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围春水一芦墟
背景:1931年九月,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同时侵犯上海。1933年1月,日军开始进犯山海关,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1936年九月,中共中央发动“逼蒋抗日”。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全国人民参与抗战!
1937年2月10日,明天就是春节了,街巷到处都能感受到期待与欢喜。苏州芦墟镇上有一座观音桥,下着濛濛细雨,观音桥上都是一个个穿着旗袍和中山装的少年少女们打着油纸伞快步前进的的身影。观音桥下摇动船桨的声音伴着四周香樟树树叶摇晃时的沙沙作响,只得一片和睦之景。这细雨绵绵好似给整个芦墟镇罩上了一层薄薄的纱,美极了。
雨来的也快去的也快。下桥的人慢慢收起了伞,耳畔传来铃铛清脆的声音,定睛一看只见观音桥下有一穿着红色学生装头上挂着两个铃铛的少女手执毛笔写着一句又一句祝福词。看见如此,每个人都不会吝啬自己的时间和笑颜。以至于每一个下桥的人都会去那里驻足一会来讨一幅字,喜庆又欢愉。
远处走来一个少年,穿着白色中山装,手持一柄扇子,温文儒雅,只能叹一声“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这个少年缓缓走到红衣少女旁边,说“许夕,玩够没有,快随我回去,你应该不会想再跪祠堂吧。”只见他身如松柏,气如玉兰,路过的人只得叹一声好一个少年郎。红衣少女收起纸笔“这就来了”声音如清泉般悦耳,带着几丝娇嗔。下桥人见了便不再驻足,一个一个朝着自己的目的地前去。
“许阳,这个给你。”许夕递给身旁的少年一幅字,只见上面写着“少年一贯快马扬帆,道阻且长不转弯。要盛大,要绚烂,要哗然。当烧赤壁的风,而非借箭草船,要为一片海,就肯翻万山。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热血沸腾的少年吧,爱家更爱国!”“你这丫头”许阳轻笑一声,便接了过去。这是许夕和许阳的约定,成为少年,真正的少年!他们走在石板桥上,一红一白,渐行渐远,身影愈来愈小。
果不其然,回到家中,许夕被祖母罚去了祠堂。夜里,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祠堂外传来细碎的声响,许夕抬眸一看,喊到“哥哥!哥哥!我要饿死了”许阳一听这话,抬手用扇子敲了一下许夕的头,说“一饿就知道喊哥,也不知道从哪学的,刚从厨房端来的,赶紧吃了”说着便将手里的食盒放下。诱人的香味从盒子里传来,许夕双眼放光,月光撒在树上,撒进屋里,照着一对兄妹,哥哥宠溺的看着妹妹,随后便抬头望月无言以对,妹妹饿狼般的盯着吃食,偶尔抬头笑吟吟的看着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