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代言情 犹记清欢

第三十二章 却说心事平戎策

犹记清欢 有事冷宫找朕 3699 2024-07-11 19:44

  出征这一日,太后领着皇后与众妃这会儿在宫门口送皇帝出征。六皇子段世坤看到身穿戎装的皇帝和李氏之后就叫了起来,嚷道:“父皇好威风!母妃好威风!”

  皇帝抱起了六皇子,然后看向了李氏笑了一笑。这是李氏的小儿子,也是皇帝如今最小的儿子。这有好几年了,后宫还一个皇子都没多过。

  洛依尘紧了紧自己的披风,系好了结扣,规规矩矩的站在李氏侧后。她对着宫门,看着后宫这群女人,顿时觉得心情好了很多。这群女人一辈子也出不了宫门了,但她可以。

  六皇子高声跟皇帝道:“父皇母妃,一定要早些回来,等父皇回来的时候,世坤去城外接父皇,好不好?”

  见皇帝不说话,他又嚷道:“父皇,你一定要早点回来。”六皇子抱着皇帝的脖子不放,非要皇帝给他的一个答案。

  皇帝蹲下身,把小儿子放到了地上,道:“父皇不是跟你说过,沙场之事,父皇答应不了你什么。”六皇子显然不满意皇帝的这句话,求助一般地看向了李氏。

  李氏看着小儿子,小声道:“世坤,父皇和母妃一定会回来的。”她说完,又看向一旁的长子,却见段世宇仍旧维持这不变的笑意,让李氏十分的不舒服。

  顺着李氏的目光,皇帝也看向世宇,只见他还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李氏心里一沉,她一向不喜欢这个儿子,如今倒是觉得忽略太过了。怎么,这会儿竟觉得世宁身上有一种洛依尘的感觉?

  皇帝站起身,把六皇子交给了世宇,道:“跟着你三皇兄吧,你母妃不在宫里,你要搬去南苑了,一定要好生听你皇兄的话。”

  段世宇牵起了六皇子的手,有御林军的将军给皇帝牵来了战马,皇帝转身要上马。李氏已经翻身上了马,见皇帝还没上马,又赶忙跳下来。

  原来是太后又叫了皇帝一声,说了两句嘱托的话。等太后说完,皇帝才翻身上了马。李氏也跟在后头上了马,看了洛依尘一眼,发觉她翻身上马的速度并不比旁人慢,这才将将放了些心。

  其实李氏一直是看不起洛依尘的,她总觉得一个娇小姐上了战场就是拖油瓶。哪怕是个懂武功的,到时候见了死人,也不知道会怕成什么样子。

  因为段世宇还要跟着去城门见朝臣,便将六皇子交给了一旁的嬷嬷,紧跟着也上了马,往城门去。

  洛依尘坐在马上,马蹄踩过金黄的落叶,她抬头看一眼天空,天空蓝天白云,几行飞鸟。如果能就这么不回来了,该有多好。

  太后见皇帝走了,回头命侍卫道:“把内宫门关上,都回去吧。”太后带着皇后回头往内宫走,轻轻地对众妃嫔说了一声。

  内宫门在她们的身后缓缓关闭,众妃嫔看着面前再次紧闭了的大门,没什么太大的感想。对她们来说,从踏进这帝宫那一日开始,她们就注定要在这里生老病死了,宫外的世界,于她们而言,早已无关紧要了。

  皇帝由一万御林军护卫着,一路快马出了京都北城门。北上的大军,朝中的文武百官,京城百姓,已经在这里等侯多时了。

  见皇帝到了后,要随驾出征的段世林和段世原一起走到了皇帝的马前。皇帝下了马,对众人的跪地行礼,只是点了一下头,道了一声平身后,便迈步走到了左右丞相的面前。

  张谦和才正信见皇帝站在了自己的面前,忙又要下跪。皇帝双手把他们一扶,道:“丞相,世宇初次理政,经验尚浅,朕走之后,朝政之事,你们要多辛苦了。”

  这二人忙道:“臣不敢当,皇上,臣一定帮着三皇子打理好朝政,等待皇上得胜归来。”皇帝拍一下张谦的肩膀,众臣听了皇帝的话后,都清楚了,在三皇子与左右二丞之间,皇帝还是更相信这两个老臣。

  李辅国这时走到了皇帝的面前,躬身道:“皇上,大军已经悉数到齐。”他说完就站在那里,等着皇帝发话。

  皇帝点了点头,回头又看看留下的段世宇,道:“你留朝理政,不可肆意妄为,遇事要多听朝臣们的意见,若是让朕知道你们在朝中独断专行,朕回朝之后,定不轻饶。”

  世宇心中道,说什么监国理政,不过就是看门狗罢了。真正的奏折,还都是要送到前线去的。但看着皇帝,世宇还是跪下道:“儿臣遵旨。”

  洛依尘这会儿是百无聊赖,自然能注意到世宇的表情变化。这个三皇子,还真是有趣儿。不枉救了他一命,否则竟不知,李氏这么个实诚人,能教出这么个小狐狸。

  皇帝又看了看世林和世原,跟李辅国道:“出发吧。”皇帝往城门那里看了一眼,前来给他送行的京城百姓,扶老携幼,直到这儿都还跪在地上没有起身。

  号角声响起,三声炮响之后,大军往北而去。众臣又一次跪在地上,与百姓们一起跪送皇帝与大军北征。

  初秋的天气还不算凉,但大军是往北走的,本来就是秋天,再往北去就冷的更快了。一个月后,大军到了朔州城。李氏此时还是一身单衣,若不是甲胄加身,她是半点没发觉天儿凉。还是因着盔甲上的铁片有些冻手,李氏才惊觉已是深秋。

  抵达朔州之前,虽也遇到过几次匈奴人的先锋,但也不过是小打小闹。匈奴人只是想抢些粮食,并不想跟大军对抗,故而好几次都是虚晃一下便退去。

  直到到了朔州城附近,洛依尘才真正了解了战争的残酷性,或者说,是她自以为了解。被匈奴人防火烧毁的村庄还弥漫着烧焦的味道,饿殍遍地,还有许多人拖家带口难逃。

  眼前的一幕幕洛依尘根本没有见识过,她心目中的战争,还停留在两军对阵,攻城守城这样理想的打法。而不是像现在,没有看到什么大的对阵,甚至连敌军的影子都没看到时,只看到百姓流离失所。

  其实她并不心疼这所谓的黎民苍生,她只是想不通,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为什么这些愚民还是觉得皇帝是个圣明君主。

  这话还是洛依尘在路上偶然听到的,一个十几岁的逃难少年在抱怨朝廷战事不利,而周遭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却在替皇帝开脱。

  这些愚民口中一直强调皇帝亲征,爱民如子,不惜亲上战场,也要解民倒悬,救苍生于水火。

  听了他们的话,李氏倒是一派理所当然,因为在她心里,皇帝就是一个圣主明君。而对于想了许多天的洛依尘来说,这次出征,只是皇帝掌控人心的一种手段罢了。

  起先洛依尘不明白,但在朔州城里安定下来之后,她忽然就想明白了。皇帝出征,一为史书工笔,想要青史留名;二为掌控朝局,在百官面前立威;三为天下人心,让所有未经教化的愚民相信他的爱民如子。

  对于这些,段凌肃是半点也没想到,他此刻只是想着,匈奴人这样凶悍,此次不知能不能打赢。听闻当年皇祖父也曾与北地蒙古的游牧民族打过,战局何其惨烈。

  大军安营扎寨之后,皇帝一行人也住进了朔州城的驿馆里。而后便是召见守城将领,以及熟悉战况。

  这些都与洛依尘无关,她需要做的就是一个亲兵的工作,铺床叠被,洗衣送饭。饭都有火头军做好,洛依尘只需要去领会来就行。也是皇帝自己找事儿,非要以身作则,与将士们同吃同住。

  洛依尘心中不屑的很,说什么同吃同住,有本事你别住驿馆,有本事领回来的饭你别倒了重做,有本事你别带着自家女人上战场。

  “今儿中午的饭好了吗?”洛依尘心里千万个不情愿的来替皇帝领饭,李氏就可以坐在他旁边召见将领,偏偏她连那些将军的面儿都见不到,只能跟一群做饭的小兵为伍。

  因着洛依尘每日三餐都要来领饭,那些火头军也算是跟她混熟了,自然不在乎她到底是正五品的嫔,还是正六品的将军,只当是皇帝跟前儿伺候的一个女人罢了。

  “这就好,你先等一会儿,今儿安了营,给诸位加菜。”一个四十岁上下的老兵又倒了一筐菜叶子进锅里,洛依尘看得反胃,却也不能说什么。

  就这样做出来的饭,不怨皇帝不肯吃,就连李氏这样的人,也是味同嚼蜡,难以下咽。更不要说一向挑剔的钰嫔娘娘,那是看了就恶心,宁肯饿着,也不想吃他们做的饭。

  这么些天了,除了开始的几天吃了大锅饭,后来一直是随行伺候皇帝的王公公在伺候完皇帝办正事后,再开一个小灶,专门给这几个挑剔的主子做饭吃。

  这也不怨洛依尘和李昱欣拿乔,而是她们做出来的饭还不如大锅饭。也只有王公公,打小儿伺候人伺候惯了,如今跟着皇帝出来,先是要跟在身边儿伺候笔墨,传递文书,再便是要打点一切生活起居,断不能让皇帝委屈了。

  段凌肃和两个皇子这些日子是跟在后军,后军押送粮草,皇帝还是放心自己人来做。李将军乃是先锋官,后军的事情便不得不交给那三个人,虽说他们一个个的都没那个经验,但身份尚在,也能压得住。

  还没等洛依尘想明白所有的事情,匈奴大军就开始攻白城关了。皇帝当即下旨大军急行,赶往白城。只可惜,匈奴人也并不想在这里耗着,只是虚晃了这么一场,便退回了之前攻下的永康城。等皇帝到了白城关,匈奴人早就没影了。

  如今的战局也简单,匈奴人之前已经拿下两城,一个是永康城,一个是更远一点的兴安城。洛依尘之前所在的朔州城,再往前也就是白城关,而关外,已经是匈奴人的地盘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