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回档1980年代

第11章 我必须赚钱

回档1980年代 周老解梦 2664 2025-05-04 10:13

  当晚,苏天佑失眠了。

  我必须赚钱!

  对无权无势的百姓而言,没有比腰包鼓胀,更让人有安全感了。

  苏天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左思右想,很快在脑子里酝酿出一个赚快钱的计划。

  次日清晨,苏天佑早早出门。

  苏天佑来到平房最西头,站在方家门前,喊一嗓子:“方局!”

  没有手机、微信的年代,联络靠走,找人靠喊。

  方局在屋子里应一声,“哎,啥事啊?”他走出家门。

  苏天佑说道:“走,和我去一中逛逛。”

  “怀旧病犯了?一中有什么好逛的。”

  “去视察一下当前教育改革新气象。”

  “噢哟,你脑子进水了吗?”方局忍不住揶揄,“咋吃着待业青年的饭,操起教育局长的心了,觉悟好高啊。”

  “别废话,赶紧走,我有好事给你说。”

  “啥事呀?我正晨读背课文呢。”

  “想不想挣钱,先富起来?”

  “啥意思?”

  “你就说想不想。”

  “你等一下,我去换件衣服就来。”

  在《诗刊》发表朦胧诗之前,苏天佑能感觉到方局对他并不怎么在意。

  朦胧诗发表后,方局对他的钦佩,与日俱增。

  两人朝市一中走去。

  市一中是两人的母校,教学质量很高。

  1978年恢复高考后,市一中每年都有三、四个学生,考上北大清华。

  “听说你爸当了一中教导主任?恭喜啊。”苏天佑边走边说。

  “嗨,当个教导主任有啥可恭喜的?”方局假装不屑,“不就是在牛头前,吊一把草料,哄人干活的差事罢了。”

  方局话虽这么说,眼睛却笑成一弯月牙,难掩内心骄傲。

  “别凡尔赛好嘛,你当我不知道一中教导主任的分量?”苏天佑嘲讽道,“方同学,你做人能不能磊落一点,暗戳戳展示优越感,很爽吗?”

  方局嘿嘿尬笑,“凡尔赛啥意思?”他不懂就问。

  “低调炫耀,反向装×,就是凡尔赛。”苏天佑毫不客气科普前世的网络词。

  方局白胖脸颊,红晕一片,“咦,这个用典出自何处?”他虚心求教,充满求知欲。

  “出自广大人民群众。”

  方局嘿嘿尬笑,不再深问。

  方局的心思,苏天佑看得一目了然:

  “这哥儿们,最近怎么新词如泉涌?”

  两人来到市一中校门前,看着学生们鱼贯而入。

  女生服装红、白、灰色调居多,男生服装多以军绿、蓝、灰色为主,款式比较单调。

  这年代的学校,没有统一校服。

  苏天佑注视着那些走进校门的中学生,喃喃自语:

  “今年全市高考考生应该有三万了吧。”

  方局摇摇头:“那不止,应该上五万了。”

  “你确定?”

  “差不多吧,我老子骂我时,常说我复习功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根本没实力和五、六万在校生竞争。”

  苏天佑话锋一转,问了个没头没脑的问题:“方局,你想不想赚钱呢?”

  “想啊,谁不想赚钱呢。”方局回答很干脆。

  苏天佑微微一笑。

  方局虽然很有诗意,但并不妨碍他同时是个爱财之人。

  苏天佑说道:“咱们合伙干件赚钱的事,利润各半。”

  方局眼神一下亮了,“干什么事?”他眼球几乎要蹦出眼眶。

  苏天佑抬起下巴颏,指着涌入校门的中学生:“做一笔学生的生意。”

  “什么生意,你快说啊。”

  “今年全市高考人数,加上返城待业青年,应该有五万人了。”苏天佑说,“我们把天成的学习笔记,用蜡纸刻印出来,再附上去年的高考真题,一本5元,卖给需要的学生,只要有1000人买,咱们就能赚5000元。”

  当下的高考参考书,品种稀缺,质量一般,上海教育出版社出了一套《中学基础知识手册》,竟然作为新闻,刊登在《人民日报》上。

  方局激动得不行,忍不住喃喃自语:

  “5000元可是一笔巨款,我老子当个教导主任,不吃不喝干三年,也赚不来这么多啊。”

  在这个年代,万元户是巨富的标志。

  苏天佑见方局很投入,便直截了当说:

  “你想个办法,借学校誊写钢板、铁笔、油印机一用。”

  “这个……我爸不一定会答应。”方局迟疑道,“我爸那人,公私分明,有点谨小慎微。”

  苏天佑指着正走进校门的一个半秃顶男人。

  “认识一中管总务的陈主任吧?”

  “认识呀,他和我爸关系很铁。”

  “咱们直接找陈主任借油印室的刻字铁笔和钢板,刻好蜡纸,油印装订成册,大功告成。”

  1980年的学校试卷,大都是手工刻印蜡纸,然后用油印机一张一张印出来的。

  “陈主任不答应怎么办?”

  “求人家帮忙,当然要给人家带点礼物了。”

  “这样合适吗?”方局眼神变得很诧异,仿佛不认识苏天佑一样,“人家不会瞧不起咱们吧?”

  方局和他父亲一样,也是个谨小慎微,循规蹈矩的人。

  “陈主任是个很懂人情世故的人,他肯定会给教导主任公子一个薄面。”苏天佑开导方局,“咱们白手起家,没钱没设备,只能打破常规,才有收益。”

  “可是……这,这样做,工商局会不会说我们投机倒把?”方局有些惶恐不安。

  “现在连《人民日报》都在宣传让老百姓致富。”苏天佑说道,“投机倒把这种罪名,很快就会取消的。”

  “宣传归宣传,工商局发现咱们这样做,肯定会罚款的。”

  “要想干成事,就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苏天佑说道,“我们采取直销,又不坐店经营,工商局根本管不着。”

  1980年,市场经济刚刚露出萌芽,很多人对市场运作方式极为陌生,甚至有些畏惧,往日的忧虑并没有从人们心中消退。

  方局想了一下说:“刻蜡纸很麻烦,谁来干?”

  苏天佑说:“你干呗,你要考大学,把天成的笔记和高考真题刻写一遍,不就是很好的复习嘛。”

  “这倒也是,不过我怕我爸不同意。”方局动心了。

  “咱们做生意,为什么要你爸同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