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镇压叛乱
“话说朱宸濠在城内的一举一动,在南门外的王守仁那是看得一清二楚!”
“等到朱宸濠兵力分配完成的时候,王守仁就说了,此战,朱宸濠必输!”
“当时啊,他的副将就问他,说将军为何自信满满?可是王守仁没有回答副将的问题,反而下令,开始从南门进攻。”
“这就就要说到王守仁的进攻计划了,很快,南门外的兵士开始进攻南门,而其他三门,均没有任何动静。”
“倒不是他们违抗王守仁的命令不进攻,而是王守仁命令他们,等他的命令再行进攻。”
“没多久,南门就打得尘土飞扬,不得不说,朱宸濠手底下的兵,那确实是厉害,仅凭三千人马,愣是挡住了王守仁两万大军的进攻。”
“虽说王守仁自己本部损失不小,可是南门上的叛军那也讨不到什么彩头,同样是损失非常严重!”
“可是南门打得如此激烈,而且守将多次派人去向镇守东门的朱宸濠求援,可是您猜朱宸濠是怎么说的?”
“他说,王守仁进攻南门,不过是佯攻,他不会真的打进来的,他的真正目标是东门,所以他那边不能调兵,让南门守军奋力抵抗。”
“哎,这就是朱宸濠在猜测王守仁的意图,因为他知道王守仁不会打仗,而这时候却又突然进攻南门,其他三门却是均未发出动静。”
“这说明了什么?这在朱宸濠看来,是王守仁故意进攻南门,想让朱宸濠带人救援南门,而自己一走,东门不就空虚了吗?”
“要知道,王守仁可是在东门外布置了四万人马,只要东门的守军出现不足,那么四万人马打进来那是轻而易举的。”
“所以这就是朱宸濠不带人去救援南门的原因,那么他猜对了吗?很抱歉,他猜错了,因为他完全是被王守仁在牵着走。”
“而王守仁的真实目标也不是东门,而是南门!”
“王守仁的计划是,自己首先进攻南门,看看朱宸濠会不会从东门过来救援,如果没来的话,说明自己的计划已经成功一半了。”
“为什么要说成功了一半呢?只要朱宸濠不过来,哎,王守仁就下令东门那边的兵士开始进攻,直接拖住朱宸濠。”
“而自己这边呢,则是加大火力进攻南门,就算是朱宸濠反应过来,他也腾不出手来救援南门了!”
“好,话说事情到了这一步,王守仁也不再啰嗦了,自己派人传令,让东门的兵士开始进攻!”
“那么在王守仁的一番操作下来,情况变得怎么样了呢?情况就是,完全按照他的计划在发展。”
“首先说东门这边,四万人一起上,只有五千人的朱宸濠那也是架不住啊,勉勉强强才挡住进攻。”
“那么南门这边呢?怎么说呢?王守仁的进攻非常顺利,第一,南门这边守军不多,第二,南门的将领不像是朱宸濠那样比较厉害。”
“所以刚打没多久,王守仁就使出了全力,疯狂进攻,迫使南门守军多次向朱宸濠求援。”
“可是朱宸濠那边什么反应?话说朱宸濠自个儿在东门都应接不暇,哪儿还有什么兵力可以救援可言。”
“就这样,当朱宸濠费尽千辛万苦才击退了一次进攻的时候,才有人过来向他汇报说,南门,已经失守了,王守仁已经打进来了。”
“当朱宸濠听到这个消息,先是愣了一下,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慌了,南门失守,就证明着安庆城已经是王守仁的囊中之物了。”
“城池虽然是囊中之物,可是他朱宸濠不是啊,所以当他接到这个消息后,当即果断下令,所有人都往北门撤退。”
“既然安庆待不下去了,那就只能突围出去,另寻生路,那么朱宸濠的想法真的会实现吗?”
“没有!”苗老师摆了摆手,表情和动作与自己所讲述的故事氛围完全契合,“朱宸濠啊,还是太小看王守仁了。”
“怎么了呢?原来啊,王守仁打进城中之后,很快就兵分两路,前往西门和北门,控制了起来。”
“而朱宸濠分出去的那两千人马,打都不打一下,直接就投降了。”
“就这样,朱宸濠被迫回到了东门,他现在已经被彻底包围了,逃是逃不出去了,所以他打算和王守仁死磕到底。”
“可是这个时候王守仁又命令士兵送来了一封劝降书,说,只要你投降,我保你安全无恙。”
“已经被王守仁骗了一次的朱宸濠,这时候哪里还会听信王守仁的这些鬼话,当即就撕碎了劝降书,然后破口大骂王守仁是狗贼。”
“然而!你听我的语气是不是就觉得不对劲了?没错!王守仁的这封劝降书,那不是给朱宸濠看的,而是给他的部下们看的!”
“朱宸濠不想活,可是并不代表其他人不想活啊,他们也没必要为了朱宸濠,而白白送了自己无辜的性命啊。”
“果然,王守仁的劝降书送过去没多久,朱宸濠那边就出事儿了,出什么事儿了呢?原来啊,是他的部下不想打仗了,索性把朱宸濠绑了起来,交给了王守仁。”
“就这样,持续了不到一个月的宁王谋反案,就被王守仁镇压了下去,事情到了这里,也差不多该结束了。”
“后来王守仁果然说话算话,抓了他之后,没伤他,而是把他关了起来,打算把他送到京师,由朝廷自行裁决。”
“哎,可是当王守仁班师返回南京之后,就接到了朝廷的指令,说朱宸濠不必押送京师,废为庶人就可以了。”
“那么王守仁虽然感到不解,可他还是按照朝廷的意思做了,当即就把朱宸濠给放了,朱宸濠自此成为废人一个。”
“后来朝廷论功行赏,王守仁因为功劳最大,获封新建伯,成为整个大明朝为数不多,以军功获得爵位的文官之一。”
“听到这里,你以为事情就这么完了吗?没有呢!时间很快就来到了正德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