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五百六十二年

第七章:卫国的祸乱

五百六十二年 黄巢0238 7275 2024-07-11 11:06

  随着黄泉相见,郑国的这次祸乱算是告一段落了。

  剧本写到这里,大团圆,大完美,大家都很高兴,整个郑国也都很开心。但是,春秋历史不是偶像剧,在人类的历史中,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以一个完美的结局而结束。

  寤生的完美代表着与他对立的就是残缺,所以在他其乐融融的背后,有一股暗黑力量却正在暗流涌动。

  因为寤生很高兴,所以有一个人就很不高兴,他不甘心这个结局。然而,这个人不是共叔段,也不是武姜。不过虽然不是他们两个,但这个人和他们两个却都有密切的关系。

  这个人就是武姜的孙子,共叔段的儿子,寤生的侄子,公孙滑。

  失败后逃到共邑的共叔段从此在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但是他的消失并不代表着郑国的此次祸乱就此终结,因为他的儿子还要把最后的一点风浪变成狂风暴雨。

  公孙滑不甘心就此退出这舞台,他还要继续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小丑的角色让这场春秋大剧继续下去,所以公孙滑在父亲失败之时即没有坐以待毙也没有跟随父亲一同逃窜,而是在等待机会酝酿着复仇。

  等机会,公孙滑当然也不能在郑国等,所以他必须先找一个避难所。而现在摆在他眼前的就有一个很好的去处,卫国。

  之所以说卫国对公孙滑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去处,那是因为在卫国有一个跟他一样狼子野心的人。

  这个人现在正是卫国的国君,虽然名不正言不顺,但人家好歹也是有一定资本的,他就是州吁。

  要讲州吁,先讲卫国。

  卫国的第一任国君卫康叔是周武王姬发的同父同母弟弟,卫国的建立就是从他开始的。

  商末年,武王姬发率八百诸侯兵临朝歌,逼得商纣王放火自焚,从此拉开了一段周王室号令天下诸侯的历史。

  逼死商纣王,姬发立马就开始分封天下诸侯,这对商王室来讲实在是太残忍了,所以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姬发想着被他覆灭的商王室从此就要断了祭祀便也有些于心不忍,于是他便把殷商的一些遗民赐给了纣王的儿子武庚让他延续着殷商的香火。

  当然,光给武庚人还是不够的,毕竟这些人也是要劳作,要吃饭的,所以姬发又顺带给了武庚一块地。

  得到土地,也就意味着受到了分封,武庚也就等同于诸侯了。

  诸侯在自己的封地里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就是一个独立的政治体,让纣王的儿子拥有一个独立的政治体,姬发的心不可谓不大。

  但这只是表面上的,为了安抚殷商遗民,他不得不这么做。所以姬发表面上虽然给纣王的儿子分封了土地和人民,但是背地里却没有不防着,毕竟武庚是看着姬发怎么逼死自己的父亲的。

  所以为了掌控武庚,姬发在分封的时候就安排了自己的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到他身边,美其名曰是辅佐他。

  把自己的两个亲弟弟安排在武庚的身边,姬发以为这样万无一失,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英年早逝,从而导致万无一失的安排变成了祸乱的导火索。

  姬发死后他的儿子周成王继位,由于姬发死的时候还不算老,所以他儿子继位的时候也不算大,不算大的周成王刚继位时是还不能亲政的,所以姬发的弟弟周公就变成了辅佐成王的角色。

  不过与其说是辅佐,倒不如说是摄政,起码管叔和蔡叔就是这么想的。这也就让他俩产生了不平的心里,同样身为武王的弟弟,凭什么我们就流放到外面去监视前朝的遗民,而他就可以坐在京师的王宫里替天子指手画脚。

  管叔和蔡叔越想越生气,慢慢的就开始怀疑周公了,这小子莫非是想篡位吧!

  于是,为了不让刚建立的周王室轰然倒塌,管叔和蔡叔决定要肩负起捍卫周王室的重任。

  而他们捍卫周王室的第一步就是怂恿武庚作乱。

  非正常人的思维逻辑跟正常人确实不一样。

  于是在管叔和蔡叔的怂恿下,武庚果断鼓起了勇气对抗周王室。不过这一切都没有逃得过周公的眼睛,而就在武庚还没有开始动手的时候,周公就先他们一步率领着周王室的王师踏上了讨伐武庚的路。

  可怜的武庚还没有明白到底是怎么会事就被杀了。

  武庚一死,辅佐他的管叔和蔡叔也就失去了继续待在殷商遗民封地上的理由。

  至于武庚的作乱是受到了管叔和蔡叔的怂恿,这一点周公也是知道的。所以周公觉得,既然你俩嫌弃辅佐武庚,认为这是流放,那么干脆就给你们来一次真正的流放吧。

  武庚死翘翘了,管叔和蔡叔也被真正的流放了,那殷商的遗民怎么办,总不能让他们就地解散或者全部都流放吧。

  历史告诉我们,办法总是有的,好在姬发的弟弟还是蛮多的,那就把殷商的遗民分封给卫康叔吧,就这样,一个新的诸侯国诞生了。

  卫国算是建立起来了,但是当时卫康叔的爵位是不高的,也就是个“伯”爵吧。不过卫康叔不在乎这个,照样勤勤恳恳的治理着卫国。

  在卫康叔的治理下,殷商的遗民渐渐地得到了休养生息,从而认可了这个卫康叔,他们不再认为自己是什么殷商的遗民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卫国人。

  些许年后,年少的周成王也长大成人,周公也还政于周成王。作为周成王的亲叔叔,卫康叔与周成王的交流肯定是少不了的。再加上卫国地处中原,与周王室京师遥相呼应,这就更加加深了卫国与周王室的联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卫康叔得到了周成王的高度信任,顺理成章的就成了周成王的左膀右臂。

  在天子身边做事,卫康叔的爵位虽然没有得到提升,但是他的卫国在各诸侯国间的声望可是与日俱增的。

  时间来到了周王室的第九任天子周夷王时代,而卫国也来到了他的第八任国君卫顷侯时代。

  是的,卫国现在的国君是“候”爵了,比“伯”爵升了一级。难道历任的卫国国君有谁立了大功被升级了?

  答案是否定了,卫国历任的几代国君没有谁立了可以升级的功,要说这个“功”还是顷侯自己立。

  卫顷侯是一个不甘做“伯”爵的诸侯,所以在他继承到父亲的爵位后就想法设法的要提升自己的爵位,而他想到的办法也是简单有效的---直接贿赂了周夷王。

  爵位对于诸侯来讲是天堑,但对于天子来讲就是儿戏,于是得到了顷侯的好处后,周夷王大笔一挥就满足了他的要求。

  随着时间的继续前进,周王室来到了他的第十三任天子周幽王时代,而卫国也来到了他的第十一任国君卫武公时代。

  是的,你没有看错,现在卫国的国君是“公”爵了,一个仅次于“王”的爵位。不过大家不要误会,卫武公是一个实干家,他的爵位可不是靠贿赂得到的。

  说起爷爷顷侯贿赂周天子,卫武公甚至还有点不屑,因为他的爵位是实实在在的功劳得来的。

  犬戎攻破镐京,慢半拍前来勤王的诸侯们最后推举谁为统帅来着?就是这个卫武公,统领诸侯拯救京师,这样的功劳升一级不过分吧。

  时间再往后走一点,卫国现在的国君是卫武公的孙子卫桓公。

  卫桓公有着比郑庄公还要悲苦的命运,郑庄公因为弟弟共叔段得到母亲的喜爱而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但不幸的郑庄公又是幸运的,因为他的父亲郑武公是完全支持自己的。

  但悲苦的卫桓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有一个和共叔段一样狼子野心的弟弟州吁,但他却没有一个像郑武公那么支持郑庄公的父亲。

  卫桓公的父亲更喜欢的是州吁,这便是卫桓公的死穴,而卫桓公的死穴就是州吁的生门。

  话还要从卫桓公的父亲卫庄公说起,卫庄公娶的是齐庄公的女儿庄姜。而庄姜是一个漂亮的美人,人是漂亮的人,但她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能生孩子。

  身为卫庄公的正室,不能生育也就代表这卫庄公是不可能有嫡子的。没有嫡子,卫庄公也没有办法,但儿子至少是要有的吧,所以后来卫庄公又到陈国去娶了个小老婆,没多久肚子就搞大了,这让卫庄公很是欣慰。

  但是命运似乎跟卫庄公过不去,小老婆的儿子生下来没多久就夭折了,于是这让求子心切的卫庄公就开始慌了。

  身为诸侯,家里是有爵位要继承的,所以没有儿子是不行的,于是卫庄公在生儿子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病急的人总是乱投医的,不过有时候也会柳暗花明,后来卫庄公又把陈国小老婆的陪嫁丫鬟搞了,而这一搞,上天终于随了他的愿,这个丫鬟肚子大了,小孩也生下来了,还是个儿子,后来也健康长大了,这就是卫庄公的长子公子完,也就是后来的卫桓公。

  其实吧,要是卫庄公就卫桓公这么一个儿子,想必卫桓公的命也不会太差。但是偏偏生完卫桓公后的卫庄公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接着又生了一个儿子。

  而这个儿子就是公子完的弟弟州吁。

  比起公子完的母亲是个丫鬟,州吁的母亲就要高贵得多了,她可是卫庄公宠爱的妾,虽然妾也不是正室,但至少是有名有份的,而这个名分就成了州吁后来的资本。

  州吁虽然也知道自己不是嫡子,但母亲的高贵让他还是得到了比公子完更多来自于父亲的爱。

  于是,一个丫鬟的儿子是不能做国君的,出身低贱的人怎么可以继承公爵呢,这成了州吁的人生信条。

  公子完是个可怜的人,他的母亲在生下了他后就去世了,所以把他这个孤儿丢在了这残酷的世间。

  得不到父亲的爱,又失去了亲生母亲,对于一个婴儿来讲,世间还有比这更悲苦的吗。上天似乎也感受到了自己对公子完的不公,所以他找了个人来补偿自己的过失,这个人就是庄姜。

  庄姜作为一个没有生育能力的人,嫁入王侯家等于就是对她的惩罚。因为一个没有生育能力的女人是不可能在王侯家立足的,好在庄姜的娘家是强大的齐国,所以她在卫庄公正室的这个位子上坐的还是挺稳的。

  一个是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是生不出儿子的女人,上天好像是在开玩笑,又好像是在补偿自己的过失,于是,庄姜就收养了公子完。

  失去了母亲的公子完在不能生育的庄姜这里得到了全部的母爱,于是,身为长子的公子完又多了一个身份---嫡子。

  合起来称就是嫡长子。

  庄姜收养公子完,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公子完得以在正室的庇护下茁壮成长,还可以得到嫡子的身份,而庄姜也可以借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事情很完美,就这样公子完在庄姜的细心抚养之下长大成人,身为嫡长子的他名正言顺的也就是卫国的储君了。

  上天似乎算是补偿了对公子完的不公,但是有一个人却又感到不公了,他就是公子完的弟弟州吁。

  州吁由于是卫庄公的宠妾所生,所以他也就独得卫庄公的宠爱了,于是州吁仗着老爸的溺爱,整天舞刀弄棒,根本不把嫡长子公子完放在眼里。

  州吁嚣张跋扈的气焰让公子完如履薄冰,这让他对未来产生了巨大的恐惧,而公子完的担忧也是对的,卫庄公好像对州吁的骄奢是一种默许的态度,而这个默许让卫国的未来也就蒙上了一层阴影,卫国的一场动荡浩劫也就酝酿在了他的默许之中。

  卫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735年),卫庄公去世,嫡长子公子完继承卫国君位,是为卫桓公。

  卫桓公的继位是很顺利的,但是有一个人却非常不开心,不用猜,那就是州吁。

  由于父亲在世时被宠爱惯了,打小就是个无法无天的种,以至于父亲死后还不把已经继位了的哥哥放在眼里,继续我行我素,横行霸道。

  卫庄公已死,公子完已继位,州吁依旧我行我素,这无疑是在找死。但谁都不会想到,卫桓公竟然没有要对骄奢跋扈的州吁下手的意思。

  多情的人总是多情的,无情的人总是无情的。卫桓公念及兄弟之情没有对州吁采取行动,只是口头上进行了教育,但州吁却没有因此而做出改变。并且,卫桓公的这一教育反而出了问题,那就是彻底点燃了州吁的暴脾气,试想,公子哥州吁哪受得了自己那出身低贱的哥哥的教育。

  多情的人总是要死于多情的,无情的人也总是要死于无情的,卫桓公和州吁兄弟俩之间的鸿沟已经到了不可跨越的地步了,它不会因为卫桓公的一味忍让而消除,反而会更加的激起州吁的勇气。

  再这样下去,州吁动手是迟早的事,不过老爸卫庄公已经死了,哥哥现在又身为国君,州吁也意识到了自己已经没有了纵容的资本。

  骄横的州吁虽然骄横,但他并不傻,所以他知道正面来硬的是不行的,于是他索性离开了卫国的都城回到自己的封邑去。

  而看着远走的州吁,在卫桓公看来,他已经放下了。

  卫桓公也许是一个仁厚的兄长,但是州吁却绝不是一个善罢甘休的弟弟。而回到封邑只是州吁的策略,他只是想给自己争取一点时间,他要等待机会,并且还要大势的招兵买马收买人心。

  州吁想走共叔段的那个套路,但是他不知道自己没有共叔段的那个资本,因为他没有共数段那样的母亲,所以他想像共叔段那样蚕食卫国的领土是不可能的。并且,在卫国只有一个人和他合得来,这个人就是在卫国威望极高的卿大夫石蜡的儿子石厚。

  回到封邑的州吁一待就是数十年,他的耐性好到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以致所有人都快忘记了他。

  但是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

  卫桓公十六年(公元前719年),这一年卫桓公例行公事,到周王室京师朝见周天子。

  这本是一个正常的活动,但州吁却在这里看到了机会,于是他主动提出要为哥哥践行。

  热情的州吁是反常的,但这还是让卫桓公感受到了那段冷却了数十年的兄弟之情。难得弟弟这么热情,所以卫桓公也就没有戒备什么了,于是这一天也就成了卫桓公的最后一天。

  州吁在宴席中将卫桓公杀死,并取而代之。

  用弑君的方式做卫国的国君,卫国人虽然无力反抗,但是他们都明确的表达出了不会拥护州吁的态度。

  卫国人不支持州吁,这样的态度他也看在了眼里的,这让他开始了思考,他知道这个君位要做长久,就必须要想方设法的取得卫国人的支持。

  然而从小就被骄宠惯了的州吁显然是没有学到多少治国治民的手段,除了舞刀弄棒耀武扬威之外他也没有别的本事。所以他能想到可以得到卫国人支持的办法就是对外进行扩张战争,通过武力来炫耀自己,让自己得到百姓的拥戴。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关头,郑庄公的侄子公孙滑来到了卫国,一到卫国便和州吁一见如故(臭味相投),各自诉说着自己的苦楚。

  这边公孙滑说:本来我奶奶最喜欢我爸爸了,她都想让我爸爸做国君的,差一点就成功了。就是因为我那可恶的大伯,他竟然派兵来打我们,搞得我们只好跑路,沦落到如今这狼狈的地步,人没有了,地也没有了,现在不得不来投靠你们卫国了。

  听着公孙滑的诉说,州吁不争气的眼泪也流下来了,开始说道:我爸爸本来最喜欢我了,他什么事都会惯着我的,可是就因为哥哥比我早一点出生,让本来就属于我的国君位置被他占了,现在搞得我成了篡位的了,没名没分的。

  公孙滑和州吁各自诉说着自己的苦楚,相互同情着,说着说着两人就大哭起来了,抱到一起竟然有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指天发誓要联手干一番大事业。(以上内容纯属猜测)

  州吁和公孙滑两人感情好不好史书没有记载,但是他们两个人一见面就一拍即合这是真的。

  于是,他俩不需要任何时间来磨合就准备联手干事业,而这份所谓的事业就是州吁扛着帮助公孙滑取回封地的大旗出兵讨伐郑国。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寤生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侄子会让已经平息了的动乱再掀起惊涛骇浪。

  这时的郑国刚刚从共叔段的祸乱中安定了下来,国力还是虚弱的很,所以州吁的第一次出兵攻打郑国就打了个胜仗。

  郑武公通过征讨三国在诸侯间建立起了郑国善战的形象,但这个形象被州吁一仗就打没了。

  原来东征西讨的郑国也不过如此,这场胜仗让州吁很是得意,更让他迷失在了方向。因为每当他吹起胜利的号角时,他在卫国听到反对他的声音就小了,这一表象彻底迷惑了他,于是为了巩固自己在卫国的地位,胜利的号角就要一个接着一个吹。

  州吁决定要扩大对郑国这场战争的规模,于是他怂恿了宋国,陈国,蔡国一起结盟共同攻打郑国。

  此时的寤生毕竟还不是今后叱咤春秋的小霸主郑庄公,所以现在的他面对联军是毫无抵抗之力,被打的大败。联军一直打到了郑国的国都新郑城下,足足把新郑围困了五天才洋洋得意的离去。

  郑庄公很生气,郑庄公很郁闷,我明明没有招惹他们,他们为什么要来围攻我。这个世界还有没有王法了,这个世界还有没有礼仪了。

  郑庄公不理解,所以这就成了他内心埋下的仇恨种子,这个种子发芽之后将会变成中原大战。

  于是一个不再受约于周天子的时代全面到来了,在这个时代里,诸侯杀伐兼并,好不快活。

  州吁每一次的胜利都会降低卫国群众对他反对的声音,这让他对胜利产生了依赖,这样的依赖会让人上瘾,于是在上一次的战争硝烟还没有散去时,州吁就迫不急待的再一次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这一次结局跟上一次一模一样,郑国再次被打败,由于刚好是秋天,州吁就把刚刚收成的郑国洗劫一空,抢得个钵满盆满回国去了。

  收成被抢,活路被断,郑国很痛苦,但州吁很快活。

  随着这样的胜利成了常态,州吁很快就忘记了要帮公孙滑取回封地的初心。而作为一个没有能力治理国家的人,当他对战争上瘾之后,想要他不打仗是不可能,因为只有这样子才能维持他作为卫国国君的地位。

  而郑庄公作为三番五次被打的那个人,他内心仇恨的种子在疯狂的生长着,跟卫国的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那么怎么报复卫国的计划也就被郑庄公写进了自己的工作安排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