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一死,奚齐和公子卓又接连被杀,晋国的君位出现了空缺。这不是所有晋国人愿意看到的,但这却是一部分晋国人愿意看到的。
因为在这一部分人看来,只有这样子,国外的重耳和夷吾才有机会成为晋国的国君。
历史总是在重演,国内没有合适的人选,两个最有才能的公子却都流亡在外,晋国现在的情形像极了当年的齐国。
当然这也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来讲,现在的晋国跟当年的齐国还是有区别的。
区别就在于晋国现在面对的情况要比当年的齐国复杂得多。
当年齐国人让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谁先到齐国谁就是国君,这对两位公子来讲都是一种公平的竞争。齐国国内没有势力去掺和他们的竞争,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没有那个国家干涉齐国的内政,这就代表着他们的结果不会被其他力量左右,而全在于他们自己的行动。
但是现在的晋国却没有这么清晰的环境了,首先晋国国内党派林立,当初在骊姬的打压之下抱成一团的支持公子重耳和支持公子夷吾的两派现如今早已是各怀鬼胎。
这两派人明争暗斗,互不相让,这让晋国国内的形势变得相当不明朗。
其次现如今的国际形势也更加开放,晋国国内的事再也不仅仅是晋国人自己说了算的,东边的齐国、西边的秦国和中原的周王室随时都有可能插手进来,这些因素都是晋国人需要考虑的。
当然,情况再复杂,历史也是由人书写的。当年的公子小白在经历了鬼门关之后,回到齐国还是开启了一段称霸天下的历史。那么现在晋国也会沿着齐国的脚步走上历史的舞台吗?
上天给了晋国这样的一个机会,但是晋国的公子夷吾和重耳却没有走上公子纠和小白一样的路。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是谁先赶到临淄谁就是齐国新任国君,但是重耳和夷吾因为遇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情况,所以他们不能着急。当然也不是他们不着急,只是时代不同了。
现如今齐国连周王室的废立都能影响,晋国当然也在他的影响范围之内。齐桓公在晋献公死后就曾以晋国太乱了为理由带领过一次诸侯联军前来讨伐晋国,当晋国人找他讨要说法的时候,他的解释就是动荡的晋国需要霸主来调解一下。
看看,齐国干涉他国内政已经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了,这一点重耳和夷吾不能不考虑。所以他们很清楚自己能不能成为晋国国君还要看齐国的脸色,并且还不仅仅只是看齐国的脸色。
在晋国的西边还有一个国家有着对晋国极大的影响,他就是秦国,现在的秦国已经今非昔比了。
他不再是那个拼了命的就是为了得到天子赏赐的小诸侯了,秦国在经过几代国君的开疆扩土后早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国,膀大腰圆的让人看了就害怕。
什么?当初那个养马的家伙都已经是大国了?这些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秦国经历了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秦国现在的国君秦穆公是一个很优秀的人。秦穆公的优秀让春秋这份大戏又多了几个看点,也让晋国面对了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
不过,形势虽然复杂,但毕竟是国君之位,没有人是不动心的。
首先行动的就是夷吾,夷吾是个聪明的人,他知道,要想在晋国站稳脚跟不仅要让国内的大夫支持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得到霸主齐桓公和隔壁秦国的支持。
夷吾流浪在外惦记着国内的君位,而国内的大夫也没有一个不是人心思动的。每一次国君的新老替换都是一次权力的大洗牌,有仇的会抓住这个机会报仇,没仇的也会顺着这个局势寻求上位,不然新君继位后,谁也不知道他会清理哪些在朝中盘根错节的势力。
大夫郤芮首先就抓住了这次机会,他把筹码压在了流浪在外的夷吾身上。
首先,郤芮找到夷吾,向他表明了友军的身份,并且告诉他自己是来帮助他回国的。
当然,帮助夷吾回国,郤芮自己肯定不能亲自出面,所以,他只能出主意。而郤芮给夷吾出的主意是让他给秦国送重礼,告诉他只有这样秦国才有可能出面帮助他。
郤芮出的是个好主意,不过年轻的夷吾在政治上还没有达到郤芮这样的境界,他还不能理解郤芮要他这么做的目的。
于是郤芮跟他解释:“国家现在都还不在你手里,你有什么舍不得的,要是秦国能帮你回国坐上国君的位子,你现在送给他的一点小礼又算什么。”
夷吾似懂非懂,不过他还是照着郤芮的意思做了,现在就看秦穆公的态度了。
秦穆公也是有他自己的考虑的,首先晋国的形势他也是知道一点的。
他知道自己的选择只能是对晋国产生影响,而不是决定,所以,他必须慎重,因为万一支持错了人,那以后秦国可就有麻烦了。
秦穆公考虑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第一,晋国国内没有国君,但他们一定是会有的,只不过会是谁的问题。要是秦国在这件事情上插一手,帮对人了还好,要是帮了个傻子,坐上君位没几天就被人赶下来了,到时候秦国从中捞不到好处还是小事,要是被新君心里记着这个仇就完了。秦国晋国交邻,晋国这些年来日渐强盛,到时候要吃的苦头可就太多了,所以秦穆公觉得不能帮晋国拥护一个傻子。
第二,晋国这些年来日渐强盛这是众所周知的,如果这次的新君是一个特别贤明的人,那么晋国未来的实力肯定还会上升一个层次。可作为邻居的秦国,当晋国的实力上升时,秦国的苦头肯定也是少不的,所以,秦穆公觉得这次也不能给他们拥护一个特别贤明的。
既不能拥护傻子也不能拥护圣贤,那么秦穆公在晋国的新君未确定之前到底要支持哪一个公子呢?
正当秦穆公纠结的时候,夷吾的重礼也随着而来了。
看样子是没法逃了,不过秦穆公为了让自己的选择在未来对秦国更有利,他需要得到确切的消息。
于是,他开始向晋国人打听这个夷吾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而秦穆公找到的这个人正好叫郤芮。
郤芮告诉他夷吾这个人人品很好,在晋国又没有仇家,做事情也有分寸,总之在郤芮的口中夷吾将会是晋国未来一个榜样的国君。
郤芮就像一个拉天使赞助的,而秦穆公手里就握着一笔赞助的资金,他要把这资金投向谁谁就是晋国的国君。不过秦穆公显然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他没有随便做出选择,因为他在另外一个叫公孙枝的人口中得知夷吾是一个猜忌多疑并且争强好胜的人。
在郤芮的口中打听到夷吾是个很贤明的人时秦穆公还不能做决定,但听到公孙枝这么说时秦穆公立即做出了决定,他的选择就是夷吾。
秦穆公不是一个矛盾的人,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代表这什么,猜忌多疑争强好胜的夷吾如果能成为晋国的国君,那么他想回去安定晋国将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晋国如果得不到安定,这对秦国来讲绝对是好事情。
得到了秦穆公的支持,那也就意味着夷吾在与重耳的较量中又多了一份筹码。再看重耳这边,没有丝毫的行动,他好像已经放弃了。
重耳的放弃代表着晋国的大局已定,于是我们看到在秦国和齐国的护卫之下夷吾回到了晋国成为了国君,也就是晋惠公。
一回到晋国,晋惠公就开始了他对晋国的整顿。
而对晋国的整顿是从两个人开始的,这两个人就是极力拥护重耳的里克和丕郑。
首先里克就将成为晋惠公刀下的第一个亡魂,怪就怪自己太出头了,当初是他拼了命的杀了奚齐和公子卓,逼死了荀息。所以在晋惠公看来,里克是第一个不能留的人,杀了两个国君和一个大夫留着他说不定哪天自己就成了他的刀下鬼。
晋惠公要杀里克,里克被这一突如其来的厄运整懵了。按理说要不是自己杀了奚齐和公子卓,现在哪有你夷吾什么事,照这么说起来该感谢我才是。
并且当初在骊姬的打压之下我们还是一个阵营的,你现在要杀我,怎么说也不应该啊。
但是晋惠公可不这么想,里克连到死的最后一刻都没有明白,晋惠公要杀他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杀了奚齐和公子卓。而是因为他曾经支持的是重耳,晋惠公决不可能容忍自己的臣子在心中想要拥护的是另一个人。
里克是晋国的大夫,杀他是需要理由的,当然这个理由也很好找,两任国君和一位大夫的死很难给人一个解释,所以里克的死做不了任何挣扎。
而与里克同样支持重耳的还有一个人,丕郑,在晋惠公眼中他同样是留不得的。不过,丕郑这一次将要逃过一劫,因为他现在不在晋国国内。
丕郑带着任务跑到秦国去了,而这个任务还是去替晋惠公完成的。
当初,为了拉拢秦国支持自己,夷吾听从了郤芮的建议花重礼贿赂秦国。对于流亡的公子夷吾来讲所谓的重礼对现在晋惠公看来应该不会是什么贵重的东西,所以丕郑的这个任务应该是不太难的。
但是,不贵重的东西能打动秦穆公吗?
城池,夷吾许诺给秦穆公的五座城池,这便是郤芮口中的礼物。
当初这五座城池不是夷吾的,所以他许诺给秦穆公的时候眼睛都没有眨一下。但是,现在夷吾身为晋惠公了,这五座城池就是自己的了。把自己的五座城池拱手相让给秦国,晋惠公万分不舍,这也就是丕郑为什么要出使秦国的原因。
晋惠公想把这笔账给赖掉,但秦国毕竟是帮过自己的,多少还是要给点面子。更重要的是秦国现在有点惹不起,作为晋国的邻居,如果把关系搞得太僵以后晋国也不会太好受的。
所以为了表示对秦国的尊重,晋惠公慎重地决定派一个人去跟秦穆公扯皮,这个光荣而伟大的任务就落到了丕郑的头上。
出差在外逃过了一劫,但国内发生的事情还是传到丕郑耳朵里来了。
里克被杀,丕郑首先是愤怒,晋惠公怎么可以刚回国就开始对卿士大夫展开屠杀呢。
而愤怒之后丕郑感到了恐惧,自己跟里克是一伙的,晋惠公杀人不可能是随机的,很有可能他要杀的就是里克这一派,看样子自己也难逃厄运了。
想到这个结果丕郑顿时没有了心思来完成晋惠公的任务,因为他觉得自己就算完成了任务回去也会走上和里克一样的路,所以晋国是一定不能回了。
当然,要想回到晋国,也不是没有可能,如果晋惠公倒台了,那回到晋国也还是可以安全的。
丕郑回到安全的晋国只剩这唯一的可能了,所以他不能放过这样的机会。
但身在秦国的丕郑想要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扳倒晋惠公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想要达到自己的目标,他就必须借助别人的力量,而现在最好的别人就是秦穆公。
当初秦穆公信心满满的护送夷吾回国做了晋惠公,现在又想让他来扳倒晋惠公,这好像很困难。
但丕郑明白,这一点也不困难,当初送夷吾回国是因为得到了其割地的承若,但现在丕郑来秦国的目的却是晋惠公派他来扯皮的,晋惠公的态度很明白,这块地老子不想不割了。
晋惠公的意思让秦穆公很受伤,人力出了,财力也出了,感情也出了,表情也出了,现在你却告诉我哪凉快哪待去。
秦穆公内心受到了晋惠公给的伤害,就从这一点下手,要拉拢秦穆公应该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也不能太直接。丕郑不能把晋国不愿割地的黑锅一下子扣在晋惠公头上,这会间接的表示秦穆公当初看中夷吾是瞎了眼。
所以丕郑决定把这口锅甩给晋惠公的三个卿士,他告诉秦穆公是因为这三个人不愿意割地给秦国,所以晋惠公才迟迟没有兑现承诺的。
听完这些,秦穆公很伤心,看着伤心的秦穆公,丕郑决定上去安慰他一下:“不如现在你用重礼贿赂他们三个把他们骗到秦国来,到时候晋惠公在国内失去了这三个人的支持,我就随时可以赶走他了,我们再把重耳迎回来,这样事情不就好了。”
丕郑对重耳绝对是真心的,都自身不保了还惦记着他。
丕郑向秦穆公介绍的计划是完美无缺的,起码在他自己看来是这样的,而收不到地的秦穆公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于是两人随即一拍即合就开始了行动。
首先丕郑回到晋国,而这边秦穆公为了回访一下也让人带着重礼来到了晋国。但他这份重礼不是交给晋惠公的,而是给了他的三个卿士。
事情进行到这里一切都按着丕郑的计划走,但丕郑的计划疏忽了一点,那就是晋惠公这三个卿士的智商,这一个疏忽足以要丕郑的命。
晋惠公这三个卿士的智商要比丕郑想象的高出许多,他们三个收到秦穆公的重礼后就觉得这不对劲。
无缘无故的送这么贵重的礼物,这怕是要诱惑我啊,秦国跑到晋国来诱惑我们,这怕是有阴谋啊。
他们三个人虽然不知道秦国的阴谋是什么,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从秦国回来的丕郑杀了压压惊肯定是没错的。
就这样,丕郑出师未捷身先死。
里克和丕郑的死代表着他们这一党派的人在晋国完全失去了势力,所以接下来他们这一党的人几乎全部要被清除干净,在这个过程中,丕郑的儿子丕豹还好跑得快捡回了一条命。跑到秦国去在秦穆公面前哭诉,要秦穆公为自己报仇。
秦穆公不是傻子,大势已去,他不会再干蠢事了,至此晋国的内部动荡总算告一段落了。
晋国的人祸刚平息了,但随着而来的是天灾。
晋惠公四年(公元前647年),晋国闹起了饥荒。
饥荒在当时农业不发达的社会可是不得了的事情,整个国家的劳动力都在干这件事,结果到头来白干,换成了现在的话来讲,这经济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不过好在当时的百姓也不怎么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饿不死就已经是满足了。
百姓的要求很低,但是现在晋国连填饱肚子的口粮都没有了,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在晋国找不到吃的,那就只好到国外去找了,于是晋惠公找来找去找到了秦国。有困难还得靠老熟人,当初把我送回来的,这回有难了,老大哥还得帮一次,于是晋惠公就准备派人去秦国收购粮食。
晋国饥荒,肯定会来秦国收购粮食,秦国早就料到了,所以秦国这边也在为卖不卖粮食给晋国展开了剧烈的讨论。
讨论过后,大部分人是觉得应该给的,因为他们觉得现在帮助晋国,以后要是自己有难了也可以得到晋国的帮助。如果那时他们不帮我们,这样以怨报德的,他们的百姓一定会离心的,到时候我们再去攻打他,他们必败无疑。
秦国大部分人的意见都是愿意帮助晋国的,但有一个人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他向秦穆公请求要趁晋国这次灾难去攻打他,毫无疑问,这个人就是在晋国被杀的丕郑的儿子丕豹。
在丕豹看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趁你病要你命。
丕豹想趁这个机会给自己的父亲报仇,但他激动的心情并没有感染到秦穆公一点,从军事的角度来讲,丕豹的意见是很有建设性的。但秦穆公对待这个问题更多的是要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所以秦穆公还是做出了非常理智的决定。
他告诉所有想趁这个机会攻打晋国的人:我们厌恶的是晋国的国君,现在受灾的是晋国的百姓,我们难道要把这样的怨气发到那些苦难的百姓身上吗?
此言一出,秦国便没有了进攻派,秦穆公用几句话就告诉了丕豹为什么自己会是秦国的国君而他只是晋国的流亡之臣。
为君之道决不是仅仅在于杀伐统战,而是在于恩泽天下万物生灵。
当然,秦穆公现在也还做不到恩泽天下,但他也决不会在晋国遭受天灾的时候再用战乱去侵扰
的百姓,这便是秦穆公。
统一了秦国内部意见之后,秦穆公便从秦国给遭受天灾的晋国源源不断的送去粮食。那些运粮的船只在晋国和秦国之间来回穿梭,晋国的灾难很快便得到了缓解。
天下注定是不太平的,晋国的灾荒刚刚过去,就在第二年,灾荒来到了秦国。
比起晋国,秦国的抗灾能力就要弱很多了,晋国位于中原,到处都是姬姓宗族兄弟姐妹,随时都可以得到帮助。可秦国的处境就很难受了,自己不姓姬,所以也就指望不上其他的诸侯会伸出援手了。并且除了东边靠近一个晋国外,跟中原其他的诸侯也没有太多的交情。而且往西边看全是一些戎狄之国,这些人不趁你病来要你命就好了。
秦国的处境不好,但好在去年帮助晋国时积攒了一些人品,这回只能希望晋国能念点旧恩帮到自己一点了。
正在经历天灾的秦国唯一的指靠就是晋国,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当秦穆公派人到晋国去希望能购买到粮食时,晋惠公直接拒绝了。
秦穆公万万没有想到,去年晋国灾荒的时候秦国还开了个动员会,现在晋国连会都不用开就直接拒绝。
晋惠公是个狠角色,但不是所有的晋国人都是混蛋,当晋惠公回绝秦国后在晋国就出现了两种声音。
一种是以晋国大夫庆郑为代表的反对的声音,在庆郑看来,去年秦国帮助晋国渡过饥荒,秦国是有恩于晋国的,现如今晋国忘恩负义,这样是会使晋国失去立国之本的,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的兆头。
庆郑是个善良的人,他之所以这么说是想让晋惠公再三考虑不要和秦国结仇了,但是另外一个声音完全是处在庆郑的反对面。
同样身为晋国大夫的虢射认为晋国刚刚经历了饥荒,国家本来就还没有恢复,现在要是我们再花力气去帮助秦国的话,恐怕晋国就很难再支撑下去了,到那时候连国家都没有了还讲什么立国之本。
庆郑和虢射各执自见,但是晋惠公却没有被他们两个的话影响到一点,因为在他自己的心中早就坚定了信念---秦国的这个忙我是不帮定了。
看着如此坚决的晋惠公庆郑也只好摇摇头叹息道:“你到时候一定会后悔的。”
庆郑的预言没有让晋惠公等太久,就在秦国饥荒的第二年,刚从灾难中挺过来的秦穆公举起了进攻晋国的大旗。
晋惠公曾数次受恩于秦穆公,也曾数次背信弃义于秦穆公,但秦穆公一直都没有过要攻打晋国的意图,现在秦穆公走到这一步,绝不是因为去年晋国对于自己的忘恩负义,也不是因为晋惠公的反复无常。
有一个人对秦穆公做出这个决定起了很大的作用,秦穆公的老婆穆姬。
穆姬就是晋国前太子申生的同母妹妹,早在晋献公时期,晋献公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秦穆公。
在夷吾还没有成为晋惠公的时候,穆姬和他的同父异母弟弟夷吾关系还是比较好的。比起骊姬、奚齐和卓子那一党,穆姬和夷吾、重耳这边还是比较亲的,这也是秦穆公之所以会护送夷吾回国的原因之一。
但他们姐弟之间的关系在夷吾回到晋国之后就发生了转变,在回晋国前,穆姬交代给了夷吾两件事情,第一:自己的兄长申生被逼上吊自杀,他留下的妃子贾君无依无靠,所以夷吾你一定要好好的照顾好嫂子。
对于穆姬的交代,夷吾是不敢怠慢的,他也确实做到了,不过他是用他的爱去安抚了贾君寂寞孤独冷的心,把贾君照顾到床上去了。
禽兽简直是禽兽,夷吾让穆姬很失望,但这也还不是让穆姬最失望的地方,穆姬最失望的是夷吾第二件事也没有做。
当年骊姬在晋国胡作非为迷惑晋献公的时候好多的晋国公子都避难逃离了晋国,这些公子都是跟穆姬和夷吾血脉相承的。要么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要么就是叔伯亲家堂兄弟,穆姬希望夷吾回国后能把这些人全部接回去,让他们回到晋国落地生根,让他们也开始祭祀自己的宗庙。
在回晋国前夷吾是答应的好好的,可是一回到了晋国,夷吾就变了脸,他不仅没有主动去迎接那些流亡的公子,就连那些想要回来的公子也被他统统都拒之门外不让他们回来。
这样迫害自己的骨肉同胞,穆姬心痛到了极点,曾经的兄弟姐妹,现如今天涯各处,本来可以同堂欢喜,却已是人鬼殊途,现在连面都见不上。
这两件事让穆姬对夷吾彻底失望了,她真的没有想过成为了国君之后会让夷吾变成这个样子,这一切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穆姬的痛变成了秦穆公的愤怒,夷吾曾答应过只要护送他回晋国成功后他就把晋国河西的五座城池送给秦国,现在秦穆公不仅没有看到河西的城池,就连灾荒时晋国的援助之手都没有看到。
想起晋国饥荒的时候秦国就像看到自己的百姓挨饿一样搬出自己的粮食络绎不绝的运往晋国,现在的晋国却对自己以德报怨。
这一切都让秦穆公愤怒到了极点,自己对晋国对夷吾都已经仁至义尽了,得到的却是夷吾对自己这样的回报。
于是,为了尊严、为了公道,秦穆公这才举起了进攻晋国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