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赎个青楼姑娘快活一下。
这在唐朝看来,称不上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
这顶多只能算是风流韵事,怎么能说是罪行呢?
当然,这话要是传出去,褚遂良肯定是要挨骂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褚遂良确实沾了行为不检点的边,没什么好说的。
李世民大笑过后,用一句话给这件事定了性。
“行了,就当是数罪并罚好了,受贿加举止不当,两者加一起罚奉一月,想来你们都没什么意见吧?”
李治轻轻点头,没有说什么。
按照大唐律令,李世民这么做倒也无可厚非,他没有意见。
褚遂良则是一脸尴尬的躬身行礼,把脸埋在笏板后面,他已经没脸见人了。
朝堂中,时不时出现的怪笑,就像一根根刺一样,不停地刺激着他的神经。
李治的这次弹劾,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褚遂良差点就当场社死。
李世民见两人都没有什么意见,便打算息事宁人。
他的目光望向李治,忍俊不禁地问:“御史大夫,是否还有本要奏啊?”
李治缓缓摇头,沉声道:“该弹劾的,臣已经弹劾完了,不过,臣在这里还有一句话。”
“什么话?”
李世民眼皮一跳,有些惊讶地问。
按理说,既然已经弹劾完了,那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
他还有什么话没有说完吗?
李世民不由感到了好奇。
在场的朝廷官员也是如此,听李治还有话说,纷纷朝他望去。
而褚遂良则是目瞪口呆,他朝李治伸过手去,极力地想要开口说些什么。
但最终,他什么也没敢说,就那么表情僵硬地瞪向李治。
在大家注目的眼神中,李治轻笑一声,不紧不慢地道:“谏议大夫之所以收受贿赂,其实就是为了赎回那个青楼女子,他想要偷腥,但又怕家中妇人知晓,所以才有此一举。”
哗!
这话一出来,朝堂上的群臣直接炸裂。
“原来如此,我就说以谏议大夫的家世,为何还要收受贿赂,原来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啊。”
“两百两纹银,仔细想想,确实刚好够赎出一青楼女子,并安置于她,褚大人还是风流倜傥,宝刀不老啊。”
“不过家中有悍妇,却是有些好笑了,为了躲避夫人追查,特意去受贿,听起来这未免有些滑稽。”
“何止是滑稽,这可是为朝廷重臣啊,没想到谏议大夫竟是妻管严,我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事。”
……
听着耳边传来的话语,褚遂良一脸灰败的表情,有种生不如死的感觉。
他真恨不得找个洞穴直接钻进去,以躲避这些流言蜚语。
这下,他是彻底社会性死亡了。
所有人都知道他为了满足色欲,干了些什么荒唐事儿。
褚遂良已经没脸继续搁这待下去了。
接近五十岁的人了,结果晚节不保,这下他的名声可就要全部完蛋了啊!
不行!
绝不能把这事儿认下来!
褚遂良埋着头装了阵乌龟,心底越想越气,觉得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
他猛地一抬头,伸手指向李治,怒喝一声。
“晋王你血口喷人!”
血口喷人?
一看事情似乎有反转,所有人的目光朝李治看了过去。
就看李治嘴角微翘,淡定地反问:“褚大人,您这话的意思是,要本王拿出证据是吗?”
“你……你……”
褚遂良刚刚提起的心气,被他一句话给打击得无影无踪。
如果说事情到此结束,没有后文。
那么世人顶多拿这件事当做茶余饭后的笑料,传扬一时罢了。
可一旦李治拿出了切实的证据,把他的罪给定死了。
这样一来,卷宗就会记录在史册上,永远摆在那里供人观赏。
到底是要一次性社死呢,还是想永久性社死。
就看他愿意不愿意继续杠下去了。
很显然,褚遂良没那个胆子。
一听李治说要拿出证据,他直接就怂了。
把头埋在胸口,眼观鼻鼻观心,装起了缩头乌龟。
见状,李治微微一笑,拿起笏板朝李世民深施一礼。
“想说的,臣都已经说完了,臣就不打搅诸位讨论政务了。”
说罢,他走回自己的位置,继续当起了咸鱼。
李世民笑得是满脸褶子,眼睛都快要看不到了。
但他又不敢太笑得太过分,只好匆忙朝李治摆摆手,转过头去肩膀耸动个不停。
实际上,朝堂上的大部分人都暗自嘲笑,只是不敢声张罢了。
被李治这么一闹,刚刚还是剑拔弩张的朝堂氛围,变得有些古怪起来。
杨师道笑过之后,想明白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他挺身而出,嘴里嘟囔一句:“这样的人都能当谏议大夫,真的是……”
这话说得很小声,但周边人的人还是能够听得清楚的。
此话一出,褚遂良低下去的头,不由埋得更深了。
只是,这句话明显不是杨师道真正想要说的。
就看这位中书令旧事重提,义正辞严地道:“请陛下务必三思,定要以强硬的姿态对付士族!”
其他人还没有从欢声笑语的气息中反应过来,突然听杨师道说起正事,一时间竟是没有人出言反对。
房玄龄这边刚意识到不对,还待站出来说上两句。
就听李世民抢先表态:“也好,这次就如杨爱卿所言好了,朝廷开设书院,看看士族对此会有什么反应,至于杜荷嘛……过个两年再说,先让他好好反省一下!”
杜荷不止是世家子弟,同时也是杜如晦的儿子。
杜如晦为大唐的建立做过不少贡献,该启用的时候,还是得给他留个位置。
但很显然,现在还不是时候。
此刻正是朝堂和士族阶层打擂台的时候,杜荷被推出来当成了两边较劲的那个人,那就只好牺牲他一下了。
随着李世民发话,所有的争论都已然失去了意义。
说到底,皇帝才是那个拍板做决定的人,大臣们只是在向他提供选择罢了。
这个议题,就随着李世民的一番话,确定了下来。
最终,李世民还是选择了与士族打擂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