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柳祖祖的传奇人生(二)
柳祖从此开始,开挂的传奇人生。
柳祖有消息知道今年粮食有困难,所以全公社的大概五千六百亩水田,只种了一千亩水稻交公粮。
其他的所有水田、旱地、坡地都种上了红薯,连给冬季给猪牛准备种木薯的山脊地、茶树、桐油树下都种上了大量的南瓜。
当时因为这事,上级、竹千坪公社十二个生产队,差点闹出大事。
好在柳祖级别高,威望足,加上继字辈的老头老太太多。谁叫竹千坪是出了名的长寿之乡,固字辈的都还有七八个在世,才把事情执行下去。
那年说来奇怪,整个六通镇就竹千坪没灾害,得了好收成,收的红薯、南瓜堆成山。
竹千坪公社的仓库放不下,柳家三进九亩老屋都堆满,连二山的山洞都占了大半。
整个竹千坪就靠这些红薯南瓜,那年楞是没饿坏一个人。
柳爷感叹道:“我是第一次见过红薯南瓜堆成山。那两年是早餐蒸红薯,中午红薯南瓜粥,晚上南瓜红薯粥。我是吃得放屁都带红薯味,看到黄色就犯恶心。”
柳腾心想:难怪瓜棚架上从来不种南瓜,是吃怕了。
柳爷接着说:“柳祖,那几年为了竹千坪十二个小组都能有口吃的,是竭尽心力。
当年,为了少交公粮多提留,最好的方法多建公共设施。打报告上去,镇上没钱,就可以用提留充抵。
我爸绞尽脑汁,楞是拆了九亩老宅建小学。当时气得太奶奶大病一场,63年底就走了,柳祖为这事内疚到现在。”
那时只要公社有公共事业,上级是允许少交公粮多提留。可竹千坪,有什么公共事业?多砍竹子编箩筐,还是多种茶叶产桐油?
柳祖是动了心思的,他组织村民,改直和扩大三横两纵的机耕路:一横是竹千坪正北的从3218国道边的六组起,经过十二组,到花坪保护区;
二横就是从国道边七、八组中间穿过,过中桥也就是竹千坪风雨桥;穿过大穴洞水田正中的竹千坪小学,穿过竹千坪村,经过四方坪水埠,十一组,最后到上竹水库止;
三横是下方正南方,也是从国道的九组起,过十组到胜龙温泉区、养老所,到下竹水库止。
一竖是上接一横,从竹千坪四千三百亩的大穴洞正中直下,从二横的竹千坪小学旁连接三横;
另一竖是从一横的十二组直下竹千坪村,为了风水打了弯,绕过竹千坪村,直下三横的十组;
三横两竖,加上左边国道的一竖,刚好成田字,竹千坪小学刚好在正中十字左下。
柳爸插嘴道:“这路是当时按公社分配的,按宽三米五犁耙的大型耕田机修的,要求能错开;
也就是按七米修的。当时村民嫌路太大,占地太多,要求只修三米五宽。
柳祖不同意:路只有往宽处修,没有往窄处改的道理。现在回头看,真是有先见之明。
分亩到户,别人多占一铲宽的地,都闹得不可开交,别说征地修路了。”
柳爷点点头说:“当年拆了老宅建小学,柳祖也是有先见之明。”
因为修路用工不多还有闲余,柳祖一想自己也是个文化人也作过教员;
再说竹千坪连个像样的小学也没有,就有两间破仓库作夜校,点了盏煤油灯在夜间扫盲。于是,就想建座小学。
建小学村民是极力赞成的。地有,就是竹千坪大穴洞水田正中,以前开荒留下占地足有十亩全是石头的荒坡;木头,遍山头的杉树;可砖,瓦没有。
柳祖大手一挥:拆老屋!老柳家占地九亩,三进大宅,就变成古意盎然的竹千坪小学。
小学大门是柳家的集善牌坊拆迁,上面是当年横山陈文恭公所书:泽被乡梓四字。
就剩下柳家后宅,当年老柳家最风光时建的祖屋,占地九十平米三间厢房的柳家家庙。
柳爷叹口气,可惜的道:“当年太奶奶抱着太祖的神主牌,哭着骂了柳祖一天一夜。就因为这事太奶奶,身体越来越不好。
太奶奶其实也知道:当时老柳家太奶奶、柳祖跟我才三口人,却占了三进大宅子。
村里人口多的,早就眼红得狠,常听到要分地主田地主屋的,太奶奶也担心受怕。
当年柳祖不在家时,我和奶奶两人住在老宅,不知受了多少指责,要不是柳祖在京城,怕早被人占了。
我也写信给柳祖说了几次这事,柳祖让我别管,他会解决。当时真正拆老宅时,太奶奶才不要死要活阻挡。
让柳祖拆了老宅,毕竟建小学还有个好名声。”柳爷接着振奋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好在当年拆了老宅建小学,后面大风大浪,我老柳家全家才能全须全尾地闯了过来。
柳祖曾说过:老屋不存,大不孝也!捐资助学本是祖训,破家助学更是祖荫福泽,遇凶化吉!”
柳腾不由佩服柳祖的老谋深算,眼光长远。
柳爷喝完一杯茶,让柳腾倒满,再喝半杯才接说:“竹千坪上竹水库和下竹水库主体工程也是那两年修的。
请了整个六通镇空闲的劳力以工代赈,我们是以红薯南瓜当工钱付了两年工钱,把水库建起来。
当然镇里后面三年是发米票肉票算工分的。两个只是小型水库,却能让竹千坪村一下增加了三千五百亩水浇地。”
“当时,整个工地热闹非凡,两班倒肩挑手夯,镇上专门拉了一根电线。
上面每隔百米一个,现在少见的一千瓦电灯泡,照得整个工地一片雪白。
十里八村晚上没事的作,跑到工地看这亮堂堂的西洋镜。多少人家就因为多了一口饮食,多了一道生机。
提起竹千坪,谁不知道柳大队长。五年之后两个水库建起时,柳祖还被评为省劳模;到京城受到表彰,发了五一劳动奖章。”
柳爷爷想起当年放暑假回来,看到热火朝天的景象,不由唏嘘不已。
“当时,竹千坪虽有全镇最好最平坦最易浇水方便的大穴洞,但人口三千多,人多地少,人均一亩过点。
土岭山头多,又种不出活人粮食,所以光棍不要太多。
后来上竹下竹水库一修,水浇地一下增加了三千五百亩,人均田亩差不多上一亩八;
加上山地多,光那三年,村里就娶了几十房小媳妇。就连树墩儿他跛脚的爷爷就是那年娶的他奶奶。
所以说,你柳祖纵然不凭辈分,就凭活人、建小学、修路、修水库这积大德的事。
在这竹千坪讲句话都叮铛响,一口唾沫一口钉,讲话有人听,威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