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五百六十二年

第十五章:齐国的伤痛

五百六十二年 黄巢0238 8173 2024-07-11 11:06

  公子忽的拒绝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很多国家的命运,包括他自己、包括郑国。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讲,公子忽的选择是对的,也许,如果他当时迎娶了文姜就不会被祭仲赶走,也不会被高渠弥击杀,但是,那样的人生就真的有意义吗。娶一个文姜这样一个不好意思讲的女人,然后就可以得到一切?

  如果时间回到北戎入侵的那一年,公子忽会做什么选择,我想,即便再给他十次选择的机会,他的选择依然只会有一个。

  公子忽的固执已经随历史淹没在黄沙之中了,而文姜作为齐僖公的女儿,你公子忽不要,咱这边也是不愁嫁不出去的。

  要说文姜最后给谁接了盘呢,我们来看看齐国的邻居鲁国。

  而要看鲁国,我们先从鲁国的历史讲起。

  鲁国作为摄政王周公的封国,一直以来都是周王室在诸侯间的礼仪代表。当年周公因为辅佐武王讨伐商王室而立下汗马功劳,因此,武王在分封天下的时候把鲁国分给了周公。

  周公虽然得到了封地,不过他却一直是没有就封的,就连死了都没有埋到鲁国去,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周武王姬发在攻克商殷后身体就一直不好,没有多少精力治国理政,在他精力匮乏的这段时间里,他的弟弟周公帮了他不少的忙,所以当武王临死前看着还年幼的儿子时,他把周公叫到了身边,交代了一些后事。

  交代完后事,武王姬发就驾崩了,托孤的周公就成了周王室的摄政王,在周王室最危险的时候,周公肩负起了天下的重担。

  天下的诸侯是武王分封的,当武王死去的消息传遍天下的时候,一个根基不稳的周王室便立刻摇摇欲坠,周公也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周王室需要周公,他不能离开京师,所以周公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去就封了,而自己则留在了成周。

  周公的这一决定稳定了年轻的周王室,培养了年少的周成王,为周王室六百年的基业奠定了基础。

  周公的儿子伯禽带着父亲的期望来到鲁国这块大地上,这里百废待兴,而伯禽将要在这里建立一个昌盛的国家。

  三年后,伯禽认为自己已经做得不错了,于是,他便进京向周王室上报了自己治理国家的情况,在成周接见他的正是他的父亲周公。

  在父亲眼里的成功是伯禽最大的成就,这次来到成周他本是信心满满的,不过,他并没有得到意料中的夸奖。

  父亲周公没有因为他的到来感到一点的高兴,反而是质问他为什么来得这么晚。面对质问,伯禽如实回答,他告诉自己的父亲他在鲁国要改变当地的风俗礼仪,所以才花了三年的时间。

  伯禽在陈述客观事实,但是周公对他的回答非常不满意,因为与伯禽同时分封的吕尚在两年半之前就已经向周王室上报了国家治理的情况。

  鲁国与齐国比邻,并且更靠近中原,齐国的吕尚仅仅只用半年,鲁国竟然要三年时间,周公不高兴也就情有可原了。

  当然,周公同样质问过吕尚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得到的回答是简化了中原的君臣礼仪,顺从了当地的民俗民风。

  齐国和鲁国走上了两条不同的路,这让周公不禁发出了感叹:“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

  时间来到了鲁国的第十三任国君鲁惠公时期,鲁惠公是一个命比较好的人,他的命好主要体现在命长,但他也有一个不如意的地方,大老婆不会生儿子。

  这在当时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毕竟家里的君位是要儿子来继承的。

  鲁惠公的大老婆不会生儿子,不过其他的老婆还是会生的。

  第一个为鲁惠公生下儿子的是一个地位极其低下的妾,生下来的这个儿子取名叫息姑。息姑的母亲地位低下,但息姑是鲁惠公的长子,所以他在鲁国还是有一定地位的,只不过地位归地位,但鲁惠公可从来没有想过要立息姑为太子。

  等到息姑长大了的时候,鲁惠公为他娶了一个老婆,不过息姑连自己的老婆还没看到就被鲁惠公抢走了。因为这个来自宋国的女人来到鲁国后第一个看到的不是自己的丈夫息姑,而是鲁惠公。而只用了一眼鲁惠公就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了,接下里只用了一秒鲁惠公就做了一个占为己有的决定。

  老婆被抢,一般人会生气,不过息姑却是个好脾气的人,反正也没见过,父亲既然喜欢那就不要抢了。

  就这样鲁惠公把本来是姑息的老婆娶回了家,很快这个女人就为鲁惠公生下了个儿子,取名允,也就是后来命苦的鲁桓公(这跟卫国的剧本一样啊)。

  鲁桓公生在公室家族,按理来讲命是不会苦的,但是……,

  这一切还要从一个女人开始讲起。

  这个女人就是天下诸侯、世子争相竞争的文姜,也就是那个被郑国世子公子忽拒绝的女人。

  文姜被公子忽拒绝后,高傲的心是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的,一个被拒绝了爱的人总是想在另一个人身上去证明爱,所以,被公子忽拒绝后的文姜最想的就是把自己嫁出去。恰在这时一个人来到了齐国,没错,他就是鲁桓公。

  当然,鲁桓公此次来齐国的目的也不主要是娶文姜,而是来巴结齐国的,因为此时的鲁国需要他这么做。

  鲁惠公死的时候,他的太子允年纪还小,不过他的大儿子息姑已经长大成人了,所以鲁国的政务就落到了长子息姑的身上。

  但息姑的身份仅仅只是摄政,鲁国真正的国君还是年少的鲁桓公。

  不是国君却做着国君的工作,这时候的息姑被称为鲁隐公。

  一晃十一年过去,年少的鲁桓公渐已长大成人,到了权力交接的时候。但是,息姑十一年的摄政生涯让整个鲁国都适应了他,所以,看着长大的鲁桓公,鲁国的士卿大夫们就到了选择的时候。

  率先做出选择的是鲁国的权臣公子挥,他选择的是与他相处合作了十一年的鲁隐公。

  公子挥自告奋勇的向鲁隐公请命去杀了鲁桓公以绝后患,不过,被鲁隐公拒绝了,他告诉公子挥,有先君的命令在,鲁国的国君只能是鲁桓公,我只是代行摄政。

  鲁隐公的拒绝在公子挥的意料之外,这让他想不通,随着而来公子挥感到了恐惧。

  他的恐惧源于鲁隐公的拒绝,更源于已经成年了的鲁桓公。一旦鲁隐公把他请命要杀死鲁桓公的事透露出来了,那么以后的鲁国还有他公子挥的生路吗,这份恐惧煎熬着公子挥让他不得不再次做出行动。

  于是,公子挥就跑到鲁桓公那里去告诉他,鲁隐公想要杀了他自立。

  鲁桓公不是鲁隐公,他对公子挥的话深信不疑,这正是公子挥要的结果。于是,公子挥向鲁桓公请命去杀死鲁隐公,而鲁桓公则欣然同意。

  鲁隐公一生的命运是悲苦的,身为长子背负着父亲和这个国家给予的责任,却得不到父亲和这个国家的青睐,身为长兄背负着家族亲情的责任和义务却得不到最亲之人的信任。

  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他死在了公子挥的手里,他离开这个世界时,就好像从来没有来过一样,没有人记得他的付出

  鲁隐公的死让鲁国陷入了一定的混乱,但鲁桓公却没有因为他的死而变得有安全感,他依旧迫切的需要一个让自己更加安心的人,同时也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君位。

  因为鲁桓公在鲁国是孤独的,所以他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巴结一切可以巴结的势力,而齐国就是一个很好的对象。

  而就在这时,被公子忽拒绝的文姜正伤心欲绝的在家恨嫁,于是来到齐国的鲁桓公很顺利的就迎娶了她为妻。

  这是一个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圆满的结局。

  鲁桓公迎娶了文姜顺利靠上了齐国这座大山,文姜嫁出去证明了公子忽是错误的,会后悔的。

  然而,看似圆满的结局却暗藏着今后的巨变,远嫁鲁国的文姜从此和“哥哥”相隔万里,日夜思念。

  随着时间的前进,曾经的公子哥现在已是齐国国君齐襄公,时间虽然过去了很久,但是齐襄公对文姜的思念却没有丝毫的减弱,每日每夜的思念让齐襄公转辗反侧难以入睡,为了能够再一次见到自己的“妹妹”,于是他动用了国君的权利。

  齐襄公四年(公元前694年),他邀请鲁桓公前来齐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样的活动一般都会带上自己的夫人的,所以齐襄公的目的就跃然于纸上了。

  当然,鲁桓公是不知道的。

  不过,这突如其来的邀请还是引起了鲁国大夫们的警惕。鲁国一个叫申繻的就站出来劝阻说:“女人有夫家,男人有妻室,这样是不可以相互轻慢的,这叫做礼,坏了这个礼是要出大事的。”

  申繻可能是知道一点内幕消息的,还是自家大臣心疼自家君王啊,生怕君主顶着个防弹绿钢盔出去招摇过市,被人指指点点还在那傻笑不知道为什么。但是这话又不能说的太明了,毕竟这绿钢盔戴在头上自己不知道那就不算。

  想想申繻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真是用心良苦啊,不过,鲁桓公可完全没有明白他的意思,再加上文姜晚上可能还要在耳边吹吹枕头风,这让鲁桓公更加觉得不能放弃这次国家交流的机会。

  于是,他带上了老婆文姜欣然前往齐国,一路哼着小歌,一路阳光明媚啊,一路春风万里啊!

  当然,这是文姜的心情。

  来到齐国的鲁桓公只跟齐襄公见了一面后,齐襄公便把文姜带到了齐国的宫殿里去,到这时候鲁桓公才意识到了齐襄公把自己叫过来是给自己带绿帽子的。

  这是鲁桓公不曾意料的,明目之张胆,肆无之忌惮,文姜直接就是夜不归宿,搬到齐襄公的宫殿里去了。

  这三百六十度剧情的反转完全把鲁桓公搞蒙了,不是说好了只是进行国事交流吗,怎么还开始身体交流了呢。

  身为一方诸侯,鲁桓公就这样被羞辱着,他很想发火,可是这是在人家的地盘,在这里他即不敢杀人也不敢放火。

  所以等他再次见到文姜的时候,他只能把心中的怒火压到最低责问文姜。不过文姜都懒得搭理他,并且转头就把鲁桓公对她的质问告诉“哥哥”去了。

  杀意就起于此时。

  受尽万般耻辱的鲁桓公到这时候才想起要离开这个地方,而此时齐襄公才准备做一下表面工作,为鲁桓公来个践行。

  但鲁桓公不会想到,这就成了他人生最后一次宴席。

  就在宴席过后,齐襄公派公子彭生扶这鲁桓公就上了车,之后,鲁桓公就莫名其妙的死在了车里。

  本是友好的国事访问,国君却莫名其妙的死掉了,这样不明不白的,鲁国当然不答应。不过他却也做不了什么,因为齐国的强大,鲁国只能进行强烈的谴责。

  既然是谴责,这就是外交部的事了,于是齐襄公决定把锅甩给公子彭生,为了安抚鲁国那受伤的小心灵,就把彭生给杀了。

  公子彭生一死,鲁国也就没有了谴责的借口,但是,他们心里的委屈却是没有消除的,因为他们知道鲁桓公死的是比较冤的。

  其实要说冤枉的话,公子彭生才是最冤枉的那一个,鲁桓公起码还有过选择的权力,而彭生在接到齐襄公的任务时他就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他只有死这一个结果。

  公子彭生只是齐襄公计划中一颗需要被牺牲的棋子,要杀鲁桓公就得有一个人垫背赔命,当齐襄公选到谁的时候,谁的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齐襄公是荒唐的,荒唐的他让一个人看到了机会,齐襄公有一个堂弟,名叫公孙无知。

  相比于其他的齐国公室子弟,公孙无知的血脉与齐襄公是非常亲近的,因为公孙无知的父亲和齐襄公的父亲齐僖公不仅是同一个爸爸,还是同一个妈妈。

  在公室家族里,兄弟之间明争暗斗大行其道,因为他们是同一个父亲,所以他们有相同的继承权,为了争夺继承权,他们往往互相残杀,他们不会因为是同一个父亲而情同手足。

  但有一个例外,当两兄弟是同一个母亲时,他们的关系就会变得非常亲密了。

  因此,齐襄公的父亲齐僖公和公孙无知的父亲关系是非常好的,这就表现在齐僖公在世的时候非常喜欢公孙无知这个侄子。

  齐僖公给自己侄子的待遇标准也是相当高的,跟齐国太子是一样的级别。

  不是太子,却享受着太子的待遇,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齐僖公觉得这样没问题。

  不过,这让当时还是公子的齐襄公就非常不爽了,因此,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的恩怨也就在这里结下了。

  没有继承权,却享受着太子的待遇,公孙无知的命实在是太好了,但这也仅仅只限于齐僖公还在位的时候。

  等到齐襄公继位后,他可没有想着要把这个堂弟特殊化,所以他把公孙无知的待遇标准降低了几个档次,这让过惯了高档次高质量生活的公孙无知非常气愤。

  公孙无知觉得齐襄公的做法是不妥的,可是他又无力去为自己争取,因为堂兄贵为齐国的国君,谁能动他分毫。

  公孙无知不甘心这个现状,但他却没有办法,因为疼他的齐僖公已经死了,那么谁可以帮到他呢,看样子只有自己来了。

  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齐襄公算是给自己预定了一口棺材,而这个做棺材的人正是公孙无知。

  齐襄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齐国有一个叫葵丘的地方需要人领兵去戍守。

  戍边是一件很辛苦的差事,先不说喝的吃的少,光是生理需求就让人够难受的。常年在外,这方面不好弄啊,并且要是一个人的还好,忍忍就过去了,但是大家都是有老婆的,自己忍倒无所谓,要是老婆忍不住就麻烦了。

  齐国国内的风气,心里又不是没数,自己吃着沙子喝着马尿在那戍边,老婆却在国内跟别人偷欢,这就尴尬了,毕竟鲁桓公活生生的例子还在眼前回荡。

  因此,戍边的差事在齐国谁都不愿意去。

  既然没有人愿意去,那齐襄公只好亲自点名了,就这样齐国的大夫连称和管至父两人就被幸运女神眷顾了。

  吃着公家的俸禄,做官起码的职业操守还是要的,连称和管至虽然不情愿,但还是背起了行囊走上了前往葵丘的路。

  当然,齐襄公也知道这份差事的不容易,所以他承若连称和管至父只要去那戍守一年,满一年了就会派人去把他们替换回来。

  齐襄公还是很通人情的,得到了这样承若的连称和管至父心里也就踏实了许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年很快就过去了,齐襄公当初给的承若是“瓜时而往,及瓜而代”。意思就是吃瓜的时候去,等到第二年吃瓜的时候就把你们接回来。

  当初连称和管至父去的时候正值瓜熟时节,一年时间过去了,现在又到了瓜熟之时。归心似箭的二人每天都盼望着齐襄公安排人过来换他们回家见老婆,但是,却一点动静都没有,于是,二人就主动向齐襄公请求回到临淄。

  连称和管至父以为齐襄公只是忘了,直到齐襄公拒绝他们回临淄的申请后,这下两个人才明白,当时齐襄公只不过是给他俩一点盼头好忽悠他们安心到葵丘去,说白了就是被骗了。

  这样骗人是不道德的,这样被骗的人是很生气的,要是平常家人,免不了要操家伙打架。但是齐襄公是公室家族,连称和管至父有跟齐襄公打架的资本和底气吗?

  答案不好说。

  不过即便没有资本没有底气也要有勇气,所以连称和管至父就开始谋划造反的事了。

  齐襄公一点点的挥霍着自己的气数,他没有察觉到自己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了,但是齐国还是有几个明白人的,他的几个弟弟看着他把鲁桓公骗到齐国来,看着他淫辱人家老婆,看着他忽悠大臣。这样的兄长,这样的君主着实让几个公子找不到安全感,于是他们纷纷逃离齐国跑到外公家去了。

  不想在齐国惹得一身骚,其中公子纠就带着自己的老师管仲和召忽跑到了鲁国去,公子小白和他的老师鲍叔就跑到了卫国去。

  齐国的公子都在逃离这个是非之地,然而众叛亲离的齐襄公却还是没有一点收敛,依旧过着我行我素的生活。

  不过很快,他的终点也快到了。

  有一天,齐襄公来到姑棼游玩,出来游玩打猎肯定是项目之一,然而,就在打猎的时候齐襄公遇到了神奇的一幕,这一幕便是他的终点。

  在打猎时齐襄公遇到了一只野猪,遇到野猪本来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奇怪的是齐襄公的随从竟然大呼小叫起来,说这是公子彭生,是前来寻仇的。

  一说是公子彭生齐襄公顿时胆寒,不过立马也就冷静下来弯弓搭箭就要射它,但这一箭射出去虽然命中了目标,但是并没有把这野猪射死,受伤的野猪疼痛难忍得前脚腾空大声的吼叫起来。

  这一幕彻底惊呆了齐襄公。

  野猪竟然还有这样的操作,心里有鬼的齐襄公被这一幕完全吓到了,让他不自然的就联想到了公子彭生,莫非真的是公子彭生附身前来寻仇的。

  当然,野猪是不是公子彭生变的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齐襄公真的是被吓到了,直接从马车上摔了下来。

  这一摔不仅把鞋搞丢了,腿也给摔伤了。

  无数事实证明,鞋掉了基本就是没救了。

  齐襄公受伤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某些人的耳朵里,有两个人因此而手舞足蹈的在庆祝,不用猜,他们就是蓄谋已久的连称和管至父。

  听说齐襄公受伤行动不便了,连称和管至父立马联合同样对齐襄公不满的公孙无知趁此机会发动叛变,率领一干人等进攻齐国宫殿。

  到这时候齐襄公还是没有察觉到一丝的危险,回到宫中的他把因为摔跤的那一股火发泄到了倒霉的几个随从身上,命令其中一个叫费的人去把他的鞋子找回来。

  然而尴尬的是费怎么也找不到那鞋子,这正好撞到了齐襄公的火气上了,正愁没人发火呢,操起家伙就是把费一顿打,打得那叫一个惨啊,皮开肉绽,连他妈都不认识他了。

  这个费也不傻,看这架势怕是要被打死才罢休呢,于是拔腿就跑。

  然而,跑到宫外的费看到了一幅不寻常的景象,宫殿之外人声鼎沸,兵甲涌动,一看便知道这是公孙无知的人。

  费一出宫门就撞进去了,被公孙无知的叛兵抓了起来,一看这阵势,费立马就明白了,于是他把衣服脱掉向公孙无知展示自己的伤口,并且,表示出巴不得他们立马为自己报仇的态度,而且,还表示愿意帮公孙无知进宫打探情况。

  费崭新的伤口是不会说谎的,公孙无知便同意了他回到宫中去打探情况。

  重新回到宫里的费找到了齐襄公,不过他回来可不是真要为公孙无知打探消息的,而是把外面的情况向齐襄公说清楚了,并且还把齐襄公藏了起来。

  公孙无知以为派费先去打探情况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齐襄公并杀死他,但是久久等不到费出来,公孙无知这才知道是上了当,于是,立马率兵强攻。

  在强攻的过程中,公孙无知遇到了点阻力,费竟然率领着一批人在全力的阻扰,这有点让公孙无知惊呆了。

  被齐襄公无故暴打的费竟然没有心生仇恨,反而尽着最后的一份忠心在殊死抵抗,这到底是为什么。

  当然,费的忠心感动得了齐襄公却感动不了公孙无知,他的抵抗仅仅只为齐襄公的生命延长了一炷香的时间,寡不敌众的费终究死在了宫门口。

  这个宫门成了费最后的归所,但费知道自己所做的并不是事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认为自己与外面那些人终究是不一样的,他不会因为国君的一顿打就背叛。比起公孙无知,比起连称和管至父,虽然费的地位不如他们,并且齐襄公也不是什么明君,但是费却依然尽着他作为随从该尽的忠诚,比起那些高高在上的人,费认为自己才是合格的。

  小小的一个随从没有阻止公孙无知的步伐,他继续前行着,因为他要找的是齐襄公。

  很快,公孙无知就来到了宫殿的内室,齐襄公已经无力反抗,所以他只能做一些无谓的挣扎,让死亡来得慢一点,哪怕是一刻,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讲,这一刻就意味着牺牲。

  齐襄公安排了一个叫孟阳的人假扮自己躺在床上,公孙无知进来二话不说就是一顿乱砍,砍完后他才发现这个不是自己的堂兄。于是只能继续搜寻,终于他看到有一只脚从门边下露了出来,很明显这个人就是齐襄公。

  于是,公孙无知的叛军一拥而上乱刀将齐襄公砍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