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文内心有点坎坷,因为他也不确定香皂是否真的能造出来,
牛皮已经吹出去了,也不知兵法里这是缓兵之计,还是瞒天过海。
实验品确实是有效的,可是工业化真的不是实验室那种不计成本的做法。
或许成品只能称之为“肥皂”,管他了,就是自己不挣钱,也得让当官的尝到甜头。
这世上没有什么关系比从你这里能获得利益更牢固的了,
作为新兴的事物,李崇文打算肥皂打造成供不应求的奢侈品,
包装务必精美,宣传必须给力,非达官贵人限量出售。
除了美曰其名为“香皂”但真正具备手留余香的产品只是一小部分,
明末的肉价很贵,肥肉比精肉更畅销,
所以用作原材料的油大多是植物油,大豆花生在明末已经普及,
还有便是无人食用的荤油,香料是极其昂贵的,比如麝香,
所以添加香料的肥皂都是上等品,按香的品质定价,十两到几十两不等。
这样的话姑且能将“香皂”的利润最大化。
李崇文将香皂的利益新作坊做十股,县令三成,县丞和主薄,也就是张登各得两成,
其余大小官员共得一成,李崇文拿两成。
但是李崇文只负责生产售卖,官面上的事和穿州过府的公文和手续,
就得各位大人利用自己的关系网和背景打招呼了。
同样该缴的税和过路的打点,李崇文一并交给他们,别小看税收和穿州过府的打点。
如果没有背景,就是金山银山也能给你拔的一毛不剩,
李崇文没心思顾及那么多,就干脆一次性全部打包交给当官的。
他们在这方面比自己更专业,合理利用才是奸商的本质,
管他是官是商,能一起赚钱的就是亲兄弟还亲。
反正成本价报出来了,如果其他开销多了,少的也是他自己的钱,不怕他们不卖力做事。
再者,割的肉够肥,这帮伪君子才可能为银子不惜对自己的爪牙动手。
几人吃饱喝足,张登喜滋滋的告辞,便是要去同上面两人商量,
要动这帮世袭衙役的话,办法李崇文相信他们会有很多办法,只是需要多少时间罢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毕竟香皂配方只能用一次,回到院子,李崇文开始着手布置新作坊事宜。
市场组承担采购和对接销售的任务,
工坊组挑出几人负责跟李崇文学习新工序,必须是经过组织考验的人员。
建设队马上开始选址建设新的作坊,运输队配合运送各类物资,经过新的资源整合。
虽说李崇文比以前忙的更多,但一切都开始有条不紊,
每日听四位副领汇报相关事情进展,做出指示,更多便是教会新作坊各个工序的具体步骤。
挑选出来到十人按照两两一组,即是相互配合也是相互监督,
如果哪一个步骤泄露出去两人都是会受到处罚的,
在日常工作中,如果有一人受伤或者休沐,也不会影响整个香皂的生产线。
按照劳力强度分好五组后,李崇文开始手把手的一组一组单独教会,
全程只有副领陶然可以旁观。
第一组炼油组,第二组溶液组,第三组粗加工组,第四组倒模组,第五组包装组。
每组在新作坊建成后会有各自的作业区域,每个环节都不知道前后工序如何,
只要做好自己的这一步,每月的月例是其他人两倍。
新工坊建设期间,李崇文和陶成又和张典史接触了一次,
话里话外的意思,是两位大人觉得李崇文只分两成的红利,很是懂事,
并再三确认成本几何和每月产量多少
得到李崇文十分肯定的答复,张典史才把两位大人的想法说出来,
拿八成利分担税务,交通,保护这几个方面是可以的。
他们也会出人出力,至于衙役班头那边,官府是不可能动手的,
但可以随便找个理由,削掉尹江和几个不听话的衙役职务。
当他们代表的不再是官府这张虎皮,剩下的就只能李崇文自己解决了。
每年都会有不少民间斗殴纠纷的,只要不涉及造反和官府威严,
死几个平民还不至于多大影响,几个人联手稍稍压下去便可。
大明的地方政治就是如此,皇权不下乡,一般的民事都是当地的乡老宗族自己处置。
只要不报官,官府是不会瞎操心去处理的。
一个偌大的县城里,真正管事的,上上下下也就几十人。
管一县之地这么多人,还能每日悠闲的吟诗作赋观花赏月,靠的就是无为而治。
哪像后世一个镇的公务员就是上百人,什么事都要管,两夫妻吵架都能报警处理。
这个时代,皇权不下乡,
村老或族长把某些伤风败俗的族人浸猪笼,官府问都不会问一句,
除非治下有人造反,或者顶撞官府,否则没哪个当官的会当回事。
所以张典史的意思也是很明确,李崇文这么懂事孝敬,能带来的利益比尹江这帮人强,
他们不介意在这帮衙役中拉拢一批,打压一批。
打压下去那些平日就不怎么听话的人,还能拿这么多好处,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
只是随便找个罪责,至于事后如何,一帮贱民而已,不值一提。
尹江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当狗服侍的官大爷,转眼就肯为一个比他还贱的乞丐们出力。
一帮衙役暗中被动分成两派,一些听话的在几位大爷的拉拢下,
暗中收集其他衙役欺压百姓的罪证。
尹江等人蒙在鼓里,一心还在怎么弄死这帮乞丐还能立功的问题上想各种阴招。
他们肯定没想到,布置好后手的李崇文正无趣的想着“或许这次狼狈为奸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