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命大臣,枢密使,外领征伐,多么大的荣耀啊!
可是当郭威坐上了枢密使的宝座之后,他才发现,皇王心数不可测度,哪怕刘知远只当了不到两年的皇帝。
杨邠和郭威虽然同为枢密使,但杨邠内掌机要,郭威外领征伐。也就是说需要对外打仗的时候,郭威才可以掌握兵权,其他时候就在一边待着吧。而杨邠虽然看起来权力很大,掌管着全国兵权,但他出身小吏,在军中一无军功,二无威望,再加上有郭威在一旁牵制,暂时不足为虑。
三司使王章,虽然手握全国的财政大权,但冒升太快,资历太浅,就算想做怪,也没有什么号召力,他的威胁可以暂时忽略不计。等到他拥有足够的号召力时,十八岁的皇帝刘承祐想必也已经成熟了。
宰相苏逢吉,刘知远的铁杆亲信,很早就跟在刘知远身边,虽然贪诈无行,喜爱杀戮,但对刘知远却是绝对的忠心,有他居中调和各方势力,朝政方面,刘知远大可放心。
最危险的其实就是军中大将史弘肇,这后汉的江山大半都是史弘肇率兵打下来的,在军中也只有刘知远能镇得住他,连郭威都不行!这样危险的人物绝对不能将兵权交给他,但是无故夺权又不行,小心史弘肇趁着刘知远病危的时候就反了,那就给他换个官职,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的头衔给他,负责京城防卫工作,这样就没话可说了吧,也算是对你史弘肇相当信任了,连老巢的防卫工作都交给你了,你还有什么不满的吗?
而且在战场上百战百胜的史弘肇还有一个特殊的小毛病,能让他和绝大部分朝臣交恶,那就是他打心眼里看不起文人,特别是宰相苏逢吉!
就这样,在刘知远的精心安排下,军政体系中每一个环节的都完成了互相牵制,使它们既能正常运转,又不会勾结到一块。
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了,等到后汉的江山稳固,等到刘承祐成为一位成熟的帝王,等到那个时候,五位顾命大臣也都已经年老体衰了,坐稳了皇位的刘承祐自然也就能轻而易举的将大权收回。
可以说,刘知远为了自己的儿子可谓是费尽心机,但是,事实证明,再完美的安排也要当事人配合才行。
刘承祐不是刘知远,他没有自己父亲那么好的耐心去等待十几年将五位顾命大臣熬死,他需要的东西会自己去争取!
于是他这么做了,也闯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