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元年,刚刚继位的皇帝刘稔发布求贤令,有十人通过了太傅石恒的考核,柳琰便是其中之一。
十人进宫,逐一面见皇帝。
柳琰是最后一个进入宣和殿的。
“颖川柳琰,拜见陛下。”柳琰低着头,跪在地上行礼。
“卿且近前来。”皇帝刘稔道。
于是柳琰在刘稔对面坐下,平静地向前看去。
皇帝看上去不到二十岁,身体健壮,双目炯炯有神。
皇帝边上坐着一个人,看上去比皇帝年长一些,容貌俊美。柳琰知道他就是临淄王。
“治国当以何为重?”刘稔问道。
刘稔对之前的九个人都问了同样的问题。
有的回答以德行为重,有的回答以人才为重,有的回答以经学为重,有的回答以民为重,有的回答以吏治为重,有的回答以兵事为重。
柳琰的回答和别人都不一样。
“治国当以粮食为重。”柳琰道。
原本一直看着地面的临淄王抬起头看着柳琰。
皇帝笑道:“朕闻卿家贫,却未曾想到一至于斯,朕即刻给卿家中送去精米百石,以解卿饥饿之苦。”
柳琰道:“臣非戏言也,陛下久居宫中,锦衣玉食,未知百姓饥饿之苦。”
刘稔道:“朕固知民以食为天,然治国岂唯农事?”
柳琰道:“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臣以为国之大务,莫重于是。”
刘稔道:“先帝在时,轻徭薄赋,民岂能不足?”
柳琰道:“先帝虽圣明,然常年对匈奴用兵,仓廪之中已无余粮,倘若再生天灾人事,陛下将如何应对?”
刘稔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临淄王忽然道:“先生认为国家如何才能仓廪充实?”
柳琰道:“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今仓廪空虚,乃流民日增之故。”
刘稔道:“流民日增,因何之故?”
柳琰道:“乃豪强兼并土地之故。”
皇帝和临淄王都陷入了沉默。
临淄王忽然道:“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陛下与孤并非不知,只是陛下新登大位,尚需世家豪族之支持,度田归民之事诚难行之。”
柳琰道:“臣亦知陛下难处,愿献微计,或许对陛下有所助力。”
刘稔面露异色,道:“愿卿教朕。”
柳琰道:“陛下可任命臣为丞相,臣随后于朝会之时向陛下献度田归民之计,世家豪族必然震恐,陛下佯装大怒,贬臣为庶人,以结其心,待陛下根基稳固之时再徐徐图之。”
皇帝和临淄王看着柳琰,脸上都露出敬佩之色。
刘稔道:“卿无需献此计,何不就此长任丞相以辅佐朕?”
柳琰道:“臣孑然一身,于朝中无有根基,若占据高位,徒遭人忌,对陛下无有帮助,反而会使陛下得罪世家豪族。臣本就一庶人,再做回庶人并无损失,请陛下勿顾念臣。”
问对结束,皇帝和临淄王目送着柳琰的身影离开宣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