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楚王朝之我给霸王当谋士

第104章 楚武王熊通

  熊氏的祖先叫鬻熊,芈姓,名熊。芈熊在周文王姬昌的时候,是给文王烧火的官,算是文王的老师。周朝建立后,鬻熊的子孙便以鬻熊的名为氏,称熊氏。鬻熊的儿子叫熊丽,孙子叫熊狂,也侍奉过周武王。等到了周成王(武王姬发的儿子)在位时,封熊狂的儿子熊绎到荆地,为子爵,居丹阳。

  荆地,蛮夷之地。子爵,最低的一等爵位,封地不过五十里。基本上和后世一个乡大小差不多。

  但不管如何,子爵也是爵,也是国,荆(楚)国就自此开始了。

  熊绎做了楚国之君主后,周成王在岐山之阳(山南)召开朝会,熊绎也在其列。那时,荆山一代到周朝的京都要穿过重重的山岭,原始丛林,根本就没有道路可走。熊绎一路披荆斩棘,等到了开会的地,熊绎的衣服已经被荆棘树枝划的破破烂烂,可见其多么的艰苦。

  这一次岐山朝会,被称为‘岐阳之盟’,发生在前1020年(距今天正好3000年整)。

  熊绎到了后,毕恭毕敬的去拜见周天子(成王姬诵)。他携带的礼物时一丛茅草,和几把木弓,说:这是敝国的贡品,用于敬神的茅草和用来驱鬼的桃木弓。我们那里的桃木,特别的结实。

  礼物,贵重不贵重?在熊绎的心中,这比什么都重,敬神,驱鬼就是荆楚的文化。

  但是,这些东西,看在中原诸侯的眼中却不是那么回事了。他们眼中认为的好东西,怕是只有珍珠、玛瑙、玉器了,至少也是漂亮的,闪光的,才拿的出手吧!

  等到了会议开始举行那天,熊绎早早的来到会场,他尾随在其它诸侯的后面,亦步亦趋的跟着上殿,却是在进门的时候被侍卫给拦住了。

  侍卫说:周王有令,楚子做为火师,与鲜卑之君在院子里看守火堆。

  熊绎当时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的,火堆的边上还要鲜卑首领,同样是子爵。他们这些中原之外的四夷之君,是不得列于朝会的,仅供奔走执役(跑腿打杂),没有资格参与正式的盟会行礼。

  楚为荆蛮,与鲜卑只能在院子里看守火堆,这两位难兄难弟可谓是一个南蛮,一个北狄,半斤八两。

  熊绎的心情自然是好不了,也明白了,虽然他被封为子爵,可在周人的眼中,他依旧不过一蛮夷之君。

  但他没有办法。

  之后不久,周康王即位,再一次的朝贺仪式上,周康王赏赐和熊绎一起在宫中办事的君主,齐、卫、晋、鲁四国分别获得了钟、鼎、车、旗等礼物,而楚国却有一次的被无视了。

  熊绎去世后,楚人对周王室的进贡就不积极了。

  韩非子说道:“楚之荆茅不贡于天子三年矣!”

  项燕说道:“从那时起,我楚国便不那么在乎中原王朝是否承认自己了。”

  时间匆匆,过去了五百年,到了春秋时代。熊绎在周朝受到的委屈,依旧深深的烙印在楚人的心中,楚人抱怨说:“昔我先王熊绎,与吕级、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周之宗盟,异姓为后”。

  鲁国、卫国、晋国,都是周王之弟,楚国这样的边远蛮夷小国,只配得到这样的待遇。

  “然而,楚国不贡,却是惹得周天子大怒。小小的蛮夷之国,竟敢不按时朝贡,这妥妥的叛逆之举啊!”

  项渠也道:“蠢尔荆蛮,大邦为仇。”

  小小的楚国竟敢与强大的中原为仇?周昭王便带着旌旗车马、铠甲鲜明的六师,集全国的兵力南下攻打楚国。

  这攻打南楚,用中原人的话说,不是征伐,不是攻打,而是狩猎。将荆蛮当作野兽‘唯狩南行’。

  周昭王天威浩荡,楚国上下震动,全都大惊失色。但是其骨子里好战的本能,使他们的反应不是退缩,逃避,而是拿起武器迎战。

  被周昭王当作游猎的一次南征,却不是那么的顺利。被打成了旷日的持久战,往复三次,共持续了八年。每一次进攻都损失惨重,第二次几乎全军覆没在汉水,第三次周昭王更是掉到水里淹死了。

  三次战争,楚人被迫南迁到了江水边上。但楚人的剽悍也让中原大邦见识到了,楚人血液中流淌的尚武因素,不是中原人所能比的。

  到了熊通这里,他胁迫随侯去向周天子要尊号,虽然他一直在做美梦,但为什么做梦,陷入幻想中,其实是他的理智告诉他,这事根本就不可能成。

  在他的听到随侯回复的话,登时大怒,吼出了潜藏在楚人心中数百年的怨气和不满:“王不加我,我自尊耳!”

  熊通回去了,不再奢望,也不再做美梦幻想,而是建立了大楚王朝。和周王朝平起平坐的,平等地位的王朝,定都纪南(江陵北)。

  需要明白,熊通的大楚王朝不是诸侯王,而是天子。他学着周天子的样子,也召开了第一次大楚王朝的诸侯大会盟。

  在楚国影响范围内的诸侯小国,纷纷赶来拜见这位大楚天子,新的大王。与会者有:巴国(重庆)、庸国(竹山)、申国(南阳)、邓国(襄阳)、郧国(安陆)、罗国(宜城),这些诸侯,像朝见周天子一样,觐见了楚王。

  这一次的会盟,有两个诸侯国没有来参加,一个是黄国、一个是随国(又叫增国)。

  黄国(潢川)在随国的东北,因为距离远,这个就算了。那随国却是就在楚国的边上,你丫骨头咋那么硬呢?

  熊通立刻派兵出击随国,并击败之,随国不得已称为了楚国的附庸。

  楚王熊通这次学周天子的诸侯会盟,在历史上被称为‘沈鹿会盟’,所有参与的小诸侯国认可的天下共主只有楚王。

  楚王熊通会盟之后,派人给周桓王送去一封信,说道:“现在,寡人和你一样是天子的大王了,但我依旧乐意为你效劳。”

  这封信说的有点心虚,真的心虚。熊通的一番做派,其实就是亮个姿态,他还是更在意得到周天子的册封加爵。

  假如周桓王迫于无奈,给他熊通一个侯爵,或公爵,熊通能立马自降楚王的身份。可惜周桓王只是气的浑身发抖,脸色发青,并没有再理会楚王。

  楚王熊通自此不再幻想,安心做起了他的大楚王朝的天子。他追谥兄长为楚厉王,等他死了,他儿子给他上谥号为楚武王。

  楚武王在历史上留名,为多数人所知,还是因为‘随珠和壁’中的和氏璧。在楚厉王时,卞和在荆山得到一块璞玉,捧着进献给楚厉王。厉王着玉匠鉴定,玉匠说‘这是块石头’。于是楚厉王认为卞和欺骗自己,就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到了楚武王时,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敬献。楚武王也找玉匠鉴定,玉匠还是说‘这是块石头’。楚武王也认为卞和欺骗他,就砍掉了卞和的右脚。

  等楚武王也死了,楚文王即位后,卞和抱着那块璞玉在荆山下哭泣,整整苦了三天,哭的眼睛都流出了血。楚文王听说后,便派人去问原因,卞和说:“我不是苦两只断了脚,而是悲伤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贞的人当做骗子。”

  楚文王便让玉匠加工这块玉璞,打开后果然是宝玉,于是便将其命名为‘和氏之壁’。后人也称呼和氏璧做荆玉,和随侯珠并列天下两大至宝。

  范简现在知道了,卞和捧着献给楚王的不是开出来的玉,而是原石。有句话叫做‘神仙难断寸玉’,卞和的原石不切开,连最顶级的玉匠都看不出里面有宝玉。

  但这个也说明了,楚厉王,楚武王都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霸道,对待卞和也只是以欺骗君王的罪名砍了他一只脚,而没有命人直接将原石加工切开。

  其中的故事应该还有详情,卞和在楚王要砍他脚的时候,为何不让玉匠把石头切开看看,那样的话不就保住自己的脚了吗?

  想不通,想不通这个人的思维是怎样的。

  时间过去了近400年,此时的和氏璧也已经到了赵国,习惯阴谋思维的范简,自然是将和氏璧附加了阴谋色彩。

  这和氏璧是用来坏周朝天下的。

  卞和、楚厉王、楚武王、楚文王他们共同导演了一出戏,为和氏璧赋予了一层传奇的色彩。也或许,只是卞和与楚文王在演戏,楚厉王、楚武王、楚文王都只是被楚威王加入故事中的人物而已。

  楚威王(前340年至前329年在位)熊商,有名的‘楚怀王’就是他的儿子。现在的楚王熊完是楚怀王的孙子。

  和氏璧在楚威王之前是没有传说的,最早出现在书中也是后来的《韩非子》,现在只是在口头流传。到了楚威王的时候,熊商为了表彰楚国令尹昭阳(等同相邦,灭越败魏,功劳极大),拿出了和氏璧奖励昭阳。

  昭阳率宾客游赤山,将玉璧拿出来供人观赏,并讲出了和氏璧的传奇故事。等展示玉璧结束后,昭阳就声称和氏璧‘不翼而飞’。

  这个故事值得深思,你堂堂楚国相邦,带着宾客到旅游胜地公开展示和氏璧,还讲了精彩的故事,紧接着和氏璧就‘不翼而飞’。

  这个‘不翼而飞’是重点。

  当时,宾客们一边吃饭,一边欣赏和氏璧。突然,山下的深潭里出现了一丈多长的大鱼,和无数的小鱼,纷纷跃出水面,大家被潭里的奇景吸引,等回过神来,那和氏璧已经不见了。

  据说当时还有著名的纵横家张仪在场。只是,那时的张仪还没有发迹,人们怀疑这个家伙‘仪(张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国之壁’,之后张仪便受到了所有人的指责,用鞭、杖、竹板子等抽打了张仪数百下。

  为何要选中张仪?

  这个家伙可是鬼谷子的徒弟,能这么轻易的就被人冤枉?

  还有,张仪偷了和氏璧居然没跑,为何不跑?他偷了和氏璧又藏到了哪里?捉贼捉脏啊,你堂堂相国,就这么没品吗?

  “绝对是昭阳和张仪导演的一场戏,再给和氏璧加码。”

  再之后,便有了‘得和氏璧者,立国’的传言。

  又过了50年(至前283年),到了楚威王熊商的孙子楚顷襄王熊横在位期间,和氏璧突然出现在了赵国的集市上,被赵国太监缪贤用五百金买到了手中,他也让玉工鉴定,正是是失踪多年不翼而飞的和氏璧。

  赵惠文王得知后,便把和氏璧要了过去,据为己有。

  赵惠文王是谁?赵武灵王赵雍的儿子,赵孝成王赵丹的父亲,现在赵王偃的祖父,平原君赵胜、安阳君赵章、平阳郡赵豹的哥哥。

  这事又被秦王(赢稷,嬴异人祖父,嬴政曾祖)知道后,便发生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

  但是,和氏璧最终还是到了秦王的手里。并不是在秦灭赵之后,而是至少在前237年便得到了和氏璧。当时,李斯上<谏逐客书>中提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

  其中的‘随、和’之宝,便是随侯珠,和氏璧。

  此时和氏璧,随侯珠在哪里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