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演绎

第七十五章 连横破纵(二)(1/2)

  苏秦到了齐国,拜见齐宣王,先行祝贺之礼。

  对着齐王,屈膝跪地,左手按着右手,支撑在地,缓缓地叩首,起身后又拜了两拜。

  一共三拜,这是当时臣子拜贺君王时的礼节。

  齐王哈哈大笑:

  “哈哈哈哈……苏先生,你此番前来,是为了庆贺寡人攻占了燕国的城池吗?”

  苏秦没有说话,他突然仰起了头,表情沉重,面朝着大殿北方的横梁,闭上了眼睛。

  大殿之上,马上哄哄作乱,大家都在交头接耳,齐王也是勃然大怒,因为苏秦这个动作就是在表示哀悼齐宣王!

  一个大臣冲着苏秦大声喝道:

  “大胆苏秦,竟敢做出如此大不敬的行为!

  来人呐,把他拿下!”

  殿下的甲士一拥而上,把苏秦擒住。

  苏秦一声长叹:

  “我听说人饿的再厉害也不会去吃有毒的乌头,吃的越多,死的越快。

  燕易王是秦王的女婿,齐国攻占了燕国的城池就等于是与强秦结下了仇怨,这就如同饥饿之人去吃乌头一样。

  秦王一定会替他女婿出头,帮助燕国来报复,齐国即将大难临头了。”

  齐王闻言大惊,忙向苏秦讨教解危之策。

  于是,苏秦给了齐宣王一个台阶:

  “大王攻占了燕国的城池,一定是因为燕王犯了重大的错误。

  夺城只是对燕以示薄惩,现在归还以彰显您的宽宏大量。”

  齐宣王认为苏秦说的很对,便归还了侵占燕国的十座城池。

  苏秦立下了这样的功劳,当时,有人却诋毁苏秦,说他出卖国家、反复无常,将要作乱。

  苏秦害怕获罪,因而从齐返回燕国。

  回到燕国后,燕王却没有给他官职。

  于是苏秦求见燕王,以曾参、伯夷、尾生为例,反对“忠信”、提倡“进取”,向燕王解释:

  忠信之人一切为了自己,进取之人则是为别人。于是燕王恢复了苏秦的官职。

  易王之母燕文公夫人年方四十便守寡独居。

  素敬苏秦之才,经常召他入宫闲谈。

  有时太晚便留宿宫中,时间一长,免不了传出一些流言蜚语。

  易王虽有耳闻,但事关母后名誉,闹明白了自己脸上也不好看。

  投鼠忌器,隐忍不发,却更加厚待苏秦。

  文公夫人忘情之下,屡屡召见。

  苏秦也怕一旦泄露,麻烦不小,但又不敢拒绝夫人。

  想来想去,应躲开是非为上。

  便自告奋勇,要求到齐国去做卧底削弱齐国,设法增强燕国的力量。

  易王心中已有请走这位“大仙”之意。

  苏秦便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到了齐国。

  齐宣王欣赏他的才能,任用他为客卿。

  齐宣王去世,齐愍王继位,他便是喜欢听竽独奏而吓跑了南郭先生的那位。

  其实这不能证明他“聪敏”,只是碰巧爱好不同。

  此人志大才疏,喜欢摆阔,仗着祖宗父辈给创下的一份实力雄厚的家业,便自以为不可一世。

  苏秦已是老奸巨滑,一眼就看出齐愍王是块什么料。

  首先劝说愍王厚葬宣王以表明自己很孝顺,然后便使劲全力,投其所好。

  以他的才干,讲政治军事,能搬出成堆成套,说到吃喝玩乐,也不是外行。

  休说是齐愍王这类人物,周公、姜子牙这些大圣大贤,被苏秦一顿吹捧灌米汤,也得找不着北。

  没用几天,他就成为齐愍王的心腹“忘年交”。

  接着就教他大兴土木,建楼、台、馆、阁,派人到天下选美女以充后阵;

  又按古典,组建了“八修”“九韶”歌舞队,每天击磬撞钟,供齐愍王欣赏。

  搞这些东西要废去很多人力、物力,势必加重人民的负担,目的则是搞垮齐国,从而使燕国获利。

  这时孟轲还住在稷下学宫,虽不任官职,但受人供养就不应看着人家胡闹,便拄着拐杖来见齐王。

  讲了一番“保民、行仁”的大道理。

  齐愍王本就认为稷下这批“学士”都是白吃饭,瞧不起他们,对孟老夫子的高论更是嗤之以鼻。

  总算看在他年龄大的面上,没让他太难堪,派车送回学宫。而对苏秦却言听计从。

  张仪了解到“合纵”内部的裂痕在逐步加深,决定有拉有打,从而加速它的崩溃。

  魏惠王时,张仪曾主动提出归还西河七城,所以魏秦两国之间的关系一度缓和。

  襄王继位后,张仪欺他年少气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天高路远人常在云中飞从成为好人开始挂机装逼系统暗夜行人变成女神碾压诸天我有三千恶妖都市守墓世家废材莫名成为了神主修真论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