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开国于荒

第三十四章 沿海匪患

开国于荒 超帅的烟仔呀 6091 2024-07-06 15:11

  金秋九月,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们脱离夏季闷热骚扰,开始享受凉爽天气的季节。校场内,谢煊等人经过五个月左右的枯燥等待,每天重复着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也逐渐淡去。

  现如今,蛟林军和游哨军的武器盔甲已经基本配齐。弩箭,箭矢等物品还在加紧赶制当中,估计过个十余日就能悉数完成。谢煊对于箭矢之间的要求相当严格,弩箭和箭矢不仅采用三棱箭头,而且还要求每个箭头插孔的偏差不能过多,这样方便回收和更换。

  对于游哨军的武器,谢煊在工匠方面下的要求则是更多。例如弓弩的配件,每个零件的偏差不能多于一枚铜板的厚度,而且没把弓弩的零件要求可以相互更换。虽然加大了工匠们的负担,但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后勤压力。

  谢煊看着匠人处每天出产的三十多套铁甲,不禁也是有些欣慰。在自己将匠人处的工匠们进行分工,实施流水线生产以后,效率不由得大大提升。

  原本的匠人所,一天十几名工匠合力能做出一套铠甲都算是费力。现在合理分工以后,每人各司其职,再加上制作工匠的匠人不就不在少数,约有六百多人,达到如今的产率也是极为乐观的。

  各军的武器作为小头,打造的更是勤快。开工后的两个月时间,武器就已经基本打造完成。再加上源源不断从各地送来的铁矿,现在的效率真不是以前能比的。

  “殿下,再有五日,全军士卒们的铁甲就能全部分发齐全了。”武铁在一旁说道。

  “若是将闲置下来的工匠,投入到盔甲的生产中,估计能再快上不少。”谢煊道。

  “呵呵,殿下。工匠们也是人,闲置下来的工匠大多都在高炉旁帮忙冶铁,添煤,或是帮忙运送材料,少数时间才能休息下来。若是都调去制作盔甲,那别的活就没啥人干,效率也可能会大大降低。”武铁摇了摇头,说道。

  “也是,现在工匠们的分工,正是最合理的结构布局,不宜调动。”谢煊道。

  “还好这几个月下来,我没有让士卒们放下操练进度,虽然没了盔甲和武器,但训练还是往日一样,甚至有所加强。现在只要等到盔甲发放下去,士卒们再穿着盔甲进行几日训练用以熟悉,相信很快便能将战斗力再度提高一截。”谢煊接着道。

  “殿下,过几日就到重阳了,王上和王后已经两次派人来催殿下回去了。”叶英突然说道。

  “哦?叶伴伴你不说我都快忘了这茬了。重阳节要到了,也该带点东西回宫看看王祖母了。”谢煊沉思道。

  “那殿下,咱们几时回宫去?”叶英有些抑制不住脸上表现出的激动神色,语速急切的问道。

  “此事宜早不宜迟,现在天色渐暗,不宜离开校场。今晚你去收拾一下行囊,我找人来商讨一下我走后这几天内军中的事务,明日早上便启程吧。”谢煊说道。

  “那武前辈,谢煊便先行告辞了。还请武前辈这段时日,能够好好的休息。”谢煊向身旁劳累了五个多月,疲惫不堪的武铁行了礼,说道。

  “殿下慢行。”武铁眼中泛出一些泪花,说道。

  说罢,谢煊转身,一步步的走下台阶,向校场东南方走去,而叶英和崔平在向武铁行礼以后,便是紧跟其后。

  待谢煊等人返回军帐以后,天上早已升起了一轮圆月。校场各地安放的火盆也被点燃,作为照明装置,给士卒们提供一定的视野。

  叶英此时正带着侍女们收拾这谢煊账内的物品,能带回去的都要带回宫里,而书籍和床单被褥之类的日用品则被留在军帐之中。将谢煊的帐篷收拾完以后,叶英还要带侍女们去收拾自己和崔平的帐篷,最后才是侍女们自己的帐篷。

  而崔平,早在叶英等人开始收拾谢煊房间之时,便被谢煊派去请龙且和赵昇平两位将领了。

  “殿下!”赵昇平和龙且两人几乎同时踏入帐篷,来到谢煊的案桌前喊道。

  “来,赵将军,龙将军请坐。”说罢,谢煊指向案桌前两旁的椅子说道。

  “殿下,今日唤我和龙将军前来,所为何事?”赵昇平坐下后,有些不解的问道。

  “赵将军真是糊涂啊,过几日就是重阳节了,这点赵将军难道不晓得么?”谢煊笑道。

  “末将唐突了,光顾着训练士卒,完全忘了这茬。”赵昇平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说道。

  “马上要到重阳节了,我也打算回宫去,尽尽孝道。不知你二人,打算如何?”谢煊说道。

  “殿下,臣家父早年战死,臣才替补了他的职位。而家母在臣被调回家中没几年后也离去了,但好歹还是尽了几年孝道。”龙且说道。

  “那,龙将军这个重阳节不如就回家去吧,就当放个假,回去陪陪妻子儿女,毕竟你好几个月没回去了。”谢煊说道。

  “那末将便恭敬不如从命了。”龙且抱了抱拳,感激道。

  “赵将军,你呢?”谢煊问道。

  “回殿下,臣父早亡,是家母一手将臣拉扯大的,现今每月的军饷都寄回家,让老母能够吃些好的,过得好点。”赵昇平说道。

  “赵将军,你都二十好几了,还没成亲么?”谢煊问道。

  “咳咳,这。家母倒是为我张罗过几门亲事,但我都没去。”赵昇平顿时脸红,尴尬地说道。

  “那你这次也回去吧,回去看看自己的母亲,尽尽孝道。”谢煊道。

  “臣多谢殿下。”赵昇平从椅子上站起,向谢煊行了个礼道。

  “先坐回去吧。之前从长乐候哪里讹了十万两白银还没处花呢。这不正好重阳节到了,你们二人,一人领五两银子回去,买点东西看看家人。”谢煊说道。

  “还有,明日统计一下有打算回家探亲的士卒,想回去的每人放二两银子路费,也当做礼钱了。没有回去的,愿意留在校场继续值守的每人也是二两银子,作为弥补。”谢煊接着道。

  “殿下仁慈。”龙且和赵昇平皆是站起来说道。

  “殿下,我们都走了,那校场谁管?没人管岂不乱套了?”龙且问道。

  “此事无碍,成立一个监督小组,对留在校场内的士卒进行管理。若是有违规者,扣除两月军饷,回家探亲晚归者同样如此。另外监督小组由你二人挑选成员,完成任务以后监督小组每日再发放一两银子,作为嘉奖。”谢煊说道。

  “殿下英明!”二人说道。

  “对了,让你推寻的五位将官选出来没有?”谢煊向赵昇平问道。

  “回殿下,目前人选还有六人,但其中有一人喜好喝酒,不知要不要任用。”赵昇平说道。

  “喝酒误事啊,这人就暂不任用了,但如果他表现很好,有过人之处,以后还是可以提拔的。”谢煊道。

  “嗯,殿下,名单我一直带在身上,现在就交给您。”赵昇平道。

  “刘庆之,常文远,李如嵩,张无幽,张三,唐元。这六人哪个是你说的爱喝酒哪位?”谢煊接过名单,将上面的名字一一念出,随后问道。

  “回殿下,是张无幽。”赵昇平答道。

  “好,就这样。明日我便启程回宫,其余事情便拜托诸位了。”谢煊说道。

  “殿下放心!”赵昇平和龙且说道。

  ........

  次日清晨,谢煊在蛟林军及游哨军将士的目送中,登上马车,从校场的大门离去,随行的还有数十名侍女,还有领头的叶英和崔平。

  就在马车驶出校场的那一刻,蛟林军和游哨军的士卒在赵昇平和龙且的带领下,齐声喊道“殿下慢行!”一连喊了三次。

  声音如虹,校场外的街道上,都不断回荡着这句话,谢煊坐在马车内,也是颇为感动。

  回到宫中,过了两天左右,过完了重阳节,谢煊还从外面买了礼物送给王祖母,还有自己的父王母后,以及弟弟妹妹。

  又过了三天,谢煊接受到了来自小太监李德宝的喊话“王上请世子殿下前往大殿议事。”

  这显然是自己的父王为了让自己熟悉政务而做出的决策,让自己到朝堂上见识见识,和群臣们打打交道。

  而谢煊也是认真的对待这次朝议。上朝当日,谢煊起了个大早,在侍女们的侍奉下进行沐浴,然后换上了绣娘坊送来的新制的朝服。

  这套朝服显然已经准备了很久,送来时还带着木柜里的木香还有香料的味道。

  谢煊作为世子,朝服自然与朝臣们的有所不同。朝臣们的朝服根据品级而定,三品以上的官员穿着紫袍,佩戴金鱼袋;五品以上官员穿着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谢煊作为王室,穿着的是黑色朝服,饰以虬龙纹样,佩戴金鱼袋。

  穿戴完毕以后,谢煊在几名太监的随从以及李德宝的领导下,前往大殿外等待。

  李德宝将谢煊领到文官的一边,示意谢煊站在宰辅前头,作为领头。因为第一次上朝,难免紧张,于是谢煊确定完位置以后,便站立在原地不动,而叶英和崔平则是站的远远的看着。

  一些站在后面的官员,见到谢煊被几名太监领过来,纷纷交头接耳的议论着些什么。

  “想必这位便是世子殿下吧?”

  一道浑厚的声音从谢煊身后响起,让谢煊打了个机灵。

  谢煊转过身看向身后这声音的来源,仔细打量一番后,只见此人身着紫袍,佩金鱼袋,又站在文官们的最前面。谢煊断定,此人就是当朝宰辅---张荀若,于是行礼道“晚辈谢煊,见过宰辅大人。”

  “呵呵呵,世子殿下聪慧,一眼便将老夫识出。”张荀若摸了摸自己黝黑的胡子,欣慰的说道。

  “宰辅大人谬赞了。”谢煊也说出一句客套话,用以回应。

  ‘铛,铛,铛’的三声钟响后,一名太监从大殿的中轴线上出现,在两道阶梯的正中间停下。

  “钟响以毕,朝议,开!诸位大人,请上阶入殿。”尖细的声音从台阶的最上端传下,回荡在大殿外的宽广院落中。

  谢煊和张荀若还来不及接着客套下去,便纷纷打理好自己的衣冠。谢煊将裙摆一手提起,一手握着笏板,走上台阶。

  大殿前的台阶足足有九十九级,每隔三级台阶边有一名武士握着长枪站哨。走到台阶尽头,到达了大殿外的平台上,还走了数十步才到达大殿的殿门。

  到了殿门外,还有太监帮谢煊等大臣将靴子脱下,然后才能进去。而武官们则是要将腰间佩戴的刀剑交给太监,放到一旁的架子上,才能进殿。

  大殿内五步有着一座烛台,十步有着一座大的带着装饰的宫灯,而且这宫灯还是放在一座带着详细雕饰的铜坐台之上,且不止一个,而是十多个宫灯。大殿就被这样的灯源,照的通明。

  进入大殿过了大约十余分钟,两班大臣也是找到了各自的位置站好。而谢煊,依旧站在最前面。不过周围大臣们的议论之声,并没有消停下去。

  “王上到!”尖细的声音响起,随之而来的便是自己的父王。到了御台以后,谢谭便坐在自己的金椅上,看着下面的文武百官。

  “臣等恭迎王上,王上万年!”一众大臣两手持着笏板,弯下腰行礼道。

  “众爱卿平身,今日朝议,可有何事启奏?”谢谭坐在王椅上,郑重的说道。

  原本还在讨论世子殿下为何会突然而来的众臣,见到王上来了,也是纷纷收起了话语,行完礼以后,便是静静地站在原地,等待有事起奏的大臣出来站班。

  “王上,臣兵部尚书,高芝,有事上奏!”声音落下,一名身着紫袍的官员,从人堆里走出,站在大殿中央,双手握着笏板说道。

  “准奏!”谢煊坐在椅子上,说道。

  “王上,昨日地方官员上报,连江,福清,宁德等地出现海倭!这群海倭嚣张至极,不仅上岸进行掠夺,还焚毁民舍,各地官府。连江,福清等地的沿海守军前往出战,不料海倭人数众多,我军战败,战死者多达两千之众!宁德府现在正受到海倭围攻,城内守军四千人正在据城死守,等待救援!”高芝说道。

  殿内的大臣听到兵部尚书的奏报,皆是炸开了锅,七嘴八舌的开始讨论。

  “可恨!区区海倭也敢骚扰我闽中的海疆!高芝,围攻宁德府的海倭有多少人?”谢谭愤愤的拍击面前的案桌,随后问道。

  “回王上,据从宁德府派出的士卒所提供的的情报,围攻宁德府的海倭约有两万人!而连江,福清存活的守军上报,进攻当地的海倭各有四千人和六千人!”高芝道。

  “怎么会这么多!我闽中外海何时多了如此多的海倭?”谢谭愤怒的说道。

  而底下的大臣皆是在各自讨论,无人敢接王上盛怒下的话茬。

  “王上,当务之急是派兵前去救援各地,并且增加各地防备,而不是在这里大动肝火啊!”张荀若出列说道。

  “对,宰辅说的对。高芝,速调长龙,晋安,蓼沿三地守军前去支援连江,马尾,青口,一都,长乐守军前去增援福清!七都,洋中,大甲守军前去支援宁德府!沿海各地守军加强防备,三山城守军也要加强警戒!”谢谭说道。

  “王上!长龙,晋安,七都,洋中,青口,一都等地的守军不过百余人,只有长乐,马尾两地的守军过千人,此去增援恐怕只是徒增伤亡啊!”高芝说道。

  “那该如何?距离当地最近的地方只有这些,其余的地方还要防备海倭侵袭!”谢谭道。

  “只能从王城发兵救援!宁德府为主,福清次之,连江最末!”高芝说道。

  “王城内的军队自保尚且不足,那还能出去增援啊!”谢谭连连叹息道。

  “王上,只需要从王城内调遣四千士卒前往支援福清,三千士卒前去连江即可,由王城士卒配合各地前来支援的守军,定能击退海倭,若不能,则治统军将领之罪!”谢煊走到大殿中央说道。

  “这样虽然可行,但支援这两地,已经达到可用兵力之上限,宁德府又该如何?”谢谭看着谢煊问道。

  “只需我蛟林将士五千人即可!”谢煊走出臣公班列,站在大殿中央,高芝位前,手将笏板轻轻举起说道。

  “殿下不可妄言!围攻宁德的海倭多达两万之众,区区五千士卒,怎么能击败两万海倭!”高芝说道。

  而周边议论之声也是渐渐多了起来,都在指责谢煊小孩子胡闹。

  “高大人!宁德府守军匆忙逃出,来王城预警,为了让朝廷尽快出兵支援难免会夸大海倭数量。更何况海上条件艰苦,海倭怎么可能会有两万之众?顶多只有八千人。其余两地的海倭,真实数量也不会超过三千之数,所以各位放心好了。”谢煊说道。

  “殿下,军政大事,岂能妄下结论?”高芝斥责道。

  “军政大事,尚书大人没有亲眼见到,怎么能只听信报信士卒一面夸大之词?难道不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个道理吗?”谢煊怼道。

  高芝这一下也被怼的没有脾气,一时竟找不到词语进行回怼,再加上被宰辅盯了一眼,只好退回到官员队伍中。

  “王上,时下重阳已过,蛟林军的士卒们早已开始操练,臣有信心带着五千蛟林士卒,击溃海倭!生擒海倭贼目,献俘于王城,斩下贼首,筑成京观于王城内!臣定与蛟林军上下一心,不破敌军,誓不回转!”谢煊说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