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可以召唤猛将

第二十九章不好

  如何处置?”

  高齐这才反应过来。

  别的不说,阳都、东莞两县的“领导班子”因为齐王谋反这么一出,尽数空出。

  而他上任的第一个要务就是重建琅琊国的领导层!

  阳都县内职位大面积空缺,对于高齐来说着实头疼。

  好在他平叛之功,高躬又暗中上下活动,是以朝廷“大方”了一会,给了他几个任命县令的权限。

  这其实还是因为皇帝刘宏“抠门”——舍不得从兜里掏东西奖励,给了他个口惠实不至的奖励。

  殊不知,这个直接任命县令的权限,正中高齐的下怀。

  可权力虽有,人手却不够,要他如何任命?

  高齐看向众人,正色说道:“诸位,吾用贤才,不计出身,不管贫富。

  只要品德无碍、才干过人,皆可任用。

  举贤不避亲,举亲不避嫌。

  诸位心中若有合适人选,不妨推荐到我琅琊,共谋大事!”

  说着,他环顾左右,从荀彧、刘繇、夏侯惇、太史慈等人身上一一扫过,面露期待。

  这几人,年龄都不小,可都是有相熟的贤才名人的!

  先前自己只是一个小县令,没有太多的职位给别人,吸引不了贤才。

  可现在不一样了,自己成了国相,手里有大把的县令、县丞、县尉这样的职位。

  按照常规途径可都是得举孝廉、立战功才能有机会获得的。

  如今仅靠举荐就能上任,谁不心动?

  果然,仍是荀彧率先开口:“主公,在下有一子侄,颇有才干,相较在下虚长几岁,在黄门任侍郎。

  其常感叹虚职空度光阴,难展胸中抱负……”

  不等荀彧说完,高齐心底已经知道是谁,点头道:“文若兄大可举荐,不必计较亲疏远近。

  对了,咱们这位大侄子叫什么?”

  “咱……大侄子?”

  荀彧面色古怪,却仍点头道,“荀攸,字公达。”

  高齐差点欢呼起来,心底默唱:“终于等到你!”

  荀攸,果然是荀攸!

  区别于荀彧的内政管理,荀攸是真正的“谋主”!

  历史上,荀攸用计斩颜良、文丑,策奇兵让徐晃烧袁绍粮草,劝曹操用许攸计策奔袭乌巢,说服曹洪接纳张郃、高览。

  都是奇功、大功!

  荀攸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跟军事策略,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是当之无愧的军师!

  如今,诸葛亮才几岁,得荀攸、郭嘉,等于提前捏住了谋士里面的大小王!

  高齐大笑道:“若得公达前来,在下愿让贤,自为马前卒!”

  荀彧连称“不敢”,沉吟片刻,又道:“主公,某还有一人想要举荐,只是其名声有污,恐主公嫌弃。”

  高齐心底一动,忙道:“不知是何人?

  便有污名,也要看事出何因。

  倘若情有可原,自当启用。”

  荀彧眼睛一亮,忙道:“在下所举,不是别人,正是东阿程立。”

  程立?

  高齐遍寻记忆,强压下心底激动,忙问:“可是东阿程仲德?”

  荀彧神色一紧:“正是。

  他早年污名,实属无奈。

  乃是连年灾害,无粮可食……”

  高齐忍不住说道:“竟然是他!”

  程立,就是程昱!

  程立是他的本名,因梦中在泰山捧日,故改名程昱。

  与荀彧、荀攸又不同,程昱是能文能武。

  文可治国,武能杀敌!

  历史上,程昱多谋,善断大事,深受曹操倚重。

  只是程昱名声有亏——食人。

  当然,程昱吃人的确事出有因:灾荒连年,无以充饥。

  且吃人的也不止他一个。

  只是他出身世家,乃当世名人。

  被人传播出去之后产生了名人效用。

  此时高齐简直乐开了花。

  自己这是要一次性截胡曹操的谋士团啊!

  郭嘉、荀彧、荀攸,再加上一个程昱!

  高齐暗自兴奋时,荀彧却满脸担忧。

  毕竟,程昱的名声着实“臭”了。

  哪知道高齐却大手一挥:“文若兄举荐,想必是不会错的,但写书信相邀即可!”

  “谢主公!”

  荀彧面上泛着惊喜,忙不迭说道,“在下代仲德谢过主公!”

  说罢,他忙不迭写信去了。

  高齐直比荀彧还高兴。

  可这只是荀彧举荐的人而已,旁边还站着几个人呢!

  “元让、子义,但有相熟之人,也可举荐。

  无论文才、武艺,但有才干,皆可在琅琊获一差事。

  你们但请放心,往朝廷之上的一应污糟打点,我一肩担之。

  他们来我琅琊,只需放心施展才干即可!”

  夏侯惇与太史慈相视一眼,各自点头。

  夏侯惇率先开口:“某有一族弟,名唤夏侯渊,字妙才。

  弓马娴熟,武艺不弱于我。

  既有主公相邀,某不敢藏私。”

  “妙才,妙,妙!让他快来!”

  高齐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自己这是要截曹操的胡截到底了啊!

  先是谋臣天团被截了四个,现在又有夏侯兄弟!

  高齐大笑道:“元让放心,时局晦暗,黄巾乱匪犹自猖獗。

  妙才来我琅琊,早晚都有建功之时!”

  顿了顿,他又加了一句,“尤其是弓马武艺娴熟的,我保他有建功立业、扬名四海之机!”

  果然,夏侯惇听完之后,眉头先是紧皱,而后沉声说道:“主公,某出走谯城,路过陈留山涧时,遇一壮士。

  也是杀人避祸于山中,名唤典韦……”

  听到夏侯惇的推荐,高齐恍然大悟。

  怪不得上次父亲高躬来,说他暗访陈留郡,都没有发现一个叫典韦的。

  原来是典韦已经杀人犯事,躲到深山里去了。

  “难道要就此错过?”

  高齐暗自皱眉。

  夏侯惇瞧见高齐神色,忙道:“主公勿忧。

  典韦为友杀人,某为恩师杀人,于山间所见时,惺惺相惜,曾有相约:

  但有一人发迹相邀,另一人不计艰难险阻,必来相助。

  只待主公允准,某休书一封,着人往山中寻觅,典韦必来!”

  高齐大喜:“既如此,元让可邀典韦速来。

  为友杀人,足见忠勇。

  此等豪勇之士,吾甚爱之!”

  他知道,史上典韦正是夏侯惇引荐给曹操的。

  而典韦也是忠勇无双之人。

  招来之后,自可放心启用。

  夏侯惇放声大笑:“谢主公,某这就修书邀妙才、典韦!”

  说罢,转身而去。

  高齐又看向太史慈跟刘繇。

  太史慈想了想,叹道:“主公,非某藏私,实在是某少年游历,多在他乡,并无多少相熟之人。

  倒是上次跟你说的辽西童哑子,现在又有了消息。”

  “哦?”

  高齐眼睛一亮,“什么消息?”

  太史慈点头道:“自上次归来,某便写信往辽西边卒处,询问童哑子消息。

  边卒回信说童哑子后来又去了辽西边关厮杀,身边跟着一个少年将军,枪法了得。”

  “少年将军,”

  高齐豁然起身,“叫什么?”

  “这个没说……”

  高齐差点吐血:“那子义问出什么了?”

  “呃……”

  太史慈也觉尴尬,歉然说道,“边卒只问出了少年将军是童哑子徒弟,老家是常山人。

  跟着童哑子到辽西杀敌,只为磨炼枪法。

  其余的都不知道。”

  高齐呼吸急促,心跟着都颤抖起来。

  那是激动所致。

  童哑子、少年将军、常山人,又都是枪法大家……

  结合起来,几乎可以确定,少年将军正是那个男人——常山,赵子龙!

  一吕二赵三典韦……

  三姓家奴吕布本就不在他的考虑之内。

  典韦已经在邀请之列。

  以夏侯惇跟他的交情,问题不大。

  现在自己又有了赵云的线索。

  如能邀来,必是空前盛事。

  这种感觉,比他前世吃小浣熊干脆面集“隋唐英雄卡”还要过瘾!

  现在他集的可是真人武将!

  “子义,速写书信问明边卒,邀请童氏师徒来琅琊。

  就说……听闻童大家枪法了得,某在琅琊有一将军,枪法举世无双,想与之切磋!”

  太史慈眼睛一亮:“主公是想与那童哑子切磋枪法?”

  高齐也不隐瞒:“不止!

  这童哑子是枪法大家,如你所说,他这徒弟武艺也不差。

  如能与我等共建功业,岂不是一桩美谈?

  再者,便是他来了琅琊不愿留下,也无妨。

  至少我可以借机向他讨教枪法。

  你也说了,他的枪法与我戟法相似,想来有些渊源。”

  太史慈衷心道:“主公直抒胸臆,坦荡清白,子义敬服!

  不若子义亲往辽西,不管千难万险,必将童氏师徒请来琅琊!”

  高齐重重点头:“如此有劳子义了!”

  太史慈也不含糊,转身出了县衙,匹马单枪往北而去。

  郭嘉难免担忧:“主公,子义乃世之虎将,若中途转投他人,岂非得不偿失?”

  高齐笑道:“奉孝勿忧,子义乃忠孝守信之人,必不负我!”

  一旁刘繇也欠身说道:“刘繇财薄德弱,尚能得子义信赖。

  主公待人以礼以诚,子义更不相负。

  奉孝不必多虑!”

  郭嘉欠身:“是奉孝失言了!”

  他转而说道,“可即便如此,琅琊十三县内依然有诸多空缺。

  仅凭举荐,仍是不够。”

  刘繇挠了挠头:“在下于下邑任职时,与山阳昌邑一贤士交好,姓满,名宠,字伯宁。”

  高齐眼睛一亮。

  这个满宠名气虽然不大,却能打仗,能守城,能治理,是文武全才。

  在正史上,满宠被誉为“算无遗策,不输孔明”。

  最为重要的,是满宠乃一名管理能臣。

  正直无私,刚正不阿。

  自己要争衡天下,不仅要有人冲锋陷阵、出谋划策,还要有荀彧、满宠这样的内政、管理精英!

  而且满宠作为真正的能人名流,也有自己的相熟之人!

  于是他毫不犹豫欠身道:“满伯宁之名,我亦闻说,只恨无缘得见。

  既有正礼先生相识,但请无妨。

  高齐早晚必要请教!”

  喜得刘繇欢天喜地写信邀人去了。

  郭嘉还是皱眉:“主公,人手还是不够!”

  “还不够……”

  高齐挠头思索。

  片刻后,他一拍脑门,“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郭嘉诧异:“主公有主意了?”

  高齐大笑道:“正是!”

  郭嘉忙问:“求兄长赐教!”

  言语、笑容十分猥琐。

  高齐听出他称呼变化,也不在意,笑道:“吾之主意,出于月旦评!”

  “月旦评?”

  郭嘉皱眉,“那不过是些酸儒迂腐计较名声文章之事,除了能让我等杀陈宫不担恶名之外,还有何用?”

  “不!”

  高齐摇头笑道,“我所说的是文武评!”

  “文武评?”

  “文武评?”

  郭嘉疑惑,“何谓文武评?”

  高齐笑道:“文武评可参照月旦评,却又有不同。”

  瞧见郭嘉一脸疑惑,他继续解释,“许劭的月旦评,只评儒生、寒门文章、行事风评。

  虽能抬高人的身价,却多有偏颇。

  今我以文武评分类点评、考较,选纳良才。”

  郭嘉眸中精光涌现:“以文、武评定筛选,的确是最快招纳良才的法子。

  这样也省得我等四处寻访。

  可这等盛事须有声望、武艺出众之人才能吸引众人前来。

  武评简单,以存孝、元霸、高宠、元让等人,自不在话下。

  然而文评何人为妥?

  汝南许劭已为功曹,想来不会同意。

  没有士族名望,很难吸引贤才前来。”

  高齐笑道:“这有何难?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文评、武评优胜者可直接拔擢为琅琊官吏。

  不由他们不动心!”

  郭嘉吃了一惊:“兄长的意思是直接委任?”

  高齐点头:“不错!

  月旦评初开时风评极佳,是因为时局安定,士族儒生可凭此进阶身份,步入仕途。

  如今月旦评渐至没落,与时局不稳,仕途闭塞有直接关系。

  今我以文武评最终结果直接与仕途挂钩,等于重开仕途。”

  郭嘉激动握拳:“若如此,天下英才必争相而来,琅琊一应官吏所需也迎刃而解!

  兄长此举,贤于许劭多矣。

  只是具体如何举行?”

  高齐笑道:“这个简单,可于阳都县内择一开阔地,建一高楼,名为纳贤阁。

  阁分数层,楼层高低即代表评级高低。

  阁外放文武评榜,如榜者可入阁,入阁可接受评级,评级越高,委任越高!

  对了,放出话去。

  一旦入榜,即可获得金银奖励,入阁者既有金银,又有官身。

  至于其他人,只要是来参加文武评之人,一应花销,皆由我琅琊相府提供!”

  “什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