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冰封纪元:寒冬之心

第3章 雪原上的信号

冰封纪元:寒冬之心 特隆 2907 2025-05-04 10:28

  地表已是一片银白色的炼狱,是雕塑家“寒冬”用亿万吨冰雪雕琢出的、令人敬畏又绝望的艺术品。曾经象征着人类文明高度的摩天大楼,如今只剩下被冰雪包裹、扭曲断裂的骨架,如同史前巨兽的化石,无声地刺向永恒灰暗的天空。街道早已消失,被数米甚至十几米厚的、层层叠叠压实的冰雪覆盖,形成了新的、崎岖不平的冰原丘陵。只有永不停歇的狂风,卷起细密的冰晶颗粒,在这片死寂的白色荒原上疯狂地舞蹈、呼啸,演奏着末日的哀歌。

  林枫操控着一台小型化的、履带经过特殊加宽防滑设计的“侦察蜂”无人机,小心翼翼地在这些冰封的城市峡谷间穿行。无人机配备了高分辨率光学镜头、热成像仪、以及多种环境传感器,摄像头传回的画面,通过加密链路实时显示在控制室的全息屏幕上。绝大多数时候,画面都是单调得令人窒息的白与灰,偶尔掠过被冻结的车辆残骸,或是坍塌建筑的狰狞轮廓。这是他为数不多的“娱乐”——以一种上帝般的视角,窥探这个已经宣告死亡的世界,同时也是他获取外界信息、确保基地安全的重要手段。

  “侦察蜂”的主要任务是采集不同区域的冰雪样本(用于分析大气沉降物和可能的污染物),检测大气成分变化(尤其是氧含量和有害气体),并在安全前提下,尽可能搜索任何有价值的物资(如未损坏的电子元件、特殊合金材料)或信息(如其他幸存者的痕迹、地质变动迹象)。但更多时候,它带回的只有令人心悸的寂静,以及不断累积的、关于世界正在缓慢死去的冰冷数据。

  这一天,当林枫按例让“穹顶”执行全频段信号扫描与分析时,“穹顶”突然发出了一声不同于常规报告的、带有轻微警示意味的提示音。

  “检测到异常信号源。频率:XXX.MHz,该频段通常用于民用紧急通讯。信号强度极微弱,低于背景噪音阈值,采用非标准、高度简化的脉冲编码方式,初步模式匹配……疑似求救信号。”

  林枫精神猛地一振,几乎是本能地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到屏幕上。“穹顶,立刻进行信号源定位和交叉验证!动用所有可用的计算资源进行信号放大和解码!”

  “指令已执行。正在进行三角定位……信号源波动剧烈,定位精度受限。初步判定来源方向:东北方,距离基地直线距离约65±5公里。信号源大致区域……与数据库中城北第三人民医院废墟位置高度重合。”穹顶的声音依旧冷静,但处理速度明显加快,“正在尝试解码……编码方式原始,类似早期摩斯电码变种……存在强干扰……多次尝试……成功识别出重复出现的关键词序列:‘……医生……救……孩子……药品……耗尽……秃鹫……快……救命……’”

  求救信号?而且来自一个废弃医院?在这个连呼吸都奢侈的世界,这意味着什么?是绝境中挣扎的幸存者?还是某种精心布置的、引诱猎物的陷阱?

  林枫的眉头瞬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控制台。三年来,他如同潜行在深海的鱼,严格遵守着自己制定的最高生存原则:绝对隐匿,避免与任何未知的外界因素发生接触。他通过无人机和偶尔截获的只言片语,早已窥见了太多末日之下人性的扭曲和黑暗。为了争夺一口食物、一点燃料,甚至仅仅是为了满足施虐的欲望,人们可以轻易撕下文明的伪装,变得比冰原上最凶残的变异野兽更加可怕。

  救人?这个念头刚一浮现,就被理智粗暴地打断。这不仅仅是消耗宝贵的燃料和物资,更意味着可能暴露“火种”基地的精确位置——这个他赖以生存、维系复仇希望的最后堡垒。一旦暴露,引来的可能不是感激,而是像赵天成那样贪婪、残忍的豺狼,或者是像信号中提到的“秃鹫”那样的掠食者团体。风险太大,收益未知,从生存策略角度看,完全是不可接受的。

  他调出城北第三人民医院区域的卫星旧地图、灾变前的建筑结构图,以及“侦察蜂”之前在该区域附近收集到的有限勘测资料。医院主体结构在最初的混乱和后续的冰雪重压下损毁严重,多处坍塌,但似乎仍有部分区域保持着相对完整,理论上确实可以提供一定的临时庇护。信号断断续续,极其微弱,仿佛随时会中断,却又异常执着,如同溺水者在彻底沉没前伸出的最后一根手指。

  “穹顶,能分析出信号发送设备吗?功率如何?持续时间?”

  “设备无法识别,推测为临时拼凑的简易发报装置,功率极低,几乎无法穿透电离层干扰。信号已持续发送约72小时,每次发送间隔不规律,信号强度正在持续衰减,预计……12小时内可能彻底消失。”

  医生……孩子……药品耗尽……这些破碎的词语,像一根根细小的冰锥,反复刺穿着林枫内心深处那片早已被冰封、却并未完全死去的角落。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凌雪,她大学时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儿科医生,她的笑容曾是他生命中唯一的阳光。如果……如果凌雪还活着,遇到这种情况,以她的善良,她会怎么做?她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去救人吧?

  他起身,踱步走到生态农业区的观察窗前。温暖湿润的空气拂过他的脸庞,眼前是人工阳光下茁壮生长的绿色植物,一片生机盎然。这里是生命的奇迹,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这份生机,是建立在与外界彻底隔绝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对外面那个正在死去的世界的漠视之上的。他一直告诉自己,要不惜一切代价守护好这份“火种”,要隐忍,要等待,直到复仇的时机到来。

  但是……如果为了守护“火种”,连残存的最后一点人性都要彻底舍弃,那这份守护的意义又在哪里?如果他变得和赵天成一样冷酷无情,那复仇之后,他又将剩下什么?一个拥有先进基地、却灵魂空洞的行尸走肉?

  内心的天平剧烈地摇摆、倾斜。冰冷的理智疯狂地警告着他潜在的巨大风险,而胸腔里某个沉寂已久的东西——或许可以称之为良知或人性——却在微弱但固执地催促他行动。他仿佛能听到那遥远信号中,孩子们微弱的哭泣声。

  最终,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这基地里温暖而安全的空气全部吸入肺中,然后做出了一个违背自己三年生存准则的决定。

  “穹顶,准备‘开拓者’号重型雪地突击车。能源模块满载,维生系统预热。检查‘哨兵’型外骨骼动力甲能源核心及所有武器挂载系统。规划前往城北第三人民医院废墟的最佳路线,标记所有已知危险区域、不稳定冰层和可能的掠食者巢穴。”

  “指令已确认。‘开拓者’号雪地突击车启动准备程序,预计15分钟后可出发。‘哨兵’动力甲自检程序完成,所有系统运行正常,能源储备100%,武器挂载:电磁步枪、肩部微型榴弹发射器、高频震动匕首、外挂式急救包。路线规划已生成,综合考虑地形、天气及危险因素,预计单程耗时4.5小时。风险评估:外部环境极端恶劣,遭遇敌对幸存者团体(包括但不限于‘秃鹫’)概率为高,遭遇大型变异生物概率为中高。建议重新考虑行动必要性。”穹顶一如既往地给出了客观冷静的分析和建议。

  “我明白风险。执行命令。”林枫的声音斩钉截铁。他转身,大步走向装备库。那颗早已冰封的心,似乎因为这个充满未知和危险的决定,极其罕见地,有了一丝微弱的、近乎灼热的悸动。他要去看看,那个在无尽冰雪中、用尽最后力气发出呼救的声音背后,究竟是什么在等待着他。是救赎,还是更深的深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