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联军伐郑的时候,郑派烛之武游说秦穆公:
日后秦东出,郑国可以承担招待你们食宿的“东道主”。
从而化解了秦、晋联军。
这个名词就是由此而来。
做为“东道主”,信陵君当然不愿意让自己的客人处于不愉快的状态,便亲自询问:
“先生在无忌这里少见欢颜,是伤痛没好,还是有招待不周之处?”
范雎勉强笑了笑:
“公子多虑,伤痛都已经好了。
您对范雎可说是起死人、肉白骨,再造之恩,如同父母。
每日在府中养尊处优,还有什么可挑剔的?
但范雎终是七尺男儿,年富力强,空学一身本领,上不能佐君王以光宗耀祖;
下不能撑门户、养育妻儿。
就这么藏在您府中,靠您的庇护生存,也未免太窝囊了!
苍天啊!何时才是我范雎报仇雪恨出头之日?”
对范雎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
但范雎的心愿信陵君却不能做出承诺。
因为他们毕竟生活在魏国,还都在魏齐的权力网罩之下。
无论范雎有多大的冤屈,做为信陵君,都不可以摧毁这张“网”给魏国造成损失。
只得安慰范雎:
“先生不必焦急,暂屈居我府中等待时机,月有盈亏,他魏齐就能万无一失?”
范雎叹口气:
“公子的庇护其实也不是绝对可靠。
实不相瞒,我不止一次听说,魏齐对公子很不满,经常在大王面前说您的坏话。
久而久之,必然不利于您,所以您也得提防。”
信陵君笑了笑:
“我也感觉到大王对我不似从前,但自认所为无不利于国家。
我和他的分歧只是看问题的标准不同,是非自有公论,徒进谗言,没有证据,其奈我何?”
“证据?”
范雎咧咧嘴:
“他以臣为‘叛国’必置于死地,又有什么证据?
您听说‘曾母跳墙’的故事吗?
曾参的母亲在家中织布,一连三次听别人说‘曾参杀人’。
前两次她还不信,听到第三次,终怕受牵,跳墙逃走。
以曾参之贤,曾母还不敢相信他无罪,何若一般人?
我不否认,真理最终会放射出它的光辉。
但在这个过程中好人得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
又有多少忠直耿介之士粉身碎骨,也只赢得后人一声叹息?
所以我的苦闷就在于长久的等待。
因为我渴望由自己挥动复仇之剑,用力量来评论是非曲直!”
信陵君明白,要使范雎有所解脱、有所作为,不仅不能长居信陵府,也不可存身于魏国。
必须到国外去开创他的事业。
可惜一个人才,又要被逼到异邦。
像当年吴起、孙膑、商鞅、张仪、犀首那样到敌人那里去展现自己的才华。
反给自己造成一次又一次几乎灭绝的打击!
他真想马上去找魏王,要求为范雎平冤,委以重任!
但他也明白,这是妄想,何况哥哥对自己已经越来越疏远?
不过他现在还顾不上考虑自己,摆在面前的难题是:
范雎到哪里去?
韩、赵是相邻的盟国自不必说,就是逃到楚、燕,谁也不会因为一个“罪犯”而破坏与魏国的关系。
魏齐只须一纸公文就可以把他“引渡”回来,只有秦最合适,但信陵君实在不愿让范雎流入咸阳。
秦国的侵略扩张势焰越来越嚣张,自己日后势必与秦处于敌对。
以范雎之才在秦必能成为叱咤风云的决策者,岂不是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强硬对手?
然而,目前的范雎还只是一个避难的罪犯,正眼巴巴地等着自己伸手救援。
自己不能像公叔痤那些政客对商鞅那样,“杀之以防患于未然”。
就是撒手不管,也会引来种种议论和猜疑。
损害自己扶危济困的形象,非侠义大丈夫所为!
其实,还有一条出路,但信陵君犹豫片刻才提出来:
“齐王对你的印象很好,你若到他那儿去,必得重用,魏齐也就害不了你啦。”
范雎双眉怒竖,激动得站立起来:
“范某与齐,确无私情,如果现在投齐得到重用,那我的冤情不冤。
不但证明魏齐、须贾做的对,连公子也要怀疑我。
人生在世,名比命重,范雎宁死也不能投齐!”
信陵君也呼地站起,紧握住范雎的手:
“无忌今日确知先生是真君子!
刚才误言,还望见谅!
请你再忍耐几天,我定送你入秦。
不过,我跟秦国君臣都没什么交往,没人引荐,难见秦王,只怕还会流落街头。
对这些困难,你有思想准备吗?”
范雎不禁潸然泪下:
“公子,我现在想的只是逃命要紧。
在秦国虽然举目无亲,但就是沿街乞讨,也总比现在像老鼠一样成天提心吊胆地昼伏夜出强吧?
公子,我实在是走投无路了!”
信陵君点点头:
“也确实如此,不过你放心。
在我府中还能确保安全,便是走了风声,料想魏齐也不敢到我府中搜人!”
范雎叹口气:
“公子是明白人,范雎岂能在您的府中老死终生?”
这才是他的真心话!
信陵君当然明白,不放他入秦,他就只有死。
处于那种时代的“侠义”,信奉的是大丈夫立于世间、一诺千金、有始有终。
总不能虎头蛇尾、被人耻笑!
既已答应帮他,就不能再考虑自己的利害关系!
其实,范雎也知道,自己入秦后,果能一展胸怀,就要报复魏齐。
而公子虽不是国王,却也代表魏国。
想到这里,又滴下泪来:
“我知公子以秦为敌,深受公子再生之恩却要投奔秦国,实在是有负公子,却又被逼无奈。
然而我入秦后,食秦之禄必当效忠于秦,还望公子见谅。公子私恩,范雎刻骨铭心终不敢忘!”
信陵君也不禁热泪盈眶:
“无忌只想仗义救无辜,并不指望回报!
愿先生此去鹏程万里,勿以无忌为念。
但求掌政之后能少征战,让百姓安居乐业,无忌就心满意足了!”
范雎叹口气:
“公子虽然这么聪明,看得还不够深远啊!
天下纷争,皆因各怀其利,必要等到天下归一后,万民方得安宁。
公子此时羽翼未丰,难道日后就不会有这个想法吗?”
信陵凝视片刻,摇摇头:
“无忌只以拯天下苍生为己任,却无意于牧天下!”
如果信陵君接受范雎的建议,也许可以改变中国史。
但是,坦率地说,即如后人所推崇的那样: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功可谓“丰”,绩可称“伟”,但黎民百姓呢?
征服六国的血腥大屠杀后,仍继以修长城、建阿房,荼毒生灵。
接壤而来的又是数十年楚汉相争、刘家内乱。
人民还是得不到安居乐业!
无论观点能否统一,信陵君送范雎出逃的工作却一直在努力。
之所以要等待,一是魏齐并未释疑于心,还在外松内紧地监视外出人员。
甚至把鼻子嗅到信陵府,
但这里没有“卖友求荣”之辈,所以嗅不出什么味道。
不过也不能不加小心。
再说,虽然与秦人没什么交情,信陵君把范雎送到秦国后,还要让他得到起码的照顾。
尽可能寻个进身之阶。
机会很快就到了,门上报告:
“秦‘谒者’王稽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