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杳关以“关”为名,实则是一座坚城要塞。
关隘西北处,靠近昭国本土,乃是囤放粮草军械之处。此时却清空了几个库房,用来卫国的权贵名流。
无论男女,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反应就是寻找家人,与他们团聚。昭国人也不禁止,甚至觉得,这样更好看管。
卫平与儿子们盘腿坐在库房一角,几个年长一些的孙儿坐在外头,挡住几位长辈,以及外人窥探的目光。
面对长子的提问,卫平摇了摇头,却什么也没说。
卫氏诸子疑惑不解,就听见一个清越的声音,不咸不淡地说:“父亲不过是遗憾,卫国羸弱,卫王平庸无能,却无对不起我卫家之处。”
“沂之!”
卫平气得脸都青了,却舍不得打最疼爱的儿子一下。
但他的长子立刻狠狠拍了一下弟弟的肩膀:“怎么这般口无遮拦!”
次子亦道:“噤声!你当这是什么地方!”
面对父兄的斥责,卫沂之垂眸敛目,不再多言。
但任何一个人,只要看见他的神色,都不会以为他真的乖巧、驯服了。
他并没露出任何桀骜、不驯之色,反倒十分平静,完全是“我说得没错,你们只是不肯承认,我懒得和你们这群自欺欺人的家伙做无谓口舌之争”的淡然。
瞧见这熟悉的一幕,卫平更想叹气了。
最聪明的这个,对任何事情都不上心;
鞍前马后,汲汲营营的那几个,偏偏脑子又不灵光。
他这是造了什么孽,才生出这些不省心的儿子!
话虽如此,卫平却很清楚,卫沂之说得不错。
他心中遗憾的,恰恰是卫国积贫积弱,一直夹在强国中间受气,甚至落到今天的地步。而卫家偏偏既是卫国宗室远亲,又五代为相。
历代卫王,可以说他们对不起其他人,却绝对没有对不起他们卫家。
这让他们连投靠他国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和卫国这条烂船一起沉没。
还没等卫平调整心态,卫沂之突然又来了一句:“父亲本以为,卫国覆灭,我等至多不过闭门谢客,低调处事。却未曾想到,昭王铁腕,强迁两国公卿、世家、豪强、富户。此去庐龙城,生死祸福,怕是难料。”
言谈之中,竟有几分超然世俗,冷眼旁观的意味。
哪怕卫平对儿子再怎么容忍,被这么直接揭老底,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不由怒道:“你是在指责为父吗?”
卫沂之没回答。
可他平静的表情恰恰告诉卫平,他就认为是这么回事。
卫国羸弱,历代卫王固然负有最大责任,可他们家五代卫相,国家一步步变成这样,难道就和他们无关?
不过是为保相位,迎合大王,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
国家弱了,又不是亡在我这一代,恶了大王,家族荣耀就化为乌有。
就算国家亡了,大王或许会死,公卿却还是公卿,这都是约定俗成的老规矩了。
难不成卫氏这么显赫的家族,还会因为亡国就彻底灭族?不怕贻笑大方,令天下士大夫寒心吗?
谁知道,结局或许却比他们预想的,还要坏一万倍。
想到这里,卫沂之淡淡一哂。
实不相瞒,他觉得挺有趣。
虽然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为诸多儿子之中,只有他最聪明,适合继承家业,从而导致几位兄长对他都有点横挑鼻子竖挑眼,关系就算不是仇人,也差不了多少。
但卫沂之本人对卫国相邦这个位置,其实没太大期待。
尤其是看过先后两代卫王都是什么德性后,他更是觉得,这国家没救了。
瞧瞧现在这位卫王,蠢成什么样吧!
去年夏天,昭国直接拿东方六国最强的郑国开刀,打得郑国丢盔弃甲,半壁江山都丢了,顺手还下了卫、梁的六座城池。
卫王见状,大惊失色,立刻派人前往昭国,希望留在昭国的卫国名士,深得昭王信任的荀慎上书,求昭国不要继续攻打卫国。
昭王允了。
结果,这边昭国的军队刚从卫国撤离,那边郑国的王都被昭军包围,即将沦陷,郑王眼看大势不妙,不得不把北边战线防守的许节调了回来。
许节不愧当世名将,深夜千骑回援,奇袭之下,打了昭军一个措不及防,令攻城的五万昭国士兵全军覆没。
郑国大胜之后,郑王立刻派使节来游说卫王,要求结盟。
卫王见郑军大胜,大喜过望,认为昭王虽然身负横绝力量,可昭国的士兵却没那等本事,东方六国还是有一战之力的,竟然真与郑国结盟。
卫沂之听见这个消息,顿时就对这个新卫王没了任何期待。
昭国虽败了一场,却还保有相当程度的军事力量,郑国却因为这二三十年来,接连的大败,早已被打成空壳,至今青壮力还青黄不接。
今年这个劫难过了,来年昭国再发兵,胜负如何还真不好说。
这等情况下,你该抱谁的大腿,难道不清楚吗?
就因为在昭国当质子的时候,别人给了你眼色,你就怀恨在心,连局势都看不清,一心幻想郑国能抵抗昭国?
就算郑国可以,关卫国什么事?
人家荀慎在昭国如履薄冰,尚且冒着生命危险,帮卫国说话,昭王还真的同意了,可见对荀慎看重。
这种情况下,你转手就把自己的上书给撕毁了,跑去和郑国结盟,不是把荀慎直接卖了吗?
若是昭王大怒,直接发兵攻打卫国,已经元气大伤的郑国会派兵来援?怕氏自顾不暇吧!
到那时,你再找谁来帮你求情?
荀慎被你这么一坑,怕是自身都难保吧?
就算勉强活命,昭王还能那么信赖他吗?
你知道能在昭王身边,找一个他听得进去,还愿意为你,为卫国说话的人有多难吗?
昭王又不是你,想要游说,只要给左右亲信送礼就行。
结果呢,你居然就这么轻飘飘地把荀慎给卖了。
骄横自大、平庸无能、看不清局势、自以为是、凉薄自私……
在这种大王手下干活,除了变成一个只知溜须拍马,曲意逢迎的小人外,又有什么未来可言?
事实上,若不是父亲拦着,卫沂之去年就该来昭国游学了。
他对昭国的学问和风气如何,并不感兴趣,只对传说中的“巫”,非常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