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尽人事,听天命
带着最美好的愿景。
李治按照计划,带领黄福开始动手。
先是把一整块土豆种到花盆中。
然后开始切块另外四颗土豆,准备按照既定的时间一一种植下去。
不多时,他们就有三个种植了土豆种子的花盆。
至于剩余的部分,李治先用装了泥土的盆去保管好,只等时间一到,就立刻种到另外一个花盆之中。
他住的房间有的是地方,所以空间方面倒是没什么问题。
就算把所有的土豆全都种植进去,也不会显得逼仄。
比起对生活的影响,李治更希望看到的是成功种活哪怕一颗出来。
只要有了一次培育经验,那么大规模的推广也就有着落了。
这可是大洋彼岸的作物啊,要是一颗都没能留下,那可太遗憾了。
只期望一切顺利吧。
相比于别的,土豆对大唐的意义太大了。
在改良水稻出世之前,就靠这东西来确保食物产能。
不求从此起飞,只求不出现大规模的饥荒。
这可以说是他目前所做的事情中,对大唐最有意义的那一部分了。
“希望运气站在我这边吧,尽人事听天命,剩下的就看老天给不给面子了。”
李治小声感叹,希望土豆能顺利成长。
黄福听到之后,连声说道:“殿下您不必忧心,这些东西的生命力通常都很顽强的,哪怕是胡乱播种,它们也能想办法自己生长起来,这事儿没有您想的那么悲观,这些植物还是挺容易成活的。”
“借你吉言吧,希望如此。”李治笑了一声,没再多说什么。
他在这方面的经验实在是太少了。
在他的眼中,土豆能否存活,那全都是未知数。
他很讨厌这种脱离掌控的感觉,但人力毕竟有穷尽之时。
面对无法把控的局面,他能做的也就只有祈祷了。
种完土豆,两人再一起将桌子收拾干净。
李治最后又观察了一眼刚入土的土豆,这才放下心思,把注意力转向学院的事情上。
土豆能否存活,这得过一段时间才知道。
而眼下,他就要为学院开张的事情提前做准备。
首先是师资资源,这得从落榜的学子们那边争取过来。
科举大约会在下一个月举行,到时候他得去提前了解落榜学子的情况,好从这些人当中挑选一些先生出来。
这个选择得排好有优先度。
像是明法科的学子,他们本身就对《贞观律》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
如果只是为了培养出一些底层官吏的话,应该有能力直接上岗。
而像是并非明法科的学子,就要在开学之前给他们简单培训一下,讲解大唐目前所实行的《贞观律》。
除此之外,还有招生的人数,所需要的相关资源,全都要好好思考一下。
另外,招生的对象也是要有针对性的。
一来要有识字的基础,二来学生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两者缺一不可。
毕竟学习是一种投资,是需要长期脱产的。
万一为了学业,导致家庭面临灭亡的风险,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再者,好的家境可以确保这些人当官之后,不至于对百姓太过刻薄。
人穷志短可不是说着玩的。
越是生活穷困的人,当官之后对待百姓的态度就越是刻薄。
尤其是在敛财方面,基本上很难克制。
因为穷怕了,所以就越发的明白机会的宝贵。
好不容易当上官,不捞个几万两银子出来,他能甘心吗?
尤其是大唐对贪污受贿的处罚力度几乎跟没有差不了多少,这更是助长了贪官污吏的嚣张气焰。
反正李治是受不了这个。
时代风气如此,他不可能完全禁止贪污。
但至少在他们的贪的时候,希望他们能稍微克制一下。
这也是李治对未来的学子们,唯一的要求了。
李治向来对人性缺乏信心,因此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都是优先考虑最糟糕的情况。
他不会天真的认为,自己教出来的学生就不会出现败类。
那仅存于童话书中,哪怕是在小说里,也是不可能出现的状况。
所以说,家境必须得是招生的考量因素之一。
不管从那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除此之外,像是朝廷负责报销学院的多少资源消耗,这都是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
直接免掉学杂费,虽然可以消除学子们的生活顾虑。
但同样的,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热情。
毕竟免费给的东西嘛,能是什么好东西?
人就是这么奇怪的生物,只有投入得够多,才会重视当前所经历的问题。
因此,必须要让学子们缴纳入学金额。
至于这个金额该怎么定,估计到时候得找一些人好好讨论一下了。
实际做一件事,从来都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够做出决定的。
要考虑的实际情况,其实多到让人心生厌恶的地步。
不过李治倒是对此乐此不疲。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要么不做,想要做好就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为了日后的学院能够顺利开张,他要从现在就要开始做好计划。
将当前能考虑到的问题,全都做好应对方案。
如此一来,到了真正需要实行的时候,就能轻松应对了。
先是粗略地做好了一个计划,将自己的想法记录在文字之中。
当放下了学院的事情之后,李治又开始思考造纸机在这个学院之中,所能扮演的角色。
倒不是他想开放工科,用学院来培养工匠方向的人才。
而是在考虑纸造纸机所带来的影响,到底能到哪个地步。
如果说纸的价格能大幅度的下降的话,那必然会对教育造成影响。
书院院长的身份对李治来说,还是挺有实际意义的。
比如说,他可以用这个身份,去创造一些从未有过的概念。
放到现实里打个比方的话。
例如,他可以创建一个报社,通过学生们来朝外宣传朝廷做出的决定等等。
掌控媒体就相当于掌控了面相百姓的话语权。
李治早就想掌握这方面的权力了,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渠道,时机也不太成熟。
现在他已经有了学院院长的身份,这件事也就提上了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