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分守永平
杜度一向重视战场侦察,临近迁安时雪地里被刻意掩饰过的足迹,空气中如有若无的血腥味和空中匿迹的乌鸦喜鹊都引起了他的警觉。虽然周边除了一条滦河外都是旷野,自己遭到伏击的可能性不大,但杜度还是命令大队停下脚步,改派数个斥候分队广为查探。
说来也巧,斥候不久就从河边找出一个冻得奄奄一息的人来,一看他有辫子就把他拖到了杜度面前。杜度认得他是白养粹的弟弟白养元,他不在城里驻守,孤零零出现在滦河边一定有蹊跷!于是杜度喂了白养元几口烧酒,又带人使劲用雪擦他的身子,同时点一堆火让他烤着。一番折腾后白养元终于缓过劲来,将发生的事情都告知了杜度。
杜度听罢大吃一惊,他感觉那两万兵马就埋伏在城中等自己,自己这三千人再往前走就是送菜上门。此时一支明军骑兵从南面出现了,杜度不敢恋战,播转马头就逃回了遵化,同时派人向黄台及求援。
卢象升也未穷追,因为三将商议过,遵化是金兵进出的通道,应该有强力军团留守,此城离迁安一百四五十里,三军所携弹药粮秣都有限,前去硬啃未必啃得下来,师老城下再被后金大军来个反包围就万事休矣。迁安城北又平坦,只能在城里趁援军不备打个伏击,援军不上当就算了,还是搞好诸城防务防备后金主力为上。
于是卢象升安排吴开先去永平协防,秦良玉去滦州助守,自己则坚守迁安,至于昌黎、抚宁、山海关等处则早已派出兵马报信。迁安虽空无一人但库房里还有两千余石米,加上所携粮草省着吃也能坚守两月的。考虑冬日取暖和做饭需要柴火,如被围城燃料用完也会坏事,在二将的坚持下,两军帮忙将迁安方圆二三十里的树木都砍伐一空搬入城内。办完了此事,秦吴二将才与卢督师道别,前往自己的防区,打迁安所分得的两千二百两银子也由各部携走。
护国军兼程往南行,路上又收容了三百四十七名败退明军及千余难民。这支明军是西援时被清兵打散的,他们在守备赵国忠的带领下保护逃难百姓东撤,恰好遇上吴军。吴开先觉得这支明军败而不乱,还知道保护百姓,与那些坐兵逃兵大不一样,便以邀请他们和自己一起去保卫永平,赵国忠等欣然从命。
吴军赶到永平,知府张凤奇、副总兵焦延庆、兵备御副使郑国忠等俱是大喜,因城中可战之兵已经被参将杨春带去北京勤王,城中只剩下一些老弱疲敝之卒。他们听闻建虏即将全师东犯俱是心惊,见吴携近七千生力军前来心稍安,众人又得知吴在广渠门拒敌、良乡夺粮、奔袭迁安之事,便公推吴为首主持永平防务。吴知军情紧急,故并未推让,立即布置起来。
吴先命本部在永平城外巡哨,西面战兵布防监控,遣当地民团与要道、山口、集镇监控,并报告附近州县。又请知府张凤奇晓谕全城百姓,安居家中,小心火烛,不得胡乱走动,不得喧哗,不得散布负面消息,不得在炊时外生火纵烟,违令者重罚,严重者可先斩后奏;又请郑国昌带兵将大户人家藏粮统一征为军用;又命赵国忠将本部人马分成十人五人一组,分驻路口和沿街巡查,有形迹可疑者即行逮捕;吴又将难民老小请张凤奇郑国昌安置,遴选难民及乡兵精装者组成必胜军,命每人头上缠一白布条,上书“必胜”二字,中间加盖一吴军红印,写上日期,每日以旧换新,他们主要从事搜集金汁石块擂木绳索等物;吴问粮草还有多少,郑称够全城支三月,吴让士兵送五百石米到迁安,请督师处置;吴又亲往军火库查看,见弹药充足甚喜,郑国昌说此本是发往关宁之物,因金兵入关滞留于此,吴说此天相助我守城也,便让居民每户捐棉被褥一条,由必胜军送往军营给孙云球等制作万人敌备用,又让士兵各选三成送往迁安滦州。
孙闻讯而来,称请将军派人尽取城中酒肆中烧酒及酒坛酒罐,他能制造比万人敌更安全的纵火物,且不耗火药,吴虽不明就里但也应允了,拨给十名辅兵作为其护卫,又拨了两百名必胜军助其收集,孙遂领命而去。
吴策马来到城外,见城东南西三面皆空旷,唯北山林木茂密,便让焦延庆带兵尽数伐倒搬入城内,以免被金兵就近用来制作云梯楯车等物;东面滦河,西面碧流河蜿蜒而过,多处水浅可徒涉,若金兵攻永平必在旁驻扎以便取水,于是请张凤奇劝居民把所有牲口都交予军队,由吴军杀死并深埋于河道中,居民虽很心疼但为了大局也照办了;吴又巡城一周,见城垣尚坚固,乃用北山中青白石筑成,比之砖墙坚厚,只是建成较早,乃四面方城形制,一面遇敌另外三面无法伸以援手,又兼敌楼低矮,防御效果一般,便有加筑瓮城之意,但苦无材料,又进入城中,见文庙土地庙及氏族祠堂皆用山中青石材料,大喜,遂命辅兵拆除之,孰料生员父老固不许,称圣人土地先人住所绝不可拆,并横卧石上,言欲凿石先凿我!辅兵一时不敢下手,吴亦为之气结。
同行的郑国忠怒曰:“建虏十万大兵压境,尔等居然还舍不得一点砖瓦,若不筑瓮城,金兵打进来尔等固然可一死了之,然又有何颜面见圣人先人于九泉之下乎?若圣人先人知尔等不舍砖瓦而致使全城沦于戎狄,岂不大骂尔等于地下乎?”
此话掷地有声,躺卧者无不赧然。吴亦劝道打退金兵还可重建,若金兵攻入屠杀连重建之人亦绝也,张凤奇亦好言劝之。于是生员父老退去,辅兵得以继续拆解。
吴带辅兵出城门筑瓮城,吴以火铳射程稍弱为定长在门中轴左右各延伸一半,又向中轴划斜边,斜边长亦为定长。此正三角形画好后乃命辅兵筑墙,瓮城门开在根部,以矮墙护之,另一侧亦绘制假门,四门皆同此形制。
在侧的郑国忠头次见此三角瓮城,有所不解乃求教,吴说:“郑大人明鉴。敌若径直攻城墙,瓮城上火铳兵便可侧击之,敌若转攻瓮城,城墙上火铳兵亦可侧击之,无论金兵攻哪一点皆多面受敌也。”吴又引郑国忠至瓮城与城墙交汇处,曰:“此处设一铳兵可打一片蚁附登城之人。”郑国忠甚感佩服。吴曰:“非我所创,此泰西之成法也!”自此之后,郑国忠留意收集泰西之书籍,并潜心研究起来。
吴部辅兵在四门筑瓮城,知府张凤奇亦命城中石匠瓦工前来帮忙,后材料仍缺,父老不再迟疑,乃拆自家房屋基石送来。
瓮城筑好后,吴又命于外掘壕,掘起土壤以麻袋盛之放于瓮城内壁夯筑加固,此活必胜军亦可干得,故辅兵石匠瓦工可轮换休息,张凤奇见之称吴真是调配得当也。
十日后,吴见防御工事初成面露喜色,郑国忠问道:“我军于此地固守,若建虏不攻此转往他处若何?”吴曰:“我部七千人无法城城设防,亦无法与敌大军决战,目前只能择要害之地防守。至于敌军不来,我自有办法。”
当日午时,探马便来报曰四千余鞑子骑兵疾驰而来,前锋已距此不足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