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宿醉的不适还没有完全褪去,还有些头疼。
婉儿伺候着他穿衣起床,又打了水给他洗了脸,这才去了外间客厅。
陶儿看赵毅起来了,赶紧端上来早就准备好的膳食,三个人一起吃了早饭。
平时赵毅起床,也没用婉儿伺候过。婉儿虽然睡在他卧室外间,但平时也就是给他打个洗脸水,收拾收拾屋子什么的。今天赵毅实在是头痛欲裂,这才腐败了一把。
不过不得不说,腐败的生活,确实是惬意啊。刚才赵毅在婉儿给他系腰带时突然袭击,就亲了婉儿一口。
现在赵毅只要一看婉儿,她还会脸红呢。
吃过饭,赵毅今天并没有着急出去,而是和二女说起了话。
“婉儿,你去拿笔墨过来,我要写一封家书”
“嗯”,婉儿应了一声,就起身去书房拿笔墨去了。
赵毅看了看陶儿,心里有些复杂。陶儿是他小时候的玩伴,那时候两人之间并无男女之情。
长大后,陶儿心中对赵毅有情。可是,多年不见,陶儿这个人和名字,早就成了赵毅遥远的一段记忆,更谈不上什么情了。
自己救她出了风尘,她想以身相许,可是一个婉儿就让他顾虑了这些年,这个更不敢再越雷池半步了。
说到底,还是身份等级的差异。封建社会的理法制度,赵毅不敢轻易去触碰。又不想自己喜欢的人以后受委屈,所以才迟迟下不定决心,不知道怎么去处理和婉儿的关系。
婉儿似乎是明白自己对她若即若离的感情,但她并不着急,也不主动,只是静若处子般。
就那样静静的陪在自己身边,等着自己去采摘。
赵毅知道,婉儿心里没有奢求过名分,但他还是不忍心。封建社会,妾室的地位非常低!
昨天,皇后娘娘突如其来的赐婚,让赵毅感觉措手不及。
本来,以他的心智,在朝堂混也不用依附任何人。最起码,在封建社会最开明的宋朝仁宗时期是这样的。
但是,这是一位任性的皇后!而自己在还没有入朝时,就得罪了一位前辈,韩琦!
韩琦是以后庆历新政的主导者。庆历新政失败后,所有人都被贬,只有韩琦依旧位高权重,最后还当了宰相,这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
自己在朝中得罪了韩琦,要是再得罪皇后,怕是自己以后怎么死的也不知道了。
所以,昨天金明池宴会上,赵毅在拒绝了一众相公们后,又不得不答应了皇后所说的亲事,但愿皇后娘娘那个侄女不是一个无颜女吧!赵毅在心里祈祷着……
心神激荡下,又喝了酒,赵毅也想开了。自己不把婉儿留在身边,在这个封建社会,她也未必能过得好,妾室又怎么了?自己怎么也能爱护好她,不让她受委屈。
婉儿拿了笔墨来,赵毅让她先放在一边,然后对二女说道:
“不满两位妹妹说,我就要成亲了”
一言惊二女,婉儿和陶儿,早先也拿榜下捉婿调笑过赵毅,不过那也是在试探他对自己的态度。如今听赵毅说要成亲,陶儿愣住了,不知道该如何接场。
婉儿昨天晚上就寻思过此事,算是有些心理准备。而且她本来也没奢望过什么,此时虽有些失落,却也为公子高兴。昨天金明池宴会上,能把女儿许配给公子的,必是朝中相公无疑啊。
婉儿笑着问道:“这么快就要成亲啦?不知道是哪位相公家的千金小姐呀?”
陶儿也看着赵毅,等他下文。
赵毅说道:“是皇后娘娘保的媒,女方是她娘家侄女,我推诿不过,就先应下了”
陶儿在一边嗔道:“皇后娘娘?一国之母竟然还当起了红娘来了,哼!”
陶儿说完转身就去了后堂,赵毅有些尴尬的看着婉儿。
婉儿调皮的冲他眨巴眨巴眼睛,赵毅这才无奈的有说道:
“虽说是皇后娘娘保媒,但话也并未说死。我这边写书信回家,让爹娘前来。娘娘也让她娘家来人,还会带了小姐前来,让我俩见见,若是没有什么意见,就会在汴梁成亲”
“那恭喜公子了,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又是皇后娘娘的亲侄女,帝后赐婚,这是多大的风光啊”
赵毅看着婉儿,狭促的说道:
“怎么?你就不吃醋?”
婉儿也笑着说道:“我吃哪门子醋啊,我又不是公子的什么人。要是公子你哪天大发善心,收了婉儿作个偏房,婉儿我就阿弥陀佛喽”
“嘿,你个小丫头片子,敢打趣少爷,看我今天不就收了你”
赵毅就去抓婉儿,婉儿转身也跑了,不过是这个是笑着跑的。
俩人都走了,赵毅只好自己磨墨,写了信,拿着出去,上街找送家书的人去了。
好在楚云张喻他们都还在客栈,他们不像赵毅那般有钱,自己买了宅院,现在他们还住在客栈呢。
裘竖乾正好说要回乡,赵毅就把信交给他,让他带到杭州城自己家的瓷器铺子里面,自然会有人快马加鞭的送去浮梁县赵家的。
送走了裘竖乾,几人又一起去孔庙祭奠至圣先师。随后会有诗会什么的,直到他们集期结束。
抽时间,赵毅又去拜访了范仲淹还有富弼。
这两人,富弼是自己今后的上司,范仲淹更是对自己有恩。
若不是范仲淹让人查明始末,又禀报了皇上皇后娘娘,怕是自己这辈子都考不过礼部的会试了。
自己和范仲淹并不相识,他却能爱护自己到这般地步,甚至不惜恶了至交好友韩琪,可见范仲淹确实是一个一心为公的人。
赵毅家里虽然有钱,但他却不知道该拿什么礼物去拜访范仲淹。最后,他每天聚会回去后,点灯夜书,足足三天,才写了一篇国计民生的奏疏,又拿了一方砚台,这才去了这位近乎圣人的府上。
范仲淹热情接待了赵毅,尤其是看了他的奏疏后,对他更是赞不绝口。
赵毅也表示,皇后娘娘已经告诉了自己,范公对他的维护之恩。
“旭之你不必在意,我也只是不想朝廷,仅凭捕风捉影,就没落了考生,十年寒窗苦读,是颇为不易的”
“可是满朝诸公,也就只有先生肯为学生做这些了,学生感激不尽”
“旭之以后勉力为公就好了,我也是为朝廷选才。
而且,我也写信给稚圭了,他本人对你并无看法,也是误听人言。我心中和他说了始末,他让我先代他向你致歉,待他回京后,会亲自向你赔罪”
稚圭就是韩琦的字,韩琦和范仲淹是很好的朋友,君子之交,俩人一直有书信往来。
范仲淹说完,就把韩琦给他的回信递给了赵毅。赵毅接过,信写的十分客气,信封上书:希文吾兄亲启。拿出里面的信,只见里面写道:
“弟韩琦顿首,希文吾兄安康。
前番有家书送上,说有本家分支,于浮梁县来信。
表有当地士子赵毅字旭之,仗势欺人,强占乡人宅院良田;又遣恶奴伤人,弄高利贷赶湘菜人家老板一家远走他乡。
时欧阳永叔正在我府,吾二人共看书信,俱怒。永叔气愤非常,又告知包拯等人。
才有新科状元赵旭之,心思狠毒之流言。
多亏兄长派人查明真相,又有娘娘力保,才未使朝廷冤枉旭之,未损其英才。
此事皆是琦之过也,万望兄长替吾致歉旭之,待吾回京之日,琦定当面罪之。
多多拜上,弟韩琦顿首”
这,想必是范仲淹写信给了韩琦,韩琦虽然在信中致歉,但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赵毅此时心中也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