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城,一间官署内,李景裕正在一张纸上写着最近要处理的事务。
晋阳城中大事小事多如牛毛,千头万绪都不知道从何抓起,好在李景裕有一个不错的习惯,那就是事无大小,只要想到要做的,都写在一张纸上,再根据事项的紧急程度,将不是那么紧急的事项一一划去。
划到最后,有三件事无论如何都划不去。
第一件事,修复城墙!
李景裕先前引汾河水攻城时,晋阳城的城墙依旧能顽强抵挡后周军的进攻,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排水之后,晋阳城的城墙突然大面积倒塌了!可能正如后世历史上所记载的契丹使者韩知范的惊叹那样“若先浸而后涸,则并人无类矣!”
城墙塌了,那就要修,否则一旦契丹人来袭,晋阳城将无墙可守。可这修复城墙可是一项大工程,所要耗费的钱粮难以计数!
而第二件事就是缺粮!
柴荣拿下晋阳城之后就下令开仓放粮,把晋阳城中一半的粮食、布匹分发给了城内百姓。之后大军出征,又拿走了大半的粮食,只留下了三万大军的口粮。晋阳城如今是百废待兴,再过几个月就该春耕了,可是种子,农具,尤其是耕牛,缺的厉害,没有这些东西,百姓是无法耕种土地的,没地种就没饭吃啊!
第三件事,缺人!
晋阳辖下有十五个县,而李景裕手下总共就一个长史,六个县令,这点人手怎么够分。文职官员实在是太缺乏了,而治理百姓又不能缺了这些人!军中不是没有文职人员,但大都是稀缺资源,一百人中能有一个就不错了,而且这些人大都没有主政地方的经验。
修复城墙并不算特别难,自己的军中就有李弘领导的工程队,只要有足够的钱粮,人力不成问题。粮食问题也不大,先前为了攻打晋阳城,柴荣曾下令,命泽、潞、晋、绛、慈、隰及山东诸州派遣民夫运粮馈军,按时间推算,最多十天就会有粮草陆续运到晋阳城。
最让李景裕发愁的是人才,在徐州自己有李全彬、李平辅助,在宋州也有赵普,这些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可在这晋阳城,自己又能靠谁?王仁瞻吗?他可靠吗?
…………
“人才……人才……”李景裕褶着眉头喃喃道:“人才这东西,天不生,地不长,如何才能得到呢?”
寻找人才的办法不是没有,招募、求访、征召都是不错的方法,李平、赵普不就是这么来的,晋阳城是河东地区的中心城市,历来都是人才汇聚的地方,只要派人贴出求贤告示,相信一定会有大量人才赶来报名。问题是这里曾经是北汉的都城,稍有本事的人才大都曾在北汉朝中为官,这些人,李景裕就是想用也不敢用,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他的政治污点。
“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事,大丈夫行事岂可畏首畏尾!”
沉思良久,李景裕最终还是决定放手一搏,拿出了一张纸,挥笔在纸上写了三个大字——求贤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