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原子反应炉
自从病毒风波有惊无险的过去,于洋就思考还是要补齐自己和集团在生物方面的短板,毕竟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有了生命才有存在的意义(这个哲学问题就不讨论了),但是现在的人类在大自然面前还是很脆弱。
一个小小的病毒,一颗小小的子弹都可以轻松夺走一个人的生命。
未来,于洋是要亲自踏足星辰大海的,如果生物技术不能有大的突破,那就不能保证可以畅游星空,依然会被束缚在小小的星球之内,或者重重的保护壳里面。
于洋最喜欢也最希望能做到的,是一部科幻电影极乐世界中的医疗舱。
通过基因技术,不仅仅可以治疗人体的任何疾病和创伤,理论上还能强化人体细胞,让普通人变成超级士兵一样,甚至可以近乎无限的延续生命。
还有一些诸如纳米医疗机器人这样的黑科技,都是于洋想做到的,也是于洋下决心现在要去重点研究攻克的方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当然,以目前的技术来说,只能做到用药物或者物理治疗方式去消除疾患,而且还有很多疾病仍然没有被攻克。
还是那句话,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步一步来。
这次事情过后,于洋让集团总部从预留的资金中,向女娲集团和混沌研究院生物部追加1000亿元的拨款,往后每年也至少增加这些,上不封顶。
第一批追加的资金,200亿元用于扩建女娲集团的生物制药工厂。
800亿元用来新建高级别生物实验室和成立新的生物医药项目,招聘生物学,医学方面的人才。
力争在人类大规模走出蓝星的时候,可以消灭和治愈99%以上的疾病,让人类的寿命增加10%以上。
现在混沌研究院10万中高级科研人员中,物理大类的占了65%,涉及天工、星耀、金乌、银河四大研发部。
化学大类的占了20%左右,涉及祝融研发部。
生物大类的研发人员只占10%,涉及女娲研发部。
剩余的5%就是一些诸如文明语言、历史、艺术、工程、社会学科的研究员,资金的投入也大概是这个占比。
由此看来一元科技集团在生物技术研发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女娲集团也是八大子公司中发展最慢的一个。
本来于洋想着从外星文明飞船获取生物技术,现在看来是不可取的,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打铁还需自身硬。
……
自从月球“前哨站”运行已经过去了9个多月,每三个月往返月球一次的无人补给货运飞船,已经从月球“捎带”回来大约18公斤提纯后的氦3。
“前哨站”还堆积了差不多15吨提纯后的海绵钛金属,因为成本的原因就没运回蓝星,留在了月球用来建造研发基地使用。
这18公斤的氦3,大部分被于洋留在了夏国,分给了混沌研究院的9大综合研发基地,用于能源技术研究。
10号印岛基地和11号黑洲矿山基地分到了1.8公斤的氦3,用来研究原子反应炉。
太阳能虽然容易获取,但是现在的技术转化率仍然太低,存储太阳能的固态电池容量也不足以驱动大型的设备或基地。
在太空或者别的星球上,太阳能只能是可使用能源之一,并不是唯一选择,而氦3这种能用在外星球很容易获得。
这样就需要一种体积小,功率强大的原子反应炉,作为动力来源,现在正好又有了优质的能量源氦3。
原子反应炉的理论,中学课本上都有,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旗下那么多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
研发和制造原子反应炉对于洋来说并不困难,相对困难的是如何小型化,如何提高转化功率,如何减少辐射,做到安全无污染,如何获取反应炉的燃料这些。
现在清洁的燃料有了,就剩下提高转化率和小型化。
按照于洋的设想,下一代的空天战机,穿梭机和真正的宇宙飞船,都会安装小型的原子反应炉,外星基地也需要安装大型的原子反应炉,来提供动力能源。
这种几乎无限的动力源,用来畅游星辰大海最好不过,当然太阳能技术也不会放弃,提高转化率的技术,依然有着广阔的用途。
在月球“前哨站”采集氦3资源之前,混沌研究院旗下秘密基地——10号印岛国基地和黑洲矿山基地,按照于洋的指令,已经开始着手原子反应炉的研发。
当时因为暂时没有清洁无污染的燃料,为了自身安全,所以于洋只能选择在海外基地进行研发,夏国内的各个研发基地只负责理论研究和数据计算。
不到一年的时间,黑洲矿山基地的研发人员就制造出一台功率为200兆瓦的小型原子反应堆。
反应堆直径8米,高也是8米,使用的燃料只是一般的放射燃料,有一定的危险和危害。
为了保障基地研发人员的安全和不被外界探测到辐射,这台200兆瓦功率的小型原子反应炉,被放置在距离主基地10公里以外,一座被掏空的矿山下,深达百米的地方。
周围用高标号的钢筋混凝土包围,还安装了厚厚的铅板防护,现在整个10号黑洲矿山地基的能源都靠这台原子反应炉提供。
之前基地的能源都是用的矿场的火力发电站和太阳能,现在自己每年发电几亿度,根本用不完。
这样私下里可以通过矿场向周边的国家出售多余的电力,反正有火力发电站和太阳能发电站做掩护,附近可是非常缺电的。
这台试验型号的小型原子反应炉,在黑洲矿山基地代号“X-1”型,在混沌研究院内部代号“望舒”甲型。
现在基地正在研发使用氦3燃料的“望舒”乙型原子反应堆,但是由于目前分得的氦3燃料太少,只能短暂的点火试验。
自从夏国内的9大研发基地得到氦3之后,于洋便向府院提出了申请,毕竟这是个敏感的科研项目。
由金乌集团出面,开展明面上的大型原子反应炉研发,代号也是“金乌”,因为这个项目也主要是混沌研究院金乌研发部主导。
府院也知道一元科技集团从月球弄来了一些氦3,于洋也大方的送给府院下属的科研机构1公斤月球氦3。
下一步的月球科考基地也是两家合作的项目,所以也就允许于洋在夏国境内开展原子反应炉的研发,以及后续的商业运营。
印岛国11号基地同样得到了“望舒”甲型的技术资料,在黑洲矿山的200兆瓦原子反应炉运行半年后,也建造了一台,放在了蛇岛下面百米深处。
因为氦3原料太少的缘故,“望舒”乙型暂时只由黑洲矿山基地进行试验,其他基地暂时不建造实物,只进行理论研究,等到燃料产量提升之后再建造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