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说:“是的,我记得4个月前大人就提过此事,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很期盼。后来黄河决堤,我在现场一边指挥堵住决口,一边就在想:要是这里用混凝土加固过,何至于会出现这样的惨剧?”
束皙说:“是啊,混凝土能在黄河中建起那么坚固的桥墩,抵挡住黄河的洪峰,如果用来加固堤坝,效果肯定不错,只是成本太高了。”
李松说:“你们要想想,前段时间黄河决堤,造成了多大的损失。这么一算账,就算成本再高,也必须加固堤坝啊。”
潘岳感叹道:“是啊。”
李松说:“上次张华大人已经同意每年拨付100万两银子,用于加固黄河堤坝。不过,看到决堤造成的损失,我觉得每年100万两恐怕不够,加固的进度还是有些慢。我想向朝廷建议,每年能不能拨付200万两银子,用于加固黄河堤坝。”
潘岳说:“要是每年有200万两银子,那就可以加固不少地方了。只是,这样的话,朝廷的负担就很重了。”
李松说:“如今盐税比以前都翻倍了,从盐税里多拿些银子出来,应该没问题。”
束皙说:“大人,这事恐怕没那么简单啊。”
李松说:“有什么问题?”
束皙说:“据我所知,朝廷的购地计划仍在进行,还有不少地方需要购地,但是现在的情况比起几年前差多了。”
李松有些惊讶:“怎么会变差了呢?”
束皙说:“现在很多地方的人口在恢复,土地开始紧俏,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买到土地了。不过最主要的是,很多地主已经知道朝廷要完成一定的购地任务,都趁此机会加价,而且绝不降价,使得购地的成本大大提高了。”
李松心说:这也难怪,朝廷的底牌都被地主们看到了,当然要趁机多捞一把。
他回想起2月份的时候,为了修建通向长安的马路,曾经与沿线地主商谈购地的事,结果那些地主狮子大开口,竟敢将地价提高5倍,是他威胁改变线路,才把这些贪心的家伙压下去。但是,并不是随便哪个地方,朝廷都能这样掌握主动,因此有时不得不高价购地。
不过,李松有些奇怪的是,束皙是工部侍郎,怎么对购地的事情了解得这么清楚?于是问道:“这些消息,你是从哪里听来的?”
束皙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在户部,恰好负责购地的事宜,是他告诉我的。”
李松点点头:难怪这么了解。
潘岳说:“这么说来,想从盐税里多拿些钱出来,比较困难了?”
李松说:“我尽量争取一下吧,毕竟加固河堤的事情也是比较紧迫的。”
潘岳说:“那就有劳大人了。”
回到家里,李松正在考虑该如何就今天的事情写个奏折,呈请朝廷批准,公主走了过来:“夫君,我得去长安几天,晟儿和昱儿就劳你多费心,照顾他们了。”
李松听了一愣:“娘子去长安干嘛?”
公主说:“太后娘娘听说到长安的马路已经修通了,坐四轮马车过去很平稳、很舒服,就打算去长安那边住一段时间,要我陪同前往。”
李松知道太后一直很喜欢公主,这次要她陪同自然很平常,只是一下子把两个儿子都扔给他,顿时感到有些吃不消:“娘子,昱儿刚断奶,你就舍得扔下他?要不你还是带着他吧,我照顾李晟一个还行。”
公主说:“这一路上风尘仆仆的,昱儿跟着不受罪啊?你放心,我把奶娘留下照看昱儿,他一向都很乖的,每天吃饱了就睡,不怎么闹腾的。”
李松只好说:“那你要快去快回啊。”
公主说:“只要太后娘娘安顿好了,我就跟她说说,尽快赶回来。”
第二天,公主陪着太后,坐上了工部专为皇上打造的豪华4轮马车前往长安,留下父子仨在家。
大儿子李晟已经4岁了,平时都是公主在照看,现在交给李松来管,让他有点不知所措。李晟还没到上国子学的年龄,这个世界又没有幼儿园,因此像这种7岁以下的儿童,只能由家人照顾。
幸好小儿子李昱像公主说的那样,在奶娘的照看下,吃饱了就睡,倒也简单,不然会让李松更为头痛。
但是一个李晟也够麻烦的了。这不,李松这两天在家休息,正在考虑奏折的事,李晟过来了,拉着李松的手说:“父亲,孩儿饿了。”
李松说:“晟儿饿了啊?不要急,厨房正在做饭,等一会就好。”
谁知李晟不乐意了:“我不喜欢厨房做的菜,娘亲做的过江葱排最好吃了,我要吃过江葱排。”
李松一听,头都大了。
说起这过江葱排,那可是公主的几个拿手菜之一。公主毕竟是从皇宫里出来的,从小吃惯了山珍海味。据她说,宫中的御厨们有几个拿手菜,她从小就很喜欢,就让御厨教她。而她经过反复练习,竟也做得像模像样。
李松以前也吃过好几次过江葱排,确实是难得一见的美味,如果拿到现世界里,也足以成为大酒店的招牌菜。
但是说实话,他只知道是过江葱排是以猪排骨为原料,加上香葱等各种调味品烹调而成。具体是怎么做出来的,他就完全不清楚了。
儿子抓着李松的手不停地摇晃,弄得他也有些心烦意乱,怎样才能糊弄过去呢?
李松忽然想到:自家地里这两年种的是辣椒、花生、向日葵,那么玉米、土豆、红薯这些东西,儿子应该是没尝过了。刚好今年朝廷开始向市场供应这些农作物,如果去买些回来,做给儿子尝尝鲜,他一定会喜欢。
想到这里,李松说:“晟儿等着,我去弄点你没尝过的东西给你吃。”
本来,李松可以让下属们去买,但是他想借这个机会了解一下市场的情况,于是在几个士兵的保护下出了门。
菜市场离家不远,不一会就到了。李松在市场里转了转,发现有好几个摊位在卖玉米、土豆、红薯。不过一问价格,果然像张华说的那样,比粮食都贵。
李松暗自摇头:这些农作物本来是为了应对饥荒而种植的,亩产又那么高,应该卖得很便宜才对。看这境况,还要再过两年才会大降价。
不过,他现在要应对的是李晟,所以也管不了那么多,当即买了不少土豆、玉米、红薯,回到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