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自给自足
在营啸谷破交战结束后,三军所携二十天行粮①即将耗尽,即使加上缴获的十三万斤粮食也只够两三天之用,故三将已经打算班师了,恰逢杨振李昂发现了敌人。
众人最初的想法是三军齐出,向敌人碾压过去。但吴开先建议说我们三军一起出动人数远大于敌人,敌人战心不足,受挫后容易溃逃而出,达不成歼灭的效果。我军派出与敌人人数相仿的人先去黏住敌人,待敌与我鏖战时,秦将军从敌两翼包围,卢督师率骑兵封堵其退路,这样可能战果更佳。卢秦两位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就此行事。三军也是配合得当将镶蓝半旗全歼。
一路上三将并肩而行,卢吴二人畅谈军事,秦良玉却是欲言又止的样子,卢象升看秦面皮薄就帮她说出了内心的想法,那就是秦早见护国军火器犀利,无坚不摧,而自己的白杆兵虽勇猛但已经落后于时代,因此早就有了照护国军模式建军的想法,但她也知道护国军自己的火铳火炮都宝贝得紧,也没有多余的分给白杆兵,因此很为难。
吴笑着说:“卢督师,秦将军,千万别为此为难,我军铳炮是暂时有点不够,但既然秦将军需要,我就没有拒绝的道理。这样,我先派李达开领八百铳兵二百炮兵还有四门短炮四门长炮到秦将军那边,先作为教导队教习火器,等五行堡的火铳到了优先供应秦将军的队伍,这样在半年之内秦将军麾下就会有四千铳兵,战力便与我军相仿。至于火炮我再想办法安排。”
秦良玉听到吴开先这么慷慨简直喜出望外,连连向吴开先道谢。吴笑道不必了,秦将军忠义天下闻名,劳苦功高,白杆兵自万历援朝起就为国家赴汤蹈火,威名赫赫,是我小辈一生的敬仰,能为将军和麾下尽一点绵薄之力是我的荣耀,将来战场上还要相互鼎立协助,帮助将军就是帮助我自己,所以秦将军万勿客气。卢象升在一旁听了也大赞。李达开部就此划入白杆兵建制,为安定其心,吴还特地给每人发了三两安置银。
三军回程进入大明地界,有特使来向卢象升传达兵部指令,卢象升接令后对秦吴说:兵部有意让东征军团充当战略预备队,先安排驻守遵化、迁西、迁安三城,希望三军利用闲置土地开展生产,随时听候调遣。卢生怕二将不明白,又解释说兵部的意思是最好能自行解决军饷军粮的问题,尽量少向朝廷伸手,至于在驻地怎么干朝廷一般不会干涉。吴秦何等聪明,一听就明白了,反正手里还有银子心里有底。于是吴申请去了最北的遵化,秦选择去了最靠近山海关的迁安,卢便在中间的迁西坐镇。
......
在送别李达开部以后,吴开先率部来到遵化。吴远远就看到一行人在十里长亭处守候,吴一看领头的不是别人正是在永平府的老相识兵备副使郑国昌。两人见面很高兴,一路并肩而行。
吴问:“郑守备何以到此?”
郑国昌说:“我调任遵化兵备使了,特来配合将军的工作。”
吴说:“好啊!恭喜郑兵备荣升啊!有郑兵备协助遵化必会欣欣向荣。既然您先到遵化,请问城中情况如何?”
郑说:“这个...将军先有点心理准备吧。一言以蔽之,可谓‘空无一人城,一片瓦砾堆.’就这样,兵部还希望我们自给自足,未来的路有些难啊!”
吴一听也是心忧,只得安慰道:“郑兵备勿慌,遵化城里有房,城外有地,山上有矿,只是缺人。我军目前有战利品十四万二千两银子和一些粮食和马肉,咱们还有储备,开春了可以让兵士把地先种上,再召人过来种地开矿情况慢慢就会好起来。”
郑说:“好吧,一切有赖将军您了。至于人我已经把永平城里原来将军带过来的难民安置到遵化了,另外还带来一批永平府和沿路没地的平民,总计有一千八百六十四人个壮劳力,我已将遵化近郊的熟地按每人十亩的标准分了下去,没有牛也只能种这么多,约定以十税一的比例交粮。就这样城外还有九成土地撂荒。”
吴说:“郑守备考虑得周全,十税一有好处他们才肯来。人来了就好,至于秋收之前他们的生活可以先从库银中支取。”
郑说:“这个...在下已经安排了将军不必费心。”吴是事后才知道,郑是将祖产变卖了加借贷凑了一万两银子,以此让难民安心安置的。吴非常感动,后暗中将祖产赎回并将欠款还清,当然这是后话。
到遵化后不久,升迁令也下来了,吴开先因为功勋卓著跳过副将直升总兵,其下众将各升一级,孙云球莫雷因击伤敌酋升两级,皇上又特地拨发赏功银人手一两,大家都很高兴。护国军修缮民房,搭建军营,采办粮食不提,吴又派人到京津地区招募铁匠锔匠,准备重开遵化铁矿。吴又特地召开表彰大会,对朱武、杨振、李昂、孙云球等功勋卓著人员每人授予三两重银碗一个,碗上刻上了缘由、地点时间等,功劳次一等授予二两杯,受奖者有郑国昌、莫雷、陈大炮等,普通士兵每人授予一两银盏一个,以勉励他们在己巳之变中为国做出的贡献,会后还呼吁每个人都把亲朋戚友接到遵化来,保证给每个壮劳力十亩土地耕种,只用交十分之一的税粮,能种拿更多的地都可以,到遵化的盘缠全给报销,而且每个劳力还给三两安置银子。
吴原以为如此优惠条件农民会纷至沓来,结果到了月底有准信的才不到两千,找人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大家都听说遵化原居民被杀掳一空的事,怕来了也会步其后尘,因此有地有产业的都不愿意来此,只有一些胆肥加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的佃户贫农来了。
眼看三月就要播种,遵化城外七八成土地就要撂荒,士兵们还要操练修砌兵营挖垒筑堡,也分不出多少人种地,吴开先和郑国昌都急得要命。一问迁西迁安都是一样的情况,吴于是向徐光启和远在五行堡的宋应星方以智薄珏等人写信求援,问他们有什么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