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的一声,宁砺踏实地面后,双腿猛的一用力,就从有一人多深的水坑当中冲了出来。
还没站稳,一阵寒风扑面而来。宁砺定睛一看,一个黝黑汉子右手持着一柄钢刀朝着自己面门砍来。
俗话说“刀来让、棒来上”,这个时候最正确的方式就是向后撤一小步稳住身形,同时抬刀格挡,而后再各凭本事、各安天命。
反复的训练和丰富的临阵经验,让宁砺的身体条件反射般,做出临阵应敌的正确反应。
可后退一步就是水坑,一旦落水除了任人宰割就别无它图。
宁砺反应何其之快、动作何其之快,既然不能后退就一矮身、向前迅速的一踏步,把自己的手中的钢刀狠狠的向黝黑汉子的腹部送去。刀法角度之刁钻,由下而稍稍的有点向上,正是取的其甲叶覆盖后的柔软腹部。
“噗”,一口老血冲口而出。那黝黑汉子没想到宁砺如此狼狈之际,还能做出如此凌厉的反击。战场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没有半分其他转圜余地。一刀入腹堪堪一半,宁砺已经站在那汉子面前。
“在此地戍边了两年,怎么就没发现这里有如许深的一个水坑”。收拾完眼前敌人,宁砺站在水坑旁短暂的失神起来。
突然他动作怪异的一偏头,“滋…”刹那的火花伴随着刺耳的金属摩擦声从宁砺的眼旁划过,将他的头盔划出一条凹痕。躲过致命一枪,宁砺心中一片清明,师傅说过越是关键时刻越要保持冷静,这样你才有更大的活命机会。
对方应该是个老兵,选择在他用尽全力刺穿战友胸膛,旧力已老、新力未生,又扯不出钢刀回防的一刹那,发挥长枪的远距离攻击优势,以狮子搏兔的气势向宁砺面门猛力刺来。
电光火石之间,宁砺向前猛撞,顺势将刺死敌军的尸体顶向老兵,迅速用左手拔出随身短刀向老兵暴露在尸体后方的面部猛刺。那老兵枪势已老,如何还来得及收枪回防。战场之上双方搏杀的瞬息万变,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谁能想到,本是万无一失的一枪却变成如此结果。
此时,一抹狡猾的冷笑悄悄浮现在老兵脸上,他可能在想“年轻人终究是太嫩,左手攻击虽然快捷但由于不是常用手,猛然发力必定导致重心不稳,暴露空隙,一击不成必然限于被动,今天又要收割一条人命了”。
形势突变,只见他迅速丢下手中的长枪,猛然向下卷缩身体,抽出随身短刀朝宁砺左手刺来的方向削去。按照他的计算,宁砺手腕刺出尸体肩膀的一刻,正是他短刀削到的一刻,必然将宁砺手腕削断。
“嘭”,老兵并没削断敌人的手腕,反而被宁砺推动其战友的尸体,把自己狠狠地撞在了背后的大树之上。
“噗”一口鲜血从老兵嘴里喷出,看着肋下扎进的尖刀,一双血红的眼中带着不可思议的问询,随着战友的尸体一并倒下。
连续刺死对方两人,宁砺并没有太激烈的情绪波动。只是觉得心中好笑,刚才那一偏头还是在大河以西北,跟少数民族姑娘跳舞时学会的。常人的头部只能往前胸、后背或肩膀两侧运动,而那些少数民族姑娘们却可以整个头部左右移动。想不到当时的好奇成了今日救命的法宝,看来还是要多和女人跳舞啊。
刚才宁砺从老兵的出枪角度就判断出,用出其不意的左手是弄不死他的,只有算出在自己出刀后,他的下一步动作再行谋划一击毙命。不但要出其不意,还要攻其不备。
宁砺的师傅要求严格,宁砺出刀必须达到随心所欲,速度、力量和角度是一方面,还要准确的判断出刺入对手的部位,以及各部位的基本属性,是肌肉、骨头还是内脏。不仅如此,更要了解各类盔甲、内甲、护镜的特性和硬度,以便判断使用力度的大小、角度的方位。师傅常说,乱用力气是要死人的,当然死的不是别人是自己。
宁砺的第一刀刺入对方腹部偏右,他左手抽刀刺出,到老兵卷缩身体之时,用力将对方撞上大树使其丧失退后的余地,再将尸体内的钢刀刺入对方肋下。前有尖刀、后无退路、以硬对硬,只有这样才能刺穿他的身体,成功“反收割”。感谢师傅让他有过此类练习,不然血液的强大压力是不允许他这套声东击西战术使用的。
宁砺正准备轻轻的出一口气,一个小黑点伴随着一声呼啸不断放大。那是一支箭矢正朝宁砺的面门劲射而来。
力道十足、角度精准,这是宁砺的第一判断。此时宁砺重心前移,只有向左或向右才能避开这索命一箭。但经验告诉他,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第二箭就会紧跟而来,那时身体完全成下坠趋势,根本无法做出有效的防御。即使反应够快,在落地的一瞬间滚动身体躲过第二箭。但由于惯性的原因,下一步只能再向同一方向翻滚,那第三箭就没法可以幸免了。电光火石之间,宁砺迅速向右边一扑,箭矢刚从他左面掠过,第二支箭破风而来,宁砺就地往右翻滚,一声惨叫响起,血液喷溅而出……。
宁砺仰首望天,天空一片灰蒙,也可能是混战激起的灰尘,遮蔽了宁砺的双眼。
自己是胤国西部岭南县第一大家族的继承人,按照家族的安排和本人的意愿,而在外游学多年。按照计划,自己回国后在边军中历练2年,即可通过家族的关系在岭南县担任县武尉一职,而今天就是他从军的最后一天,却不想遭遇了强弱悬殊的突然袭击。
岭南县是胤国边陲重镇,位于岭州最西面,它虽然不是岭州的州府治所所在,但却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占全州面积的一半还多,境内多山地丘陵。岭州向北是南方第一强国“曙国”,向西是被异国攻伐得奄奄一息的“垚国”,向南是天下第二大少数民族—“顿失族”领地。在三国之间还有“晴日”“原驰”两支拥军上万的少数民族在夹缝求存,可谓是四战之地。胤国立国以来,岭州作为军事重镇,主要防御西面垚国和晴日、原驰两个少数民族势力,一直以来常备3万驻军在岭州,由岭州将军统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