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
只见军中一小校跑步上前,见了莫林,拜见道:“将军,我是小宜口锐营的,昨日从小宜口出发之时,远远看到已有一队离开小宜口,行军前,也是这个行进的方向。”
“还有一支北军也朝这个方向进军?多少人?”
“禀将军,人数差不多也有两三千人。”
“你们此行目的为何?”
“当时领头将军并没有说明,但小人在将军帐时值守时,听到将军提到过夷江城,让他们无粮自乱,还说不能落后前军。”
“果然,这两支北军的目的不是攻占新的城池,而是去劫夷江粮草。”莫林猜对了。
“他们早走多久?”
“这个,小人猜想有一两个时辰左右,不过他们走的是北边线路,我们这队走的南边线路。”
“好。下去吧。”莫林扬鞭,“传令,速往夷江城进发。”
本来只有一千人的队伍,这一次变成了两千多人,莫林的底气大得多了。夜间战斗时,还担心寡不敌众,但这次心里一点也不怕了,两千多人对阵两三千人,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再加上御林军训练有数。
“那队人是要断夷江城的后路吗?”江若仪追了上来。
“听那小校的话,我敢断定是如此。只是不知,我们行军能否追上那支北军。”莫林担心这一夜战斗,再加上那支北军早先行军,或许他们之间的距离就远远不止五十里了,同时,北军的具体行军线路也不是很确定,想来是不会走大路,但如果选的是小路,虽然路难走一些,但是路程会短一些。
“哇,刚才真带劲。”江若仪觉得战场上并不可怕,何况这一次还是在夜间,没有看到战场上的残酷性,反而觉得上阵杀敌是比较有意思的事。
“这可不是真正的战场。他们是有熟睡中被我们偷袭,如果是正面打伏,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到时人马混战,根本分不清敌我,每个人都会战到无力为止。”莫林说的很沉重,因为真正的战场他已经见识过,蒙古大军进插入中军大帐,甚至已有一队人马攻到了大明皇帝的帐前,并且还与皇帝交上了手。而这一次不同的是,莫林军采用的是偷袭,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所以才会让江若仪认为打仗并不可怕,其实这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场面而已,未来的大战肯定会有,比如夷江之前的父亲莫正雄与北军就是大场面,对于没有见识过于战斗血腥的江若仪来说,很可能会受不了,也很可能只是看了一眼,就会被吓得双腿发软。
莫林带队急赶,心里迫切想在北军之前到达夷江,又或者赶上南江押送粮草的队伍,再一路护送,这样也可以避免粮草被破坏。
然而,在离夷江城屯粮之地山仓不到十五里时,路上遇到了南逃之民,这些人看到莫林队伍后,拜倒在队伍之前,“将军,快去救粮。”
“发生什么事?粮草如何?”
来人道:“我等是押送粮草的百姓,在前方五里山凹之中,遇到了北军,这些北军见人就杀。我们几人拼死逃出来,幸遇将军,请将军速速救援。”
“全军加快行军!”莫林令道,拍马急向前驰去。
远远看到山中浓烟升起,还好五里地并不远,不到一刻钟莫林就到了。很可惜,押送的粮草都被烧了,地上躺着很多押送粮草的人。
莫林命人上前查看有无活口,结果发现无一人活着,遂下马,令士卒掩埋。
“将军,快看!”山上放哨兵士指着北方大叫道。
莫林不答话,一个纵身上马,跑到山上,发现很远处也冒起了浓烟。莫林心中暗叫不好,必然是山仓出事。
“纵军随我来!”
沿路催军急行,行至离山仓十里地时,遇到零散北军,大军围住,逼问之后才得知,这一小队人就是刚才焚烧粮草的,莫林心中气愤,直接命人结果了这一支北军后,再纵马向前。
到了山仓,但见山仓各粮仓都已起火,熊熊大火,很远都能感觉到火中热气。
“王将军从左杀入,常将军从右杀入,其余随我一起杀敌!”
将令已下,看着已冒大火的粮仓,南江兵士无一不义愤填膺,勇往直前。
众军进入山仓,本以为会见到大量的北兵,但相反只看到地上死伤的兵士,“将军,北兵在城东。”一受伤的兵士叫道。
莫林催军东行,奔至东门附近,便见守城将士正与北兵相战,渐处于下风。莫林长枪一挥,众军呼喊向前,这下山仓守军与莫林军将北兵夹在中间。
北江人凶悍,果然名不虚传,若不是御林军,恐怕这支北军还不容易对付。
有了莫林军相助,守城军压力大减,渐渐占据上风。见莫林已提长枪加入战团,江若仪也不甘落后,手里长刀不断挥舞,每一次挥舞,都会有一名北兵倒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莫林始终不离江若仪,一见她有危险,长枪就赶紧递了过来,好几次都是险象环生。
或许是南军人数已远超过北军,又或者是由于被两军夹在中间,渐渐的北军士气下降,
两军呈碾压之势,不消半日,就将这支北军消灭殆尽。随后,莫林又命众兵士灭火,好在这次救援还算及时,虽然粮仓被烧,但还有一半烧得不多,不过即使这样,整个山仓剩下的粮草也只有原来的四成左右,路上的粮草又全被焚烧掉了,剩余的粮草只够夷江将士一月之用。
这一消息,莫林也派人奏报了朝廷。
在确定解决了窜入南江的北兵之后,莫林带着两千多人向临江城折返。皇上的话还在耳边,坚守南山关,痛击北兵,夺回小宜口城。
沿路遇到了前来汇合的御林军,这支队伍在行进之中时又遇到了从山仓城败逃的北兵,还好这些逃兵并不是很多,在御林军的面前真的是不堪一击。
行军两日,便到了临江城。不过,莫林并没有带兵入城,而在城外扎营,一来临江城不大,很难再安排两千多兵士,二来马上就要去南山关。所以在安排了江若仪后,并依着公主的要求,并没有将公主的事情告知守城将军石鼓,莫林也只是带着副将王炎进城见石鼓。
在听说莫林这几日已连续多次与北兵交战,临江城石鼓将军道:“贤侄初次领兵,就能屡战屡胜,真的是后生可畏,击退北兵,收复河山,后继有人!”
“与石将军相比,还差得远。”莫林道。
“当年我与莫将军一起征战沙场,想来已有二十多年,往事历历在目。贤侄如不嫌弃,叫老夫叔叔即可。”石鼓虽然治军很严,但为人却是比较的随和,给莫林的感觉就是一点架子也没有。
“石叔叔,”莫林来此的目的,是想知道北兵有什么动向,有没有再土翻山出来,南山关有多少敌兵。
“贤侄有话尽管讲。”石鼓饮一碗酒。
“不知道这几日山林间有无北兵?”莫林问道。
“不瞒贤侄,每日都有北兵出入山林,为防北兵再次越过东山,我与其他两位将军商议,分别在东山、西山设军驻守,每日往来巡查,但凡有北兵,尽皆杀之。”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将军,石鼓也知道小宜口的重要性,更知道在北兵夺得小宜口后,要防止敌人小股偷袭,特别是在得知有两支北兵出了东山后,还焚烧了夷江的粮仓。
看石鼓将军安排的还是非常不错的,至少北兵不再敢从山林中出兵了。不过,这也会加大南山关的压力,“敢问石叔叔,南山关有多少守军,又有多少敌兵?”
石鼓看了周围,说道:“在小宜口失守后,我与三浦、万山商议,原来在南山关只有一千守军,但是小宜口内的北军已有万余人,据兵士探查,近来北军还在不断的向小宜口增兵。所以,三城议定,从三城抽调兵卒到南山关,修筑工事,加固城墙,目前守军已有一万人。昨日收到皇上旨意,皇上道还会向南山关增兵。”
看起来石鼓将军并不知道朝廷如何,也更不知道朝廷目前已派不出来兵丁,但皇上的这一旨意,也像一个定心丸,让前线的将士们知道,并不会只有他们与北军对战,皇上也会增派将士。其实打仗时,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对方人数超过自己,而自己一方在人数是不变的,那么前线将士就会慢慢的害怕,但如果说后续还会增兵,那么将士们的信心就会大增,对敌时就不会产生怯弱之心。
当晚无事,莫林出城回到营中,却见江若仪在帐前练刀,引得兵士阵阵喝彩。
“只要日日训练,就算身子板再瘦弱,也能让敌兵胆寒。看,这就是例子。”莫林说道,指着江若仪。不过,在莫林心里,却认为四公主江若仪是花拳绣腿,整日在宫中练武是不行的,这与战场杀敌有明显的不同。
“将军!”众人一起参拜。
“都起来吧,训练之事不可荒废。”这一次莫林对着帐前的将士道。
“不仅要练刀,还要练弓、马。”莫林对江若仪道。
“怎么,将军觉得小人弓、马不好?”江若仪问道,其他兵士见了,只吐舌头,这话他们可不敢。
“一般般,上不了战场。”莫林实话实说。
“看刀!”江若仪举刀就向莫林砍去,这一刀如果莫林不能躲开,必然会被砍中。
“将军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