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玉虽然还不知道晋国军队发生了什么,但是落水狗一定是要痛打的,撤退的晋军一定毫无战斗力。
于是子玉一声令下,全军追击。
可是,正当子玉追的正欢的时候,一支军队却横向的拦腰向楚军发动攻击,而此时,先前溃败撤退由狐偃和狐毛率领的晋国中路军也转头进攻楚国司马子西率领的楚军左翼。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击,率军进攻的子西就完全招架不住了,楚军的左翼也就开始溃败。
这时候左右两军的溃败才让子玉看清楚,撤退的晋军并不是在逃跑,飞扬的尘土也不是溃败逃命的人扬起来的,而是栾枝命令士兵们拖着树枝的战车奔跑故意制造的,拦腰攻击自己的也是前面在撤退的晋军。
这时,子玉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中了计。
两翼的溃败马上让子玉冷静下来了,于是他下令全军收缩阵型,残余部队全部向中路靠拢。
子玉集中了手里全部的兵力,晋文公也就不敢贸贸然再向楚军发动进攻了,因为此时的子玉还有相当的战斗力,晋文公也害怕子玉会来个鱼死网破。
但不管怎么说,子玉当时扬言今天就要灭了晋国的话是没有办法实现了,毕竟现在的事实是楚军战败了。
虽然没有消灭子玉的全部力量,但晋文公还是以一个胜利者的身份站在了楚国面前,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战胜楚国的号角吹向神州大地,让天子和所有的诸侯都知道。至于谁才是这个天下真正的霸主,已经不需要去说了。
子玉,请你带着你的残兵回楚国去吧。
晋文公战胜了子玉,但这一仗对晋军的消耗也确实不小,所以在回国前他们还需要几天的时间休整,而所谓的休整除了安顿一下战死和受伤的将士外,其他的事无非就是打扫战场。
落荒而逃的子玉来不及带走任何一样东西,于是需要休整的晋军直接就入驻到楚国的军营了。吃他们的,用他们的,吃不了用不了的就打包带走,几天后,养足了精神的晋文公便带着凯旋的晋军踏上了回国的路。
击败了子玉等于就是击败了楚国,对于晋文公来讲,称霸似乎就在眼前,但是晋文公知道这只是称霸路上的一个环节,虽然这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环。但是接下来还有一件事等着晋文公去做,如果这件事做不好,那打赢楚国也不等于称霸。
在回去晋国的路上,途径郑国的时候,有一个人急匆匆的跑过来向晋文公求和,这个人就是城濮大战前把军队交给子玉指挥的郑文公。
郑文公之所以会把郑国的军队交由子玉,那是因为他此前不敢想象有人会是楚国的对手,所以他以为只要贴住了楚国这个靠山,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没曾想到现在的晋文公居然做了齐桓公当年都不曾做到的事---真刀真枪的战胜了楚国。
晋文公的胜利,让郑文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他跑过来向晋文公请和。
面对郑文公这种小角色,晋文公是不会亲自出面的,当然,他并不是因为记恨郑国的军队此前站在楚国的军营里。因为小国的无奈,晋文公是可以理解的,那既然现在郑文公迷途知返了,晋文公也就派出了栾枝去跟郑文公签立盟约。
趁着在郑国停留的片刻时间,晋文公还想到了一件事。
就在栾枝和郑文公结盟的地方,晋文公为周襄王修建了一座行宫,同时还把战胜楚国的战利品送给了他,包括一百辆四匹披着盔甲的战马拉着的战车和一千名步兵。
晋文公之所以这么大方,那是因为接下来他要正式称霸了,而他称霸所要做的准备都将是围绕着周襄王展开的。
周襄王虽然贵为天子,但其实他也已经好久没有享受到这么高的待遇了,于是在接受完晋文公的战利品后立马就设宴招待了晋文公,用的规格就是当年周平王接待晋文侯一样的。
周襄王专门设宴款待晋文公,那么接下来晋文公最期待的事也就即将发生了。
周襄王命令王室卿大夫、王室储君,王室內史以书面的形式正式册封晋文公为天下诸侯的领袖。
册封礼仪的形式也是非常的高,周襄王把他能拿的家底全都拿出来了。给了晋文公祭祀和带兵时的衣服,什么红色的箭什么黑色的弓,反正象征的意义都非常高,最后还不忘嘱咐几句:你要恭敬的服从天子的命令,好好的安抚四方诸侯和惩治那些邪恶的坏人。
周襄王对晋文公是真心的,他说的话让我们回想起了五百年前的话: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当年周公传给姜子牙的话,余音好像还回绕在耳边,数十年前,齐桓公正是以这句话为理由去讨伐楚国。
五百年前的吕尚,数十年前的齐桓公,那些都像是遥远的传说了,现在这个世间只有晋文公,受命安抚四方诸侯可是周天子亲口在耳边对他说的。
周襄王是真心实意的,但历史的套路还是要走一遭的,但凡在这个时候总是要推脱几次的。
晋文公也不例外,周襄王给予自己这么高的地位,虽然心里是美滋滋的,但还是要配合演出辞让了几次,等到周襄王一再要求,晋文公才勉强的接受。
皆大欢喜,得到了周襄王的旨意,晋文公的称霸才算是正式得到了官方的允许。
不得不说军队的战斗力才是说话硬气的底气,胜利的号角才是让人低头的命令。
晋文公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但他称霸的背后有一个落寞的背影伴随着黄昏的夕阳渐渐的在走向死亡。
子玉的战败成就了晋文公的历史,不过在城濮之战中,晋文公虽然把胜利拿到了手里,但他即没有能力把子玉赶尽杀绝,也没有胆量把楚军覆灭殆尽。
在这场大战中,晋文公感受到了恐惧,他恐惧的是楚国的实力和子玉的能力,这成了胜利的天空中挥之不去的一片乌云。
晋文公举全晋之兵力再带上齐国和秦国,而子玉却可以在楚成王不支持的情况下依旧跟自己大战一场,最后还可以全身而退。
试想一下,子玉若是举楚国全部兵全力北伐,自己的霸主还坐的住吗?
这是晋文公的担忧,楚国的子玉就像一把悬在自己头上的利剑,让晋文公片刻不得安宁。
不过,上天既然让晋文公成了霸主,那么他心里的石头也会帮他清除。
子玉战败后,消息传回了楚国。楚成王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不高兴的,当初叫你小子不要跟晋文公斗,非不听,现在好了,全天下的诸侯都知道楚国被晋国打败了,所有归附楚国的诸侯现在都改头换面去归附晋国了,这对楚国是多大的损失。
楚成王把这一切的责任都归咎到了子玉身上,不过话说回来,子玉不听楚成王的话是事实,但是如果他是吹着战胜晋文公凯旋的号角回到楚国的,也许楚成王就不会责怪他违抗君命了。
但是已经没有如果了,子玉现在带回来的就是一群缺胳膊少腿的残兵,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楚成王现在最想的还是子玉原地爆炸。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当子玉带着他的那些残兵一步一步离楚国越来越近了时,楚成王越发的感受到了自己对子玉的厌恶。于是,他派出了一个使者去给子玉传话:“申地和息地的子弟兵跟你一起出去的,现在大多数都战死了,爱卿你要是回来了该怎么面对申地和息地的父老乡亲啊!”
是啊,无颜见申息父老啊。
使者把楚成王的话带到了子玉面前,子玉也明白了楚成王是什么意思,这把他身边的大司马子西可吓得不轻。
于是子西赶忙向使者解释:“子玉本来是要自杀的,被我们阻止了,我告诉他,你的命还是留着君王来处置吧。”
子西虽然救了子玉一时,但他救不了子玉一世,使者带来的话没有让子玉立即自杀,子玉也在等着楚成王来处置自己。
也许他还有一点的侥幸心理,也许楚成王还会念及他之前的一点点功劳。
带着这点侥幸心理子玉一直往楚国走着,可怎么也等不到楚成王的赦令。于是,子玉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气数真的已尽,不用再等楚成王的处置了,就这样,子玉在回去的路上选择了自杀。
子玉自杀,最痛快的不是楚成王,而是晋文公。
当子玉自杀的消息传到晋国来的时候,晋文公那个手舞足蹈的庆祝啊。
他知道子玉一死,楚国就再也没有了北伐的实力,那中原霸主的位置就是稳稳的了。
霸主位置坐稳了,那接下来就要开始履行霸主的义务了,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就落到了晋文公的肩上。
晋文公第一个要维护的就是卫国,这段时间卫国可不怎么和平。
当子玉兵败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卫成公是很害怕的,真是靠谁谁靠不住。于是生怕晋文公要来问责的卫成公选择了逃到楚国去,然后又从楚国逃到了陈国去。但是卫成公也知道,现在晋文公已经是天下的霸主了,他要是问责自己,自己又能跑到哪去,所以现在最好的还是赶快认个错和解。
可是晋文公与子玉对峙的时候都不接受自己,现在都已经战胜楚国了还会接受自己的道歉吗?
卫成公不敢确定,但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派出了卫国的大夫元喧带着自己的兄弟叔武去参加诸侯的会盟,并且在会盟的时候与王子虎在周天子的住所立下了盟约。
与王子虎签订盟约,这代表着卫成公投入到了周王室的阵营,而晋文公作为周王室的忠实守护者,那么他与卫成公也就是同门同室了。
同门同室的,就不要操戈了吧。
来自晋文公的威胁解决了,卫成公也就可以安心回国了,一切妥当后,卫成公还是卫国的国君。
但是,作死的人是永远不会停下来的,卫成公表示他要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在卫成公还没有回到卫国的时候,身边有人对他说:“元喧在国内准备要立叔武为国君了。”
卫成公一听,那还得了,我只是出趟国到楚国和陈国游览一下,你们就要拥立新君。
恰好这时元喧的儿子就一直跟在卫成公的身边,于是卫成公二话不说就把元喧的儿子杀了。
一脸懵逼的元喧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子就没了。
不过他并没有就此记恨卫成公,而是依旧兢兢业业的奉着卫成公的命令带着叔武在卫国操持着这个家,等待着卫成公回来。
回家的路总是那么长的,必须走快一点才好。
卫成公归心似箭,于是他在比约定好了的时间还要提前回到了卫国。
国君回国,一定是要有仪式感的,所以卫国的大夫甯武子就走在了卫成公的前面。当在城门迎接的人看到了甯武子时,他还以为这就是卫成公的使者,于是他也就坐上了甯武子的车一起进来了。而其实甯武子只不过是一个走在前头为卫成公疏通道路的人,卫成公真正的使者是公子颛犬和华仲。
当在城门迎接的人和甯武子一起进来的时候,叔武也以为这就是卫成公回来了,正在洗头的他捏起头发就往外跑要去迎接他的国君,可是等待他的却是一支冷箭,一支要了他命的冷箭,射出这支箭的人正是卫成公的使者颛犬。
颛犬为什么要射杀叔武,是因为听说叔武要被元喧拥立为君了吗?还是他得到了卫成公的命令?没人知道,但是后来卫成公看到躺在地上的叔武抱头就是痛苦,颛犬看到这个情况,他也摸不清什么情况,拔腿就跑。
对于杀了自己兄弟的人,卫成公是不会放过的,颛犬也就死在了卫成公的刀下。
卫成公回到卫国发生的第一件事就是叔武被射杀,元喧不会猜不到这是谁干的,他看到抱着叔武的尸体痛苦的卫成公,他知道自己在卫国是待不下去了。
元喧不甘心,当初是卫成公一意孤行要结盟楚国,甚至不惜与国人反目成仇,才导致卫国被卷入到晋国与楚国争霸的那场大战中去的。后来楚国战败,晋文公其实是不想放过卫成公的,只不过是他在晋文公动手前跟王子签了一份盟约,才逃过了这一劫。
卫国在经历这些动荡的时候,是元喧在支撑着卫国,现在他却不得不逃离这里。
知道自己待在卫国很有可能也会莫名其妙被杀掉的元喧决定要逃离这里,但他的逃离不是狼狈的逃命,而是潇洒的转身。
在卫国卫成公可以一手遮天,他手里拿着与王室的盟约,就连晋文公都不会把他怎么样。但是晋文公虽然不会把他怎么样,并不代表着就会什么都不管。
晋文公表示卫成公要是拿着与王室的盟约好好的在卫国安分守自治国理政,那他就可以安然无恙,要是他在卫国还是胡作非为,那他手里的盟约就是一篇狗屁文章。
元喧知道卫成公在晋文公的映像里是一个怎么样的形象,所以他知道只要逃到晋国去,杀子之仇,忘恩负义之恨终有一日是可以报的。
元喧来到了晋国,但他并没有准备里应外合策反卫国,也没有教唆晋文公大兵压境攻击卫国,更没有苦心谋划削弱卫国。
他虽然要报复卫成公的仇与很,但他想走的是正常的司法程序。
元喧要作为一名原告和卫成公打一场官司,而告的就是叔武被杀之事。卫成公身为国君,谁能审判他呢,答案当然是晋文公。
能够主持正义的审判,晋文公对这种事当然也不会推脱,于是公元前的一场法庭辩护案就这样有模有样的展开了。
晋文公主持审判,元喧作为原告人,那么作为被告人的卫成公不应诉也不行了。
于是为了让这场官司更加的真切,为了让自己的气势更加宏大,为了提高自己的胜算。卫成公让大夫甯武子来做自己的诉讼人,另一个大夫锏庄子做代理人,还有一个大夫士荣来做自己的辩护人。
卫成公的架势是搞出来了,若要真的斗嘴,元喧可能会死得很惨,但是公元前的法庭也不是只看架势的,还要看法官的脸色,而身为法官的晋文公对卫成公就很不利了。
晋文公有多厌恶卫成公,那么这个案子宣判的就有多快。
卫成公找来的诉讼人、代理人和辩护人还没有来得及发挥,晋文公的一纸宣判书就下来了,卫成公败诉。宣判后的晋文公不仅把卫成公逮捕归案,还把他押解到了周王室京师。就连他的代理人和辩护人也没幸免,可怜的士荣被杀,可怜的锏庄子被砍去双脚。
碰到晋文公,卫成公这次算是栽到家了,恐怕他以后就得在京师的牢房里安静的等待着被处理了。
卫成公被抓,卫国也算摆脱了他的控制,于是元喧就安心的回到了卫国去,拥立新君。
卫国的事目前算是告一段落了,但这并不代表着晋文公就可以安静下来了,还有一个国家在等着他去处理呢。
在城濮之战前还一直与楚国结盟的曹国,作为战败国的他其实也一直在等待着晋文公的发落。
曹共公做梦也想让自己的位置得到晋文公的承认,而比起卫成公,曹共公的运气显然就要好很多了。
在办理完卫成公的案子之后,晋文公生了一场病,曹共公瞅准这个机会反手就是对晋文公身边算命的人一顿贿赂。
作为大到行军打仗、出门狩猎,中到娶老婆、生小孩,小到吃饭睡觉都要卜卦的君主,生了一场病的晋文公当然也要算一卦,看看是不是自己干了什么缺德的事让老天爷不喜欢了才让病痛来折磨自己的。
这次晋文公找来算卦的人就是收了曹共公贿赂的那个,这家伙收到贿赂后就完全抛弃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当晋文公请他过去占卜的时候,他说了一堆卦象里面没有的话:“当初齐桓公称霸的时候,他召集参与会盟的诸侯并且大肆分封异姓诸侯。而现在国君你却在称霸主持会盟的时候消灭同姓之国,曹国的第一任国君是文王的儿子,晋国的第一任国君是武王的儿子,这样会盟诸侯而灭掉兄弟之国实在是太不符合周王礼制了。并且就连卫国的国君当初都可以得到你的允许回国,现在曹国却还得不到你的承认,这样就是违背祖宗啊,所以邪灵才会来找你的,让你病痛缠身。”
原来是这个样子啊,不用说了,不用说了,知道你要表达什么意思,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就这样,曹共公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晋文公的承认,继续安心的做他的一国之君。
安抚了王室,击败了楚国,安定了卫国和曹国,接下来晋文公的重心就是要防御戎狄了。
晋文公五年(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建立左中右三个作战军团,分别由先蔑、荀林父和屠击率领。
建立作战军团目的只有一个,北方的戎狄一直是中原的心腹大患,晋文公建立的这三军就是要在中原诸侯和戎狄之间形成一条牢不可破的防线。
从此,戍卫中原之大任由我晋文公一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