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将案上的纸笔都摔在了地上,她一边翻找废后召书,一边哭诉道:“自册封皇后以来,我协助陛下处理朝政,为陛下生下皇子和公主,我,我哪里做得不对?陛下怎么忍心如此对待臣妾?”
“媚娘,你先别动怒。”李治安慰武则天。
武则天翻来翻去,翻到那封废后召书,她颤抖着把它打开,然后质问道:“陛下还要继续装作不知情吗?你告诉我,这到底是为什么?”
“朕,朕的头疼又犯了,都是,都是上官仪教朕的,你去问上官仪吧。”
李治不敢承认,他张口就把锅甩给了上官仪,就这样把上官仪给卖了。
“那,陛下可是从无废后之心?”武则天追问道。
李治不知怎么回答,他不敢说实话,闷不做声。
“九郎,我自从感业寺回宫,为你生儿育女,助你处理朝政大事,媚娘若非为了九郎,又怎会如此刚强好胜?我们强大起来,才不会让歹人有可乘之机,九郎,你明白吗?”武则天这手感情牌打得好。
李治后悔万分,他安慰武则天:“媚娘,朕明白,朕都明白。”
“媚娘参与政事,只想为九郎分忧,大唐国泰民安,九郎你,真的明白吗?”武则天的眼泪顺着脸颊而流下,心灰意冷,她接着说道:“媚娘做了这么多,终究换来的是这一旨废后召书?这实在是太让媚娘寒心哪!”
武则天拿起那召书来,请李治下诏,刚一跪拜,便晕倒了。
见到这样的武则天,仿佛又回到了当初,李治心疼了,他急命人去传太医来为武则天诊治。
永安来到上官府,上官庭芝前来迎接:“焉姑娘,你怎么来了?”
“庭芝兄,十万火急,上官伯父可在府上?”永安急忙问道。
“家父正在书房,你有什么事,如此着急啊?”
“快带我去!”
上官仪正在书房来回走,上官庭芝带着永安进来了。
“上官伯父,那废后召书可曾呈于皇上?”永安表情凝重地问道。
“永安,你怎么知道那召书……”上官仪疑惑不解。
“先别管我怎么知道的,只怕上官一家要大祸临头了。”
“焉姑娘,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们上官家怎么了?”上官庭芝问道。
“皇上与皇后伉俪情深,皇后为大唐做了很多,只要她一哭二闹三上吊,皇上便会心软,收回成命,自然也就不会公开下诏,废除皇后。上官伯父因此诏书而得罪皇后,上官家……唉!”永安无奈地回答道。
上官仪点了点头,说道:“永安说得是,此劫逃不过了。只是因我一人,便要连累整个上官家。”
“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上官伯父,一切还要早做打算才是。”永安安慰上官仪。
“永安,伯父求你一件事。”
“上官伯父,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还请永安到时在皇后面前为我儿媳和孙女求情,只可怜我这孙女还在襁褓之中。”
“请上官伯父放心,我一定会劝说皇后的,我也相信皇后她不会亏待嫂嫂的。”
永安把这事应下来,她知道武则天对上官仪的儿媳很好,那个襁褓中的孩子就是未来的上官婉儿。
上官庭芝说道:“事已至此,无法挽回,还请永安小姐请回吧!”
“是啊,永安。”上官仪也这样说。
“那我这便回去了。”永安转身离开。
上官仪也怕连累到永安,但是为了他那还在襁褓之中的孙女,只能让永安斗胆去向武则天求情。
王伏胜在殿外跟王伏灵说:“你这个时候奏宣许敬宗,李勣干什么?”
“哥哥,你可是忘了当年是英国公李勣把皇后推荐到太宗皇帝面前做了才人,又力挺皇上废除王皇后,册封皇后。唯有这李勣才能安慰皇后那受伤的心啊!”王伏灵说道。
“那许敬宗……”
“许敬宗当年也是太宗皇帝面前的红人,此时宣他进宫,是替皇上解围呀!”王伏灵自信地说道。
“解围,可他也是设围高手,只是上官一家要遭殃了。”
王伏灵倒是没想到这一层,可是已经奏宣许敬宗,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完了,晚了,哥哥,你可不要引火烧身哪!”
王伏灵力劝王伏胜,只是王伏胜不听,他不忍看到上官仪一家遭此大祸。
凌致回到郡王府,向贺兰敏之禀报:“殿下,属下查到,近日来,焉姑娘跟雍王殿下走得很近。”
“她跟雍王都去做了什么?”贺兰敏之喝了口茶问道,他竟一点儿也没有感到意外。
“他们暗中去查了北冥启的死因。”
“果然不出我所料,她真的去查了北冥启的死。”贺兰敏之很自信。
“可焉姑娘不找殿下帮忙,反而去找雍王殿下,莫不是她要跟雍王殿下联手……”
“也是,雍王的母亲萧淑妃不正是死于皇后之手么!或许北冥启也……不过她宁可跟雍王一起去查,也不愿找我帮忙,看来我应该得做些什么了。”
“殿下打算怎么做?”
“容我想想,你先下去吧!”
绫罗府,宫中细作传来消息:皇上要废除皇后。他们都很震惊,武三思说道:“姑母这皇后当得好好的,试问没有做过什么让皇上愤怒的事情,怎么会……”
“皇上自然不会有这个想法,我看是受了什么人的蛊惑吧!”武懿宗说道。
“一定是上官仪一党,他们在朝中的势力不弱,论能力,这上官仪也绝不在当初的长孙无忌之下。”武三思肯定地说道。
武潇潇过来了,她倒是显得轻松:“这皇上是不会废除皇后的。”
“你怎么知道?”武三思问道。
“姑母能当上皇后,并且执政,可不仅仅是凭美貌的。”武潇潇肯定地说道。
“潇潇说得有道理,惹了姑母,只怕那上官仪一家要遭殃了,还没等我们出手,姑母就会教训他们。”武懿宗有些得意。
武则天醒了,她靠在李治的肩上,李勣和许敬宗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