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挣钱有道
趋利避害是本能,求富有道生不息。
我有他无物为稀,赚来差价金银积。
就在这时候,一只强有力的手把秦正拉了起来,他吐掉刚刚进口的水,看到明哥站在他旁边关心地看着他,忙感谢他:“明哥,幸亏有你拉我,刚刚我想试试水有多深,没想到差点沉下去了。”
明哥拍拍他的肩膀说:“你不会游泳,不要往水深的地方走。”
秦正感受了一次差点被溺的感觉,也不敢去了,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说道:“嗯,我以后不敢了。”
秦正跟着小伙伴们下河摸黄鳝发生过一次很惊险的事情。
那天秦正挽起裤腿进入小溪边上找泥洞,他找到一个洞,摸了几次没有东西,黑娃跟着后面摸,也没有摸到东西。
在第二个洞前,秦正往里重复摸了三次都没有摸到东西:“还是没有东西。”他甩了下手里的泥巴。
黑娃让他闪开,他自己伸手一摸,顿时喜不自胜,说:“好大一条黄鳝。”
他马上掏出来,一看,却是一条蛇:“啊,蛇!”他用力往田里一甩,惊魂未定。
一时间大家又怕又觉得好笑。
秦正说:“我们走远点看看有没有黄鳝。”
秦正带头往下游走,找到第三个洞,他伸手进洞里,左右上下都摸了,没有东西,以为摸得太浅,他把袖子往肩膀方向一拉,把手继续伸到深处,结果手臂都伸直了,还是什么东西都没有摸到。
秦正失望地收回手:“什么东西都没有。”
黑娃看他摸过没有危险发生,于是说道:“这么奇怪,今天都没有人摸到黄鳝的,让我看看。”
等秦正闪开,他便弯腰伸手去掏洞,没有想到忽然手指突然刺痛,急忙抽出手,没想到带出来的是一条水蛇:“蛇!”
黑娃凭着本能把蛇往外甩,把蛇掉到水里,往远处快速游动。
秦正吓得心砰砰跳,马上跳上岸说:“快上岸去!黑娃,你怎么样?”他后怕不已!
黑娃上了岸,脸吓得都发白了:“有点痛。不知道有没有毒?”
秦正凑进他,看着他那两个冒着血珠的小口子,后怕不已。
大家都不敢再继续摸黄鳝了,护送哭丧着脸的黑娃回家,他们都觉得秦正幸运,竟然同摸一个洞都没事。
回到黑娃家,大人们说水蛇没有毒,只要挤出血,弄些草药包扎就可以了。
秦正顽皮的心逐渐有些收不住,一二年级读书还算认真,但在读三年级时考试还经常不及格或者仅仅及格。
黄佛体是很严厉的,他太顽皮,会打他手掌心。所以,他上四年级后因为怕再被黄佛体打手掌心,开始用了心思在读书上,成绩到了中上,进步明显。因此,学校老师把秦正的名字写在校园公告板上,号召全校同学向秦正学习。
因为成了学习榜样,荣誉感让秦正逐渐生出了自律心。
有一次他看到同学在玩耍,想上前去干点耍横捉弄人的事情,马上有个同学在旁边扯住他的手制止道:“你是学习榜样,怎么可以干这样的事!让我来。”
秦正听这话瞬间清醒过来,也就停止了顽皮。
光平镇是个大镇,除了赶集日,每天来往的人都非常多,做各种生意的人都有,有各种特色小吃,糖水的品类也很多,还有外地人过来批发海鲜及其制成品的。
为了方便秦正三兄弟上学,秦复兴一家搬到了镇上,在距离学校不远处租了旧的一房一厅,房租六七十元。
房子是青砖的瓦房,房间只有一张老式木架大床,秦家把村里的东西都搬到房子里面,在房里多铺了一张床。
秦正看着才两张床,就跟黄佛体说:“两张床不够睡呀,这么多人怎么睡?”
黄佛体回道:“我和你爸要去大城市赚钱,奶奶去跟附近的叔婆住。叔婆一个人在家,正好和她一起做伴。以后奶奶就给你们做饭吃。”
秦正惊讶道:“为什么要去外面赚钱?”
黄佛体看着他说道:“现在大家都种田种地,粮食很便宜,不值钱,种田付不起你们的学费,我们已经把家里田地都卖了。你们三兄弟都要读书,学费要很多钱的,我和你爸要去大城市赚钱机会多。”
想到以后要很久才能见到爸妈,秦正心里有点低落,以前是时不时要很多天才见到出海的爸爸,现在连妈妈都要出远门了。
他问秦复兴:“爸,你不出海了?”
秦复兴摸摸秦正的头:“是啊,不去了,太危险了,有一次遇上台风,船破了,我在海上漂了几天,直到停靠在一个无人的小岛。还好遇上了巡逻的海上救援船送我回来了。现在有更好的赚钱机会,就不去冒这个风险了。”
秦复兴又道:“阿正,你在家要做好榜样,不要带两个弟弟去危险的地方玩。放了假可以去看看外公外婆。”
秦正点点头:“好,我会看好弟弟们的。”
在这里提一下旧事。
秦正的外公黄胜,高大魁梧,以前是大队长,是很严苛的一个人。
秦正的外婆极善良,性子柔和,不怎么爱说话,但极其勤快,会做各种吃食。她生了两女一男,长女黄仙霞,二女黄佛体,三儿黄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黄家靠出海为生,但出海风险也大,黄家原来一共五脉,只剩黄胜这一脉了。
那时候海鲜遍地,黄家的家庭条件还是很不错的,黄家的女儿都有些任性的,黄记作为小儿子更是受宠,每天兜里都有零花钱,被同龄人羡慕不已。
秦复兴学习能力强,什么都能很快学会,很早跟村里的叔伯学会了起房子,黄家要起房子,就请了秦复兴建房。
大龄青年的秦复兴看上了当时才14岁的黄佛体,于是买烟酒孝敬黄胜,还说如果他娶了黄佛体就不收工钱,还送上一辆自行车作为聘礼。自行车当时是凭票买的,不是一般人能弄到票的。
黄胜认为秦复兴做事灵活,情商非常高,人脉广,很会与人打交道,而且秦家每一代都出能人,虽然特殊原因导致秦家当时家境变差,但市里还有亲戚在做事,于是他同意了这门亲事,黄家人做好了黄佛体的思想工作。
女子在少女怀春时期,大多看的是一个人的皮相,而秦复兴长相对比海边皮肤黝黑的男士中是出众的,他不仅能说会道,而且还做得一手好菜,对于不耐烦做家务的她来说是很适合的。
在他们结婚前,黄胜担心黄佛体嫁过去受穷,对秦复兴倾囊相授,让他学习航海知识以及如何卖海里的海鲜。不同的海域有不同的海产品,不同的品种价格自然也是不同的。
秦复兴跟着出海掌握了知识也有了经验,开始自己驾船出海扑鱼。
虽然富贵险中求,运气好的话出海一次收获可能是务农半年的收入,但出了意外后,想到老婆和三个儿子,秦复兴不想再冒险了。
秦复兴不去航海还有一些原因的,有些事情不方便告诉年龄还小的秦正。
秦祖母已经60多岁,慈眉善目,寡言少语,看起来老实得很容易被人欺负的样子。以前在村里总是被别的妇女欺负,这样的局面,还是黄佛体嫁过来之后才改变的。
当初秦复兴也是看中黄佛体胆子大,不怕事的性格。黄佛体是非常有气魄的人,怒目一睁,大嗓门一开就把那些妇女骂得狗血淋头。
黄佛体是敢一个人去海里救人的女孩,别人看到有人溺水不敢去救,她一个猛子扎水就跳入海里,游过去把人给救上来了。路上有人被撞倒,没有人敢去扶,她没有犹豫就过去扶人,还拿药酒给人擦。
黄佛体的性格随她父亲,有点火爆,但为人大方,对秦祖母挺好的,有钱都会给老人用。
安排好一切,秦复兴夫妇离开家门去外地寻求商机了。
秦祖母负责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房子,家里整理得干净整洁,有时间还开荒种上时令蔬菜和常见的花生、黄豆、红薯之类。
秦祖母的厨艺一般,早上一般是柴火熬白粥,但她会做鸡蛋粥给秦正他们增加营养。
她拿上几个家鸡生的鸡蛋打入大盘中,放入少许盐,倒入花生油,用筷子搅拌,待粥好后,趁着热气腾腾倒进鸡蛋盘中,一搅拌,简单营养的早餐粥就好了。
白粥配上咸鱼或者咸菜干之类,也是很开胃的,但秦正有些怀念他爸爸的厨艺了。
其实秦祖母腌制咸鱼的手艺非常好。
她把买来的海鱼腌制晒干,每到煮饭的时候洗几条,放上姜蒜或者猪肉一起蒸,香气四溢。左邻右舍闻到都过来问煮什么,还经常有人拿肉过来换咸鱼。
这样倒是让秦正他们可以经常换换口味,吃上不同的肉。
有一次,秦正放学回来放下书包,看到秦祖母在摘菜,他兴趣来了,露出两个小酒窝笑问:“奶奶,我学做饭,你教我好不好?”
秦祖母一口拒绝道:“你不是做这些事的人,不用学做饭煮菜!”秦正问她原因,她也不说。
秦亮正在发育期很能吃,每到饿肚子的时候,白粥吃完了,就要她煮吃的。
秦祖母教会秦东、秦亮煮东西,但偏偏不让秦正学,或许是因为他笨手笨脚吧。
天气热的时候,大家都喜欢买冰棍吃,清甜的冰棍入口,一股透心凉,别提多爽了!
秦祖母看到很多人喜欢吃冰棍,虽然已经有不少人卖冰棍,她仍然觉得是个机会。她跟卖冰棍的亲戚李荣光了解情况:”荣光,你批发冰棍要多少钱?”
李荣光大约十六七岁,身材高大,国字脸,浓眉大眼,晒得皮肤黝黑,笑起来就露出一口大白牙,爽快地说:“姨婆,冰棍5毛钱可以批发20条冰棍,一条卖5分钱,全部卖完赚5毛钱。”
秦祖母心想,拿货的钱也不多,自己也亏得起,于是笑道:“那你得空带我去拿货,我也赚点家用钱。”
李荣光一口答应:“没问题。不过,不用我带你去都行,那里做批发,谁去都这个价,就在西街农贸市场入口。很多人去拿货的,你到了一看就知道是哪间店了。”
秦祖母外表看似慈祥温柔,却也是个行动派,第二天做完午餐后去到西街农贸市场入口,果然看到有家店铺有人抱着冰棍瓶走出来。
卖冰棍得有保温瓶,这样可以隔开外面的热,保住里面的低温。
秦祖母咬牙花了12元买了一个冰棍瓶,再买了20条冰棍放进去,刚好满一瓶了。她往回走的路上,边走边沿街叫卖:“卖冰棍,卖冰棍,5分钱一条……”
天气炎热,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冰的饮料,大人小孩就图一个凉爽,她在路上就卖了几条出去。
秦家租的房子,也算是临街,虽然不在主道上,但是也有些人来来往往。
秦祖母回到家搬张小板凳放到门口,把冰棍瓶子往上一放,然后看到有人过来就吆喝一声:“卖冰棍咯,5分钱一条……”
等到秦正、秦东、秦亮三兄弟回来,冰棍已经卖得差不多了。
秦祖母给一根每人一根冰棍,秦正他们吃得那叫一个透心凉,爽!
秦祖母严肃地跟他们说道:“一人吃一根就好了,吃多了长不高,寒气大,会容易生病的。”
秦正边吃边说:“奶奶,以后放假我就去卖冰棍吧?”
秦祖母笑着说:“好啊,你们三个可以一起去卖,卖得好就再买两个冰棍瓶子。”
于是到了周末和暑假就是秦正出去卖冰棍的时候,他专往人多热闹的地方去,很快就能卖完20条冰棍,卖完了就再去进货。
如果生意稍微差点,快到傍晚还没有卖完,他就主动降价到4分钱一条卖掉。
秦正一天竟然能赚上两到三元,比秦祖母赚的还多,他自己留下5毛钱做零花钱,剩下的钱都给奶奶做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