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代言情 覆长生

第三百零四章

覆长生 微云疏影 2533 2024-07-11 19:37

  殷姮想起了多年前在故乡的一桩往事。

  那时候她还年少,应该还在读高中?或者刚进大学?总之,她和同学们一起去参加志愿服务,给救济对象们发放衣物、食物和药物。

  刚被分配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殷姮非常不理解。

  社会的福利和救济制度都非常完善,缺衣少食可以去申领政府的补助,怎么都不可能饿死。为什么还需要他们这些学生加入慈善工作中,再给人分配东西呢?

  但很快,她就知道了,因为这些申领救济的人,往往都是被家暴的妇女,被欺凌的儿童,精神上有各种疾病的患者。

  他们无论是工作赚来,还是救济领到的钱都足够生活,可没用,刚拿到手上,就会被其他人掠夺。

  而这种掠夺往往存在于一段极其亲密的关系之间,例如夫妻、父子等等,从而让取证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他们自己也不愿意离开现在的处境。

  哪怕现状已经非常糟糕,但忍着还能过,万一离开,日子说不定更惨。

  年少气盛的殷姮,还有她的同学们,当然见不得这种事,试图挽救,劝说救助对象离开现有的处境。

  可他们得到的,并不是感激,而是弱者的怨恨。

  那些人并非不知好歹。

  恰恰相反,他们比谁都清楚,这些来帮助他们的都是好人,不会害他们,所以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将自己的痛苦、不满和憎恨,都发泄到对方的身上。

  只因善良的人,哪怕被伤害了,也始终恪守道德和立场,不会加害他们。

  哪怕仅仅是无比伤人的言词,不敢有任何实质性的动作,但这样恩将仇报的举动,却足以令少年们的热血渐渐变凉。

  从那之后,殷姮就明白,人各有命。

  作为局外人,遇到不平事,稍微帮一两次就算了。真要强行把人家从泥坑中拽出来,你负担不起,人家也未必甘愿。

  瞧见殷姮陷入回忆,神色更加低落,殷长赢淡淡道:“阿姮后悔了?”

  殷姮摇了摇头,叹道:“无论对国家,对百姓,还是对她们而言,这都是一条极好的路。自打做出这个决定起,我就不曾有一刻后悔过。”

  她确实在见过众女之后,稍微有些忧虑,因为她们心志不够弘毅,殷姮怕她们抵抗不了家族的压力,甚至会是那种家族虐我千百遍,我待家族如初恋的人。

  类似的人,殷姮见过不少。

  比如,父母最不宠爱的那个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往往会两极分化。

  有些十分冷淡,对待父母犹如陌生人,希望对方永远不要出现在自己的生命中,打扰自己;

  有些则会过度付出,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哪怕倾家荡产,掏空自己,搞得人生一塌糊涂,也未必能醒悟。

  殷姮不清楚众女分别属于哪种,但她真没为这个决定后悔过。

  女人想要从后院的四方天地走出来,不当笼子里的金丝雀,就要学会独身一人面对冷酷的丛林法则。

  无论众女最后走到哪一步,对殷姮究竟是感激,还是怨恨,她都无所谓。

  她给了她们一个机会,让她们在她一定程度的庇护下,与男人们去竞争。

  这等情况下,做得好,当然容易出成绩,升迁快;做得不好,也就休怪律法无情,不会因为她们是女子就网开一面。

  或者说,正因为她们是第一批女官,一旦犯事,只会从重处理,以儆效尤,绝对不可能有活动的机会。

  要是这二十七个女人里面,真有“无私”到“好处家族捞,罪责自己扛”的,那就看看到时候,一心信赖的家族,会不会救她们吧!

  “我只是想着,是否要再完善一下相关的监察机制。”殷姮思忖片刻,还是抬头,望向殷长赢,“大兄,我想效仿卫君徙木立信,只是更进一步。”

  殷长赢静静地看着殷姮,就听见她说:“我希望朝廷能发表一次公开性质的演说。”

  知道历史上没有过这种先例,殷姮示意膳桌撤下去,主动坐到殷长赢身边,认真地说:“大兄应当清楚,任何一个政策,从王都下达到地方,都有可能被官僚玩出花样。尤其是这种涉及稳定收入的事情,光一想想,我就列出几十种借此盘剥百姓的方法。”

  克扣工钱之类,都是小事。

  举个例子,工厂再大,总不可能把一郡的女人全包了吧?

  按照殷姮的估算,每个郡的工厂,能容纳当地两成女人,就算相当不错了。

  想也知道,为了能进到工厂,很多人一定会削尖了脑袋,想方设法贿赂有权有门路的人。

  就和后世某些黑色幽默一样,想要一份月薪三千的特定工作,茶水费竟然需要五六十万甚至百万之多。

  你问这些家庭图什么?不就图个稳定嘛!

  殷姮可不希望工厂还没开起来,一个进厂名额,先把当地百姓折腾得倾家荡产。

  她原本打算,名额的事情由眷族和监督官们负责,但现在看来还是不够,只能用非常之策。

  “我知朝廷一向只发命令,从不解释缘由,但——”殷姮略带恳求地看着兄长,“我希望朝廷能写一篇通俗易懂的文章,用特殊的方式传遍天下,令所有百姓都知道,我们为什么开这个工厂,能进工厂的人有什么要求,工钱几许,福利如何。”

  这是殷姮想了很久,才想出来的方式。

  官僚对百姓的盘剥,最关键的就在于一点——他们拥有对政策的解释权。

  所以官吏们要害百姓倾家荡产,实在太简单,只需年年向这家征徭役,不出三年,这家就只能卖田卖地,卖儿卖女了。

  虽说潜规则是不能竭泽而渔,今年征这家徭役,明年就该征那家,但没有一条政策提到要这么执行啊!

  就算徭役年年征你家又如何?这是为国为君王尽忠,你敢反抗,那就是造反!

  殷姮当然知道地方上,尤其是乡村有多黑。

  但她也知道,在涉及切身利益的事情上,哪怕是大字不识的百姓,也有天生的敏锐。

  他们只是没有获取消息,传达自己声音的渠道,并不是真的愚笨不堪。

  如果朝廷下达一个政策的时候,详细框定了政策的执行范围,执行对象,收获几何,以现在轨道运输的发达,不消半月,就能传遍天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