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七百二十六年,郑国皇帝林阳死于宰相赵硕手中,赵硕自立为帝建国大卫,国都定在了距前朝国都洛都以东两百里的开封城,并改名为东京。
赵硕这一手釜底抽薪,改朝换代让许多驻守在各地重镇的将领们生出异心,纷纷打着光复大郑,推翻赵卫的旗号来光明正大的自立门户互相攻伐。
卫国建立一年,长江以北便是狼烟四起,除了卫国以外,出现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国家。这些国家都是前郑的将领或者大族割据一方所成立。而长江以南也有许多国家建立,都打着恢复大郑的旗号,都自命为前郑正统。
但是南方的割据政权并没有北方那般多,不过四五个而已,相对于北方十七八个割据政权来说算是好的。
早在尚国之时,东南一带便有政权出现,不过声势不大一直默默无闻。前宋时,闽中一带的旧势力佘国被干掉了,继承前朝衣钵的闽国成立。闽国第一任国君上位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派使者到前宋国都商丘请求受封。
为了表示诚意啊,闽国国君承诺自此往后世代为大宋镇守闽中及沿海地区。宋国当时的皇帝一看还挺老实的,而当时大宋的主要目标是集结兵力征讨西域的胡国,宋帝便册封了闽中国,并且授予金印和王服。
到如今,闽中可以说是逍遥世外,不与中原以及江南诸国进行争斗。自第一任国君之后,历代国君皆是守成之君,不对外扩张,一心只想着发展闽中。
在郑国初立的时候,已经统一江南并且打算进攻闽中以及东南一带。二十万大军由郑国开国皇帝林程率领,打算从邵武攻入闽中,迫使闽中投降郑国。同时威慑东南一带的少数部落。
可当时郑国初立,国力孱弱、后勤不济,难以供养二十万大军。于是林程打算速战速决快速进攻邵武夺取闽中,而当时的闽中王谢鸢率国内七万子弟兵进驻邵武补充防御,同时又调五千擅长翻山越岭的士兵(后称山营兵)袭扰郑军的补给线。
这一操作使得郑国军队的粮草时断时续,军心渐渐不稳,加上邵武连日不克,军中厌战情绪渐增。林程知道此番难以建功便留下五千士兵留守大营断后,打算半夜撤军。
可惜这一举一动都被山营兵看在眼里并且上报给了谢鸢。谢鸢令剩余的山营兵在郑军撤退路线上多多设伏,不断袭扰以拖延时间。撤军当晚,郑国大军开拔没多久后中军便受到了数次袭扰,速度减缓下来,可郑军也顾不上太多只能丢下尸首急忙行军。
林程率军撤到铁牛关时,军队已经疲惫不堪,只能就地扎营做出修整。而谢鸢带着五万军士跟在郑军后方十里,见郑军扎营修整便让士兵们到铁牛关两侧的山上埋伏,甚至派出一支六千人的山营兵堵住郑军退路。
郑军在营内埋锅造饭,休息了一阵后便再度开拔,往资溪方向撤去。就当撤军开始没多久后,郑军的中军,后军阵容受到了闽中军队火箭的洗礼,被射死、烧死者不计其数,军队阵容开始崩溃。
而林程打算率前军回援时又被山营兵死死咬住,郑国十六万大军被分割消耗。后军五万多人被三万多闽军以高打低溃散开去,被俘者高达两万有余,死伤者三万余人。击溃后军阵容后,谢鸢率领麾下士卒连忙前去支援那拖住郑军中军的一万多士卒。
随后,谢鸢派人调山营兵回援以免被分割包围,四万多士兵进攻郑军中军,战况十分焦灼。而晃过神来的林程急忙带着前军回援,郑军刚刚集结起来的的十余万大军与四万闽军对峙,谢鸢见郑军人数渐渐增多也不敢再次发动进攻,只能让弓箭手放箭来消耗敌军。
林程将残余军队集结好之后迅速列阵来抵挡闽军由高打低的抛射箭雨。此时已经鏖战至傍晚,林程无法确定闽军人数,只能在抵挡两轮箭雨过后下令有序撤军。此战在后世史书上称为铁关大战。
这一战让郑国国力大减,无法阻止大规模的军队南下,而没几年后北方的游牧名族又不断南下抢掠,郑国兵力重心转移至北方边境。为了防止被闽中背刺,林程特意派人入闽分封谢鸢为闽中王,并且大有赏赐,这表示两国罢兵言和,而中原正统的郑国也承认了闽中的合法地位。
后世更是有学着认为铁关大战为郑国早亡,闽中的迅速崛起埋下伏笔。因为这一次南下,郑国死伤十余万军队,兵器盔甲遗落无数,被俘士兵更有万余,极大地补充了闽中的人口与武器需求,更是促进了闽中科技技术的进一步革新。
而皇帝林程估计是这次惨败中精神受到重创,在册封谢鸢为闽中王之后,没几年便因头疼而驾崩了。林程的太子林威登基,并且大兴改革,废除前朝弊政,废除苛捐杂税,国内矛盾才有所缓和。
而林威在登基之初便进行改革,这也使得朝中不满之声日益增多,更有些反对革新的大臣散发谣言说:‘有人要勾结闽中王谋反’。这则谣言让没有什么外交经验的林威吓得不轻,林威在御书阁内细细思量了一会后,决定颁布一道诏命。
这条诏令的大致内容就是对闽中进行安抚,赐予谢鸢万金,加封九锡王冠,同时还送去一大堆东西。
这条突如其来的诏令,让啥也没干的谢鸢懵的一批,可以说是人在家中坐,福从天上来。那些造谣的朝中大臣可以说是给了一个很好的助攻。
而如今,郑国覆灭,诸侯割据,经过一百多年快速发展的闽中也成为南方一个极强的势力,江南的诸侯都有想要拉拢的意思,其中割据荆襄的楚国表示出来的意图最为明显。
更何况如今楚国的势力范围已经扩展到了荆南一带,距离闽中仅仅一山之隔。楚帝也曾多次派使者入闽与闽中王商讨,欲图共谋霸业。
可老闽王年纪大了,不再有那般争强好胜之心,使臣每次到来都是被老闽王热情款待,然后一句“闽中自祖上开始便世代镇守,不问世事,只愿保持中立不染世俗。”便打发走了。
这让楚帝又爱又恨。如果出兵的话,没有正当理由军心不稳,而且闽中的军事实力但凡有读过史书的都知道,当年可是击败了数倍于己的郑国精锐大军。不出兵的话又怕在对外征战之时后方不稳,毕竟人人心隔肚皮,难以预料。
为了缓解楚帝的焦虑,宫中的一个内臣便提出让楚帝下嫁一个女儿给闽中王的王子殿下,两家结成秦晋之好,不就不再怕后方出事情了吗。
楚帝仔细思索了一阵子后,觉得这份建议十分合理,也符合当前利益,便接纳了这个意见,并且将自己的第六个女儿嫁给了闽王的世子。
楚帝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闽王世子之后过了大约四年的时间,老闽王薨逝,世子谢谭登基,即位成为新闽王。
谢谭在迎娶楚帝之女后不久,在二人的不断努力下,又经过十月之久,总算是诞下了一个男孩。老闽王在得知消息后更是激动万分的从床上爬起来,撑着拐杖来到后宫亲自见自己的孙子。
老闽王在见到自己的孙子后是喜爱得不得了,但毕竟年老体衰没办法将孙子抱在自己怀中,只能由侍女代劳。且闽王在见过自己的孙子后,当天便宣布要为自己的孙子亲自取名。
——————————————
老闽王早年在位时,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于是老闽王也喜爱到处云游,将朝政甩给谢谭。在出游各地时,老闽王曾在海边遇到一个术士。这名术士曾经说过自己的家族之中,三代内便可走向繁荣。
老闽王也是一个喜爱这些神秘事物的人,于是把术士请来一同游历数日之久,这名术士在与老闽王多日的相处后,觉得投缘。在了解老闽王的家事后,特意为老闽王的孙子提出了几个可取的名字。
在数十份写好名字的竹片中,老闽王从中挑选一番后,将一片最为翠绿的竹片翻起,只见上面单写着一个“煊”字。
此字和老闽王心中所想相同,老闽王更是大喜,当即便邀请这名术士陪自己回宫。这名术士虽然对老闽王的身份早有推测,但在老闽王自报身份后还是有些震惊,连连推辞。
但最后,碍于人情还是和老闽王回了宫。老闽王还特意让术士给自己刚出生的小孙子看面相,看八字,测未来。一切结束后,老闽王为了感激术士,特意为其设立了观星司,让术士担任司长,为闽中观星象,示警告。
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拘押,毕竟一介布衣见过了闽中的未来,若是放术士离去术士反而跑到他国透露情况咋办?所以便想出了这种办法,让术士留在闽中为官,并将术士的家人都寻来安置在闽中的内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