任中军将,荀庚(荀林父之子)任中军佐,士燮任上军将,郤锜(郤克之子)任上军佐,韩厥任下军将,荀任下军佐,赵旃任新军将,郤至任新军佐,出兵抗秦。

  当晋军行至秦国麻隧时,秦晋遭遇,很快,战斗结束,秦国以大夫成差和大夫不更女父被俘宣告战败。

  你说气人不气人,说嘛,说不过你,打嘛,也打不过你,秦国那个憋屈啊。

  其实,秦国完全没有必要跟晋国争这一时之长短,晋国喜欢耍嘴皮子,就让他耍去好了。秦国是喜欢脚踏实地好好干的,咱不急,咱一步一步来,看谁笑到最后,就怕最后你晋国连看我笑的机会都没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