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三线”建设的一纸命令,把李扬发配到了两千公里以外的巴蜀大地。这是李扬回国后部队的一次大规模调防。这回好了,张帆远在边疆,李扬深入巴蜀深山,落后的通讯工具使他俩的见面机会更加困难了。
李扬知道情况后,思想也是斗争了好长时间,完全可以父母年事已高,身边没人照顾为由留守或转业,并也把这个想法跟领导说了,领导回答的很坚决:“服从命令。”后来他才知道,有很多战士听说部队要调防都提出了转业或探家的申请,领导也不是没考虑战士们思亲心切的实际情况,可是一但批准,不但会影响调防战士的情绪,还会使有的战士不能按时归队。
傍晚,晚霞烧红了天空,从附近村寨的袅袅炊烟里,不时地传来几声狗吠鸡鸣。部队会议室灯火通明,用办公桌组成的长方形会议桌两旁坐满了排以上干部,为了准确把握支援三线建设指示精神,部队领导专门召开了这次干部会,作为第一批进入巴蜀的先锋团团长,李扬紧挨着首长坐着,他在会上率先表了态,当然他的表态也是经过激烈思想斗争的,最后以服从命令的姿态谈了内心感受:“搞三线建设是高层通盘考虑作出的,是建设强国的需要,我们做为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服务经济建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李扬的发言说出了全体官兵的心声,并得到了首长的肯定,紧接着又有几位干部相继发了言,分别就这次部队调防谈了想法。
坐在会议桌尾部的朱副连长,自从听到部队要支援三线去,很是想不通:“我的新婚妻子马上就要临产,父母双亲都不在了,家中无人照看,请求首长作为留守部队把我留下来,实在不行转业也可以。”他的情况说完后,首长在会上未做同意与否的决定,让他开完会再说。
发言首长没什么反应,朱副连长有些沮丧,嘴唇动了两下,这一细微动作被李扬及时捕捉到了,耐心说道:“这次部队开赴巴蜀对于他来说困难还是蛮大的,家里的情况刚才他也说了,具体怎么办,首长们都在……。”李扬说了半截看了看旁边的首长。朱副连长见状红着脸接过了话茬儿:“这次部队开赴巴蜀我是有想法的,刚才我已经说了,具体到我家到底有什么困难,不妨当着大家的面儿我也交个底儿,请首长考虑。”紧接着,他把自己家里的困难情况和盘托了出来,大家听后咋舌声声,频频点头。
每天晚上八点一过,李扬都要到部队操场跑上两圈,然后再休息。今天他也按时来到操场边,看到留守队和调防队的战友打着篮球,心里很不是滋味,明天大家就要分别了,远离父母的战友们明天就要奔赴巴蜀大地完成保卫祖国经济建设的重任,这些人大部分是从枪林弹雨中能走过来的,相信他们一定能战胜任何困难,完成保卫祖国建设的神圣使命。明天就要离开这驻守了十几年的营房了,要利用最后的时间看一眼熟悉的操场、熟悉的营房和熟悉的战友。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到了恐怕是长时间的离别的时候,再坚强的男人也会潸然泪下,怕影响战友们的情绪,他提前回到了办公桌,坐在桌前冥冥苦思,何不给还在老家探亲的张帆写封信呢,把部队的这次调防和自己的不辞而别以及今后的打算告诉她,请求她原谅。说写就写,他铺好纸,拿起笔,忽然一股热泪像涌泉滴嗒在了洁白的信纸上,一滴滴的泪痕黄了信纸的大部,他颤抖的手终于在一珠泪痕的旁边写下了下面的这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