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姮阔别含章殿,已四年有余。
离开庐龙城的时候,她犹如笼中困兽,不知何去何从;此番归来,又是截然不同的心境。
含章殿却一点都没变。
寻常宫室,若是三个月不打理,就灰尘遍布,杂草丛生;一年不打理,便门窗渐朽,蛛网密布,朱漆斑驳。含章殿却始终像她在的时候那样,宽阔、干净、整洁,花木争辉,门窗簇新,室内隐隐有香气缭绕。
殷姮思绪有些飘忽。
含章殿,或者说,整个昭王宫,给她留下的印像都是气势恢宏的宫殿,层次毗邻的复道,幽深冷寂的氛围。
那时的她,觉得这古老的宫殿实在太大,太空旷了。
可现在回来看,殷姮只觉颇为有趣——有多少人能经历再一次从小长大的过程呢?
郑高亦步亦趋地跟着她,直到她回过神来,才弓着身子,说出了此行的来意:“公主,大王令臣带您去拜见二位太后,不知公主何时动身?”
拜见?太后?
殷姮先是一怔,然后才想起来,她在这个世界,“应该”是有亲人的。但这些名义上的亲人,对她来说,就像一个又一个模糊的影子。
看见殷姮沉默,郑高以为她不高兴,立刻道:“二位太后都是宽慈之人,又素来喜静。”
这明显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但他的弦外之音,却无比明显,殷姮只要去走个过场就行了。
他当然不敢擅自做这样的主张,这只可能是殷长嬴的意思。
长幼、伦理、尊卑、礼法……这些世俗看重的一切,却在绝对力量的强弱之下,完全颠倒了过来。
殷姮懂了。
殷长嬴只是要她在王宫亮个相,仅此而已。
至于她早去还是晚去,对太后恭敬还是不驯,是喝杯茶就走还是坐下来一起用膳,都随她心意。
假如殷姮想洗个澡,换个衣服,吃个饭,睡个觉,拖到明天甚至后天再去见太后,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若她诚心想拖,郑高那里估计有备案,很大可能,她连太后都不用见了。因为她不高兴,不愿意,所以这环节取消。
殷姮看了一下时间,发现已经是未时三刻(下午两点半),而她所在的含章殿位于前朝的燕朝,虽然是三朝中距离后宫最近的一处宫殿群,可坐车慢悠悠地走到太后——无论哪个——居住的地方,也要半个时辰,甚至更久,要是出发得晚了,怕是不太好。
“现在去吧!”
既然是拜见太后,那就换件更正式的衣服好了。
郑高会意,立刻让心腹的寺人分别去通知两位太后,公主前来拜见。
至于次序……这点小事,公主肯定不上心,还是他说了算,故郑高毫不犹豫地说:“寿阳太后那里,就说一个时辰后到。夏太后要歇个午,一个时辰后才会醒,等太后行了,你们就说,再有两刻,公主便至。”
以他对公主的了解,公主绝不会在太后那里久留。
郑高的心腹,自然也都是殷长嬴身边的人,在宫中都是炙手可热的面孔,无人敢得罪。故此人一到寿阳太后的宫殿,立刻被满面堆笑的寺人们迎了进去,顺便往他手里塞荷包,奉茶水,想要打听事情。
但此人心里很有分寸,知晓,若是问大王昨日幸了哪几位美人,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事,钱拿着就不烫手;若敢说朝堂,或者公主的事情,那就是嫌命长了。
虽然他们不知道为何郑大人如此看重公主,甚至没见过公主本人,却早已明白宫中的生存法则。故无论寿阳太后身边的寺人怎么打听,此人都只字不吐,只道:“公主回宫,欲拜见太后。”
等这个寺人走了,心腹宫人附耳过来,小声说:“一点钱都不收。”
“哦?”寿阳太后若有所思,“公主的事情,半点都打听不出来?”
“喏。”
寿阳太后沉吟片刻,便道:“把我兄弟送来的女孩子,挑最漂亮,最懂事的,叫十几个过来。还有,把楚姬和她的姐妹们也一并请来。”
心腹宫人闻言,不由在心中诧异。
楚姬是寿阳太后的侄孙女,年轻貌美。当然这不重要,因为太后娘家年年往宫内送美女,自家的,别家的,已经有百八十个。被送进来的女孩子,个个都是出挑的美人,却没一个得大王的青眼。
只是人家楚姬肚子争气,半年前刚生下了大王的长子,故心腹宫人多提了一句:“若楚姬不肯来……”
寿阳太后冷冷道:“除非她心中没有我这个太后,否则就必须来!”
宫人暗暗打了个寒蝉,立刻领命去办。
寿阳太后见状,不由在心中默默叹息。
楚家这批女孩子啊,聪明灵巧,一点就通的,偏偏命不好;蠢笨如猪,只配当枪使的,却就是有这么大的福气。
楚姬生了长公子,鼻孔都快长到天上去了,以为王后就是她囊中之物。却不想想,昭王宫中嫔御八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进来的美人都是宫人,只是楚姬是太后娘家人,少府不敢怠慢,楚氏女一律享“长使”待遇。
现如今,楚姬生了大王的长子,位分却丝毫没动,还是宫人,只是少府将份例提到了美人。殷长嬴从楚姬被诊断怀孕,到长公子出生没来看过一次,完全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
殷家男人一向薄情,寿阳太后早就看明白了,知道这王后之位,除非殷长嬴政治需要,娶他国公主,否则就要等公子们长成,观诸子资质才立,那要多少年呢?这其中又能发生多少事?
别以为生个长公子就高枕无忧,小孩子没长大之前都不算人,哪怕长大了,太子都能送去别国当质子,区区一个长子又算得了什么?
大王身边的人对公主讳莫如深,却不敢有丝毫怠慢,可见大王对公主的态度未必就像传言的那样。若能结个善缘,又有什么不好呢?
大王身边,愿意帮她们说好话的人越多,路就越多。
否则,招了大王不喜,就算贵为太后,日子也不可能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