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代言情 覆长生

第一百四十七章

覆长生 微云疏影 2549 2024-07-11 19:37

  殷姮怔了一下,才喃喃自语:“若行如此凉薄之举,以后谁还会为他做事呢?”

  与其说是疑惑,倒不如是感慨。

  殷长赢笑了一下,平静道:“身居相位,何愁无人攀附?”

  他并不觉得殷姮的想法过于天真,因为他很清楚,道德感强烈,心中只有理想的人,与一心追逐功名利禄的人,本来就是两套截然不同的评判标准。

  前者觉得后者世俗,后者觉得前者迂腐。

  由利益凝聚的群体,看似牢不可破,最后却会因利益而散;

  由情谊凝聚起来的群体,虽然容易散伙,可一旦凝实,便有人愿为你赴汤蹈火,不惜性命。

  殷长赢不排斥前者,但他珍视后者。

  因为没人比他体会更深。

  他被长嚣关入秘境时,能撕开黑暗天幕的人是殷姮,所以她会拼命来救他,导致这几天内,力量都十分虚弱,需要慢慢恢复。

  虽然殷姮没明说,因为说了也没用,无论殷长赢,还是孙青、樊辰,力量性质都不适合治疗,她只能自我疗养,说了反而让人担心。

  但殷长赢看出来了,所以这些天内,不让殷姮离开他感知范围,防止她发生意外。

  假如当日,能够破局的人换做姜仲,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最好的结果,也无非是冷眼旁观罢了。

  想到这里,殷长赢低头,看了殷姮一眼,就见她苦笑道:“大兄说得没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长信侯身居相位,自是宾客云集,往来者无数。如今人还没走,茶就先凉了一大半,敢为他说话的人都没几个。”

  而且,还是在他送了重礼的情况下。

  殷姮当然知道,姜仲一定会拿钱砸开一条路,至于为什么不给她送……大概是她“不收礼”的名声太响,碰壁者太多了吧?

  殷长赢不知“茶”是何等饮食,但听见她随口提及,也不曾解释,可见熟悉,就知道她对此颇为喜欢。

  但为何她从未说过?

  难道是因为太过贵重?

  他们两个且走且聊,郑高识趣,自然令寺人退到几十丈之外,远远跟着,以免听到了大王和公主的对话。

  正因为如此,殷长赢决定待会吩咐郑高一声,为她寻来,却听见殷姮问:“对了,大兄,安平君为何会愿意为了长信侯冒险?”

  “阿姮猜猜?”

  殷姮抬眸看他,颇为担心:“安平君并非重利之人,身份又颇为尴尬,纵然长信侯许以重宝,也收买不了他,莫非……”

  她没把下半句话说出来,因为直说了,就等于她在控诉昭国的相邦和宰相勾结,想要叛国。

  这可是一等一的重罪,殷姮自然不能随便下结论。

  殷长赢却很淡定,很随意地说:“长信侯确实向安平君许诺,愿助安平君回国。”

  殷姮的神色霎时间就变了,半响才道:“我不明白,门客背叛恩主,尚且人神共弃。相邦出卖国家,竟然这么轻易?”

  她心里很不爽。

  热爱祖国,这是根植她,以及每一个国民心中的信念。

  看见这个时代的人,为了荣华富贵,去他国为官,甚至带兵攻打祖国,殷姮已经很看不惯了。

  她必须默念无数遍,这是时代规则,何况许多人来到昭国也是不得已,因为被国内权臣迫害之类的,才勉强压下了这口气。

  但姜仲身为昭国的相邦,居然这么做!

  简直……

  “大兄,你为什么不提前告诉我!”殷姮真有些生气了,“假如我早就知道这件事,一看见他们两个,就直接把人赶出去,根本不会听杨辕说那么多!”

  殷长赢语带笑意:“哦?杨辕对阿姮说了什么?”

  看见他这种浑然不放在心上的态度,殷姮本来不想说。

  可她想一下,还是觉得国事比情绪重要,必须汇报一下人才政策问题,就把杨辕的原话,一五一十地复述给了殷长赢。

  说完之后,殷姮叹道:“我原先想得太简单了,本以为胥吏虽小,却也是一官半职,有得是人愿意去当。先有小吏的身份,再凭政绩,提拔为‘官’,又多了一条门路。但如今想想,攀附到公卿门下的‘士’,心气怕都颇高,等闲官职,他们未必瞧得上。”

  这令殷姮有些失望。

  在她看来,任何岗位都有存在的意义。

  假如她不是“天医”的适格者,只是一个普通人,毕业之后,一定会去做一些她喜欢的事情。

  基本上都是不赚钱,而且很辛苦的那种。

  因为对殷姮,乃至她那个时代的许多人来说,物质上的满足,远远没有精神上的充实重要。

  但现在的人,明显不是这么想的。

  他们聚拢到公卿身边,就是为了高官厚禄,一官半职。为了设法能得到公卿,乃至大王的赏识,为此愿不惜一切。

  这时候,若告诉他们,你去做个百石小官,或者斗食(就是每个月只发几斗粮食,没有俸禄)小吏。

  除非是大王身边的位置,有见到大王的机会,或者在中枢当个打杂的。

  否则,那不是施恩,是结仇。

  看见殷姮有些沮丧,殷长赢凝望着她,泰然道:“阿姮的想法很好,尤其是‘政绩’这一思路,官员的升迁任免,确实需要这等考核标准,不能纯粹以军功说了算。”

  “可现在用不到啊!”殷姮有些无奈,“强行规定考核标准,天知道官吏们会完成什么样。只能先把一些合适的人,安排在基层的位置上,过了几年,大兄问起,知晓他们政绩出众,就加以提拔。其他官员见了,自然也会效仿,久而久之,就形成定例。”

  “唯有如此润物无声,才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折损,以及朝堂铺天盖地的斗争。”

  “偏偏问题却卡在第一步:有才之士,不愿意下基层!”

  说到这里,殷姮只觉头疼。

  田宅军功爵位制不能动,就代表不能开科举。想要绕过这个制度,那么就只能大规模任命斗食小吏,而非官员。

  偏偏那些有本事的人,都认为自己一开始就应该当大官。

  君王被他们的言行理想所打动,直接封为客卿、大夫,甚至三公九卿,这才是他们想要的。

  去做连俸禄都没有的胥吏?

  这是羞辱人!不干!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