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襄王离开了王都,但这不能说他是落难,顶多算带薪休假。
这本是他一生都不可能有的机会,所以他赶紧的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周襄王的心是宽着的,但是对中原的诸侯来讲,火已经烧到眉毛了。天子被迫离开王都,那不是落难是什么。
这丢的可是天下所有诸侯的脸啊,周襄王离开王都的时间越长,就越代表着天下诸侯的无能。
当然,他们也许并不是真的心疼周天子过得好不好,也不是真的在乎周王室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他们更多的是想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想趁着这个机会露两手给天下的人看看。
毕竟这可是天子亲自搭建的舞台,能够在这个舞台上表演那可是会出尽风头的。
不过,想要在天子搭建的舞台上出风头,那么这个人必定是万中无一的,而万中无一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本事的人,所以谁的本事最大谁就可以上台表演。
第一个站出来的人就是秦穆公。
秦穆公也许没有中原这些诸侯们的花花肠子,他看到天子落难,真心是想过来帮一下忙。
秦穆公率领着秦国的军队驻扎在黄河边上,准备随时要以武力护送周襄王回王都。
不过,在秦穆公还没有开始行动的时候,晋国的大夫狐偃却急匆匆的找到了晋文公,跟他讨论了一下这次天子落难和未来晋国争霸的一些形势。
狐偃告诉晋文公,这可是天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想要称霸于诸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现在出兵救援天子。只有这样才能瞬间在诸侯间树立起威信,并且名正言顺,而现在的这个事正好就是给晋国的机会。
狐偃认为只是天赐良机,但是一向谨慎的晋文公却没有表现出和他一样的着急,而是找人算了一卦,还好得到的卦象显示非常吉利。
有了卦象的支持,晋文公的态度也就有了点改变,不过他嘴上依旧谦虚的说着不敢当。
当然,有些人越是否定,内心越是坚定,现在的晋文公心内早已是阵阵的暗喜,出兵安抚王室的决心也就这样确定了。
但是,就在晋文公决定出兵时,秦穆公却已经出兵了。
凡事总有个先来后到的规矩,秦穆公人也出了,力也出了,扯开嗓子也卖力的吆喝了。大家都知道护送周襄王回王都和进一步安抚王室是一件美差,那么这块蛋糕晋文公和秦穆公要怎么分呢?
秦穆公总不会平白无故的就把这么好的机会让给晋文公吧,于是,怎么去跟秦穆公协商,首先成了晋文公需要解决的问题。
好在这问题对于晋文公来讲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因为他有一个充足的理由可以说服秦穆公把这个机会让给自己。
当初你派兵把我护送回国,那为的是什么,难道不是想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晋国国君该有的希望吗。现在机会来了,你难道还不能成全我吗。
秦穆公是清楚的,他知道晋国和晋文公比秦国更需要这次机会,于是,他选择了退出这个舞台。
成全一个人是很难的事,但秦穆公轻易的就做到了。
而当秦国军队撤退的时候,晋国的军队便顺流而下,驻扎在了阳樊。
到了这里,晋文公就需要为接下来的行动做进一步的详细计划了。于是,他将晋国的军队分为左右两军,其中右路军将要前往一个叫温的地方。
晋文公这次来本是要护送周襄王回都的,之所以分兵出来包围一个小小的温地,那是因为有两个人在这里逍遥自在让晋文公看着非常不爽。
这两个人就是作乱的王子带和周襄王的废后隗氏,他们两个人正在这里鬼混呢,所以,晋文公要先把他俩收拾了。
右路军去收拾狗男女,左军那当然就是去迎接周襄王了。
事情很顺利,晋文公一路护送周襄王回到王城,就像当年晋文侯一路护送周平王到洛阳。
与此同时,行军到温地的右路军也把王子带给抓了。
在对于处理王子带这件事情上,晋文公可没有表现出像他偶像齐桓公的那样,还把他接到齐国去的供养起来。
晋文公的处理办法干净利落,像王子带这种人恨不得是要他原地爆炸的。
就这样,兴风作浪了一生的王子带最终死在了晋文公的手里,周襄王不费吹灰之力就赢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
不过,在这次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显然并不是周襄王。
周襄王回到了王城,十几年的眼中钉、肉中刺也终于被拔除了。得到了胜利的周襄王看似像最后的大赢家,但其实在这次事件中真正的大赢家是晋文公。
安抚王室、铲除乱臣、护送天子,从名誉上来讲,晋文公通过这次行动让自己达到了一个可以和齐桓公相媲美的高度。
而在诸侯之间树立起的威望,也为他日后的称霸打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更重要的是,这让周王室对自己产生了依赖,从今以后,自己的任何行动都可以得到周王室的无条件支持,这样的一个资本至关重要。
在名誉上,晋文公达到了齐桓公的高度,但是要想真正像齐桓公一样称霸于诸侯,最重要的还是自己,一个强有力的拳头,一支可以在同任何诸侯争斗时都可以战胜他的军队。
以身为国君的角度来看,晋文公是比齐桓公要幸运的,因为齐桓公的前任是不务正业的齐襄公,他导致齐桓公接手的是一个喘弱而又混乱的齐国。而晋文公的前任是晋惠公和晋怀公父子,再往前是晋献公。晋怀公虽然在位时间短,他没有对晋国带来什么贡献,但是他的父亲和爷爷就不一样了,是他们让晋文公接手了一个强健而又富有战斗力的晋国。
晋国在晋文公之前就已经拥有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在晋文公回国后,他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改革更是让晋国的国力顿时爆棚。并且,除了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在军队上的改革晋文公也丝毫没有落下来。
因为他知道,要想争霸,军队才是最有发言权的。现在晋文公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让天下诸侯看清楚晋国军队战斗力的机会。
要想让天下的诸侯都看清楚晋军的实力,晋文公没有必要跑到每一个人面前秀肌肉,他只需要找到一个最强的诸侯,一个所有诸侯都会惧怕他三分的诸侯,打败他,那么晋国的战斗力就会自动传遍天下,而这个最好的人选就是楚国。
对于准备好了的人,机会是不会让他等太久的。
晋文公三年(公元前634年),晋国的争霸之势已经冉冉升起,从救援周襄王开始,晋国的每一个举动都被人看在了眼里。特别是对于那些弱小的国家,他们早已经厌倦了没完没了的改弦易帜,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保证脑袋清醒,看清形势,要趁着这个时候赶紧找一棵靠谱的大树靠着。不然今天楚国带兵从南方过来就投靠楚国,明天狄人从北方下来就投靠狄人,下次齐国从东边过来又要投靠齐国,要是秦穆公带着兵从西边沿着黄河下来,他们恐怕还得投靠秦国。
想起齐桓公还在世的时候,只要铁了心跟着齐桓公走,往北那就是灭戎狄,往南那就是震楚国,往中原一站那就是匡扶王室,何等的威风。
所以,天下的诸侯都已经迫不及待的有一个可以像齐桓公一样的霸主出世,当晋文公出现的时候,天下的诸侯看到了希望。
第一个行动的是宋国,宋国在宋襄公死后不得不低下了他那高傲的头颅,臣服于楚国的淫威了。现在晋国的崛起让宋国看到了摆脱楚国的机会,于是,主动向晋国示好。
宋国想跟谁好这本是郎情妾意的事,但是楚国却忍受不了宋国的抛弃,本来宋国是跟自己走的很近的,现在看到晋国强大起来了竟然抛弃自己,楚国的心态就像一个失恋了的人瞬间掉落到了冰点。
在这个世间有千百种人,这千百种人在对待爱情时,有千百种姿态。
当一个人的爱人在他最爱她的时候离开了他,有的人会选择沉默,一个人躲起来默默的流泪,第二天擦干眼泪继续生活,一辈子不提,一辈子记在心里;
而有的人会选择反思,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不够优秀,他会通过很多办法来完善自己让她回头或者遇到一个更优秀的;
还有的人会选择报复,即便穷极一生,也要让她不得好死,即便跟着她一起去陪葬也在所不惜。
楚国既不是第一者,也不是第二者,楚国属于第三者。
他不想把宋国放在心里,他也不去想宋国为什么离开自己,他只想怎么去报复宋国。
楚国不能看到宋国和晋国一直在自己的眼前秀恩爱,所以他既没有安心待在他的南方默默流泪,然后擦干眼泪继续做他的南大王。也没有静下心来励精图治,等待宋国回头的那一刻。而是下定了决心要拆散他们,一刻都不能等,现在就要。
要想拆散宋国和晋国的郎情妾意,楚国是要付出代价的,他自己也清楚。
于是,楚国派出了他们的最强阵容,楚成王带着令尹子玉、司马子西率领楚国大军前来讨伐宋国。
大战一触即发,在开战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次大战的主角的身份背景,楚国令尹子玉是个什么样的人?
子玉,芈姓,成氏,名得臣,字子玉,斗伯比(楚第十四任国君若敖幼子)之子,也就是说,子玉是楚成王的叔公,同时,也是楚国的前任令尹子文的弟弟,典型的楚国贵族。
子玉的哥哥子文是一个颇有战争才能的人,因为战功显耀,所以功成身退了,退位后就把楚国令尹的位置留给了自己的弟弟子玉。
与子文相比,子玉的才能会任何?我们通过一件事来了解一下。
楚国在攻打宋国前,有进行军事演练,开始是子文在主持这次军事演练,一下子就完成了,在这次军演的过程中没有一个人受到处罚。
后来,当子玉来主持军演的时候,演习持续了整整一天才结束,在演练的过程中,有七个人被鞭打,有三个人的耳朵被箭射穿。
军演结束后,所有的人都前来向子文祝贺表示他找了一个非常有能力、治军严明的人来接任楚国令尹的职位,但所有的人当中不包括一个人,这个人名叫贾。
贾表示,子文的接班人可能会导致楚国的失败。
贾的话一说出口,就连一向沉稳的子文也被惊呆了。但贾不为所动,继续向目瞪口呆的子文说道:“子玉这个人刚强无礼,不适合治理军队,他终究会败在他的性格上的。”
贾把话说完了,留给了子文和子玉一脸的尴尬,这时贾才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补充道:“我也只是瞎猜猜,到底怎么样也不一定,如果要是凯旋了,我到时候也要来祝贺啊。”
贾虽然给自己的话留了一点点后路,但是他说子玉会失败的话就像一朵乌云一样在楚军的头上挥之不去,这为即将出征的楚军带来了一定的心理阴影。
贾虽然说了一些灭自家威风的话,但是并没有消除楚国要攻打宋国的念头。而当楚成王带着一群小弟把宋国包围的时候,看到情况已经十分紧急了的宋国于是立马派出了使者公孙固到晋国去求援。
宋国被围,晋国一得到消息,高层的头头脑脑们立马召开了紧急会议商量对策,首先晋国的大夫先轸首先开口:“宋国是因为亲近我们才遭到楚国报复的,所以宋国我们是一定要救的。并且,我们也一直在等一个机会,我们迟早是要跟楚国一较高低的,既然这次送上门来了,那就干他一场。如果这次能击败楚国,那么我们晋国的威望就将会达到顶峰,能不能成就霸业,就在此一举。”
先轸的话就像战前的动员一样令人激奋,整个晋国一下子就被感染了,立马进入到了一种热血沸腾的状态。
激情是有了,但是与楚国的较量绝非儿戏,这是关乎生死存亡的,所以一切行动还要从长计议。于是狐偃表示:“现在中原的诸侯曹国和卫国还在跟楚国结盟,如果我们避开楚国去攻打曹国或者卫国,那么楚国一定会去救援,这样宋国的危机就可以解除了。”
不愧是跟随了晋文公周游列国十九年的老臣,一句话就把战争的形势铺展开了,这么好的计谋,晋文公当然采用。
于是,曹国和卫国就成了这次楚晋争霸的第一战场。
为了这次争霸,晋国准备了太久的时间,所以他们必须以最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这次决定自己命运的战争。于是在出征曹国和卫国临行前,晋国组织了一次阅兵,晋文公把晋国的军队分为了上、中、下三军。
这将就是晋国未来的军队制度。
这次出征,先轸为卿,大夫郤縠率领中军,狐毛率领上军,大夫栾枝率领下军,晋文公亲自随军出征。
晋文公的计划是先攻打曹国的,但是从晋国到曹国要经过卫国,所以晋国需要先向卫国借一下路。
作为楚国的盟友,晋国这次出征,卫国当然是知道他们的目的,所以卫国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
不过,卫国的反抗并没有让晋文公产生改变计划的想法,进攻曹国依然是第一步。晋文公知道没必要在卫国的身上浪费太多的时间,所以晋国的军队见卫国这条路不通后便调头南下渡过黄河绕道去攻打曹国。
曹国虽小,晋文公却在这里遇到了他不曾想到的困难。
当晋文公包围曹国都城的时候,他根本没有把小小的曹国放在眼里,也不管什么战术什么谋略了,直接下令就是攻打城门。
但是,曹国的城门却比想象中的要坚固许多,晋国的士兵在这里损失惨重,尸体堆积如山。
晋国的进攻受阻,这就代表着曹国的防守是极为成功的,于是曹军为了展示胜利,他们把那些战亡的晋军尸体集中堆积在曹国城墙上,向城下的晋国人挑衅。
你们不是想攻破我们的城池吗!那好,就请你们踏着自己战友的尸体过来吧。
曹军的行为严重打击了晋文公的士气,他没有想到自己第一次出门打硬仗就会碰到这样的刺头。
晋文公很担心,但是身经百战的晋国士兵却很淡定。
你把我的战友尸体堆在城墙上,我就把营地驻扎在你的祖坟上,你一天不把尸体装进棺材,我就一天把你已经装进棺材的祖宗给挖出来,反正都是拿死人出气,就看谁先要脸。
一个人如果下定决心不要脸了,特别是那种手里还有刀的,你还真拿他没有办法。
曹国人就站在城墙上看下去,满眼都是晋国人在挖自己祖坟的样子,今天把爷爷的坟挖了,明天把叔公的坟挖了,后天就要挖大伯的坟了。
曹国人感受到了被晋国人神秘力量支配的恐惧,于是,他们不得不做出妥协,把那些原本晾晒在城墙上的晋军尸体一个个的都用棺材装好送出来。
当他们以这样的方式妥协的时候,他们已经忘记这还是一场攻城战争,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晋国的士兵可以做到连自己的战友的尸体挂在自己的眼前时都可以无动于衷。
然而,当曹国人还没有想通这个问题的时候,晋国却没有空闲时间来考虑曹国人为什么喜欢把人的尸体放在城墙上晒干。而是趁着曹国人运送尸体出城的时候,晋文公下令晋军全线发起进攻。
晋军在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后终于攻入了曹国的都城,曹共公成了晋文公的阶下囚。
晋文公一一列举曹共公的罪状,什么做为国君不任用贤能的大臣,反而乘车的逆臣就有几百人。
当然,晋文公说的再多,其实还只是想表达一件事,在他心里一直惦记着的一件事,那就是曹共公偷看自己洗澡的那件事。那是羞辱,那时候一股气一直憋在心里,现在你终于落到我的手里了。
晋文公一边在数落曹共公,但他也没有忘记当初请过自己吃饭的曹国大夫僖负羁,他命令晋国的士兵不得闯入僖负羁的家里,并且不得杀害他家族的任何一个人。
然而,晋文公的命令是下去了,但是僖负羁家的房子还是被烧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晋国的两个大夫魏犨和颠顼因为不满晋文公对自己的安排才纵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