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挖矿太阳系,从奥陌陌开始

第108章 “前哨站”登陆月球

  尽管外界因为银河集团这次发射而热闹非凡,在网络上还衍生了不同的热议话题,一直持续了数月之久。

  琼州航天基地指挥大厅里的众人却是稳如泰山,毕竟任务还没有完成。

  在太空里盖房子的事情,人类很多年前通过发射轨道舱,然后组合一起成为一座空间站的方式已经实现。

  但是在外星球“盖房子”还是第一次,一不小心这个第一次的风头被夏国抢了过去,还是一个民企,又引得某些国家愤愤不平,恶语相向。

  其实要说基建和种地,在蓝星上夏国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这次银河集团发射的月球“前哨站”,堪比一套大平层的房子,只是均价有些贵,每平方折合夏币5000万元。

  二十多个小时对广袤无垠的宇宙来说,只是很短暂的时间。

  当于洋再次来到指挥大厅的时候,就听到广播声传来……

  “1号舱到达月球坐标上空……”

  “2号舱到达月球坐标上空……”

  “3号舱到达月球坐标上空……”

  “4号舱到达月球坐标上空……”

  “高度100”

  “开始下降……”

  “90……”

  “80……”

  ……

  “10……9……2……1……”

  “反冲发动机启动成功……”

  “展开降落支架……”

  “1号降落成功……”

  “4号降落成功……”

  “2号降落成功……”

  “3号降落成功……”

  “间距77…63…59…84……”

  “启动底部动力轮……向基点运动……”

  “前哨站”的4个部分虽然同时降落到月球表面预定坐标,但是为了防止降落时距离太近发生碰撞而导致损坏。

  所以每部分舱体降落后距离坐标基点都有百米左右的距离,4座舱体依靠底部多达20对的小型动力轮,缓缓向基点进行运动。

  动力轮的速度是每分钟10米,4座舱体到达坐标基点的时候,已经过去了10分钟。

  这个过程全部是在“前哨站”的智能程序中设定好,自动执行,不需要远程人工操作,也是为了避免人工操作产生误差,给“前哨站”的组合带来麻烦。

  到达目标点位置后,动力轮和底座支架开始调节舱体高度,因为月球表面凹凸不平,又没有设备去平整土地,只能通过底部支架进行调节,让4部分达到一致高度。

  激光雷达对准接口,4座舱体缓缓靠近,连接处伸出一根根螺纹铆钉,互相结合到一起。

  十几分钟后,系统提示“前哨站”固定完成,“前哨站”的智能系统向蓝星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展开请求。

  指挥中心在确定组合无误,随即在系统里下达了展开“前哨站”的指令。

  与此同时,在“前哨站”4座舱体到达月球上空,开始降落月球的时候,舱体外部的摄像头就已经打开,向琼州基地实时传送视频信号。

  于洋考虑到既然已经选择公开这次发射任务,索性一镜到底,省的让人怀疑是在作假。

  月球上空有隶属于银河集团的中继通信卫星,所以信号传到蓝星地面基地的时候只过了1.5秒。

  还有部署在月球轨道的探测卫星,也会以太空观察的角度拍摄“前哨站”着陆组合。

  人工智能“白泽”简单的处理一下视频画面之后,再进行全球转播,让全世界对此感兴趣的人,都能在屏幕上看到,而整个过程耗时2秒左右。

  蓝星人看到清晰的月球表面的画面,还是几十年前上一次某国的月球探测器,还是那种很模糊的画面。

  这次可是实况直播登陆月球,高清且无码,还是在月球建造房子。

  虽然是无人登陆,但是也开创了蓝星又一先河,下一次再看,估计就是有人登月了。

  因为直播的画面主要是“前哨站”的4座舱体上携带的摄像头,画面上只能看到一部分。

  太空卫星拍摄的只是一个很小的点,观众们遗憾不能看到“前哨站”展开时的身姿和全貌。

  不过好在银河集团公布了月球“前哨站”的“前脸”图片,但是出于保密原因,内部构造只公布了一些文字介绍,并没有全部公开。

  画面中,“前哨站”外面摄像头拍摄的位置缓缓升高了一些,因为舱体是折叠压缩的缘故,展开之前,只有3米高度,内部空间密实,4枚舱体加一起只有320立方大小。

  “前哨站”舱体组合展开之后,高度达到了3.5米,面积300平方,体积达到了990立方左右。

  “前哨站”的屋顶全部由太阳能发电薄膜板组成,组合展开前覆盖了一层保护板。

  展开之后不一会又从另一端伸出了一根10米长的天线,用来加强与太空通讯卫星的信号传输。

  “前哨站”侧面大门缓缓打开,两台月球“吸尘”采矿车驶出基站,开始进行月表行走测试。

  “前哨站”另一边,探测中心,开始释放两台“吴刚”2型—月球探测车。

  至于隐藏在“前哨站”中的八只“螃蟹”机器人,则不在展示范围,也没有对外公开。

  这是于洋制定的月球秘密任务的一环,在摄像头拍不到的基地后面,缓缓的打开了一道闸门,八只“螃蟹”机器人悄悄的溜了出去,向目标环形山而去,执行它们的使命任务。

  ……

  经过长达7个小时的不间断测试,所有模块都已经完全启动,开始正常执行既定的月球探测任务。

  至此月球计划第一阶段—“前哨站”任务圆满成功。

  对外直播的画面也到此暂时结束,银河集团对外发出公告,会不定期发布一些月球“前哨站”的日常工作、运行画面,供全蓝星的天文、科技爱好者欣赏。

  月球“前哨站”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不停地采集周围的月壤,然后进行筛选,分离富含矿产资源的月壤,提取氦3,然后压缩存储。

  制砖工厂将筛选后不含矿物资源的月壤制造成月壤砖,机器人进行码垛摆放,以待将来建设月球“科考基地”使用。

  由于“前哨站”内携带用来粘合月壤砖的特殊胶水数量有限,每三个月,就得向月球发射一次“苍穹”货运补给飞船,还有一些用来替换损耗的零件。

  不过补给飞船也不是单程来月球,每次都可以携带5吨筛选过富含金属元素的月壤和氦3返回蓝星,这也算是开启太空采矿的领域。

  为了避免遭到嫉妒,夏国和银河集团当然不可能主动公开这项任务,毕竟对全蓝星来说,登陆月球搞一搞科考就算了,一次5吨高纯度月壤还有数十公斤的氦3,这和抢别人锅里的肉有什么区别。

  于洋觉得还是暂时不拉这个仇恨为妙,至于被别人发现,那就发现再说,反正眼下是打死都不承认在月球采矿,再问也只说是科研,这可是和小日子学的,他们捕鲸只为科研一个道理。

  勘探中心的两台“吴刚”2型月球探测器,则是以“前哨站”为中心点,向外不停延伸,探测月表下面的地质矿藏,为将来大规模月球采矿,占领月球领地做数据准备。

  以两台“吴刚”2型月球探测器的功率和使用寿命来说,在使用期内,可以探测以“前哨站”为原点10公里半径的区域,这也相当于变相占据这10公里范围的月球土地。

  这已经很了不得了,要知道月球的表面积才3800万平方公里,这一个小小的“前哨站”相当于一下占据了三百多平方公里的月球土地,这还是因为探测器功率和电池的问题,要不然探测的范围会更大,更远。

  蓝星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吸尘器”和“探测器”之上,在它们的掩护下,八只“螃蟹”机器人已经悄悄的爬行到1公里以外的那座环形山脚下,开始它们的“打洞”生涯。

  不过它们还要从“前哨站”先扯上一根电缆到环形山的山脚下,用作它们充电之用,如果让“螃蟹”机器人总是往返“前哨站”充电,一是能源消耗会增加,二也是会增加暴露的风险。

  以后每次对月球发射补给飞船的时候,都会秘密夹带8只“螃蟹”机器人,以“前哨站”的发电功率,最多只能“养活”24只“螃蟹”机器人,再多能源就跟不上供应。

  下一步的“月球科考基地”是和夏国宇航部一起合作建造的,所以不能为“螃蟹”机器人提供能源,只能后期再扩建“前哨站”的发电站,或者围绕环形山周围再建造几座“前哨站”。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