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从大槐树下开始

第十章、启动

从大槐树下开始 蓝田关 3014 2024-07-06 15:09

  开过会之后,大家动作都挺快。

  回村以后各自召集村民让大家先收拾家当,别到时候措手不及;至于乡勇基本都是一水的选择的自家子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自己亲族子弟更方便掌控。

  当时开会约定的是各村乡勇三日之内统一到陈刘村集合训练,这个各村还都是挺积极的,两天时间四十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就都集合完毕了,不仅如此每个人还都自备了干粮和被褥。

  这下老古他们这些退役回来的有了勇武之地,原本十几个人围着陈良一个人,不光操练他的骑术和武艺,主要的是想让陈良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好留下老以后可以让子孙读一读,知道自己祖辈是多么的应用。每人对于记录下来自己世界的小册子视如珍宝。

  现在又多了一项,玩命的操练这些菜鸟,说是乡勇却完全按照精锐操练,古时的练兵可没有现在社会的那种不许打骂体罚,只要动作不标准,教了两遍还记不住就直接棍棒伺候,每天陈刘村戏台前的广场上都会准时响起一片哀嚎声,不过进步也是很明显的,没用了几天这些人刀枪就武得有模有样了,连一些简单的军阵配合也有点意思了。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各家也都在默默的收拾着家当,正所谓破家值万贯,现在不是逃难而是移民,每家东西都不少,陈庆山为了让人们跟随不掉队,还特意去买了几十匹骡子车,让各家把不是路上必须的物品,贴上自家的标签统一收集到一起运输,这样为了自己的东西,人们也会紧跟着车队,这样即省了大家的力气增加速度,也让百姓们更聚堆。还好有自己老头的退休银子做底,不然他也不会有这种底气置办那么多的牲口。

  ……

  秋分过后,老天爷也是很给面子,连续的晴天让田间泛起金黄色的谷浪,火红的高粱迎风摆动,空气中飘过阵阵的香气。

  本地最有经验的老农尝过谷物之后,嘎嘣脆的口感说明庄稼已经完全成熟,扯开嗓子一声吼“收秋喽~~~!”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灼热的骄阳下,秋收开始了,农家里可没有什么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这个时候为了早些把粮食收回仓里,男人们光着膀子挥动镰刀不断的收割,宽厚黝黑的脊梁基本上就没有抬起来过,一捆捆的谷子有序的放在脚边,熟练度动作从来没有停止过,女人和半大的孩子们将谷子搬到事先准备好的打谷场。

  再小一点的孩子,则是前者老牛、毛驴拉着沉重的石滚子,一遍一遍的碾压,让谷子尽快的脱穗,谷杆下面就是饱满的糙米,如果想要那种金黄色的小米就还要再经过一道脱壳的工序,但是现在没有必要,糙米更好保存。

  而那些奶娃娃们,则就没有什么事了,在田地里捉捉蛐蛐、蚂蚱,偶尔有大人朋友甜高粱杆就会塞到孩子的手中,这是几个孩子就会开心的品尝着这难得的甜味。

  这次陈庆山也体验了一把特权阶级享有的待遇,因为要安排移民事宜,没有时间收自己家的地,那五十乡勇就派上了用场,两天时间把他家的地收完才放这些人回去收他们自己家的地,今年的收成还算不错,每亩低产下差不多三石的糙米,二十来亩地收了六十石。

  趁着秋收折断他和老爹陈初九要经常不断的往县城跑,凭借着陈初九那退役的副千户腰牌和魏国公府唬人的名头,还真的弄来了不少好东西,如:牲口、粮食、车辆,虽然也要出钱购买但在官府的协调下价格肯定是最优惠的,乡勇的兵器也提前给拨付了。

  整个秋收持续了半个月左右,等到颗粒归仓,交完皇粮,移民工作正式启动。

  四个村子三百来户千余口人,几十辆大车,无数的手推车组成了一两百米的队伍,开始缓缓的前进,两侧各有二十名乡勇跨刀护卫,十名侦骑前后游弋,如果不是队伍里都是穿着个色衣服的老百姓,真的感觉像是军队在行进。

  洪洞县作为山西南部移民的一个集散点,大槐树下已经聚集了不少的人,只待凑齐万人就可以出发一批了,相对于向陈刘村这四个整体搬迁的村子,出了要离开故土,但是身边都是熟悉的人,而且条件也给的比较足,对于移民大家并没有太大的抗拒之心,无非就是换个地方生活而已,毕竟好多人一辈子都不会离开村子五里范围,到哪种地都是一样的。

  大部分的移民都和陈庆山他们一样,也有不一样的,这些人都被捆住双手押送而来,这些都是被强制迁移地,包括无业流民,家中人口众多被拆分和犯官家眷,不自愿移民,那就只能强制了。

  陈良跟着老古他们作为游骑的一员,率先在前边探路,他们来到大槐树的时候哪里已经聚集了无数人,人到一万无边无沿,无数的人畜聚集在一起,吵吵嚷嚷甚是热闹,远远看到广济寺的台阶上站着一排衙役,中间放着桌子,一些人站在桌子前排队等着,想来是办理移民证照的地方。

  等陈庆山他们到来的时候,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只因为他们太过不同了,队伍组织的很紧密有那么多的牲口、粮食,两侧还有护卫,其他地方来的移民都是县中的兵丁衙役护送不像他们这样有自己的队伍,还有骑兵,人们不自觉的给让出一条道路。

  看着比起自己显得寒酸无比的其他队伍,所有人都赶紧很是自豪,陈庆山更是挺胸叠肚地分开人群,大步的走上广济寺,在负责登记的吏员面前放上自己的移民照和乡勇文书,这些小吏也早就听说这次的移民中有一户特殊的领头人,想必就是这位了,不由得客气了不少,快速的办好文书,发放移民费用。

  不过移民费都是纸钞,虽说标记钞一贯顶一千文,可是老百姓普遍不怎么认,致使民间老百姓甚至用两百文现钱交换一贯纸钞,不过这时候聊胜于无吧。按照朝廷公告每户二十贯纸钞发放下去,告诉大家一路上优先花这些纸钞,如果到了地方还有剩余就赶紧去换成铜钱为好。

  因为人数还不够万人,故队伍暂时就在广济寺外驻扎下来,等待人齐以后出发,陈庆山他们按照军队简易大营的驻扎方法安置住宿,所有大车围成一圈,自己人全在车阵之内,以村为单位分成四块,中间留出横竖个一条通道,有乡勇不断的巡逻,陈庆山的营帐按在中央方便指挥。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营寨一扎起来立马就引起了懂行人的注意,各县的差役和领头人中也有当兵打过仗的,知道这支队伍的领头人不凡,移民的路上可能好需要对方的照拂,当晚就有人带着礼品前来拜访,陈庆山也是来着不拒,都是要一起走的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自然要相互关照。对于这些人想要一起走的要求也都应了下来,还成立了一个临时指挥所,由一位姓黄的移民官员为首,陈庆山和其他几县领头人作副统一协调。

  移民队伍在大槐树下等了两天,这两天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甚至黄大人为了和陈庆山拉近关系都住在了他们大营了。

  终于万人队伍凑齐了,在黄大人主持的祭天、祭土、祭拜祖宗之后,三声炮响,这一次的移民正式开始。

  前锋队伍缓缓的出发,这次移民的路线是从洪洞出发,经霍州、灵石、平遥、晋中、阳泉,过娘子关,过井陉,经获鹿入北直隶,然后再北上,一直到北平附近。全程一千四百里,一天二十到三十里路,要走两个月的时间。

  再过一个月就要入冬了,一定要在大雪封路之前到达,不然就有苦头吃了。

  所有的人不由的留下了泪水,再回望一眼家乡,装起一捧家乡的黄土,这辈子恐怕再也没有机会回来了,希望自己的子孙还能记得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走出来的。

  迈着不舍而又坚定的步伐,一段漫长而又艰辛的移民旅程开始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